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急救与护理,需要了解这些 猝死的急救与护理,需要了解这些猝死的急救与护理,需要了解这些

猝死的急救与护理,需要了解这些

医学定义:①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②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特点: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

1.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可以迅速出现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2.脑出血

高血压病患者易患脑出血,出血积存在颅内,无法排出,压迫脑组织而致猝死。

3.肺栓塞

瘀血形成血栓,栓塞在肺动脉而猝死。

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酗酒是发病原因。造成胰脏出血坏死,外溢,发生自体消化所致。

5.哮喘

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突发呼吸道强力收缩,进而不幸丧命。

6.过敏

青霉素、普鲁卡因易引起药物过敏。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死亡

7.猝死症候群

此病多见于年轻人(17~40岁),死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原因可能与钠离子通道代谢异常有关。

8.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

临床表现为在呼吸道感染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病人多死于中毒性休克。

9.毒品

某些药品过量,也易造成猝死.

0.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

前者最常见,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少见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药物、电解质紊乱等所致长Q-T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

主要是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可依次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

①心音消失;

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

③意识突然丧失,若伴抽搐,称之为阿斯综合征,发作可自限,数秒或1~2分钟可恢复,持续时间长可致死;

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

⑤昏迷;⑥瞳孔散大。判断心跳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源性猝死病人的心电图表现有3种类型:

室颤、窦性静止及心脏电机械分离。

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

一旦心跳骤停就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就地进行复苏抢救。因为心跳停止超过4~6分钟常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或死亡。在抢救的同时还需弄清病因,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是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首先应使气道通畅,必须将患者放置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撤出枕头及垫在头部的衣物等,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由鼻孔经咽喉部至气管的气道保持通畅,使猝死时松弛的舌根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

人工呼吸的目的是猝死后立即维持呼吸功能,以保证机体主要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有氧代谢,保护呼吸中枢的功能,防止脑水肿,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即救护者深吸气后将气吹入

病人口中(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20次/分进行,也可用简易面罩呼吸器(507)接氧气后加压给氧,如复苏无效,则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后可接人工呼吸器或呼吸机,以及时有效给氧消除或减轻因缺氧所致的脑损害;人工循环主要内容为胸外心脏按压、直流电除颤、静脉或心腔内注射药物

3方面。

胸外心脏按压

方法要正确,两手掌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下部,以保持主要按压力放在胸骨上,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按压时肘伸直,压力需足够大,压低胸骨3~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以60~70次/分的速率按压,连续按压不间断。由于胸外按压使胸廓变化,胸腔内压改变,使胸腔内外动静脉压力发生压差,从而使循环恢复。按压有效的指征是:

①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②血压:收缩压在7999.32帕左右;③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

按压时常见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心包积血、血气胸等。

电除颤

凡有室颤者应立即电除颤,因考虑到90%猝死患者是室颤,故不一定非有心电图证实,可进行盲目除颤,电极板分别放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和心尖部,紧贴胸壁,用200~300瓦除颤,不成功可多次进行。药物注射,目前从气管内滴入肾上腺素或静脉内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并给以适量的碳酸氢钠,这样可起到心脏内直接注射作用,又不影响心脏按压措施进行。心内注射只于静脉输液或气管插管之前采用。根据心律失常性质的不同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肺复苏成功后可继发心脑肾的损害,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等。防止脑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处理的关键。

现场急救法

当出现猝死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不失分秒地抢救。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利用电击除颤当然最为理想,但在现场是不可能有这类抢救器械的。我们可以“赤手空拳”地除颤,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播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息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

猝死应该如何护理?

(1)日常生活应注意保健

要讲究科学,

不可由着性子和个人喜好来安排衣食住行。饮食结构要合理,

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

少吃胆固醇高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多食含维生素C

丰富的蔬菜、豆制品等。烹调多用植物油,

菜肴少放盐,

口味清淡为好。要注意防止便秘,

这不是一件小事,

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增加,

影响心脏,

极易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

(2)定期体检

应随时检查血压、血脂。因为血压过高不仅可突然诱发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血脂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而动脉硬化常可导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要坚决控制体重。有资料显示,

体重超过标准20%,

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

(3)保持情绪稳定,加强自身修养

努力做到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随遇而安。脾气暴躁、易发火动怒的人,

血压波动剧烈,

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4)预防心梗

首先要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远离和消除如下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

(5)心梗发作

通常会伴有一些疼痛,

大部分病人会出现持续性的胸痛,

并超过半个小时,

且疼痛的程度比一般心绞痛更重,

伴胸闷、窒息感、濒死感、大汗、全身无力。有的病人还会出现牙疼、胃疼、头疼或是上腹疼等。病人出现上述情况,

应呼叫120

急送医院。

(6)药物自救

有冠心病的人,

要随身携带装有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药物的保健盒,

在疾病发作之初可立即服用,

以减轻发病的严重程度。此外,

冠心病人每日服用肠溶阿斯匹林片50

毫克,

对预防猝死也有效。

(7)中药调理

中医的活血通络、软坚散结、益气养血、宽胸理气、芳香开窍等方法,

可以改善心肌供血,

营养心肌,

预防血栓形成,

软化冠状动脉,

改善心功能,

预防心肌梗死。

(8)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大多数心性猝死由原发性心室颤动所引起,因此,积极处理和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是一个合理的途径,但是,经过临床心血管医生大量的观察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患者并未显示猝死率减低;而且,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均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不主张不经选择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应该

①通过心电生理试验检出有猝死危险的患者,例如这类病人可诱发心室颤动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②通过心电生理药物试验选用对该患者的心律失常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并观察该药是否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9)冠心病心性猝死的全面预防

1.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在欧州1970年某研究中心指出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肌梗塞的病死率,大型有对照组的临床实验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后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其一年内存活率比对照组增加。多数学者提倡长期应用,因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同时,具有膜稳定性,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对有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病例,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应用球囊扩张狭窄部位,使冠状动脉供血明显改善。对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或三支以上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以及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室壁瘤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及室壁瘤切除,可降低心性猝死的发生率。

3.植入体内埋藏式的自动心脏除颤器这是一种新的方法,初步取得效果,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时,自动心脏降颤器的电极可根据感知的心电,发出25焦耳的电能进行电复律,这样既可治疗室颤又可达到防止猝死的目的。

来源:ICU护理之家

护士高薪选择

-课程推荐-

国际护理英语

美国护士RN

HS公众急救

BLS基础

ACLS高级

国际护士证ISPN

心理咨询师

零基础实战医护英语

国际泌乳顾问IBCLC

点击“

阅读原文

”,报名课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