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西融合的教育形式更亲和中国国情亲历惠灵顿中国教育节有感 如何让中西融合的教育形式更亲和中国国情亲历惠灵顿中国教育节有感如何让中西融合的教育形式更亲和中国国情亲历惠灵顿中国教育节有感

如何让中西融合的教育形式更亲和中国国情亲历惠灵顿中国教育节有感

Jennifer是张老师来美国后带的第一个班的学生,她活泼可爱,就是不爱写家庭作业。好几次后,张老师就提醒她:“Jennifer,whydidyounotdoyourhomework?Youshoulddoit.(你应该做完你的家庭作业)”没想到,这样一件在中国家长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却让张老师收到了第一个投诉。

第二天一大早,Jennifer妈妈专程找到她说:“YoucannottalktoJenniferlikethat!(你不可以这样跟我的孩子说话!)”张老师非常疑惑:“那她不做作业,我该怎么说?”Jennifer妈妈回了一句可能是美国人养孩子的金句:“Youcantellheryoucandobetter!Itrustyou!(你可以说Jennifer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

这则折射着美国式鼓励教学和中国式指导教学的有趣小故事,是笔者从2019年惠灵顿中国教育节上听来的。

惠灵顿中国教育节

(←右戳查看详情)

起源于英国惠灵顿公学,英国本土的惠灵顿教育节业已成为英国每年吸引上千人共襄盛举的国际教育盛会。

2015年惠灵顿教育节登陆中国后,已逐渐发展成为本地教育界的一大行业盛事。汇集

知名学者、教育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等的工作坊探讨教育创新,洞察教育趋势,

每一场都挤满了兴致盎然的聆听者,

丰富的主题内容激发着每一个参与者对教育的思考和展望。四年来,惠灵顿中国教育节的

举办规模越来越盛大隆重,日程涵盖上海、杭州、天津三城,共有千人参与;教育节所涵盖的话题也越来越前沿深入,汇集业内关注与聚焦。

本届教育节期间,

余位专家带来了超过

150

场演讲、对话和工作坊

,惠灵顿教育节以它的优质内容与平台,正在成为国内最值得期待的教育盛会之一。

笔者在本次教育节上有幸聆听了一系列值得沉淀思考的主题分享,其中包括:

著名学者、莎士比亚研究学者、作家和播音员JonathanBate爵士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幸福教育和文学之间联系的独到见解;

著名作家、表演家和心理健康活动家RubyWax女士“是什么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的演讲,触发观众自省与思考;

鲁汶情绪健康评估的发明者FerreLaevers教授则以“如何更好地专注自己的生活”为主题,就情绪健康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为大家带来了可行的建议……

▲第四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上海站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行业专家与知名学者

2019年惠灵顿教育节的主题与往届一脉相承,

“幸福教育”

依然是本次教育节的核心主题,此外

还包括

早期教育

”、“

发展中的罗曼史

”、“

探索教育

”等几大主题。

今年更新增“多语言体系”主题,讨论

大热的双语学校和多语教学,重新审视中西融合教育。

现采撷其中精粹,与大家分享。

重新审视中西融合教育

主讲人

LenoraChu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记者、《小小战士》作者

Lenora是个典型的在美国教育体系和中式家庭两种模式的碰撞下长大“移民二代”:一如父母的夙愿,

升入斯坦福大学

攻读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了顶尖金融咨询公司,在意识到金融领域并非她所感兴趣并愿意长期从事的领域之后,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了新闻系,希望成为一名记者,她说“25岁后,我才开始真正开始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选择我的专业,考虑职业发展方向。”

而不那么典型的是,2010年,Lenora全家搬到上海,

她没有将混血儿子送入国际化学校,而是不走寻常路地把孩子放进公立幼儿园

,并得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记录中国教育,对中西育儿的本质差异有了更深刻的体察和认识,最终写成一本

《小小战士:一个美国男孩,一所中国学校,一场国际赛跑》

的书,在国际上引发重大反响。

▲《小小战士:

一个美国男孩,一所中国学校,一场国际赛跑》

书籍封面

“说实话,以老师为主导的中国式教育对从小在美式体系里成长起来的我来说,还是很有压力的。Rainey在上海上幼儿园的过程中,我受到了中美教育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一度对自己的选择有过犹疑。但是暑假Rainey回到美国之后的表现让我对自己的选择又重拾信心。我曾在《华尔街日报》的撰文提到过这一段很

惊喜的经历

:回到美国的那个暑假里,他并没有因为之前在上海的教育经历而像拉布拉多犬一样在角落静默或者对他人言听计从。他画画的时候依然充满想象力,讲话风趣幽默,打网球时还会刁钻地正手击球。他之前的这些特质没有消失。同时,他的数学能力表现得与美国同龄人出色得多。”

Rainey身上的变化,让Lenora开始慢慢认同中国教育所秉持的每个孩子都可以培养出多种出色才能的理念,并在思考与深究中,她意识到中国式教育中的两点特质起了重要作用——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孩子们

尊重教师

跟美国老师引导式的教育方法不一样,中国课堂上,老师占据了主导,享有几乎不容置疑的权威。不仅孩子们尊敬老师,父母也会秉持对老师的信任,听从老师的安排,并相信老师的处理是正面积极且有益于孩子的。

这跟美国的课堂非常不同。在美国,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有极为强烈的个人想法和自我主张,老师通常会十分重视孩子的感受、自尊心和自信心,愿意用很多时间去跟孩子沟通、引导,甚至辩论。这当然是尊重个性化教育的表现,

但是课堂的效率就会相对低下

,对于一些需要大量练习的科目,如数学、科学、编程等的学习效果则可能没有那么好。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学科难度更高

美国教育体系奉信天才是天生的,“Geniusbornwithtalents”,尤其是学术方面,很多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智商测评和学术表现,让颇为出色的孩子学习得更深点。更大范围上,为了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学习难度设置不会太大。我通过深入课堂观察做过对比,发现相同年龄的受教学生,上海的数学教学内容比波士顿的超前很多。

在中国,勤奋刻苦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

“Geniusmeansstruggle”

,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心灵鸡汤,我们教授孩子们成就背后是汗水和付出,这种对坚韧精神的信仰贯穿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里。

有趣的是,

在美国,家长教导孩子用这种精神去拼搏体育竞技,去深研文化艺术等博雅学科,但是在学术上,要求却相对放低了很多。

相对而言,中国的教育偏向教师传授技能知识,逐步归纳、总结规律等,美国的教育更多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中国的教育注重结果,希望通过教育教出优秀的小孩,而美国则重视过程,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发现兴趣,非常重视实践和多样的教学形式,更关注的是“快乐”。Lenora慢慢感受到,

想要培养出一个“快乐的聪明小孩”,取中西之所长的融合

教育可能是最优解。

“幸福教育”之于中国教育的

巨大意义

一直以来,

“幸福教育”都是惠灵顿

中国教育节的重要议题

正如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文化总监StephenJacobi博士所提到的“本届教育节设有很多丰富的主题,但‘幸福教育’依然是其中的核心主题”。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快乐的孩子们

“幸福教育”是惠灵顿公学首创并享誉国际的课程,体现了惠灵顿全力实施平衡发展以及“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爸爸真棒曾有幸聆听

惠灵顿多年深耕与践行”幸福教育”课程,也见证过惠灵顿为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所做的努力

在本次教育节中,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文化总监StephenJacobi博士介绍道,“在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当中,一直十分注重全人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学校的学科设置不仅仅重视学术课程,同时也会关注它与其他的课程诸如音乐、表演艺术等博雅学科之间的平衡。课程设置谋求一定的广度并兼顾深度,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受益得更多。”

Jacobi博士认为:“在我们的课堂当中,教师非常重视营造课堂环境的愉悦与包容。一个非常宽容的允许试错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做到最好,达到或有的成就。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塑造一颗积极的心灵,可以让他们变得更有创造性,享有更加紧密和谐的人际互动关系,积极地融入自己所在的环境和更广领域的社群与社会环境。”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以教育节推动未来教育之探索

惠灵顿中国为什么要连续四年举办教育节?而惠灵顿要传承的精神到底是什么?也是各媒体记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对此,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EleanorPrescott回答道:

EleanorPrescott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

“五年前我从英国惠灵顿公学调任,来到中国执教,加入了惠灵顿中国的大家庭,目前担任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校长。令我倍感自豪的是,不论在英国还是在中国,我们始终秉持着英国惠灵顿公学传承百年的教育宗旨,我们深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化或是静态的一个领域。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创新与探索,将惠灵顿光辉的教育历史延续下去,不但要将过去的一个个成功经验去照见我们的未来,更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重新审视时下教育被赋予的意义,洞察教育在未来的变革和发展。”

同时在惠灵顿,我们所践行的是一个渐进式的,不断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如果我们不坚持以这样的一个前瞻式的方式和开放的态度来探索时下的教育的话,我们就不会组织举办教育节。对于同一个议题,我们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和观点,相互探讨不同观点引发的各种可能性。我不会因为自己是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校长而拒绝一切与我不相和谐的声音。因为这样的话,就无法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前瞻式的教育模式。

对于教育节的意义,EleanorPrescott校长认为“虽然我们称之为惠灵顿中国教育节,但是归根到底我们的宗旨是创办并组织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综合性教育节,这个教育节应该是我们所有的教育者同仁共同参与,畅所欲言的平台。”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在教育节的现场,有个环节让笔者印象非常深刻——本文的第一位分享嘉宾Lenora请在场的老师和家长,分别写下一句“你最想对对方说却不好意思当面说的话”,有家长写下“我的英文不是母语,我并不是完全听得懂老师对我女儿的评价。”“我希望老师可以多给孩子布置些作业。”“我希望老师能在课外也多用性格和品性影响我的小孩。”

老师们则写下:“学习英文很重要,但是享受学习的过程更重要。”“忘了分数吧,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你的孩子不需要是完美的,做快乐的自己才是最棒的。”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毕业生

写到这里,笔者忽然理解了国际化教育路径中焦虑的爸爸妈妈们。我们觉得我们懂了中西融合教育,其实并没有。我们还在以传统教育评估体系来评价孩子、老师和学校,所以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心。如何让中西融合的新教育形式更加亲和中国国情?国际化学校需要交出让中国家长更加满意的答卷。

好在,我们有惠灵顿中国教育节

让笔者很欣慰地是,这个话题在惠灵顿这所知名国际学校举办的教育节上被深入地探讨,并引起了相应的重视。作为教育节创办者的惠灵顿始终践行着其教育理念,学校不仅教授知识,更在积极打破隔阂,创造平台,激发思考。一如惠灵顿中国教育节总监兼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文化总监StephenJacobi博士在事后的媒体专访中所说:

“今年是第一次有其他学校的老师担任惠灵顿中国教育节的演讲者,这也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惠灵顿教育,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开放的心态参与社会实践,我们致力于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促进深度思考,重新审视时下的教育实践,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惠灵顿中国国际教育集团始终践行着其全人教育理念,学校不仅教授知识,更在积极打破隔阂,创造平台,激发思考。每年一度的教育节更是最突出的象征,在这里,这些困扰得以被提出被辩论,就有可能被解决。

笔者已经开始期待来年的惠灵顿中国教育节了,在2020年的春天里,又会激发出哪些深度的教育观点呢?

扫码关注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阅读原文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官网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