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冷,一个舒服的热水澡能去除一天的疲劳,令人精神焕发。
但是,由于浴室环境封闭,而且很多人有错误的洗澡习惯,每年冬天都会有人因此发生意外,甚至引发生命危险,令人痛惜。
为了避免悲剧发生,以下这些洗澡禁忌,每个人都要注意!
浴室通风不畅
一到冬天,我们就经常能看到下图这样的新闻:
(图源/网页截图)
细心看后发现,这些人洗澡都犯了同一个错误:
紧闭门窗!
调查认为,大部分浴室都有通风不良、闷热潮湿的毛病,再加上洗澡时气压较低,氧气不足。如果人长时间呆在这种环境,容易出现缺氧的症状,甚至昏迷。若是使用燃气热水器,还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所以,冬季洗澡不要紧闭门窗,在打开排气扇的同时,别忘了给门窗留出缝隙。
使用“夺命热水器”
如今,有些家庭还在用直排式热水器,其实直排式热水器属于早期的热水器产品,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销售了。
这种热水器的危险之处在于,使用时所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在室内,而所消耗的氧气也来自室内。
假如洗澡时间太长或通风不好,都很容易因燃气燃烧不充分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如果家里仍有直排式热水器的,最好更换成强排式热水器!
强排式热水器:强制排风,有管道将废气排出室外
另外,燃气热水器切忌安装在密闭的浴室中,一定要装在浴室外比较通风的地方。
燃气热水器使用多年老化了,容易引起漏气、中途熄火或燃烧不完全,从而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导致事故发生。
如果热水器有冒烟、漏气、火焰异常等情况,要马上停止使用并报修。
最后,要定期检修,及时淘汰超龄服役的燃气设备,别给生命安全埋下不定时炸弹!
浴室地面湿滑
洗澡溅出的积水,稍不留神就会使人滑倒。有研究显示,卫生间最易滑倒的时刻,是迈出浴盆或走出淋浴间的一瞬间,很多老人因此导致骨折,甚至可能因突然摔倒,诱发心绞痛等疾病。
建议:
浴室装修时选用防滑材料,瓷砖最好选择小块、防滑的。如果可以不放防滑垫就不放,以免老人被防滑垫和地面之间的空隙绊倒。
在浴缸旁设扶手,放把防滑凳子。
墙壁瓷砖最好不要太白,浴室过亮会让人难以察觉地上的积水,增加滑倒几率。
插头、开关不防水
浴室触电的原因之一是插头或开关不防水,用湿手碰触时就可能引发意外。此外,吹风机、剃须刀、取暖器等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会增加人们触电的危险。一旦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再行施救。
建议:
浴室应使用具有防水功能的插座和开关;吹风机等电器应放在浴室外。
洗澡时间过长
泡澡时间过长,容易使人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此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也易因脑缺血发生意外。
建议:
一般淋浴10~15分钟完全足够了。就算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20分钟。
水温过高
水温过高,不仅会过多带走皮肤表面的油脂,使皮肤更加干燥,还可能会使血液涌向皮肤,脑部和内脏缺血,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甚至休克。
建议:
冬日洗澡,水温最好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不宜太热。
补水不足
洗澡时皮肤会排汗,导致身体失水,如脱水过多又没有及时补充,就可能导致虚脱、昏倒。
建议:
洗澡前喝杯温水
,可以补充因毛细血管扩张而导致的水分大量散失。
洗澡后尽快补水,最好是茶水,可更好地补充体内丢掉的水分。
顺序不对
冬天洗热水澡时,温热的水突然从头而至,会使大量血液集中到血管扩张的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缺血,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还可能因此引发心绞痛等疾病。
建议:
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往身体其他部位淋水,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洗澡时间不对
2种天气尽量不洗:刮风雷雨、下雪天
刮风、下雪、气压低时,煤气难以顺畅排出,容易回流,引起中毒。
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也应注意时刻注意燃气是否泄漏。
3种身体状况不洗:饱食、空腹、发烧时
刚吃完饭,人体内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这时洗澡,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就会抢占流向胃部的血液,进而影响消化。
饥饿时洗澡,可能因血糖降低导致晕厥。
人在发烧时,身体热量的消耗也在增加,当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人体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4类事做完不立即洗:酒后、剧烈运动后、拔罐后、打完胰岛素后
酒后:
酒精会影响肝糖原释放,酒后洗澡,会使体内葡萄糖消耗增加,同时血糖又无法得到及时补充,易出现头晕、乏力等症。建议等醒酒后再洗。
出汗后:
此时洗澡,人体心率会加快,血液加速,皮肤血管扩张,人体会因为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出现缺氧。建议等不出汗了再洗澡。
刮痧拔罐后:
此时皮肤正处于舒张状态,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或者发炎。建议拔罐2小时后再洗澡。
打完胰岛素后:
如果糖友刚打完胰岛素就泡热水澡,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建议半小时后再洗。
冬天洗澡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为了平安和健康,
一定要提醒家人!
往期回顾
男子肺部烂成“棉花”,罪魁祸首竟是它,可怕的是我们常用!
我和院长聊聊天……
流感季,你需要的都在这里!
来源:
生命时报、一分钟健康养生、家庭医生及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不错,请点赞↓↓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4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