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多年,我跟许多小孩打过交道,也见证过很多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
很明显地发现,从小就养成良好习惯的孩子,长大后能保持更多的好习惯,各方面发展也很优秀。
而从小就坏习惯一堆的孩子,长大了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比较滞后,学习、生活都很糟糕。
记得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透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
这话实在是再正确不过。
一点小事不开心就赌气、耍脾气、乱扔东西、对家人拳打脚踢;
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懒散,独立性差,遇到问题只会找爸爸妈妈;
在外不守规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
做事三分钟热度,一会看看这一会儿玩玩那,但都坚持不了多久······
很多家长对这些坏习惯不以为然,觉得孩子小,长大就好了,然而事实不是这样。
孩子0-12岁,尤其是6岁前,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如果在这个时期形成诸多坏习惯,长大了会很难纠正,容易跟随孩子一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家庭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摇篮,父母是孩子习惯的老师。
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做好孩子坏习惯的“观察员”,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改掉。
尤其是下面这4个坏习惯,更不可掉以轻心。
动不动发脾气
一位新手妈妈曾跟我“吐槽”自家孩子,自打上幼儿园起不知为什么脾气变得特别差,一个不顺心就生气、哭闹、甚至上手打人。
不小心碰倒了他的玩具,吃饭时吃了他爱吃的菜,到了规定时间关掉电视不让他看动画片,甚至稍微批评一句,都会引发孩子情绪的火山。
虽然其中有孩子成长规律导致的部分,但也体现出孩子
不会管理自己情绪
的问题。
如果任其发展,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变得暴躁易怒,情绪控制差,也会影响他的人际交往。
当孩子发脾气,家长首先要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好榜样,不能也跟着发脾气,“以暴制暴”,应平静、理智地面对。
其次,家长要认识到对于孩子发脾气
重要的不是阻止、压制,而是疏导、教会孩子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
先表达对孩子的共情,说出或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觉,比如”是不是妈妈不让你看动画片,你很生气?”这一步是教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情绪。
等孩子感觉到被理解,平静下来,再给孩子讲明原因,原则问题上不因孩子发脾气而妥协;
教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好好说出来而不是随意发脾气,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懒散、独立性差,过于依赖
综艺《妈妈是超人》中,演员马雅舒4岁的女儿米娅,上两天幼儿园,就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被老师委婉劝退。
她不会自己上卫生间、不会穿裤子,还是全班唯一一个需要喂饭的孩子。
米雅看起来弱小、胆怯、害羞,什么自理能力也没有,离开爸妈就要大哭。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也不少,在家像个小王子小公主,什么事也不做;
生活习惯也不好,不按时起床睡觉,懒散没精神,喜欢瘫在沙发上、床上;
这样的坏习惯最终迁移到学习中,就表现为不爱动脑思考,写作业磨蹭拖拉。
这些表现都反映了孩子的惰性心理,独立性差,过于依赖父母。
有这种坏习惯的孩子,多半都是父母溺爱、过度包办、保护出来的。
节目中,可以看出马雅舒一直沉浸在自己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里,给孩子穿衣服、穿裤子、换尿片、追着喂饭……
殊不知,过度的呵护和包办,剥夺了孩子长大成人的机会,容易养出娇贵任性的孩子,生活和学习都会跟着出问题。
派克医生在《少有人走的路》写道: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
父母真正的爱,是要舍得放手,培养孩子自理、独立的能力,通过做家务等事情,让孩子养成勤快的品质、规律的生活习惯。
勤快、独立的孩子,更能学会自我管理,在学习上也会更加自主、积极。
规则意识淡漠
记得这样一则新闻:无锡一地铁站的电扶梯被关停6次,都是一个小女孩所为。
监控显示,女孩尾随推婴儿车的母亲走向扶梯,随手按下紧急停止按钮,还一副不知情的样子。
4天后,女孩再次按停2台电扶梯却死活不承认。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被缺乏规则意识的熊孩子行为困扰过:
电影院、火车上大吵大闹,踢前方座位;
到别人家里,乱翻东西;
电梯里乱按楼层,蹦蹦跳跳;
对大人十分不尊敬,说脏话、动手······
这样的孩子,轻则影响他人,惹人厌恶;重则甚至会危害他人的人身安全、破坏公众秩序。
缺乏规则意识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严肃、有原则的引导,这是在教他自我控制,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曾看过一个视频,武汉地铁里,一位妈妈带着双胞胎坐地铁时看到孩子们没排队,就指着地上的“小脚丫”让他们踩着“小脚丫”整齐排队候车,这时,旁边另一个小朋友看到后也跟着排队候车。
这位妈妈的行为,被很多网友连连称赞。
不要因为孩子小,就纵容他为所欲为,小时候不教孩子明确自己行为的界限,就是为他今后的成长埋下隐患。
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要在生活中灌输规则教育,在点滴的日常体验中,把规则意识植入孩子心中。
比如小朋友都在排队玩滑滑梯时,就要好好排队,而不是霸道地冲过去玩;
行为有边界:站台上、公交车上不随意跑动打闹;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心中有他人:不随便碰或索要别人的东西,公众场所不大声喧哗······
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有分寸感的孩子,是有责任感的孩子,会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也会更受欢迎。
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
很多家长都反映过孩子三分钟热度的问题。
想玩积木,没玩几分钟就不耐烦了,拿起了别的玩具;
自己选择上画画课,没上几天,说不好玩了,想学别的;
做什么事情都专注不了,新鲜劲过去了、遇到点问题就选择放弃。
孩子喜欢新鲜感是正常的,但是随着成长,如果一直对任何事情都表现为三分钟热度、容易分心、不能坚持的坏习惯,家长就要警惕了。
这是孩子专注力不够、耐力不足的体现,长大了可能演变成意志力薄弱,注定会走向平庸。
就像如今的很多成年人,一会想学画画,想学书法,一会又想学摄影、健身,可是总是浅尝辄止,中途放弃,收获到的只有挫败感和对自己的失望。
做事是否有坚持性,是拉开孩子未来差距的一项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根据习惯养成的21天法则,从哪怕很小的事情做起,锻炼孩子的坚持性。
比如每天晚上睡前看一会书;每天早上记几个单词;每天坚持写完作业再玩,而不是边写边玩······
在孩子想放弃的时候,给他鼓励,用温和坚定的态度陪他一起度过倦怠期。
还可以利用
“登门槛效应”
,把难度大的目标分解成挑战比较小的目标,更利于孩子接受。
比如安安静静坚持看半个小时的书,一开始对孩子肯定很难,那就先从5分钟、10分钟做起,过几天逐渐增加时间,孩子慢慢就能达到半小时的目标。
从发现孩子的兴趣做起,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有兴趣和热情,会更容易坚持,
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和专注力,逐渐迁移到其他事情上。
教育家卢梭说过:
“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那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乃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相信通过父母有原则的教养方式、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好的绘本或故事的引领、启发,会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成就更好的人生。
编辑:八月
插画:在在
推荐阅读
这样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注意力培养的4个误区,这篇文章全说清楚了!
孩子太叛逆,硬碰硬是最差的做法!
这样管才有效!
钱志亮:
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从这3个方面来培养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