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爱越来越难这里有15位年轻人的回答 为什么相爱越来越难这里有15位年轻人的回答为什么相爱越来越难这里有15位年轻人的回答

为什么相爱越来越难这里有15位年轻人的回答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几乎已找不到任何活动、任何企业像爱一样,以如此巨大的期待与盼望来开始,却又如此一成不变地失败。」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认为,爱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的能力。他总结了现代人在爱情问题上常犯三个错误——

1.只关注自己有没有吸引异性的能力(男性追逐名利权势,女性注重容貌身材服饰),而不关注自己是否具有爱他人的能力;

2.把爱的问题归结为对象问题,而不是爱的能力问题,以为只要找到合适的对象就能幸福美满;

3、搞不清「堕入情网」和「持久的爱」之间的区别,因寂寞而爱恋,因了解而分开。

这三点套在当代择偶界也非常适用,人们努力地「自我提高」,练马甲线、练腹肌、整容、提肛、去大厂、多挣钱、精心发表朋友圈文学、潜心修炼穿搭和街拍修图技巧,专注丰富自己的相亲/交友简历,以便有更多「竞争优势」,找到「更优质、更对的」人,从而收获爱情。但在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后,爱情界的惨状肉眼可见:失望、担忧、后悔、崩溃、该不该分的关键词频繁地出现在知乎、微博、豆瓣的情感提问区。

为了探究如今的人都有哪些爱情能力的缺失,上周,我们做了一次关于「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没有爱人的能力」的征集,想看看有多少读者觉得自己是「爱无能」,在现实中,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真实困境。

↑电影《阿黛尔的生活》

「总是在计算,这到底

值不值

在爱情课、爱情理论满屏的今天,爱情的一个悖论在于,人们想通过理性的公式掌握爱情,但理性常常导向计算,计算这到底算值不值得,对方值不值得我花这么多付出,我值不值得对方的追求。爱情变成一场权衡对方和自己的交换价值的经济游戏。

而如何在明白「爱情原理」后,不把对方符号化成一个个标签、量化成「帮助自己成长的筹码」,就成了一种爱的能力。

当我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正在计算「在他身上花了多少钱」、「花了几个小时聊天」的时候,就开始觉得不对头了。他变成了一个需要去应付的任务,而不是发自内心地想为他做什么。

@肥肥羊

异地恋,有一次在车站分别,他很难过,抱着我问下次什么时候见面。但我的内心波澜不惊,没有不舍,没有难过,含糊地敷衍,「嗯再看吧,我们也都很忙。」那时候很怀疑自己爱人的能力:「如果今天就这样分手了,我好像也不会特别难过,应该是一如既往地工作、生活。至少,不会难过到大哭、好几天吃不下饭。」

一直有种感觉,异地恋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因为可以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私」地把个人生活凌驾于「我们」的生活之上。我的恋爱观遵循「快乐法则」和「个人主义」,与此同时,也理性地拒绝为爱承诺、为爱心痛、为爱全情投入,但有时候也会想,没有这些的爱,还算爱吗?

@绿色豆芽

我有一个朋友,长得帅学历高,但他的女朋友从来不超过一个月。而他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渣男,玩弄女孩之后就分手的事儿他从来不干。只是每次和女朋友恋爱时,看电影要挑他喜欢的片子,吃饭要去他爱吃口味的餐馆,就连下雨撑伞也是偏向自己这边。这些女孩忍受不了要跟他分手,他每次都直接一口答应。可能他根本不懂怎么爱别人吧。

↑电影《纽约的一个雨天》

「不是对方的问题,而是我这个人

不适合

恋爱、结婚、生子、群居」

恋爱和婚姻的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人。不论是不是选择一个人过,能够了解自己,并作出选择,都无可指摘。但问题是,当代青年流行着一种「逃跑」文化。「不行就分、不好就辞、不合就拉黑」,工作不顺利「我可能不适合打工」、感情不顺利「我可能不适合恋爱」。由此衍生出诸多逃避的借口,「怕辜负别人」、「是我不够格」、「我不适合跟人相处」来让自己自洽,这种看似「谦虚自卑」的方式,常常不鼓励自我改变和行动,但会怂恿放大自我。

@xesi125

对方开始不理会我,开始想办法逃离我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

或者对象也开始信奉网上风靡的仇婚,仇男学说,认为男人都不配的时候。

@铁牛

当我很累很丧,只想一个人静静待着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属于我的个人空间。回到家面对的是各种琐事,孩子需要你,老公忙他的事情根本不可能真正理解。这个时候,我会怀念一个人生活的状态,我甚至想好了存钱买单身公寓老了自己一个人住。

我这种人不适合群居,不适合结婚,不适合要孩子,因为我爱我自己多一些,我不可能毫无保留爱一个人。

@卢卡

很渴望恋爱,但是一堆臭毛病只有自己能忍受,不愿意麻烦别人,也不愿意被别人麻烦。

@JO

一个人害怕孤独,两个人害怕辜负。喜欢人可能需要一分钟,但是忘掉可能需要一辈子。

↑电影《苦月亮》

「在乎的不是对方本身,而是自己是不是

被人接纳

即便现在流行「做你自己」,但我们只能通过寻求他人的接纳,来确认我们自己的价值,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个人,而在于关系,这是我们的文化逻辑。这一点在爱情里尤其明显,在热恋中,只要对方需要你,你就很容易觉得自己有价值。当对方长久地不回应你,你的存在感就被剥夺了。于是,安全感缺失,就成了一种当代爱情病。

@Bear

追逐三个月后,我放弃期待了,对方开始反过来要求在一起,被我拒绝后,开始指责我如何如何伤害了Ta。

@11

分手一个月了,每天都在重新自我建设,好不容易觉得自己已经放下了,突然发现对方已经完全放下我,开始快乐的新生活,瞬间就崩塌了。比起自己走不出来,更受不了自己被对方这么简单就忘了。

@啊空

感情世界里,最让人难受的,莫过于你春心萌动方寸大乱,而对方却镇定如同一池从未被搅动的清水,波澜不惊。

↑电影《咖啡公社》

「想要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

如今的文化是一个推崇所有人都有权享乐、应该享乐的文化。人们想要爱情,但在爱情中,尴尬的是,人们极少对已经获得的东西继续产生欲望。于是,爱情也像游戏、购物、影视一样,都在用快速享用,快速进入下一集/下一件/下一场发布会来进行。进化人类学家费舍尔的研究发现,人类会对一名伴侣产生深度依恋,同时,也可以对其他人抱有强烈爱意,并且同时对几个人产生性欲。于是,在交友软件兴盛的如今,遵循爱情道德,和享乐主义爱情观之间的矛盾,就成了一个爱情难题。

@mm

我知道白头偕老的珍贵,但是每天路上都有那么多的帅哥,既想要跟一个人发生深刻的联系,也想要跟更多人有连接。森林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么多炮没有打完,没有时间去爱。但是每次分手都很内疚,知道自己的行为属于渣女,但是已经没法成为专一的好女人了。

@工工

总是喜欢一阵子就不喜欢了。我发现,自己只是喜欢那种喜欢一个人的感觉而已。

↑电影《女性瘾者》

「为了不让自己失去自己,爱自己比爱别人

更重要

「爱自己」,在本次征集回答中频繁出现。如果你以「恋爱圣经」「恋爱必看」为关键词在网络巨浪中进行搜索,会发现,现代爱情总要求我们在爱的同时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允许爱,但不允许为爱让渡自己的「利益」。

@柒只

我总是想控制一切,一切都要朝着我想要的方向走,如果对方做不到,我就认为他不爱我。最让我感到自己没有爱人的能力,就是无缝衔接的那一刻。在我看来,不敢断掉恋爱,总是找人弥补的人,实则根本不会爱人,也不知道爱是什么,所以总是急匆匆进入新的恋情。

真正让我反思到这一点的,是我现在的恋人,我们在网上认识,第二天就见面,第三天约会,没过几天就上床,然后就在一起了。距离我上一次分手大概才过了一周。分手时,我就告诉自己,不要这么快进入一段感情。没想到,比上次还迅速。

想到这儿,我就深感自己沦为求爱的机器。我曾想过,究竟是什么让我如此不相信爱的持久,却又总是饥渴爱。我总是时时刻刻都在标准化他人。却一直没有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有能力爱人的人,这个「爱人」,不仅仅是爱别人,还有爱自己。如果一直学不会,那爱永远都是短暂的。

@赛尔

谁来都可以,谁走都可以的时候。我们礼貌对话,每天聊天,好像变得暧昧亲密。一旦某天忽然不聊了,不会问为什么,就像默认已经离开一样变成陌生人,连点赞之交都不算。清醒地知道,爱自己比爱别人更重要。

@馒头

她想让我知道她的想法,按照她的要求来做,期待我改变,「期待我改,改成一个更好的人」,但是我做不到,然后她就开始慌张,怀疑和错的人在一起。

开始恼火,开始喊叫。

而我一句话都听不进,觉得她在批评我——批评就意味着否定我这个人,既然不喜欢我,为什么还要在一起。

她就更加惊慌失措,指责一遍遍重复,变成唠叨,我根本听不进去,索性躲开。

两人就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电影《爱乐之城》

爱情能力说认为,爱情要如同肌肉,有意识地去不断训练,才能强健,而且这种训练,必须是共同训练。

自发地愿意去转变自我,加入到另一个人的生活里,承认对方作为一个平等人的存在,用同理心去了解、体谅、认同对方。

在这个强调「自我」的爱情环境里,意大利思想家费奇诺的观点颇为适合放在这篇文章的结尾:

「爱情中的双方必须首先从自我中走出来,走进对方,让自我在对方中死去才能重生。」「爱着的人在被爱者身上忘却自己,而这种忘却能帮助自己找回自己,重新拥有自己,这就是所谓‘他者的馈赠’。」

作者|沈慧

编辑|

王朝靖

题图|

ins

@klauskremmerz

你的爱情还顺利吗?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