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推荐好文抗疫期间,慎防中毒关键看这4方面 业内专家推荐好文抗疫期间,慎防中毒关键看这4方面业内专家推荐好文抗疫期间,慎防中毒关键看这4方面

业内专家推荐好文抗疫期间,慎防中毒关键看这4方面

点击上方

“医师报”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史继学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这个冷冽的寒冬增添了一丝寒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半个多月来,医护工作者坚守一线与病毒作战,各地群众积极响应号召,主动隔离减少外出,加强清洁消毒。但由于部分民众缺乏相关指导,近期全国各地出现多起因消毒剂使用不合要求、饮食不洁、情绪波动及取暖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意外中毒或自杀中毒事件,严重者致残致死。

现将有关知识介绍如下。

消毒剂中毒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民众对于病毒的防护十分关注。

疫情期间,我们常用的消毒用品有以下几种:

乙醚、75%酒精、“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以及氯仿等,以上几种消毒剂对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都十分有效。

平时我们大众最常用的主要有75%酒精以及“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

由于大家对消毒剂知识的掌握较少,所以在使用期间会发生误食、误用引起中毒或不良反应等意外事件,由此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一)

消毒剂中毒主要表现

1.皮肤黏膜接触后,会出现红斑、水肿、丘疹等,继而出现水疱、糜烂、溃疡,自觉有疼痛、烧灼感或瘙痒以及过敏性皮炎。

2.消毒剂溅入眼内后,可出现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结膜明显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坏死,累及角膜可引起视物模糊,严重者发生角膜溃疡甚至穿孔。

3.多数消毒剂对消化道黏膜均有腐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现呕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出现胃穿孔等。

4.当吸入大量臭氧或含氯消毒剂释放的氯气等后,会出现明显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少量咯痰、胸闷、气喘、发绀等,严重者可出现化学性肺水肿,甚至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有过敏性哮喘者亦诱发发作。

5.量大易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视力下降等,严重者可引起共济失调、定向力障碍甚至昏迷。

(二)

消毒剂中毒的自救

各类消毒剂中毒均无特效解毒剂,发生中毒后应将患者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加强监护。

比如皮肤接触后彻底使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至少15分钟,出现红肿、水疱且伴有糜烂渗出者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有吸入中毒者应立即转移至空气流通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或唾液流出进,及时给予吸痰或擦拭处理,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及时送至医院进行诊治,或口服雾化吸入舒喘灵;

误服或自杀口服中毒者,立即催吐、喝牛奶或鸡蛋清,尽早去当地医院洗胃等处理;

如果有消毒剂溅入眼睛,须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有持续性疼痛、畏光、流泪症状时,冲洗后可在眼内涂抹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或红霉素眼药膏,也要立即就医请眼科医师处理。

(三)

消毒剂中毒的预防

1.消毒剂应放置于通风、干燥的房间内,并与其它物品分类贮藏保管,防止乱堆乱放。

2.如有挥发性的消毒药物要放在不易碰撞的地方,不得与清厕剂有反应的药物放在一起,轻拿轻放。

3.要放在小孩不易触及的地方,避免孩子误食。

尽量使用原包装,原包装破损时要在显要位置标明消毒剂名称及失效时期。

4.经常使用的消毒剂,不能与食品混放,要防止误食,特别防止当成饮品饮用,发现外包装有破损时,要及时妥善处理。

5.除75%酒精外消毒剂需要临时配置,在配制消毒剂时,要戴乳胶手套,要用专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配制,不得任意增减,严禁用手直接拌药。

6.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是否漏渗,以免污染皮肤。

喷洒时如果发生堵塞,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严禁用嘴吹吸喷头、滤网。

尽量选用高效低毒药物。

7.使用消毒剂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准用手擦嘴、脸、眼睛。

使用后要执行“三洗”,即用肥皂水洗手、洗脸、洗澡。

如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8.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时,应穿戴防护用具(口罩、手套、防护服、眼罩等),按规定浓度配制和使用消毒液。

9.在进行熏蒸消毒时,人员不要在消毒地点停留,消毒完毕后,通风1-2小时再进入消毒地点。

10.处理消毒剂泄漏时,必须戴好防护面具与手套,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经稀释的污水排入废水系统。

食源性中毒

食源性中毒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有毒动物性食品食物中毒、有毒植物性食品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

除我们平常所说的食物中毒外,还包括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现就疫情期间普通民众如何识别、防治食源性中毒做一介绍,以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一)

食源性中毒主要表现

最常见的表现为消化系症状,主要有反酸、恶心、呕吐、剧烈性腹痛,腹泻多以水样便为主,且次数较多,常常伴有发热或者发冷(肉毒中毒)、全身肌肉酸痛、乏力,视物模糊(多见于食用毒蘑菇),严重者出现休克、意识不清,甚至猝死等风险,其特点多有起病急骤,聚集性发病,无传染性,多数为轻症患者,可自愈,绝多数预后较佳,少有后遗症。

(二)

食源性中毒的自救

食源性中毒后,首先应明确中毒来源,避免再次摄入加重症状,大多数轻症者可居家卧床休息,早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再正常进食,病情较重者如腹痛明显、腹泻次数增加,可去附近医院发热门诊除外新冠肺炎感染,口服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如休克、意识不清等及时就诊。

注意补充足量盐水或糖盐水,若无高热暂不建议应用抗生素,若应用建议在网上或电话咨询医生,在其指导下应用。

(三)

预防措施

1.外出购买食材或水果时,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拿,可以将超市购物小袋或者塑料袋套在手上抓取,避免与其直接接触。

2.外出买肉类或者熟食时,尽量少买或者不买露天置放的肉类或熟食,减少接触病毒被感染的几率。

3.蔬菜、肉类或者水果不要放置时间过长,避免保存不当滋生大量细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4.水果或蔬菜食用前必须流水清洗,将可能附着于表面的病毒过滤掉百分之八九十,最好能削皮的水果要削皮,现在就不要在“珍惜”果皮中的少许维生素。

5.蔬菜或肉类应炒熟吃,千万不要再生吃,病毒在56℃下30分钟即可杀灭,更何况做饭时温度何止56℃,避免病从口入,近期少吃凉拌菜等。

6.剩米饭、剩菜、剩肉等隔夜食物放置方式适当,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食物变质,同时上述食物也应加热后食用。

7.腌制咸菜、泡菜、酱牛肉、腊肠、火腿及剩菜等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服用后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需特别注意,咸菜、泡菜等可腌泡后半月再食用,此时亚硝酸盐大大降低,当然,最好少吃为宜。

8.对于鱼、虾及其他海鲜类食物时,首先要避免被生鲜类划伤皮肤,因为这类食品中含有许多临床少见的病菌,如温和产气单胞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等,这几种细菌感染救治成功率极低,同时海鲜类食品尽最大可能“熟”食,或者少吃;

9.尽量少吃动物或海鲜类的内脏,如误食含“甲状腺”的猪肉,某些鱼类的鱼子酱,某些污染水域的贝类内脏及常说的河豚鱼中毒等,不要为了美味或者刺激挑战“高难度食材”;

10.服用蘑菇类食物时应在正规商店购买,不要吃自己采摘的或者路边卖的,因为就算专业人员也不能认全所有蘑菇,不要绝对相信自己的经验。

11.除此之外,发芽的马铃薯(龙葵素)、未熟的扁豆、鲜黄花菜(秋水仙碱)、半熟的豆浆等皆可引起食物中毒,应加强注意,避免食物中毒。

总之,目前疫情肆虐,大家要做好长时间居家生活的准备,尽量少外出购物,最好一次性足量购买。

在家中吃水果要削皮,蔬菜及肉类要加热,隔夜食物少食或不食,腌制咸菜少量吃,保存食材温度要适宜,制作时生熟分开,做好个人防护,共同战胜疫情。

自杀中毒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心中难免感到恐惧、紧张、压抑、焦虑,加之限制外出长期“蜗居”家中,不良情绪难以排解,常常因为家庭、养老、孩子教育、情感或事业上的不顺心或恐慌心理产生暴力、自残甚至自杀等过激行为。

近日,我院急诊科便接收了几位因自杀服毒导致中毒的患者。

最常见的自杀中毒方式为口服毒物(如农药、强腐蚀性毒物及过量服用药物等),除此之外还有烧炭自杀、注射毒物自杀等方式。

自杀中毒方式多样、毒物多样,重在预防。

在此以口服农药自杀中毒为例简述院外抢救方法。

(一)

口服农药中毒的自救

1.立即拨打120,并说明毒药种类。

评估中毒者生命体征,如脉搏、呼吸、心跳、血压等,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刻采取心肺复苏;

2.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环境中,使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脱去被农药污染的衣物,并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皮肤上残留的农药,如农药进入眼内,需要用清水反复冲洗;

3.催吐。

立即给予中毒者温水300-500ml口服,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后壁,使患者呕吐,注意避免呕吐物误吸,可反复进行直至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仅限于服毒后仍清醒病人。

(二)

预防措施

1.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

应该收集权威信息,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新闻发布会、权威媒体对专家的采访等,了解疾病的有关信息和科学指导。

不要轻信网络上的谣言或虚假信息以免增加恐慌等不良情绪。

2.接纳自己的心理反应。

在面临压力时都会产生各种情绪反应,如感到恐惧、紧张、烦躁、孤独、委屈、愤怒、自责、羞愧、多疑、抑郁等,甚至悲观时产生自责内疚、愤怒时抱怨他人和政府等,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其它的心理和生理症状,如反应迟钝、茫然、注意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疲乏、食欲减退、头晕头胀、胃胀、腹泻或便秘、月经不调等。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尤其平时有抑郁症患者更明显,学会接纳这些症状,不要强迫自己否认不良情绪存在。

(1)接纳当下的处境。

限制外出居家隔离一定程度上会给人际交往及工作带来不便,甚至影响经济收入。

但短期内采取的强制措施是为了有效遏制疫情发展,只有尽快消灭疫情才能尽早恢复往日平静。

不妨把这段时间当作休假,享受陪伴父母妻儿的单纯与美好。

(2)充实精神世界。

我们都有这种体会“空闲时间越多,越爱胡思乱想”。

与其浪费时间徒增烦恼,不如阅读一些提高文学素养或者励志的书籍、杂志,听听使人心情舒缓的音乐,或者与家人一起欣赏一部电影佳作。

(3)运动减压。

现代研究表明,人体在运动时大脑会释放一种被称为“快乐因子”的激素,在激素作用下压力可以得到缓解。

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打太极拳、瑜伽、健美操、做家务、唱歌等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减轻压力。

(4)加强沟通,遇事冷静。

常言道“没有过不去的槛儿”,只有好好活着才有希望。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无论是家庭或事业上的不如意,亦或是心中不良的情绪,善于向亲友倾诉倾听,多一人帮我们分担烦恼便多一分幸福。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自杀等过激行为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氧化碳中毒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采用煤炭取暖,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间,正恰值春节假期,家家户户都被限制在家中,封闭的环境,闭塞的交通,复杂的环境,更加重了疫情期间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等排烟不畅,煤气灶或煤气管道泄漏;

使用燃气热水器紧闭门窗;

吃炭火锅排气不畅;

在汽油燃烧不充分的汽车内等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

中毒人群中以独居老人居多。

(一)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表现

1.轻度中毒:主要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可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2.中度中毒:

主要为口唇呈樱桃红色,常有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

3.重度中毒:

主要表现呈深昏迷,可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包括呼吸衰竭、休克、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脏损伤、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个别出现胸部和四肢皮肤出现水疱和红肿。

其中一氧化碳主要表现中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严重者甚至陷入深昏迷,并可伴有高热的临床表现,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部分症状相似,但一氧化碳中毒进展快,往往在短时间内即可发展为重度中毒,在此广大群众应该及时、尽早加以区别,以免延误救治。

(二)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

1.用煤炭取暖的住户,居室内火炉要安装烟囱,烟囱结构要严密,排烟排气良好;

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

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的天气应格外注意,室内门窗不要封闭过严。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多通风,少封闭,不仅仅可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更可以有效保护自己的家人免受病毒的威胁。

2.使用管道煤气时,要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烧煮时防止火焰被扑灭,导致煤气溢出。

3.家庭中烧炭取暖或者使用含碳燃料取暖以及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要保持通风,排风管道通畅勿堵塞,洗浴时间勿过长。

室内火炉要安装烟囱。

使用管道煤气炉灶烧煮时要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

烧煮时防止火焰被扑灭,导致煤气扩散。

4.不要在密闭的室内食用烧炭火锅、点炭火盆。

5.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

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的开放空调机;

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不要因为疫情原因,过于封闭车内环境,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

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长途行车,开内循环,定期开窗通风。

(三)

一氧化碳中毒的自救

1.保持冷静,避免使用打火机等容易产生火星的物品。

2.开窗通风,迅速找到并关闭煤气或燃气灶具阀门、管道煤气、热水器阀门、熄灭炭火等。

3.迅速脱离中毒环境,移至通风良好处。

4.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时立即给予氧疗,针对昏迷的患者将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

如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

5.及时联系120,疫情期间道路交通较为复杂,时间即是生命,应立即到有高压氧舱的综合性医院就诊,及时高压氧治疗,可快速排出体内蓄积的一氧化碳,迅速纠正组织缺氧,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的民族,历经五千年来的峥嵘岁月,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98年,我们抗住了特大洪水;

2003年,我们战胜了非典;

2008年,我们不屈服于地震;

2020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专家介绍

史继学,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急诊医学、法医学教研室主任、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急诊医学培训基地主任,山东省临床中毒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急诊医学重点专科、临床中毒诊治精品特色专科学术带头人。

兼职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急诊医师协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等3家常委,亚洲急危重症协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等6家急诊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师协会、预防医学会等12家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中华卫生应急杂志》等9家杂志编委。

主编著作15部、教材7部,获国家专利5项,发表论文180余篇,10余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目前承担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11项,参与制定专家共识18项。

主持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项、省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项、市级1项。

曾获“中国急诊医学引领者”、“中国卫生应急重大贡献奖”、“中国急诊医师坚守奖”、“全国优秀专业基地主任”、“山东省急诊医学杰出贡献奖”“山东省急诊医师特殊贡献奖”、“山东省中西医结合急救特殊贡献奖”“山东中毒救治突出贡献奖”、“山东省卫生应急救援突出贡献奖”等称号。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

尊敬的图片作者,您好,医师报已为您准备好稿费,

请联系值班编辑:

84151586

往期回顾

新型肺炎心理讲堂①|李凌江:减压六要素,这份减压秘籍大家用起来

世界名刊解读|Nature报道——科学家们为什么说SARI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

《医师报》向全国所有参加抗疫医院征稿!

抗疫·疾病管理⑥|当脑血管病遭遇新冠疫情……

王辰院士权威解读|方舱医院、特效药、疫情拐点、核酸检测效率等尖锐问题统统给予直接正面回答

《医师报》631期电子报来了!捕捉疫情热点,传递防治新策略!

医师报自导自演微电影|饮食有道,如此肾好!

【视频】2019医师报:致敬生命致敬医者

【视频】2018医师报:为梦插翅化茧成

编辑:昕亚

目前3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