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谢文凯
学校|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多元化与文化的变迁,使传统的性观念不断受到挑战,特别是对于新生代青少年,其接受的各种信息以及性观念、性早熟、性开放的程度已经远远超出预料。
我国未婚先孕现象越来越集中于青少年人群,少女未婚先孕给她们自身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影响,对社会也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本文就少女未婚先孕问题进行特点与成因分析,探讨这类少女的相关特征与问题形成原因,并
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对少女未婚先孕问题提出相应思考和介入策略。
一、研究背景
根据国家计生委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约有六百万例人工流产,虽然2010后总人数相较10年前有所减少,但人工流产中的青少年少女人数比例却再不断增加。
据数据显示,青少年流产人数将近占总流产人数的50%,这还只是官方统计的正规医院数据,一些不正规医院和诊所不包含在内。可见少女未婚先孕问题愈加严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未成年少女往往因为个人、交往对象、家庭、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而步入歧途,其不仅
危害个人长久发展与生活道路的改变
,也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
二、少女未婚先孕问题成因分析
(一)青春期性需求与性压抑
青春期是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在青春期性特征和性心理不断发育,且女性发育期要比男性更早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就造成一些低龄女性开始察觉和主动关注自身的性发育和相关方面的内容,现代网络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开放多元性又提供了滋长环境。
青春期的少女有着自身的性需求,但受多重因素影响自身性需求并不能被重视和满足,甚至不能被承认有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清净禁欲,羞于谈性。并且传统文化对女性有着更高更严厉的文化束缚和要求,特别是宋明理学出现之后,认为女子应贞洁操守,不可为淫欲之事。
数千年来社会外部和家庭内部对于女性性需求的压抑都是极其严苛的,各方缺乏对青春期女性性发育与需求的正确认识和引导,不论是环境还是个人,都将这份需求深深地压抑在心中,努力遏制。
当巨大的渴望与强烈的压抑相碰撞时,原本简单的问题就变得复杂了。因为长期的压抑禁欲,个体内心的性需求并未减少而是因受挤压变得更强烈。
如今,不少青少年会在发育期偷偷寻看一些相关书籍,影音,接受不良文化因素,甚至养成过度手瘾的习惯。慢慢地个人性需求与性压抑相互冲击相互碰撞,生理与心理上的矛盾扭曲扩大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种矛盾性一旦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出现脱离束缚的苗头之际,强烈的冲动便会一涌而出,尝试早就想体验但无法尝试的事情,从而酿就错误。
(二)婚姻过渡逆序的表现
婚姻过渡逆序是指婚姻的正常过程被打乱或者颠倒了过来,与传统的婚姻过程不一致。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大致经历结识、相恋相爱、婚礼仪式、法律及各方承认、生育养子等。但婚姻过渡逆序打乱了这一过程,即由先结婚再生育变为了先生育再结婚,或者先得到法律等正式承认再结婚生子变为未得到法律承认便发生性关系和怀孕的过程。
当前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变迁剧烈。传统的集体化、礼俗化的社会特征不断趋于个体化、自由化、流动化的社会特征。这也意味着人们获得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思想与身体进一步解放。
当时如此一来,感情的难度和婚姻的风险也会随之上升。此外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西方文化涌入,传统婚姻道德观念也被打破。
未婚先孕便是婚姻过渡逆序的表现,日益增加的未婚先孕现象已经彰显了当前社会发展中婚姻已凸显出个体化、自由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的婚姻正在转变成“不确定的自由”。
根据《2016年单身人群现状报告》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单身男女对婚前同居这一现象表示理解或认可。当下很多年轻人都认为,婚前同居可以作为婚姻的试金石,它相当于由恋爱不如婚姻的一个缓冲期或检测期。
但婚前同居极易发生性行为,如若不加防范,女方很有可能遭受伤害。这种婚前试爱的现象就表明人们不再遵循固有的模式,而是追求精神与肉体的自由,且是一种不稳定、有风险的自由。
(三)婚前社会流动的影响
社会流动,意指个人或群体社会地位或地理空间的变化。李丁、田思钰等人的研究表明婚前社会流动会增加未婚先孕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特别是对于农村女性来说,婚前的社会流动冲击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性观念,乡俗舆论和社会控制在独立后减弱,加上生理于情感的驱使,社会当中的各种诱惑,致使婚前怀孕风险增加。
从人口迁移这种社会流动来看,其主要受影响对象时从相对落后的地区迁到相对发达的地区、从相对闭塞的地区迁向相对开放的地区的人群。此流动过程中,会对进入开放发达地区的青年群体造成极大的冲击,冲荡摧毁并重构其原有性观念、婚姻观念和家庭观念,促使从过去的传统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以及家庭管束下迅速独立出来。
另外个人经济水平增长与独立,社会交际圈扩大,人际交往机会增加,使得性的易得性提高。但随之如果避孕措施未做好,那么婚前怀孕风险就会提高。总体来说,也就是婚前流动促使婚前性行为的强化与有效避孕的滞后之间的矛盾增生加剧,导致流动青年群体未婚先孕风险提高。
(四)科学性教育的匮乏
性教育的内容大致有各种生理知识和保健知识的教育。性教育是指对不同时期成长所需的人群,进行有关于生理知识、生殖生育知识、性行为知识、避孕知识等相关的教育。
性教育大致有以下几方面,择偶恋爱的婚前选择、两性交往技巧与能力训练、自我保护教育、婚期性行为教育、避孕和安全知识教导、性观念和性道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婚后性生活知识、计划生育教育等。良好的性教育是健康性生活的思想与知识保障。
中国自古谈性色变,直到如今,性讨论和性教育也是极其匮乏。几千年传袭的固有文化潜意识中,总是固执的认为,男性性爱之事,是极其私密之事,只能在家里、在被窝里藏着掖着。这种事情,羞于启齿,难以开口,且不符合传统矜持保守的道德观念,是不可公开与众,拿到大庭广众之中去讨论的,更何况是接受纯洁教育的课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将无知当纯洁的理念,一直根深于大众心中。因此
中国的性教育,落后停滞,举步维艰。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偏见,另一方面是性研究的滞后,以及性专家话语权的微弱。缺乏科学的性教育,广大低龄人群对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特别是边远地区,性教育更是极其落后。
不仅科学性教育体系滞后,且性教育的获取渠道也不正规。很多青少年的性知识都是通过隐蔽的“地下渠道”获得,如同学们私下聊天、杂志书籍、影音作品、网络渠道等。这些不正规渠道获取的性知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指导性,甚至很大一部分都是不正确的。在这种环境下,便容易产生如未婚先孕等性悲剧现象。
(五)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西方文化的入侵,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的大环境下,社会风气开始出现变质。放眼当今社会,某些不良风气大行其道,个人本位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益在公众生活中滋生。
市场经济下,在各种刺激中人们逐渐迷失,一些不负责任的影视公司和自媒体,为吸引眼球而以色情为招牌,误导广大青少年。还有一些网站和直播平台,传播不健康的色情内容。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层生,严重侵害低龄人群特别是低龄女性的身心健康。
从心理层面讲,青春期的发育,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发育,使青少年在心理上既好奇又压抑,既渴望又迷茫。社会不良风气传播的色情文化加剧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不平衡矛盾,刺激了其强烈的性需求,导致性生理的成熟性和性心理的幼稚性之间的内在冲突加剧。
从行为模式层面讲,一方面社会不良风情传播的色情文化会降低了人们对性越轨行为的评价标准,拉低了社会整体认知底线,突破了对不良行为的原有束缚。另一方面,社会不良风气中的一些恶劣事件和色情文化为低龄人群提供了不正当性行为模式,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低龄人群以此为行为参考,做出出格之事。
(六)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关系不不和谐、家庭结构不合理、缺乏互动交流、残缺不整、家庭教育不合理或缺失、父母不良行为等原生家庭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的性行为产生影响。一方面,不合理的关系结构会增生孩子心理的压力,当安全阀渠道缺失时会进一步加重压抑情绪。
在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激素发育的关键期,处在家庭矛盾环境下易导致青少年出现越轨行为来排解个人压力。另一方面,父母教育的缺失和行为的不端,会为青少年提供错误的行为认知和行为模式,子代可能会传袭父代的不良行为,导致性越轨行为发生。
(七)其他因素影响
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也会产生未婚先孕的现象。如青少年及其他群体的性犯罪,低龄少女被迫性交导致怀孕;保健避孕产品的劣质不合格,造成避孕失败;人口拐卖,低龄少女被贩卖到边远山区,而产生悲剧等地。
三、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针对低龄女性的未婚先孕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增权理论等,采取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倡导等模式,运用各种专业技巧和方法,对案主进行介入服务,改善问题,促进发展。
(一)介入原则
1.助人自助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对求助者心灵的一种支持,帮助求救者“自救自助、自主人生”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本着坚信求助者的领悟力、自决力和创造性,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一个过程。
其原则是,不求教训他人,而求开导他人,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减少求助者的依赖性,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意志,自主决策,使求助者从“由他助”转向“自助自主”,做掌握自己幸福命运的主人。
2.非批判
不因问题的严重性、偏离性、稀有性而对案主采取批判态度,而应正常看待,剔除个人工作之外的情感与社会传统的偏见,多给予支持鼓励,接纳案主,以此促进谈话的顺利进行和工作正常开展。
3.平等尊重
社会工作者要对案主持平等尊重态度。因未婚先孕的低龄女性在传统文化意识里多被认为是“问题女性”,是伤风败俗的表现,所以低龄怀孕女性不仅在生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且在心理上也遭受着巨大的折磨。
作为社会工作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秉持价值中立原则,不评论、不讨论、不贬低、不歧视,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案主。注重呵护其心灵和自尊,防止治疗出现二次伤害。
4.同理心
社会工作者要站在案主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工作者要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地以案主的参照标准来看待事物,将自己放在案主的地位和处境中来尝试感受,经历其所面对的压力,并体会其做决定和采取行为的原因。
5.安全和保密原则
注重案主的人身安全与保密。当因产孕问题将威胁到案主或胎儿及其他人生命和安全时,应及时进行救援,并联系医生和家人,防止伤亡事件产生。
同时如若在人身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在小范围亲密关系圈内已获知信息的情况下,应注意对案主情况的保密,防止他人的嘲笑和诋毁对案主造成心理伤害。
(二)介入内容
1.就医与康复
对于一些已经怀孕多月到必须生产的女性案主,需要协助案主寻找正规医院进行就医并生育。对于已经流产或者生产后造成生理或心理损伤的案主需要特别照顾,协助身体康复。
特别要注意,因个人担心受怕不敢告诉家人,自己又没有经济能力而偷偷去不正规诊所的未成年案主,社会工作者需要如实联系其家人,帮助进入正规医院,并通过各种方式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
2.性教育
帮助案主学习掌握必要的科学性知识,培养正确的性道德、性观念,改掉不良习性和错误观点,从认知层面改善问题,并防止复发。
3.社会网络支持
有些案主缺乏必要的社会网络支持,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家庭与社会关系,并寻找相关部门帮助,建立相应的社会支持网络。
4.倡导和社会预防
即社会工作者从更宏观的层面上努力改善案主的各种环境,如倡导学校加强教育、政府完善法规、社会改善风气、杜绝色情文化等。从而减少未婚先孕问题产生的促发因素,改善不良环境。
(三)介入模式
1.叙事治疗模式
叙事疗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是探讨个人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互动,建构个人身份、社会关系和生活意义的一种治疗模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藉着叙事的隐喻,工作者或治疗师把众人的生活当作故事,以有意义而能实践的方式,体验案主的生活故事,以此来治疗案主。
对于低龄未婚先孕的女性案主来说,治疗步骤大致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支持及外化问题。
即首先了解案主的过往经历和典型故事,探寻对问题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故事因素,并给予案主一定的情感支持,鼓励故事叙述或重演,将隐秘的问题外化。
工作者在此阶段可以察觉案主的情感、角色、看法观点,故事对案主的影响等,进行问题的分析汇总,深刻理解故事背后的种种诱因。
第二阶段,解构及重塑生命故事。
根据第一阶段对案主经历的了解,对故事进行解析,理解当事人故事中的意义,澄清彼此对于故事意义的诠释。之后工作者和案主要一起重新塑造生命故事,朝着积极肯定的方向,构建正面意义的故事,从而发掘潜能,鼓励案主,走出不良情绪,为其提供改善问题、发展自我的动力。
第三阶段,固化及延展新的故事。
巩固第二阶段的成果,整理正面经验,促进学习积极经验,保持稳态发展。同时此阶段可以引入与案主密切相关的第三者参与,补充之前的故事经验,并挖掘新的积极肯定因素,或检验未解决的问题,扩大故事面,从而进一步增强案主的自我肯定与问题的解决。
2.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式家庭治疗发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心理学家萨尔瓦多·米纽钦创立。在家庭治疗领域,结构式家庭治疗以其介入技巧的简洁有效著称。
这种方法聚焦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结构,将家庭中各种问题的根源归因于家庭内部的结构失衡与功能失调,要求治疗师进入服务对象的家庭,通过观察家庭成员内部的交往方式和互动过程,了解服务对象基本家庭结构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而尝试重新构建家庭的互动模式,缓解或消除服务对象的家庭问题。
因此,人们又常将结构式家庭治疗称作“结构为本”的家庭治疗。
结构是家庭治疗模式下,认为未婚先孕问题非个人因素导致的问题,而是案主整个家庭的多重问题因素导致。不以个人为治疗对象,而是以全家为治疗对象。焦点在于改善家庭互动模式和关系结构。
因为不少未婚先孕问题都和家庭因素密不可分,性越轨行为可能只是案主家庭整体问题的一种外化表现形式,因此单单以案主个人进行服务治疗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必须联系其整个家庭,进行介入治疗。
3.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在紧急介入未婚先孕时,及时处理危机。当危机发生之后,服务对象处于迷茫、无助、失去希望的状态中,帮助服务对象找寻有效方法,输入希望,调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愿望。
危机介入模式中一般将危机划分三类:成长性危机、情境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未婚先孕问题可以视为成长性危机,是一种人生过程顺序错乱的表现;或看成情境性危机,因意外情境下导致案主非主观意愿性怀孕。
危机介入模式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①安抚服务对象情绪,提供情感支持的平台,使服务对象的生活回归到正常轨道。
②帮助服务对象缓解相关关系的矛盾,重塑对家庭、学习、朋友的信心。
③纠正服务对象的非理性认知,帮助服务对象树立正确性观念。
④对服务对象进行情感疏导,帮助其摆脱不良念头和痛苦,重新面对生活。
通过危机介入模式,可以缓解紧急情况,为案主输入希望,提供精神支持和情感帮助。并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调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愿望。
四、总结
当下低龄女性未婚先孕问题日益严重,但在全社会和社会工作领域内却是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全社会和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积极态度,关注此问题,各方协同努力,改善大环境和小个体的问题。
对于政府来说,应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成立和完善相关部门机构,促进性教育建设和发展。对于社会来说,应负起责任,传播正当文化和科学性知识,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提升社会整体素质。
对于个人来说,应加强科学文化学习,自觉抵制不良观念和错误性观念,提高自制力,注意性安全和相关防范措施。
对于社会工作机构和工作者来说,应该主动关注问题,加强未婚先孕问题研究和经验总结,提升助人能力,
运用各种专业方法和技巧帮助困难女性改善和解决问题
。各方共同努力,协同致力于未婚先孕问题的改善,最终促进社会和个体的良性发展。
让社工客公仔来陪伴需要帮助的人吧!扫码进店了解更多哦~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年鉴.2013
(2)2956例人工流产女性现状分析及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在生殖健康中的作用评价.郭沛沛,刘玉玲等.2016
(3)延安市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年女性生殖健康需求调查.罗晓梅,白彩云.2017
(4)中国妇女未婚先孕的模式与影响因素.李丁,田思钰.2017
(5)2016年单身人群现状报告.2016
(6)中国妇女未婚先孕的模式与影响因素.李丁,田思钰.2017
(7)个案工作.第150页.许莉娅.2012
(8)家庭治疗模式介入本土家庭社会工作的个案研究.付亚垒.2017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社工如何介入低龄女性未婚先孕问题?欢迎在留言区交流。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2014
↓【毅招:
公益人招聘网站
】入口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4-24
03-08
04-24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