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定乾坤,紫砂工艺与中国文化 一壶定乾坤,紫砂工艺与中国文化一壶定乾坤,紫砂工艺与中国文化

一壶定乾坤,紫砂工艺与中国文化

陶瓷艺术讲究匠心独运,追求天然趣成,崇尚自然,通常讲究“天人合一”应用到具体的层面则成为“心物合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物性与人性的相悦而解,相得益彰是一种具有文化特征的理想境界,而我们的紫砂工艺恰似体现了这种内在的本质特征。

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从起源到形成体系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为世界文明奠定了文明的基石,因为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瓷器的发明不仅是一种物质材料的发明,也不仅仅代表一种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它反映的是一种文化价值的选择,这种选择与文化取向有很大的关系。早先的陶器是当时平民的日常用品或礼器,贵族使用的是青铜器、金银器以及漆器、玉器。汉代最先出现的瓷器,即原始青瓷,它的似玉般的质地,朴素、雅致,迎合了中国文化人的审美追求,逐渐成为了全社会性的理性选择。直至宋明,使陶瓷不仅是一种具有实用性的商品,也是一种寄托了中国文人思想和哲学观念的手工艺术品,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带动了陶瓷用品的生产与流通,而各个历史时期文化艺术的发达则提高了陶瓷艺术品的艺术品质。

大清乾隆年製泥绘山水四方将军罐形壶

正如瓷用材料的发现产生了瓷器,紫砂陶土的发现则孕育了紫砂工艺。紫砂陶器的产生和沿革更注重了中国文化及中国文人的价值取向。北宋至明代中期这个阶段,随着汉文化受到的冲击并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互存互育,此时的汉文化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岁月的年轮中,紫砂器以其质朴的外观即似玉的机理,其制作工艺又有着更广阔的空间,随着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的不断普及,人们产生了乐于接受紫砂的存在,与大批的文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道德、崇尚读书、崇尚简朴的礼仪之邦,文人的言行与作为一直影响着社会的演进,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工艺的形成以及其文化理念的衍生。明清时期,这是中国陶瓷发生重要蜕变的历史时期,宋代遍于大江南北的各个窑系,形成了“五大名窑”的大格局后,各类陶瓷品种的生产技术、装饰风格、表现形式、材料利用产生了重要的转折。陶瓷品成为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以生活的艺术来渗透人们的道德理念。紫砂正逢其时,以艺术的独特的工艺来表达道德的取向和形式。这种陶瓷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因为史料证明,任何一种人工造物的产生都不会是纯技术的,其中必有文化的原因。

清乾隆荆溪蒋良玉制粉彩开光六方紫砂壶

紫砂器是民间艺术巧妙地利用材质本身的物性,去追求而达到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感。中国人历来以艺术形式来陶冶人的性情,让人们生活在字、画、诗词、文学等想象的意境中,又让不同的姐妹艺术互相渗透,追求思绪上的清明安合。紫砂器以紫砂壶为代表,是这种形式的完美的载体,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独特的工艺又有艺术性的文化品味。它的独特性是出于都应用于平民社会的日常人生为主题,饮茶、休闲,以书法、绘画、雕塑、金石,更以文学、诗词,经过工艺美术的这种手段,提供给人们使用,这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到此时的一大进步。

康熙年造的双龙紫砂壶

当今的紫砂工艺,发展到今天的状态,是中国陶瓷文化传承的生命力所在,是其背后的中国文化在支撑,它的生命状态是文化体系在表述。人们品茗赏壶之余,更注重的是一种文化的心态来欣赏使用,也是它受人们经久不厌的接受的原因所在。紫砂壶的工艺形式,通过其材料作为载体,以静态呈现,动态表现,以点、线、面的无穷变化,我们不能看出传统中国文化对其的影响和再现。艺术是通过文化现象来显示人们的真实情感,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美的追求,这种美的追求则有着不同地域文化的特征,作为紫砂的形成的文化现象,它非常讲究本质之中的文化内容和精神的契合所组成的。这种形式和内容的升华,则体现了传统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因为紫砂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与好多姐妹艺术一样,通过火的烧成、工艺装饰、使用欣赏、抒达意境,但它有独特性,它的独特性在于特殊的陶土材料和手工艺的表达。然更独特的是它的人文性,体现了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文化价值。它还不同于一般的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它在于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而且文化含量特别高,普及的范围非常广,有着社会的正能量,不分群体,雅俗共赏。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历代的紫砂人都以造物之道的物态文化来表达,并受到地域性的、民族性的和文化性的影响来追求自己的表现方式,给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健康向上的价值存在,这也是紫砂工艺品本身自然形成的目的所在,表述了器物的商品性和艺术性、人文性的统一的特征。

所谓中国文化,《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汉代《说苑》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当代的文化定义则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到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而中国的文化则是一种社会现象,由地域文化和物态文化为基础,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而历史悠久的中国陶瓷文化它是由中国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它以功能性和审美性相统一为特色。以满足人们实用和审美的需要,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而紫砂文化是中华陶瓷文化和优质组成部分,以独特的材质、造型艺术、装饰工艺、人文特征直接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国陶瓷文化的质的所在。它涉及了文学、绘画、书法、金石,又汲取了不同门类的陶瓷艺术以及青铜器、玉器、漆器、石雕、木雕、牙雕、景泰蓝等特种工艺的可借鉴之处。

雍正鎏金紫砂壶

紫砂壶的艺术价值是通过文化价值来体现的,它折射出人文历史的发展又浓缩了民族民间艺术的文明进程,紫砂壶适逢盛世,发展到今天,它的文化价值、人文特征已超越其本身的实用价值,不博大也不精深,然它承接文脉,朴实、敦厚,不论它在何时何处,都静静地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风采,静静地融进人们的生活,静静地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品茗健身的惬意。它千姿百态的造型、变化无穷的装饰,百变不离其宗的文化底蕴,为当今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多元文化与日俱增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地保持着我们的文化本色,完美地表现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倩影。名副其实地作为中华文明的见证,是浸透中国文化精髓的活标本。我们来厘清紫砂工艺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益于我们承接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为紫砂工艺的不断创新并赋予新的生命,为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崇尚自然、崇尚文化、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境界,使当代成为紫砂文化新的发端期而努力。

紫砂壶中的诗人——王涛

国家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原副馆长

江苏省宜兴工艺美术陶瓷研究所原所长

江苏省宜兴工艺美术陶瓷厂原厂长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陈设艺术陶瓷委员会首届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首届会员

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首届会员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首届会员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理事

《江苏省陶瓷志》编辑

《陶苑掇英》主编

《紫艺华章》作者

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专家顾问

北京吉利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如今,在广袤的紫砂世界里,王涛已经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多少年对泥土的揉捏敲打、炙烤,才造就一个与紫砂一样辉煌的他,作为当代宜兴工艺美术陶瓷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宜兴知名的陶瓷工作者,对陶瓷史论的研究有较高的造诣,常有论文在国内外发表,近年来的紫砂作品,刻意传统,力图赋予新的生命,具有鲜明的个性与地域文化特征。

自幼生活、学习并成长在江苏宜兴,1968年上山下乡,1976年回城以后即从事工艺美术陶瓷专业,从学习陶瓷雕塑、陶瓷造型设计制作和紫砂壶的创作设计制作,至今已有近40年。多年来,王涛从未中断和离开自己所热爱的专业,为宜兴工艺美术陶瓷的发展,为弘扬宜兴陶瓷文化,为紫砂壶工艺的创新和学术研究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他的天赋异禀给了他与紫砂结缘的机会,生于紫砂发源地,长在制陶烧陶的窑边上,独得天时地利。所谓人和,便是自我的驾驭,有如王涛老师的经典作品《驭吾壶》,驾驭自我的能力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度。

王涛老师自幼便是喜欢与文字打交道的人,其书法的造诣已日趋成熟,自幼苦练书法的他临遍可临之帖,对书法的热爱只增不减,闲来挥毫几笔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书法给予王涛及王涛作品的更是锦上添花的精彩,作品的字体和景物刻绘都得益于多年来深厚的书画造诣。

细细品过王涛老师的作品,有“驭吾”的自我激励,“隐秀”的淡然情怀,“圆缘”的随心随缘,“圣语”的儒家高德,“神桥”的神韵天成,“卧虎藏龙”的王者霸气,“心经西施”的佛法禅机。每一把壶都融入王涛老师的一种心境或是对一种文化的见解,其中的深意着实耐人寻味。

王涛老师作品欣赏

君子九思

卧虎藏龙

文道相济

END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