值得中国家长反思的瑞士儿童教育:注重平等民主,做社会的人 值得中国家长反思的瑞士儿童教育:注重平等民主,做社会的人值得中国家长反思的瑞士儿童教育:注重平等民主,做社会的人

值得中国家长反思的瑞士儿童教育:注重平等民主,做社会的人

瑞士除了全球闻名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其对儿童的培养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以下是一位华人妈妈记录了孩子在日内瓦从幼儿园、到小学就读期间,接送孩子上下学,与学校、老师、同学父母接触后,了解到瑞士小学儿童教育一些情况和事,得到了不少启发和感悟:

一、概况

瑞士儿童教育,包括幼儿园(4岁以前)、学前班(4岁、5岁)和小学(从6岁起),1月至10月出生的孩子,列入当年入学,11月、12月出生的孩子,列入下一年度招生。从4岁起,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儿童入学,以社区划分,但是并不严格,可在家庭居住社区入学,也可以在父母工作地点社区入学。因父母要求,也可以调到邻近社区学校入学。

瑞士学校一年假期颇多,除最长的暑假外,自8月底开学至来年夏天,计有秋假、圣诞节元旦假期、冬假、复活节假期等。小学生一周4天上学,即周一、二、四、五。周三不上学,父母可自行安排课外艺术、体育或其他业余教育活动。

每年学校老师要召开三次家长会,一次是开学后不久,向全体家长介绍教学计划,一次是新年过后,一一约谈父母之一,为时30-40分钟,介绍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情况,最后一次是学期结束前,让父母之一到学校教室去,由孩子自己向父母介绍他一年之中完成的学校功课。平时,教师和孩子家长之间的交流是通过学生带回家的学校家长联系文件夹来进行的,其中包括学校组织各种活动的通报,例如外出郊游,学生家庭作业,需要注意事项等等。

二、平等教育

我非常欣赏瑞士对儿童的平等教育,这是深受日内瓦公民卢梭平等思想影响的结果。卢梭于18世纪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爱弥尔—论教育》两部著作,对瑞士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瑞士教育与中国教育非常不同的地方。

中国注重精英教育,与古代科举制度可谓一脉相承。在中国,许多学校招生,学生有无特长,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入学以后,早早地就把学生按照成绩排成三六九等,每年还要评比三好学生,凡此种种,皆属此例。

而据我所知,瑞士在小学中,却无此做法。至少儿子入学的社区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无此实践。我接触的更多是平等教育。最显著的例子是每年学期末的汇报演出。学校要求,不考虑孩子个人表演能力,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汇报演出,从不安排个人表演节目,只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表演节目,并且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平等参与,角色、表演难度可能不同,但是参与机会是完全平等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最后一个节目,是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对于善于表演的,自然是掌声鼓励,对于表现差的,老师也是一再鼓励,并因人施教,为他找一个适合他个性特点的角色,绝没有半点歧视和瞧不起的含义。这对于胆小、羞怯的孩子有莫大的好处,能够锻炼他们勇于面对公众,逐步纠正性格上的缺陷。

本着同样的精神,在瑞士一至三年级小学生中,没有类似中国学校的班长、学习员委,少先队小队长、中队长和大队长之类的职务。瑞士学校实行的办法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值,担任班长,1-2天、3-4天轮换一次。这种轮换制,与瑞士联邦总统由联邦委员轮流担任如出一辙。它的好处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锻炼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三、民主教育

瑞士从很早起就对孩子进行民主教育。对于孩子在学校里调皮捣蛋之类的事,老师主要是制止,不直接进行批评、斥责。对于这类行为,老师采取的办法是记录下来,在每周举行的班委会上,发动学生对此进行讨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意见,老师起一个指导、引导作用,让学生们自己对此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瑞士人对孩子的民主教育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办法来实施的。例如每个孩子都要参加一年两次的游行:一是登城节游行,一是学校日游行,两次活动对于孩子来说都是节日,但是却正面引导,让他们习惯于上街游行,表达自己的高兴之情。

登城节在每年12月11日至12日举行,其原意是纪念日内瓦成功地抗击了萨沃伊公国的入侵,捍卫了日内瓦的独立。这是日内瓦的盛大传统节日。孩子们参加这一游行主要在社区街道里走一圈,路线并不长,但是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或者中世纪的骑士、巫婆、公主、王子,或者超人、动物、妖魔鬼怪等,打扮起来,以彰显自己的个性。为此,孩子们无须排练,只要当天晚上在学校集合,随着游行队伍走一遭,再喝上一碗自己贡献一份劳动的热菜汤,吃上一片面包即可。学生家长们如果愿意,也可以自行加入到游行队伍中,帮助、鼓励孩子们。

而学校日的游行则在每年学期末的最后一天举行,届时全日内瓦的小学学前班和一至三年级小学生都汇聚于老城区,打着各自学校,各自班级自制的各色彩旗和装饰物,戴着自制的小帽、彩带,沿着日内瓦老城外围街道,热热闹闹地绕城一周,最后汇聚于日内瓦大学校园内宗教改革墙前,进行各种游戏项目。每一个小学生还可以免费得到日内瓦市政府送的一份礼物,即一本由自己事先挑选、印刷精致、图文并茂的书。这一活动,持续整整一个下午,风雨无阻,电视实况转播。孩子父母们可以在路边,也可以从电视中观看自己的孩子在游行队伍中行进。活动至下午5时结束,此时,父母们才被允许进入日内瓦大学校园内,接回自己的孩子。

四、做社会的人

瑞士非常注重儿童学习社会知识,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办法。

上学伊始,老师即带着孩子们到学校四周街道散步,让孩子们认路牌,用相机把路牌照下来,打印后贴在课本上,既认字,又了解学校周围环境。

孩子过马路的安全教育,把警察请到学校里,让警察对学生们讲。

每个学期,学校还安排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插班到其他班级、年级上课,让学生相互认识,结交朋友。

老师还把全班同学的通讯录复印,交给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们之间加强交往,身教言传,遇有急事,互帮互助,轮流带孩子,让孩子们一起玩。

五、有趣的现象

无论中外,父母长辈对于孩子,都是一样的心情。在瑞士,我见过许多与国内相同的现象。

每天送孩子上学之时,学校门前总有车停着,也不乏违章停车现象。对此,执法者发现后,相对比较理解、宽容,多数情况仅限于口头警告,并不认真施罚。

放学之时,父母、祖父母,一大堆人在学校门前等着,非常耐心,翘首盼望,场面与国内一样壮观。

接了孩子之后,总是送上一些吃的东西,或者干脆带着孩子,到邻近商店里买点吃的,慰劳学习一天的小家伙,听他说一点学校里的事情。

瑞士夏天日照时间较长,有的学生父母,接了孩子后并不着急回家,他们带着孩子聚在一起,交流生活感受,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玩,别有滋味。

因为孩子,许多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相聚在一起,成为朋友。居住一个小区,如果你没有学龄孩子,也许你永远不会认识你的邻居,你永远是离群索居的人。但是,如果你每天送孩子上学,用不了多久,你会发现,你出门散步,有许多人会对你打招呼,你似乎认识这个小区的每一家,或者成人,或者孩子,你会知道谁是哪个孩子的父母,谁是哪家的孩子。你的孩子认识的人,要远远比你认识的多,谁都能叫出他的名字,他是小区的名人,你也借光,了解了这一小区,这一小区也就逐渐变成了你的小区。

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每年为全球酒店、旅游、奢侈品等行业培养过千名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瑞士出了皮亚杰等著名的教育家,瑞士也是最早实现小学义务教育的国家,瑞士的一些做法对中国小学教育或许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