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要上吗上小学前,这几件事一定帮孩子做,而且要做好(一) 学前班要上吗上小学前,这几件事一定帮孩子做,而且要做好(一)学前班要上吗上小学前,这几件事一定帮孩子做,而且要做好(一)

学前班要上吗上小学前,这几件事一定帮孩子做,而且要做好(一)

在毛豆期末考试出成绩之后,就想写这篇文章了。但总觉得是要开学之后写给大家看比较好。

谁知道,今年遇上了罕见的疫情,直到现在也没有开学的消息。

那么,就干脆早点写出来吧。正好这篇文章关乎到大家要不要上学前班的决策,早点帮大家把分析因素理清楚。

首先,一直看我的文章的大家,知道我的教育理念其实很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

重视长期能力,胜于短期技能。并且根据长期能力和短期技能的重要性分配时间。

一般来说,

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的投入时间比为8:2

很多父母会在孩子5岁的时候纠结,要上学前班吗?

学前班,主要针对的是短期因素,它会教孩子入学前的适应、坐姿的端正、如何听讲,会给孩子设计入小学时针对性的练习,比如握笔、计算等。

而小学入学前的长期因素,是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的培养,持续6年之久。

比如,你家对孩子的情感接纳、给孩子的安全感,到孩子的专注习惯、阅读兴趣、思考角度、成长性思维……这些都是长期因素。

我个人的意见是,如果长期因素打得好,其实学前班上不上都可以的。

上学前班的话,孩子在入小学后会适应的快一些,对小学的环境和规则都更熟悉;

如果不上学前班,孩子在上小学后的前半年仍然可以慢慢适应,并且不会影响孩子后面的成绩。

而且,越把时间拉长了看,是否上学前班对孩子的影响越是微乎其微。

当然,我们做决策,费用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据我所知,上学前班的费用要远远高于上公立幼儿园的费用,但是低于上私立幼儿园的费用。

所以上公立幼儿园的,可能觉得学前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私立幼儿园的家长,会觉得省钱了。

所以,上不上学前班真的就是各个家庭根据自己情况,做出的随心选择。

对的,就是一个选择,而绝非必选项。所以大家真的不必太纠结。

但是也要提醒大家的是,既然学前班是短期因素,那么什么是对小学成绩有重要影响的长期因素呢?

我的观点就是:学前班上不上都行,但是这几件事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做扎实。

与其纠结学前班要不要上,还不如花时间在培养孩子的这些长期能力上面。

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我就带大家分析,什么是孩子上小学前必备的?

我会分为心理、语文(阅读)、数学、英语、体能等方面介绍。

比如英语,我会和大家说说,小学英语教材的难度是怎样的,如果先学一些分级阅读,会轻松过关;

比如体育,我会和大家分享小学必考的5项科目,有一分钟跳绳、仰卧起坐、坐式体前屈等,考察的是怎样的身体核心素质……

那今天的就是心理准备篇。

那我觉得,最重要的前提,反而不是智育,而是心理方面。

在上小学前,补充给孩子的情绪储能,让孩子面对挫折与不适应时,知道家是他的后盾。

孩子上小学时,不可避免要受到很多挫折。因为小学的生活作息、环境和幼儿园都完全不一样。

比如小学是几乎没有午睡的,上课时间是要遵守的,课间休息是短的,中途不可以打断老师。

而且小学时是开始有同济压力的。现在孩子们都有些特长,有些孩子到了一起就会拿出自己的特长和知识面说一说,暂时落下风的孩子难免会有些失落,觉得和幼儿园老师的关心不一样了。

再具体点说,孩子们刚上小学,心理方面大概有5大不适应。

1.换了关系人的不适应:

我们说,孩子在6岁前,遇到的所有关系人,对他的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

0-3岁时,是环绕着他的家人。

3-6岁,是每日和他相处、无微不至照顾他,陪他吃饭午睡的幼儿园老师。

6岁以后,关系人就换成了严厉的小学老师。要知道,小学老师基本不会管孩子的日常生活细节的。

所以,对于心智没那么成熟的孩子来说,更换关系人,那是有一段迷茫和艰难的。

2.学习方式也换了:

幼儿园是“玩中学”的,这也是我们提倡学前最好的学习办法,孩子是在游戏中顺便学习知识的。

但是小学强调正规的教学模式,正襟危坐、听说读写加测验,孩子得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吸收乃至接受。

3.行为规范也换了:

我们知道,幼儿园老师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只要不影响别人,能满足的都会尽量给满足;

但是小学校园有明确的校规、班纪,有很强的约束性,孩子就会有消极的情绪;

4.人际关系也变了: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分开了,进入小学要面对完全陌生的群体,要重新和老师、同学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新的个人定位,在群体中“我是谁”,也要重新来。

5.不再那么容易发挥天性:

孩子在幼儿园受的是鼓励式教育,孩子很少会告知固定答案,孩子天性的发挥也会有老师的支持。

但是目前在咱们国家的小学,大多数时候还是以学习成绩和分数作为标准的(虽然逐渐在改善了)。老师对孩子也是有期望的。

而且小学的学习环境更严格,有老师、家长的督促,有作业考试的压力,有同辈群体的比较,有排名与分数的刺激(虽然在低年级很少见),所以,刚上小学,孩子心里承受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所以,每次在孩子适应新环境时,父母在这些年中给孩子积累的安全感和情绪能量就有很重要的作用。

毛豆刚上小学时,还尿过裤子

,因为他在课间玩的忘乎所以,上课铃一响他才想起不能再出教室了,又不好意思举手在全班同学都看他的时候要求小便。

然后呢,忍着忍着就更糟,终于尿裤子了,在全班同学面前尴尬的跟老师去办公室坐等我们给他拿衣服……

那个下午我接他的时候,他哭的脸红红,觉得丢了面子,见到我扑倒怀里,慢慢好了。

孩子在3岁入幼儿园、6岁入小学,这都是他们最需要情绪支持的时候。有了过去那些年里父母无条件的支持,孩子就好像鼓足了劲也有了盔甲,愿意相信新环境对自己是友好的。

所以,在小学入学这个关键点,我首先要强调的反而不是智力因素,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

在孩子握笔没掌握的时候,你是急赤白脸的吼孩子,还是平心静气的接纳孩子,与他一起一遍遍练习?

他字写得歪歪扭扭的时候,你是指责他“我看你们班XXX的字怎么那么整齐”,还是和他一起制定计划,小步迭代每天写字?

孩子在入学时,每怕一次、焦虑一点儿、担忧一分钟,就会消耗他过去几年储存的自信与心理能量。

这个时候他遇到挫折,就会退缩,但是小学里新的同伴支持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不去找父母支持,将无路可去!

所以,我说的“长期因素”,就是从孩子出生时,往孩子心里一点点积累安全感。在孩子入学时消耗这些时,还需要继续往里填充。

在孩子还有一两年上小学时,问问自己:

这几年我是否给了孩子安定的环境、无条件的安全感,孩子是否感受到我的爱了?如果他受了挫折,他会相信,我是他的后盾吗?

99%的家庭都会说Yes,那么上小学的心理因素,孩子已经准备好了。

至于上不上学前班,比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小多了。

在心理因素上打了“对勾”以后,我们再依次检查其他因素,比如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内容。

明天见啦!

这里没有大道理,只有一个真实逗比妈妈的育儿分享。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长按二维码关注,你可以看到更多好文章。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