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周围的朋友、还有学生的家长提出“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问题,这其中有的孩子出现了叛逆、厌学等行为问题,还有孩子出现了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甚至有些孩子已经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这让我们的家长们,感到很焦虑,认为已经努力给孩子提供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根本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然而事实是,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是这样问的:
我们家长到底做了什么,让孩子变成了这样?
这听起来是非常残忍的,因为我们的家长是真的太辛苦了,在这竞争激烈、经济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子女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不辞辛苦、奔波忙碌,而现在,孩子出现问题,这个锅还得父母来背?
心理治疗领域中有一个流派,叫做家庭系统疗法,它的基本理论观点就是:
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整体,而家庭中某一个成员出了问题,那就是这一个家庭的互动模式和习惯出现了问题,而出问题的一般都是家庭系统中最薄弱的部分——那就是我们的孩子。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一起来谈一谈,在家庭中,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
陪伴,是最好的爱
在学校咨询中,最让我无力的就是,遇到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当与父母沟通需要他们的配合时,却发现父母并不在孩子身边,而一直是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帮忙照看。而实际上很多学生出现问题,最后发现都是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有关。
一个在班主任要求下来到心理咨询室的孩子,出现了很明显的抑郁状况。在经过两次交谈后,他告诉我一直以来的感受:他父母不在身边,他从小到大一直很孤独,除了手机以外,没有人陪着他。这种孤独的感受一直累积在他心里,直到在人际关系中连续出现问题,导致他现在陷入抑郁、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这是让我感到很心痛的案例,我想他的感受是很多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共同的一个心声。
父母的陪伴和爱,是其他物质所替代不了的。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调查了全国家庭教育现状,包括亲子互动、家长参与孩子学习、孩子眼中的父母、班主任眼中的家长等情况。其中有一项是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结果发现差不多一半的学生认为是有温暖的家。
温暖的家代表了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充足有力的家庭支持、接纳互信的家庭氛围,它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的陪伴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爱,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加温暖,更加明白爱的含义。
孩子的心思是单纯而敏感的,父母的爱护使得孩子内心更加充盈。爱使孩子更加善良、有担当。
而陪伴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研究表明父母温暖的教养方式能减少孩子的孤独感、焦虑等消极情绪,父母温暖的情感能促进孩子合作、感恩、负责任等积极社会品质的发展。有的家长即使长期在孩子身边,但实际上身在但心不在,甚至有些家长一直沉溺于手机或者工作,与孩子的沟通互动很少,导致亲子关系产生距离和隔阂,这实际也是陪伴的缺失。
理解,是沟通的前提
为什么我不打不骂孩子,好好跟ta说话,ta还是不愿意跟我沟通?为什么我处处为孩子好,孩子却处处不体谅我的用心?
为什么我讲的话都是对的,ta就是听不进去?
有个心理老师写了这样一篇文章:《爸爸妈妈,我都是为了你们好》很让我触动,我摘了一部分:
爸,妈,来,你们坐下,不要再看手机了,今天晚上,让我们来谈谈心。
首先,你们要知道,我是你们亲生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们的人,世上谁都可能害你们,只有我不可能这么做,你们懂我的心吗?
爸,我知道你最近心情不好,听妈说你们单位的同事整天勾心斗角,最近一个平常你待他很好的同事在背后搬弄你的是非,你正在为这件事跟他吵架。
我早就告诉过你,去单位是为了升职加薪的,不是为了交朋友的,你不要本末倒置,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方面,你不听我的,现在怎么样?
这样也好,你也就知道谁是真正为你好的。
我知道你这两年在工作上进步很多,但我觉得这还不是你最好的水平,如果你能多收收心,把交朋友的干劲放在工作上,我相信你能取得更好的成就,现在这样子得过且过,不是很可惜吗?
还有,我最近发现你又在抽烟了,上次微信上转给你看抽烟的十大危害,你看了没有?
为什么听不进去呢?
抽烟我是坚决反对的,不可能商量,不用跟我讲那些没用的,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
再让我闻到一次你身上有烟味,你看着办。
妈,你也是。
昨天晚上我又听见你跟奶奶吵,奶奶都多大年纪了,你就不能让让她?
而且你一个女人家,不管奶奶做得对不对,你都不应该那么大声跟她说话。
我知道你每天操持家务照顾我们很辛苦,但是我读书不辛苦吗?
爸爸上班不辛苦吗?
我们大家都不容易,你要多往好处想,至少你还不需要参加考试,也不用看领导脸色,比起我们压力已经很小了,不要整天一直抱怨,做人要阳光一点,想开一点生活就更美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这样想想,是不是就好受多了?
你们两个怎么了,那是什么表情?
干嘛不说话?
没关系,今晚我就是跟你们谈谈心的,你们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跟我说,我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
我知道我讲的话你们都不爱听,但我说的句句是理,你们说是不是?
我讲的哪点不对?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要不是因为我是你们的孩子,我爱你们,我为什么要跟你们说这么多?
最后是为了谁?
还不是为了你们将来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什么样的年纪,就要做什么样的事情,你们现在正值壮年,就去抽烟喝酒打麻将,等将来老了,身体不行了,还要出去打工
,多失败,多惨!
等以后你们老了,就会懂我的良苦用心。
——石依婧
我想很多父母听了孩子这样的内心独白,肯定会很窝火,这个感受就是每次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真实的感受。有个考试焦虑的孩子来做咨询,他告诉我他一直在父母面前很少表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有一次他向父母分享对他们班有个同学一些很不好的行为抱怨了几句,父母接下来的对他就是一顿批评“你不应该对别人说东说西”“你自己做的有多么好呢”“你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呢”……。这样的反应让这位学生很奔溃,他跟我说父母这个时候哪怕是迎合一句“嗯”“就是”,这样的话都可以,而不是直接否定他的感受直接上升到行为高度。
所以,理解,是沟通的前提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这意味着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先评判孩子想法的对错好坏;意味着不随意打断或制止孩子,不简单否定孩子的不同意见或消极情绪;意味着和孩子交流时有尊重的姿态,有温暖支持的视线接触,认真地倾听和回复。
努力去发现孩子言语背后想要表达的需要,再给出回应。
当孩子在抱怨的时候,先去尝试去寻找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他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和支持,理解他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聚焦到他的行为,去评判对错,去讲一堆你认为对的东西。
有研究发现,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和幸福感;家长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还有助于促进孩子情感、人格和智力等方面的发展。
关注我们
公众号ID:海东二中心灵驿站
咨询|分享|交流|资讯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