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钱志亮编辑丨金雀儿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推荐丨布谷学习(ID:iBookgood)
布谷老师
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与孩子讨价还价现场:
明明约定好只能打20分钟游戏,过了时间孩子还要玩20分钟:
“我再玩20分钟嘛”,孩子开始撒娇;
“不行,之前不是说好的吗?”
“不啊,我就要玩!”孩子开始叫喊,撒泼;
“最多5分钟。”妈妈见孩子那副模样,受不住了;
“就20分钟,我不管!”孩子见妈妈快招架不住,态度愈加强硬;
“好吧,真拿你没办法!”最终孩子获胜。
这样的爸妈,有着一颗
“豆腐心”
他们的心太“软”了,不忍心让孩子难过,见不得孩子掉眼泪、失望,所以很容易就会向孩子妥协。
可是这样无原则、无底线的爱,只会让孩子更加任性。
孩子其实很聪明,在父母一次次的妥协中,他会明白自己的眼泪、哭闹原来是最有力的武器,可以让爸爸妈妈按他的想法来。
于是,每一次他想达到目的,就会故伎重演,直到父母心软妥协。
很多家长常常跟我反映,说孩子太难管。
我了解之后,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给孩子建立好规则感。
孩子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界限在哪里,所以做什么事都只想着依着自己的性子来,缺少既定规则的约束。
规则感,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孩子最终都是要走入社会中的,进入社会没有人会像父母在家里一样顺着他、惯着他,缺乏规则感的孩子在社会中势必会屡屡碰壁。
“熊孩子”不知道底线在哪里,他们没有对错是非观念,正是因为从小就没有树立起规则感。
规则感帮助孩子完成探索和发现。
比如孩子喜欢吃冰激凌,吃了一支还要吃很多支,这时妈妈给孩子定好规则,一天只能吃一支,并给孩子讲明原因,冰激凌是冷的甜的,吃多了肚子可能会不舒服,还有可能蛀牙。
于是,孩子就完成了对吃冰激凌这件事的探索,“冰激凌好吃,但是不能多吃”。
规则感帮助孩子明确自己行为的边界,把握分寸。
比如孩子在电影院或者地铁等公共场所一直吵吵闹闹,家长应该坚定地制止孩子,告诉他在公共场所不像在家里,家里可以随心所欲一点,但是在外必须遵守规则,不能打扰到别人。
于是,孩子懂得在公共场合约束自己的行为,表现得体,有分寸感。
规则感为孩子提供安全保障。
比如孩子比较调皮捣蛋,再高的地方都要往上爬,再危险的地方都想去试试,家长在安全范围内,可以鼓励孩子勇敢探索,但是超出安全线外的行为,一定要严肃对待,哪怕要惩罚孩子,也要让他长记性:以后类似的事情绝对不许再做。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懂得安全的重要性,遵守交通规则,不攀高,不独自一人下水游泳等。
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孩子成长过程中也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行为,有的甚至是终生的遗憾。
教育孩子,父母要有原则,不能“豆腐心”
2-6岁,是孩子建立规则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逐渐从家里走向学校,接触到更多的外部环境,开始了最初的社会化过程。
他们逐步地开始知道,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不可以做。
孩子小时候,只能依靠父母来判断对错,明辨是非,但是由于我们的孩子,在被建立规则的同时,一面也在不停地试图破坏规则:
他们企图用哭闹、撒泼、拖延等来试探父母的底线。
所以父母有原则,坚守底线,就显得尤为重要。
你不能坚持原则,朝令夕改,或是看到孩子难过、失望就动摇,打破规则,孩子当然会认为父母提出的“不”是可以不被认真对待的。
毫无原则的爱,阻碍了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也阻碍了他对外界世界的正常认知。
尤其是由老人抚养的孩子,总是更容易养成娇惯、刁蛮的性格。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老人的溺爱、缺乏原则,有时候只是嘴上批评两句,行为上还是顺着孩子的想法来。
父母越没有原则,最后会发现孩子越难管。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家里,爱孩子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规则教育。
奥巴马允许女儿们拥有iPad、照相机、电脑,但是不能违反学校规定带着手机上学;
哪怕在白宫,她们也必须自己整理床铺、设定闹钟。
奥巴马认为,制定清晰而一致的规则,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感?重点在于以下三点:
○和孩子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制定清晰简单有效的规则和奖惩办法;
○跟孩子耐心解释清楚规则;
○奖惩不应拖延或者随意取消,一旦告诉孩子不行时,一定要坚持。
自由和尊重,与规则和底线,从来就不矛盾。
我爱你,但我绝对不会纵容你。
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ID:qzlzgs),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粉丝福利
《妈妈知道怎么办》
盛大开售!
孩子拖拉怎么办?
不顺着就哭怎么办?
不好好写作业怎么办?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56个核心方法让你的养育“一通百通”
让你快速变身养育高手!
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购买
推荐阅读
布谷父母课堂
心理学家:怎样培养出一个面向未来的孩子
心理学家:如何科学地提升孩子的学业成绩?
中科院博士后:如何养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心理咨询专家:如何科学破解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难点
中科院研究员:学习障碍怎么打破?男孩女孩要分别出招!
今日份推荐阅读
清华副教授刘瑜: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成功学,但是却没有“失败学”
北师大院长:教育焦虑,是如何让每个家庭“病魔”缠身的?
北大高考状元患抑郁症:多少父母,养出了“有病”的孩子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