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医疗费用的疾病。《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指出,我国至少有近70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中国庞大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隐形杀手”。
50岁以上人群
绝经后妇女
易发生骨质疏松症之外,
慢性病
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
有研究显示,慢性肾病、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肿瘤等慢病患者常常伴有骨质疏松。
得了骨质疏松,初期通常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往往到骨头受伤断裂或者骨折时才会发现。此时,骨质疏松早已悄悄地夺取了我们的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症
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隐患之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
全身性骨病
我们可以将骨质疏松理解为“布满了孔隙的骨骼”
全世界每3秒发生1次骨质疏松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轻微创伤都可能发生骨折。
1/3女性和1/5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
50%的人在遭受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2次骨折;
20%的髋部骨折者在骨折后6个月内死亡。
但据数据统计,50岁以上骨质疏松的患病
知晓率
7.0%
,40-49岁患者的知晓率更低,仅为
0.9%
,形势严峻。
引发全身骨痛、影响心肺功能
骨质疏松会引起慢性的全身骨痛,以腰背痛为主,使中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差,进而影响到心肺功能(活动少,心肺功能将越来越差),带来更严重的疾病隐患。
胸腰椎椎体变形、驼背、变矮
严重的骨质疏松,会造成人体胸腰椎椎体的变形,身高减少,腰背变驼。如果您的身高比年轻时
降低了3cm
,可能预示骨质疏松的
高危人群
过了30岁,骨量每天都在减少
防治骨质疏松越早越好
人的骨量总体呈现“正常——减少——疏松”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
30岁左右骨量达到峰值
,之后成骨细胞活性逐渐降低,骨的有机质的合成能力不断下降,胶原蛋白不断流失,导致类骨质的生成减少,骨量趋于下降,这就是骨量减少。
人的骨量就像存养老金,
峰值骨量越高
,存在身体中的骨含量就越多,
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就越迟,程度也越轻
。也就是说,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储存骨本,
30岁前
补充骨骼营养素最为有效。
预防骨质疏松症不能光补钙
三大营养素是关键
在医院骨科,经常听到有患者问医生:“我每天喝牛奶吃钙片,一星期喝几顿骨头汤,怎么还会骨质疏松呢?”
研究人员发现,强健的骨骼仅有钙是远远不够的。除了钙元素,保护骨骼离不开以下三大营养素。
蛋白质:骨骼的“混凝土”
骨骼中22%的成分是蛋白质,而且以胶原蛋白为主。
◆有了蛋白质,人的骨骼才能像混凝土一样,硬而不脆,有韧性,经得起外力的冲击。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和多肽有利于钙的吸收。
◆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仅人的新骨形成落后,还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平时不妨多吃点蛋类、奶类、核桃、肉皮等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
维生素K2:引钙入骨
维生素K2是一种独特的维生素,它是由肠道微生物中的一些细菌合成,可以直接穿过血管壁进入骨骼、组织中,能够有效激活人体内的骨钙素蛋白,形成钙爪,锁住游离钙,带出血液中的钙离子,使其沉积在骨骼中,从而促进骨矿化。
一方面,维生素K2和维生素D3合作,可以有效促进钙吸收和钙成骨,是补钙的双重保障。另一方面,维生素K2不仅能促进骨细胞生成,提高其活性,还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破骨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骨吸收,起到减少骨质流失的作用。
◆膳食中,维生素K2多存在于发酵食品,如纳豆、酸菜和一些奶酪中
◆《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中提出,为维护骨骼健康及预防骨质疏松,健康成人每日需补充的维生素K2量约50-120微克,骨质疏松及骨骼亚健康人群的维生素K2补充量则需适量增加。
维生素D:骨骼的“保护者”
它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减少肾脏钙排泄,就像加油站一样,源源不断地把钙补充到骨骼中。如果缺少维D,骨头的硬度会降低,甚至形成“软骨症”,表现为:
◆幼儿往往颅骨、胸廓发育不全,容易佝偻;
◆孕妇、老人的下肢、骨盆等处骨骼力量则会减退。
人体90%的维D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通过自身皮肤合成,其余10%通过食物摄取。所以不难想像,居住在诸如海边等口照充足地方的人们体内钙的吸收会更理想,从而可以较少地遭受像骨折之类的骨质疾病,这也就是钙谜团现象的原因所在。
◆维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
◆脱脂牛奶、鱼肝油、坚果和海产品也含有丰富的维D。
◆补充维D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晒太阳。建议天气晴朗时,晒太阳20~30分钟。
还需要提醒的是,在日常生活上,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晒太阳,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科学补钙
掌握补钙三部曲
如果确实需要补钙,怎样选择适合的钙?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传统思维,“缺钙”当然要“补钙
”。然而按照最新的成骨理论,人们缺少的是“骨钙”(结合了骨钙素蛋白质的钙),而不是简单的矿物质钙。实际上小康社会的大多数家庭的饮食并不缺乏钙。我们老百姓心中的自然想法,补钙就是要“补骨”,而且简单认为补钙就等于补骨。按照最新的成骨理论,单纯补充钙剂不等于补骨。所以,传统的“缺钙”和“补钙”观念,缺失了依靠维生素K2把钙转变成骨钙的关键环节。
科学补钙:维生素K2是实现化钙成骨的关键环节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把维生素K2(MK-4)批准为药物,并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国家。研究发现,口服维生素K2
(MK-4)
,对于骨折率的降低效果极其惊人而显著,对于髋骨骨折升值能使骨折率降低接近80%。
由于维生素K2系列的
MK-7具有比
MK-4
更为强大的成骨作用,维生素K2系列
MK-7的应用,将会取得更加令人惊喜的效果。
科学补钙:钙、维生素D3与维生素K2缺一不可。
科学补钙三部曲
今天,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二十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的功能极其广泛,从保持骨骼的健壮,到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再到修复受损的细胞等,几乎无所不能。
正如钙谜团现象所揭示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内起作用的方式比药物要复杂得多。
药物作用的效果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例如一定剂量的药物就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治疗功效,但维生素和矿物质却远没有这么简单,它们会先在人体内形成特殊的功能复合体,然后再发挥作用。
恰恰是这些成分互相作用,在体内齐心合力,才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在购买补钙制剂时,最好选择颗粒较小、易吞咽的产品。推荐大家选择含有维生素D3、维生素K2、维生素B2、镁、软骨素、胶原蛋白等的补钙产品,这些元素能够更全面地帮助人体吸收钙。
航天创造美好生活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08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