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编  乖巧的孩子一身痛 征文选编  乖巧的孩子一身痛征文选编 乖巧的孩子一身痛

征文选编 乖巧的孩子一身痛

为配合网校“我与心理学的故事”征文活动,“一苇渡心”公众号会定期在征文作品中选编优秀作品予以发布,敬请关注!

朗读者|周防修

“当泪溢出了你的眼,我的心酸楚满满。我知道是我的爱的风力不够,没能为你鼓起人生的帆......”

当我写下了这几句话,泪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一向乖巧的儿子不知怎的,刚上了高中,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好像这些问题是约好了似的,一直憋着要在这个时间一块呈现。

我决心先摸清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于是我努力调试自己,用极大的耐心去接纳、理解和包容孩子的一切做法。相信孩子说的一切都是真的,相信无论再糟糕的事情,一定事出有因。

经过几次努力,我终于取得了儿子的信任,儿子终于放下防御,开始向我敞开心扉。

随着谈话的深入,内疚感如虫子一样啃噬着我的心,我发现。一直在我的眼皮底下长大的儿子,对于我来说只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问题在慢慢展开,变得越来越清晰:学习动力不足、考前焦虑不安、成绩直线下降、与同学关系不如意、安全感差、心里常伴有莫名的伤感和不安

......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一直自信能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没想到问题来得如此的措手不及。我一步步地追问、分析,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经过了几天的日思夜想,问题终于慢慢有了核心指向。让我没想到的,竟然是多年来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

儿子一直以来,最突出的形象特点就是

,他是众邻常夸的孩子的榜样,是奶奶眼里最懂事的乖孙子,我也因此受到不少家长的羡慕和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事,还是老师教子有方法。听话、懂事、礼让、自觉,学习也真的不用我们操心,虽然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但也一直不错。

现在看来,这只是表面的风平浪静,其实背后一直暗流涌动。

也许有先天的遗传特质吧,也许恰巧又有了后天养育的强化,总之在孩子的成长中,乖巧慢慢成了缚住他手脚的无法挣脱的光环,成了他难以跨越的行事的高压线。

俗话说:

爱哭的孩子有糖吃

。在家里,儿子经常是那个吃不到糖或者吃的最少的那个。我家他们堂兄弟四个,他处中间。哥哥强势,奶奶为了免起争执,常会劝他:

咱不和他一般见识,他那么不懂事

。弟弟年龄小,作为妈妈我也常说:

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

现在发现,我们做家长的为了息事宁人,教育孩子的标准也会随着不同的情况变化的。

自私的家长们,为了自己省心,无意中也会在孩子面前

。谁也没注意到,乖巧的儿子一直在默默吞咽着委屈。别的孩子得到的是美味的糖果,儿子得到的是伴着委屈的一句

这孩子真乖

的口头赞誉。

为了达到心理的平衡,孩子这时候最容易启动

合理化

自我保护机制,慢慢认同家长的夸奖和自己的做法。

开始了

能够获得夸奖,付出的牺牲是值得的

这样的自我催眠。这种认同和自我催眠又强化了他的行事模式:忽略掉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以外在的评价系统作为自己的行事原则和标准。

当一个人把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作为自己最主要的行动的动力,一切可想而知:

他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会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而无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

他会把老师的要求如圣旨般的谨慎遵从,另一方面,对自主拓展的部分不屑一顾;

他会为了不打破在父母和老师心目中的乖巧的形象,独吞下所有的委屈,即使受人欺负了,他也很少向家长和老师求助,因为他认为

惹事的

孩子不是乖孩子;

他几乎从来不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或者说,他从没想到自己也有表达不满和愤怒的权利,更别提如何正确的表达愤怒了。

在长辈看来,他乖得令人疼惜,但在同龄人看来,这是个最容易被人欺负的“

窝囊废

往地下排污,造成的是不可逆转的污染,同样情绪越是往深处压抑和掩藏,越会在深处发酵,将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

当外在的环境再也不能给乖巧的孩子更多的肯定和欣赏,他一直以来苦心构建的自我评价系统彻底崩塌了。

我们知道高中的老师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不会给学生那么多的语言的赞美和肯定。这对于建立了自我肯定系统的学生来说,很正常。但对于一向以他人的肯定为学习动力的孩子来说,却是致命的打击。

失去了老师细致的安排,他会茫然不知所措,没了肯定和赞美,他也失去了持续学习的动力。这也是所谓的价值条件化,即如果一件事情你一直赋予它太多的外在的奖励,他最本初的动力就会减弱。而且这些奖励一旦撤销,他也就失去了做这件事的兴趣。

更可悲的是,讨巧的做法只会

到图省心的家长们的喜欢,在同龄人那里,你收获的只有不屑。而这又是对一向招人喜欢的孩子的更大的打击。

他们一方面渴望友谊,另一方面又为关系所累。因为同学对他亲近,他会受宠若惊,若是同学冷落了他,他又倍受伤害。因为太看重他人的评价,他失去了与他人亲密的能力。

是自私的家长给孩子的一个虚幻的糖果,是众人给孩子戴的一个闪着金光的紧箍咒,它会成为孩子难以超越的行事的价值系统,让这些孩子逐渐麻木和退化掉自己感触世界的珍贵的感官体验,听任外界评价的摆布,再也难以享受到做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您还把

作为养育孩子的理想目标吗?我说,请您三思而后行!

的孩子一身痛!

总编辑:韦志中

责任编辑:游俊云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一苇渡心公众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