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好的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我们身边总有不少这样的人,质疑一切成功,怀疑一切美好。

他成功,还不是有个有钱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这次升职是她,一定有背景。

他儿子读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钱。

王朔的《知道分子》出版后,曾有一段内心剖析,

大意是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社会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所有的预想都正确,才能为自己总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层”找到合理开脱,从而也证明了自己机智过人,总有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

最近读了心理学家麦基写的《可怕地错觉》,我才明白了这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麦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经历后,

提出了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

“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若是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让暂时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你相信钱规则,就会发现无数钱规则。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好。

而且,麦基还发现了一个秘密:

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样,你怎么想,怎么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

琢磨这句话,发现现实生活还真是如此。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写过一篇《相信奋斗的力量》。文中讲了他一段经历:高中时,他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很多同学就这样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学,就是考一次就放弃了。

但是俞敏洪不相信阶层会永远固化,他只相信努力和奋斗终会有回报,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考了第二次不成,就考第三次。最后终于考进北大,人生从此改变。

这个世界,就如麦基所说

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2012年,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受母校之邀,回北大做了一个演讲。演讲中,她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再相信。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这不是唱高调,而是真心话。“怀疑一切往往就会失去一切。”很喜欢顾城的一首诗:“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们不再相信,因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开始。

记得某年冬天的某个下午,我打车回家,一上车,我就发现这辆车很温馨,里面还挂着香包和装饰。

我刚坐下,司机就问:“您冷不冷?我备有暖手宝。”车一启动,司机又问:“您饿不饿?我备有零食。”遇到堵车,司机又递上几本杂志:“您翻翻。”这样的服务让我大吃一惊:“你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服务的?”司机说:“从我觉醒的那一刻。”

以前,他是一个喜欢质疑一切的人:“这社会,太不公平了。”“没钱没权,什么都行不通。”有一天,他听一档广播节目说:如果你想改变生活,首先就应改变自己。如果你觉得世界太黑暗,那么所有发生的事都会让你不开心。

“于是我决定停止抱怨,善待每一位客人。”以前他生意很一般,还经常遭人投诉。现在却业务火爆,无数乘客抢着预订他的车。他说:“我自己改变后,世界就变得美好起来了,遇到的每个人仿佛都是我的贵人。”我下车时,他说了一句让我一辈子难忘的话

“你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小时候最容易相信,但很快会被教育轻易信任是很不理智的行为,是一种单纯的、幼稚的、没有见识的行为。有了一点经历后,我发现,

在越来越难以相信的成人世界,见识越多的人反倒越容易相信。

你跟他们说奇闻逸事,荒诞观点,他们会觉得,嗯,有意思。

见识越多的人,因为时常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知道这世上有那么多与己不同的人和生活,有无数多彩的人生,和绚丽的梦想。他们相信,这世上有人过着与众不同的人生,而不轻易下判断做定论,不把"怎么可能?"挂在嘴边。

我知道,现在的世界,要让人相信,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我也是在走出原来的小世界后,遇到了那么多有趣的人,才知道有那么多无功利心的人。人们只愿相信跟自己价值观相同的人,而把其他一切看作虚伪。

人们只会看到自己能到达的地方,而把不可抵达的远方,想象得危险丛生。甚至,只愿相信一颗有用的心才是负责任的心,而把一切看似无用的情怀看作矫情。

人一旦不相信本真,就无法拥有信仰。

从轻易相信到凡事质疑,里面包含着理性之光,然后,从凡事不信到再次愿意相信,背后是见识和格局。

卡夫卡说,“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我理解的最近的东西,就是你眼前真实的情感,最远的东西就是你的盼望。

那么,信与不信有那么重要吗,也许并没有。但是只有我们相信的东西,才有可能反过来选中我们。我不想轻易说不信,因为很有可能是自己见识太少。理性与智慧并不代表质疑一切,眼界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慈悲,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同时原谅人性中坏的一面。

人人命运不同,选择信是一种命运,不相信也是一种命运。人生路越走越窄,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再相信。

所以,请你也一定要守住心里那份光与热,那样的你即便会被乌云笼罩,但身体里会拥有一把利剑,不需期盼乌云的散去,它们早晚会被你刺穿。看不到太阳,我们就成为太阳,成不了太阳,我们就追着太阳。

很喜欢这段话所表达的意义:

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孟子言:“无规矩,不成方圆。”

世间万物,皆有规矩,规矩,是一种准则,更是一种分寸。

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离不开规矩。

人若没有规矩,容易走入困境;家若没有规矩,容易支离破碎;国若没有规矩,容易走向败亡。

规矩,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一个人想要成功,需遵守规矩,一个家庭想要兴旺发达,更需有规有矩。

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家庭教育》一书中写到:

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会觉得规矩会束缚孩子的性格,抹杀孩子的天性,殊不知,没有规矩的自由恰恰是毁灭孩子的元凶。

2019年2月9日,一位母亲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看清大熊猫,将孩子放在了危险的栏杆上,结果一不留神,孩子掉到了饲养池中。

所幸,几只熊猫只是好奇围观,并没有做出伤害小女孩的行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像这样的家长在生活中也是数不胜数,自身都没有安全意识,更加不懂规则的重要性。

要知道,规则看似是一种约束,其实更是一种保护,忽视规则,就相当于漠视生命。

身为父母,在告诫孩子规则重要性的同时,更需以身作则。

在国外,一个小男孩在超市购物时,不停的用购物车撞前面男子的腿,而小男孩的妈妈却对眼前一幕熟视无睹。

最终,这位男子忍无可忍,直接将一瓶牛奶倒在了小男孩头上,男孩瞬间狂哭不止。

一位作家曾说:

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一生领路人的父母,他们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父母若是不懂教育孩子,对孩子造成的不仅是心灵上的伤害,更是对孩子生命的不负责。

世界著名首富比尔盖茨也说过:身为父母,最重要的一项天职,便是在孩子年幼时,用规则来约束他们。

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想要给孩子光明的未来,最不能忽视的,便是规矩教育。

好的孩子,是父母精心教育出来的,坏的孩子,是父母一味放纵和溺爱出来的。

身为父母,或许可以一味包容孩子,但社会永远不会惯着孩子。

那些被包庇和掩埋的错误,就像一个定时炸弹,藏在孩子的体内,终有一天会让孩子自食恶果。

人生,

总是有那么一些人,

在你最

在乎的时候,

他不在乎;

总是有那么一些事,在你用心维系的时候,

他不维系;

总是有那么一些东西,在你最珍惜的时候,

他不珍惜。

很多时候,面对那些本不值得自己去珍惜的人,纵是你拿出了十二分的真诚与在意,它都依旧是那么的廉价。

所以,当我们心间那些所有的真诚与热忱被善变与凉薄浸透之后,或许怀念,或许伤情,但你依然会选择转身离去,渐行渐远。

如果,我落寞孤楚的时候,你视若无睹,扮演了我的看客;那么,等到泪已落,伤已过,纵是你再多挽留,我也只能是从此过客。

纵是要将一切重来,也是为之晚矣。因为你不曾解读,那颗被凉薄的心,早已漠然!任你如何再复制,它也早已不再是最初的模样。至少,也是不复最初的心情。

所以,一切就都变得可有,可无;可去,可留。

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而不是讨好他人。纵是上善若水,也要学会傲娇与独立。别让自己活得太累,太辛苦。

去爱值得爱的人,去忘不该记的事。

每一个昨天,都是过去。

然,昨天的太阳,永远也晾不干今天的衣服。

所以不论“昨天”给予了生命怎样的记忆或感动,我们需要的永远都是把握眼下,展望未来,而非沉浸于那些过去的是非虚实。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珍惜现在,走过了就不要后悔;

学会淡然,远去了就不去重捡。

人这一生,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亦有太多的人值得我们去珍惜,不要浪费不必要的感情与精力在那些不必要的人与事上。

要学会精简人生,要明白,其实生命中所有的相遇,不过只是过客与过客的交替,你又何须执念成殇?

人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

总是记住那些不该记住的,

而忘记一些不该忘记的。

人生总是会有很多无奈,当我们无力改变时,就选择接受或者释然。谁都无法预知明天,但我们却可以把握今天。

至于那些错了的、过去的,更是不必耿耿于怀。人生,就是不断解读的过程,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缘起缘落,聚散分离,不过是寻常。又何须你我去伤怀,去叹息?

有时候,珍惜,是为了更好的拥有;而放下,则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好与不好都走了,幸与不幸都过了。

人生的际遇,就像那窗外的雨,淋过,湿过;散了,远了。容不得我们许与不许,便已然不再。

于是,人生,便总是从告别中走向明天。

将美好留于心底,淡淡的就好;

将悲伤置于脑后,遗忘了最好。

你舍不得给孩子立规矩,将来一定有人给他长教训。

老话常说:“三岁看小,五岁看老。”

一个孩子长大后的模样三岁便可从中窥探,五岁时便能猜到年老时的生活。

因此,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必先从小做起,正所谓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不成材,只有从小开始好好管教,长大后才能懂道理,明是非。

若是选择无底线的满足孩子,不教导孩子明道理,懂规矩,最终被毁掉的是孩子自己。

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位父亲和孩子在餐厅吃饭,孩子吵闹不停,邻座好心送来花生让管教孩子,家长非但不制止还威胁对方。

随后熊孩子更是变本加厉,往对方的水煮鱼中吐口水,几次挑衅后,对方拿出刀子捅死了家长,并将熊孩子按在水煮鱼中窒息而亡。

经过调查,原来两男子都是通缉犯,身上还背负着人命。

《逊志斋集》中写道:“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身为父母如果不给孩子正确的教育,舍不得给孩子立规矩,那么自然会有人帮他长教训。

在一个家庭中,规矩如同赛车的方向盘,一旦失去了方向,轻则失灵,重则“车毁人亡。”

人民网曾发布过这样一则视频,一位涉嫌电信诈骗的孩子与母亲抱头痛哭。

视频中,母亲心痛的说道:“我教不了你,就社会教你,社会教不了,就是公安局、法院教你。”

母亲的一字一句着实让人扎心,人世间,最可怜的莫过于天下父母心。

但身为家长,小时候心疼孩子,不好好教育,长大后再教训早已为时已晚。

《颜氏家训》里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息慢生焉。”

身为父母,必须要择善固执,只有给孩子制定好规则,才能让他们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规矩,是孩子一生的“保护伞”,懂规矩,守规矩的孩子,才能走向光明宽广的未来。

没本事的人,最在乎面子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越是百无一用的时候,越执念于那些无足轻重的底线,处处都要表现出自己强大的自尊心。因为除了自尊心,那时候的我们,一无所有。

所谓的面子,对于一穷二白又渴望成功的年轻人,过度强调自尊其实是绊脚石。

尤其对于一些脆弱而敏感的人,自尊却成了要求他人的利器。自尊比爱情大,甚至比天大,太要强太敏感的自尊,其实来源于自卑。

法国作家尤瑟纳尔说过:“世界上最肮脏的,莫过于自尊心。”因为有了自尊心,一个人的脆弱、自卑、敏感和无用,都有了最好的借口和掩护。

《孟子》里有个齐人乞食的寓言。一位齐人在坟墓前乞食祭品充饥,却在自己的妻妾面前夸耀,说有钱有势的人常常请他吃饭。

酒足饭饱,回到家一副醉熏熏的样子,骂骂咧咧,颐指气使。

时间长了妻妾开始怀疑,便跟踪他,最后看到的,他不是在富人的酒宴上,而是在东郊墓地跟人家讨要余下的祭品吃。

他们像极了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所说的;

中国精神的纲领就是“面子”,只要抓住这个面子,就像揪住了阿Q头上的那根小辫子,牵他往东就往东,牵他往西就往西。

爱面子和讲究,是两回事

有的人在为人处世、人情世故以及生活日常中,比较讲究、体面,一则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二则也的确希望活得精致一点,生活质量较高。

但过于好面子、穷讲究,就有爱慕虚荣之嫌,尤其超过自己能力地摆排场、瞎讲究,自己累,没准还拖累别人。

这种面子有毒,会让人心智迷失,误入歧途。

话又说回来,当下的社会,许多时候,只有“有面子”才会被“买面子”。

真正有实力的人,不会过于热衷大张旗鼓虚张声势。

因为有了里子,就不必靠面子来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

而若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条件,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非要打肿脸充胖子,注定会很累很辛苦,到最后疲于奔命,却没有时间去让自己变得更有能力——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面子上了啊。

《金粉世家》中,金燕西那么喜欢冷清秋。到最后分手,金燕西也掷地有声“除了冷清秋,我这辈子没有爱过别的女人”。

但即便感情如此,两人最终依旧落得个劳燕分飞。

说起主要原因,结婚后,金燕西明知道妻子不喜欢他半夜归家,他却因为放不下少爷的面子,夜夜晚归。

更有甚者,他还和女明星交往过密,只为怕落旁人的一句口舌“结了婚,就怕老婆了啊。”

长此以往,两人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里子,远比面子重要

《一代宗师》有句话引人警醒:

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而只有里子,才能赢得真正的面子。

事实上,聪明的人都会看重里子,从内心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

有人问马云最大的感悟是什么?他说,多学一件本事,就能少说一句求人的话。

受伤是因为被人看不起,懊恼自己为什么不好好练习听力,生气自己技不如人。所有的情绪根本没法发泄,除了尴尬和对自己毫无体面感的无力,一点办法都没有。

那种感受,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面子和自尊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的本事赚的。

只有你的本事多一些,求人的话才能少说一些,没本事,不仅仅会在求人时丢了面子,还会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甚至错过人生新的风景。

有能力的人,不在乎面子

李嘉诚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

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

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不懂装懂,只爱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古人云:“大丈夫,能屈能伸”,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在乎面子的。

韩信忍了胯下之辱,才能成为统帅百万雄师的将军;越王勾践受尽吴王的羞辱,卧薪尝胆终灭吴国;曹雪芹家道中落,忍受住市井之人的嘲笑,才有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面子有时候是一种心灵的负担,当你学会放下不必要的面子时,你的生活想必会过得舒坦的多。

家庭想要兴旺发达,就离不开规矩。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

无论是贫穷或是富裕的家庭都需要好的家规,古往今来,凡是长盛不衰的家族,都有着自己的规矩。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族,两百多年来,曾氏子孙八代人无一“败家子”,正是因其特有的家规。

颜氏家族能够延续繁荣500年,关键原因在于教育和他的《颜氏家训》。

一代圣人孔子,其孔氏家族,绵延传承了2500年,也正是因其“诗礼传家”的家风。

礼,即是规矩,不守规矩,何以成人。

著名奥运跳水皇后郭晶晶对于规矩也是十分重视,在一次采访中郭晶晶谈到自己的孩子时说:

“孩子的爷爷经常会在孩子学习时过来看望,但我都会让他把功课做完,才去跟爷爷玩。”

对于这个事情,郭晶晶从不马虎,在她心中认为这就是规则。

作为一名运动员,郭晶晶深知规则的重要性,所以当她教育孩子时,自然会让他们遵守规则。

要知道,规则,是育儿的根本,规矩,更是长大成人的标志,只有让孩子守规则,懂规矩,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

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所以身为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几条日常行为规范,以免将来吃大亏:

见到长辈,一定要积极主动打招呼。

长辈给东西,一定要双手去接。

吃饭时,一定要等到长辈先动筷,再开动。

吃饭时,不挑食,不浪费粮食,不吧唧嘴,不敲打碗筷。

一定要以食就口,不要以口就食,拿着食物送进嘴巴,而不是用嘴巴来寻找食物。

手不扶碗穷一世,抖腿耸肩毁三代,吃饭要有吃饭的样子,不能抖腿耸肩,手也要扶着碗。

外出时,在人群中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别人。

韩非子曾说:“万物莫不有规矩。”

严遵也说过:“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

不要觉得有规矩的孩子吃亏,正所谓龙游浅滩遭虾戏,龙终究是龙,总有一天要上天下海的。

有规矩有原则的孩子才能更好的行走于世,失去原则和规矩的孩子,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一位心理学专家曾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

规矩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想要拥有好的前途,必然离不开规矩。

有规矩的家庭即使再穷也会发家,因为心存敬畏,没有规矩的家庭纵然再富也会败光,因为家风不正。

好的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