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当我们和父母讨论爱情时,我们得到了什么——“00后爱情观”对话“父母爱情观” 口述|当我们和父母讨论爱情时,我们得到了什么——“00后爱情观”对话“父母爱情观”口述|当我们和父母讨论爱情时,我们得到了什么——“00后爱情观”对话“父母爱情观”

口述|当我们和父母讨论爱情时,我们得到了什么——“00后爱情观”对话“父母爱情观”

▲来自堆糖用户:Verano-电视剧《Theendofthef***ingworld》

“为什么人要讨论爱情?”

“因为它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

叶雨晨|采访

口述部分来自受访者|文字

图片来自采访者和网络

在采访之前,我们向受访者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你觉得谈恋爱影响学习吗?如何看待“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这类说法?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家对于“如何看待结婚不要孩子这种行为”这个问题的回复。00后的受访者中,有人高呼“赞成”,认为养孩子是一件负担很大的事情,追求自己的生活幸福更为重要;也有人对此持保守态度,表示“主要看夫妻两个人的想法”;父母一代多数表示不赞成,他们认为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可以给人生增添很多色彩。这两个群体的回答似乎有着一定的对立性,但是也有家长表示:“这个问题本身没有正确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心中的天平也会有所偏移。”

▲来自豆瓣电视剧《Theendofthef***ingworld》

微信未读1990:

我妈说:“你可以

喜欢一个

人,但是不可以谈恋爱。”

我觉得我妈妈还算是个开明的人,我们之间算是无话不谈。我每次跟我的朋友讲到我和我妈会聊恋爱的事,她们很震惊,因为她们在家里很少会提起这类话题。在高中时,我曾告诉妈妈我暗恋一个男生的故事,她就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然后,她说:

你可以喜欢一个人,但是不可以谈恋爱

当时的我还有些青春期的叛逆,对这句话有些反感。但另一方面因为隐隐感觉到我对这个男生只能止步于“无果的暗恋”,所以并没有很在意她的态度。

后来我对这个男生的暗恋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无疾而终。我妈妈一眼看出了我的沮丧,她拍了拍我说:“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你可以喜欢一个人,但是不可以谈恋爱。这个年纪喜欢一个人是很正常的事,这也是件很美好的事。能看出来你在喜欢一个人的过程中一直在努力变优秀。”

那为什么不能谈恋爱呢?

“因为喜欢一个人和跟一个人谈恋爱是完全不同的事啊。你喜欢他的时候你不需要考虑那么多问题,可是谈恋爱是需要经过思考的,像你这样想得这么多的人要在这个过程中付出很多精力。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到一个更好的平台去,在对的时间认识对的人。”

我现在还是挺认同我妈妈的观点的,因为我知道以我这种心思过于细腻的性格,高中谈恋爱一定会给学习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所以回想起来我很感谢我妈,至少她尊重我喜欢一个人这件事,同时也希望我能理性看待这件事。

▲来自受访者:微信未读1990

盖盖:13岁——19岁,我与父母的对话

我一直都觉得我的爸爸妈妈是很开明的家长,所以我初中的第一次恋爱他们是知道的,但那个时候其实我也是有点害怕他们会干涉,所以,我很少会主动和他们谈论恋爱里的快乐或者遇到的困难。

但等我高三再谈恋爱的时候就会经常主动和他们分享我和男朋友的事情了,和父母的聊天也变多了,可能是因为我没那么叛逆了吧。而且由于这时候谈恋爱比起初中要认真很多,在爱情里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担忧也就变多了,所以爱情可能是我现在和我爸爸谈论的最多的话题。

其实一开始我主动和爸爸妈妈分享的时候,他们的主要回应也都是让我保护好自己,不会去细问我男朋友的个人信息什么的,可能也是觉得我这个年纪不会太当真,所以他们一直都保持着“

你谈就谈,谈受伤了也正常,没啥的,我们都不会干涉你,你保护好自己就行

”这样的态度。后来一直到高三暑假前那一阵,我男朋友带我回他家去见家长,并且提出想让我也带他见见我的父母,于是回家后我就和我爸妈说了这个事。这个时候我爸妈开始关心他是个怎么样的人了。他们问了我“他是杭州本地人吗”“在哪读书”“是独生子吗”之类的问题,我妈妈甚至还问了他的身高。知道了他在哪里读书之后,我爸爸其实是有点不开心的,因为我男朋友是在技校读书,而我马上要出国留学了,他就对我说:“

你谈是可以谈的,我也不会反对你的,但是你自己心里要有个数,不要太认真,反正我最后是不会同意你和他结婚的。

”我当时很委屈,也挺生气的,稍微反驳了一下,但也没说太多,心里想着还是要靠时间去证明我看上的男孩子是不会差的,毕竟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开明的家长。事实证明,我爸爸最后确实对他有了很大的改观。

从那以后,我和我爸妈说的有关我男朋友的事就越来越多了。他们意识到了他对我的好,也发现了他是个既靠谱又有责任心的男孩子,比如尽管他一点都不缺钱,但是因为不想总是花父母的钱,又听说送外卖虽然辛苦但是还挺赚钱的,于是就决定暑假里去兼职送外卖了。和他一起工作的外卖小哥还调侃他穿着两三千块的鞋子还出来送外卖。这件事是我爸对他看法的最大转折点,在从小不缺钱的环境下长大还能有这样的想法并且付之行动,这让我爸觉得他很了不起,而且送外卖确实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事,

我爸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反正我不会同意你和他结婚”变成“你也要对他好点,这么好的一个男孩子你别辜负人家。”甚至还会给出“嗯,这男孩子有我当年的影子,不错不错”此类的赞赏。

现在,我已经能很自然地和我爸妈提起他了,有的时候我觉得我在恋爱里受了委屈去找我爸爸诉苦的时候,他也会告诉我一些男孩子的想法并且叫我也

多去理解和包容这个十九岁的男孩子

,这样,恋爱里的误会和矛盾也会因此而减少。

我其实真的很感谢我父母的开明,很幸运的是他的父母也很开明。迄今为止我已经去过他家好几次了,每次我去吃饭的时候,他家总是会烧一大桌子菜,然后他爸爸妈妈要不就是给我夹菜,要不就是让他给我夹菜,他给我夹了虾之后,他爸爸还问他:“你不给她剥一下吗?”每次去吃饭我都吃得特别饱,然后临走前他妈妈还会抓一把零食让我路上带着吃。

我有他妈妈的微信,他也有我妈妈的微信。有时候他妈妈会来找我询问他的事情,我妈妈看到他发的朋友圈也会主动来问我发生了什么。有一次我送了他一个抱枕,他妈妈问他这是哪来的,他说是我送的,他妈妈就调侃他说:“那晚上抱着是不是都不困了啊。”有时候我给他点外卖,他妈妈知道是我点的之后,也会嘴上说着不能吃,然后“真香”,他给我点奶茶点外卖的时候我爸妈看到了也会调侃两句。

总而言之,我俩都为拥有这么开明且看好我的家长而感到幸运,毕竟我俩现在也才十九岁,从十七岁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开始,爸爸妈妈就不仅不会反对,反而会支持、会关心,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一些爱情里的道理,帮助我解决一些爱情里遇到的困难。

▲来自豆瓣电影《小妇人》

小木:这件事,我和我妈观点一致

这件事,倒不是我的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堂姐。

她小学到初中算是一个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奶奶在照顾她,她一直被奶奶溺爱,基本没有父母管教,性格上也有一些骄纵,学习成绩不好。后来她没考上本地高中,被父母接到他们工作的城市读了高中和专科。毕业之后她回家乡找工作,不过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先后做过前台和店员,最后也都辞职了。后来有一年,在过年期间她父母安排她和朋友的儿子相亲,他们俩似乎一见钟情,认识一个月后迅速同居,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去工作了。

我和我妈都不赞成像这样过于迅速地确定关系,即便双方父母都知根知底,但一个月的时间是不足以让男女双方互相深入了解的。在我和我妈的观念中,相亲之后即使认为彼此合适,也需要时间培养感情,然后再确定男女朋友关系。同居更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相处,最好是有结婚的意向后再做出的决定,试验彼此究竟适不适合成为夫妻,我们一致认为他们同居的行为过于草率。也许在他们眼中,条件合适更加重要,因为双方的家境都比较好,彼此父母熟识。

我的堂姐在同居半年后就有了孩子,于是顺理成章地把结婚证领了,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又立马有了二胎。

我和我妈都非常不赞成他们家抚养孩子的方式。现在我的小侄女是由她的外婆,也就是我堂姐的妈妈在照顾,虽然他们一家子生活在一起,但由于我堂姐从小缺乏母亲照顾,以至于自己对待孩子也有一些冷淡。她的妈妈也由于缺少经验,在教育上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我的侄女学说话学得很慢。

我的堂姐现在又有了二胎,我们实在是不理解这种行为。同时养育两个孩子会有一大笔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支出。虽然他们家境不错,在金钱上没什么顾虑,但精力是绝对跟不上的。双方父母都有工作,年龄也比较大了,身体状况不是非常好,也不能带给他们很多帮助。除非堂姐是真的很喜欢孩子(这一点我并没有看出来),否则我是真的不知道他们要二胎的意义。

其实我姐和姐夫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感情也挺好的。

我觉得我姐夫是挺好的一个人,有着待遇优厚的工作,情商也比较高,但我姐没工作,性子又有些冷淡。我无意冒犯,但我和我妈总担心我姐在这场婚姻中太过被动。我们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依靠自己的父母和另一半,这过于危险。万一将来发生了什么,我姐是很难有自己的底气的。我妈认为

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也许工资不高,但总归是属于自己的,它能让自己跟社会保持联系,拥有底气。

我也这么认为,但同时我也尊重家庭主妇,这是她们自己的选择。但

尊重的前提是

家庭主妇是她们自愿选择的身份,而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做出的无奈之举或是不想努力的放纵。

受访人n:

到现在为止,

我还没有过多地跟父母谈过关于感情的事

从小到大我其实都很少跟父母谈感情这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都比较保守,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是男孩子,和大部分的男生一样并不能做到和父母无话不谈,所以大多数时候对这方面的事会有些难以启齿。

但其实长大了之后,我发现我的父母也还是比较开明的。一开始知道我有女朋友时,他们让我更多地关注学习,不要太分心,但并没有强行要求我们俩分开。那段时间由于比较怕父母会激烈地反对,所以也不会主动和他们提起恋爱中的事。

等到了大学正式向父母告知我们的关系后,他们就会时不时提起我们的恋爱,有时候也会问一些我女朋友的具体情况,但通常也只是他们问什么我答什么,几乎没有主动的跟他们说过。

可能是因为存在对父母的刻板印象吧,对于我来说还没有习惯跟他们聊感情的事情。

湖滨某不知名大学生:婚姻尚早,专注当下

我爸妈都是那种比较传统的家长,他们认为上大学之前谈恋爱会影响学业,所以大学以前我们基本不太讨论这个,即使聊到也是寥寥数语后就结束这个话题。

考上大学之后,聊天时提到这个话题的频率确实变多了,一般他们会和我聊年轻人与他们那一辈人在恋爱目的的认知上存在的差异,还有就是关于结婚,彩礼等比较现实的问题。我觉得我还没有到考虑这些问题的阶段,但是如果我父母和我认真地讨论这个问题,我也会有我自己的想法。比如说结婚这件事,我的想法是即使现在谈恋爱了,谈论它也还太早,结婚离我还太远,暂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但我父母认为谈恋爱一定要奔着结婚去。

对于彩礼的问题,我都是听父母谈论一些亲朋好友的事才略有了解。我一般会站在客观角度和他们交流,因为觉得自己还没有到思考这个问题的年龄。现在的社会和父母那一辈的社会情况大不相同,父母那一辈成家是为了立业,利用家庭为事业作支撑;而这一辈的年轻人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想成家为事业做支持,但囿于存款,房、车等金钱相关的现实因素而无法组建家庭;想为事业打拼,却又需要家庭在背后的支持和伴侣的鼓励抚慰,所以就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我觉得这就是当下年轻人选择不以结婚为目的而谈恋爱的原因:现实压力过大。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人的思想比老一辈人更加自由开放,谈恋爱也可能只是为了寻找精神上能够互相支持的伴侣,不是非要走入婚姻的殿堂。

David:“有这样的妈妈,我很幸福!”

我老妈在爱情这方面非常开放,我曾经和她聊过“择偶标准”,她非常尊重我的个人意愿,并且很相信我的眼光,觉得只要我喜欢就行。

她曾经跟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次她和同事在外面吃饭(当时我不在场),同事问她:“你儿子这么有才,追她的女生一定不少吧,你这当妈的不得引导一下?”然后她回了一句:“那肯定看他自己咯,他要是带回来一个男的我也得认呀。”听完这个故事,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

当然,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我和我妈也曾有过这方面的矛盾。

最早在初一的时候,我在年级里比较“风流”,就是和好几个女生都有那种“过家家”的情侣关系,有时候会一周换三个女朋友。那时我的成绩也不太理想,班主任和她打了电话,把(我经常“换女朋友”)这件事告诉了她。她当时很生气,但又不得不强忍着怒火教育我。我还记得她对我说:“妈妈不反对你谈恋爱,妈妈自己在初中也喜欢过男生,但是这只是所谓的喜欢,和爱情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还是要以学习为重,好吗?”我那时也算懂事,觉得妈妈说的很对,就开始好好学习,成绩也好了不少。

在初二的时候,我又和几个女生在一起过,那几次是完全瞒着我妈的,因为当时我还是觉得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直到有一次,我去北京参加spellingbee的比赛,我女朋友给我写的“加油便签”(大概就是说什么要加油呀,我永远支持你这种意思)不小心从包里滑出来了,被我妈看到了,当时我非常慌张,极力解释说这个女生是我很好的朋友,让她不用担心。但是我妈的反应非常平静,她说:“有女生欣赏你,这说明你很优秀,说明妈妈教育得好,我有什么好担心的,但你还是要记清楚喜欢和爱情是不一样的哦。”听到这句话,我真的感觉我的老妈简直是世界上最开明的妈妈,同时,我也感到非常愧疚,我妈这么开明,我却还向她隐瞒我和女朋友的关系,我真的是个badboy。

后来从高中开始我就没有再喜欢过别人,直至现在也是,所以也就没怎么和父母聊这方面的事了。

▲来自豆瓣电影《小妇人》

Celine:妈妈,不结婚可以吗

某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热搜——#当我问妈妈不结婚可以吗#,就去问了妈妈这个问题,出于对我人生的关切,她打心底地表示不赞成。她说害怕我老了以后孤苦伶仃,害怕我需要承受别人同情的目光。我觉得父母这一辈人虽然通过接受教育之类的方式,观念产生了变化,但是“养老送终”的想法还是对他们有很深的影响,而且她这种想法背后潜在的一个观念就是结婚了就一定要生孩子,或者说孩子是婚姻的必然结果。

从我一个恋爱经验寥寥、对婚姻也没有太大感受的19岁女生的角度来说,我无法充分地和一个已婚育子的母亲共情。我无法体会那种感觉,尽管我是作为他们婚姻的结晶、被养育的孩子,所以我只能采用理性的方式去询问:

“如果只是为了有人给自己养老送终,那这个投入和回报可以成正比吗?”

妈妈好像也无法用语言概括这种感觉,只告诉我这只是其中的一项福利。

不过,不管怎么说,人生属于我,她还是会尊重我的选择。

我不愿意在恋爱刚开始时就告诉父母,因为这会迎来接二连三的问东问西。我甚至可以直接想象到妈妈会问什么:姓甚名谁,长相如何,性格怎样,学的什么专业,家乡在哪,喔,还有我没有料到的家庭关系是否复杂。我在恋爱时应该不会那么早地去考虑到婚姻,但是妈妈好像不一样,她也明白恋爱有一个好结果很难,但是她还是会尽可能地考虑到婚姻那一步,即使不能,她也不希望我遇见渣男,在情感上受到伤害。关于找男朋友的标准我们倒是很一致:人品,性格,能力。最重要的是人品。

问及对我谈恋爱和弟弟谈恋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妈妈说着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还是给出了一个我不太喜欢的答案:“希望弟弟不祸害别的女孩子,我不被祸害。”她好像天然地将男性和女性放置在了情感关系不平衡的两端,认为女性更容易受到伤害。虽然事实可能的确有这种偏向,但是这个说法还是给了我不舒服的感觉。

就像我问她婚姻的意义是什么,她说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我感到困惑不解,难道我自己一个人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吗?

她说只要你足够强大就可以庇护别人了。那潜在的含义是我需要一个更强大的男性来和我组成家庭庇护我,即使要面临风险共担吗?为了避免近一步的争吵,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漏漏:关于恋爱的一场对话

我的妈妈觉得应该工作以后再谈恋爱。

没有足够经济基础的人谈恋爱容易碰一鼻子灰。她觉得大学里的恋爱走到最后的成功率很低。很多东西,年纪小的时候十分在意,会闹着要求,会矫情,而有了经济条件才意识到,它们压根不重要。可能长辈普遍都认为谈恋爱最后都是奔着结婚去的。

我的姐姐认为工作以后的爱情就不纯粹了。

她觉得初中可以暗恋,高中可以试着谈,但到了大学就真的没有当初的青涩感了,她后悔大学之前没谈过。她认为如果自己有暗恋的人,她会因为那个人而让自己变得优秀,极力发光,让他注意到自己,而不会像家长老师担心的那样影响学业。

听完她们的谈话,我隐隐感觉在母亲的世界里生活高于爱情,青春的爱情脆弱,且常常不切实际;而在姐姐和我看来,一场与钟意少年的不求结果的恋爱弥足珍贵。

我觉得,不管几岁,当想谈恋爱的时候,就去吧。

爱情,就像亚当的苹果,去尝尝,过程可能刺激,味道可能清甜,但好好品味后其实也会发现,它不过是欲望的驱使,清醒的人慢慢培养管理欲望的能力,越笨的人就只看眼前欢愉。

很有意思的是,母亲在最后强调说:

“你们这一代有主见,不是父母禁止就乖乖不谈恋爱的那种小孩,我也只是谈谈我的看法吧。”

▲图片来自豆瓣电影《怦然心动》

“爱情”是

大部分人

一生中必修的课题,父母

这个课题

不可忽视的参与者。他们可能习惯于以过来人的姿态来指导我们的人生,而

在成长中

了独立意识,矛盾和冲突由此诞生

不过,

矛盾和冲突是常态,但交流和理解似乎也

想象中那么难。

我们对于

“爱情”的认知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与爱情的距离拉近或者是疏远,

认知也

不断改变。当我们同父母谈论爱情时,

会有共识,也会有异议,

我们不必为它争得

面红耳赤

,因为

每种观点都可能是对

“爱情”的正解。

石震方尉子仪贾静晗|编辑

曾雨桐|排版

往期精选

投稿邮箱:ziqiangnews@126.com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