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可以在家中接受治疗,并在门诊定期随访评估。在此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慢性心衰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8方面内容:
坚持用药: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是维持病情稳定、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键措施。多数患者应长期服用以b-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基础的药物(近年还有一种叫做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物也非常优秀)。若其病情有变化,应及时就诊,不要自行改变药物治疗方案。
运动锻炼:适宜的运动训练对于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应为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II~III级的慢性心衰患者制定运动康复训练计划,为其确定相应的运动方式与运动量。一般而言,步行、骑自行车、太极拳等均是较好的运动方式。运动量因人而异,一般以不诱发心慌、气短、胸闷等不适症状为宜。
合理饮食: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饮食量、饮食结构、饮水量等。多数慢性心衰患者需要限制食盐摄入,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做出限制食盐摄入的指导建议。
监测体重:体液潴留是导致慢性心衰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诱因之一。体重增加是反映体液潴留的可靠指标,因此在院外接受治疗的患者应注意观察体重变化。建议患者每日晨起排空膀胱后测量体重,若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如每周增加2~3千克),无论有无不适症状,均应及时就诊。
自我监测病情:应告知患者,若出现如疲乏加重、运动耐力降低、静息心率增加≥15~20次/分、活动后气急加重、水肿(尤其下肢)再现或加重、体质量增加等情况,很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诊。
告知患者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以下因素可能会加重慢性心衰患者病情,需尽力避免。1)过度劳累和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2)应激状态、感冒、呼吸道及其他各种感染;3)不依从医嘱,擅自停药、减量;4)饮食不当,如食物偏咸等;5)未经医生同意,擅自加用其他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定期随访: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评估。病情平稳的患者可3~6个月随访一次。病情有变化时随时就诊。
急救措施:若患者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气短、突发喘憋、吐泡沫样痰、面色青紫、不能评估或端坐呼吸等症状,提示急性心衰的可能,应立即休息并寻求亲友帮助,或立即呼叫急救系统,尽快到医院就诊。若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但出现双下肢水肿,可尝试增加口服利尿剂剂量。自行调整3~5天后如病情无明显好转,亦应去医院就诊。
(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