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家居急救要点 高热惊厥家居急救要点高热惊厥家居急救要点

高热惊厥家居急救要点

前言:

人的正常体温范围在摄氏36至37.3之间。发烧就是体温升高,它是身体对疾病反应的一部分。如果您的小孩感到全身疼痛、甚至头痛等,并伴有寒颤,或者体温升高到39℃或更高时,可按以下介绍方法处理。曾发生过高热惊厥的宝宝更应及时退热处理,避免再次发生惊厥。

宝宝发烧了,

家中爸妈怎么办?

保持小儿的舒适度,尽可能的去掉厚重的衣服、被褥、包单,选择纯棉、透气性好、较为轻薄的长袖长裤穿着,有利于宝宝散热。

室内温度保持在18-25℃,夏天可打开风扇或空调(但避免直吹)。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换气。

家长注意定时为宝宝测量体温,不足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敷、中药退热熏洗治疗、退热贴、中药穴位贴敷、耳尖放血疗法等进行相应的降温处理。

当体温高于38.5℃时,要及时给予足量的退烧药物,服药后应多饮温开水,并配合物理降温措施。(退烧药使用24小时内不应超过6次,可交替使用。)

(以上药物均属儿科常用药物,不存在广告植入。)

什么叫做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又称“急惊风”,是身体对热的一种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反应,好发于6个月~5岁的宝宝,惊厥时间可从数10秒到几分钟不等。平日肝火旺盛或经常哭闹的宝宝大脑神经较为敏感,相对而言高热时较易发生惊厥。古代医家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如《东医宝鉴·小儿》云:“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幼科释谜·惊风》:“小儿之病,最重惟惊”。

面对高热惊厥

家长如何应对?

许多年轻的家长,根本没有见过高热惊厥,当宝宝首次出现惊厥时,通常都会惊慌失措,非常紧张。多数的惊厥持续时间较短,当家长到达医院时已经停止,逐渐清醒,至此宝宝惊厥时的样子却在家长脑海中挥之不去,有的宝宝短时间以内则可能出现再次惊厥的表现。但不管如何,请家长在未到达医院前,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防止高热惊厥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宝宝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应立即用大拇指重压人中穴,帮助宝宝恢复意识。

让宝宝去枕平躺,将头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口腔分泌物呛入气管发生窒息。

牙关紧闭的宝宝,家长可迅速拿起木质或金属汤勺放入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其咬伤舌头。

及时测量体温,若宝宝手脚冰冷,家长可用双手为其搓热手脚,注意保暖,促进循环。

多次惊厥的宝宝,家中应备有退烧药和抗惊厥药物,当宝宝发烧时应及时遵医嘱给药,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家中也应常备退热栓,发生高热惊厥时,为防止窒息,是不能够喂食药物、食物以及水,此时可用退热栓从肛门塞入,通过直肠吸收达到退热的目的。

儿科医生提醒您

发生以下情况需马上就医:

在惊厥发生时或惊厥停止后出现呼吸困难,口唇或面色青紫时,提示有缺氧的表现。

惊厥发作时受了外伤,如坠床、摔倒或磕碰等。

惊厥发作时间过长,超过5分钟,且没有缓和的迹象,或当一次惊厥停止后下一次发作接踵而来。

每次发热都会发生惊厥表现,甚至低热时也会发生惊厥。

特别提醒

见到过小儿惊厥的家长往往都会联想到癫痫,其实惊厥和癫痫是不同的。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可反复不定期发作,也就是说,无需发热这个诱因也可引起发作,但高热可诱发或加重癫痫,经过脑电图或头颅MR等相关检查可确诊。

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见,只有一小部分的癫痫宝宝可能会以高热的症状来诱发癫痫发作,但并不代表高热惊厥就一定会演变成为癫痫。

宝宝高热惊厥有法宝

中医疗法

安全、可靠、疗效好

高热惊厥中医成为“急惊风”,是外感风温时邪所致。小儿乃属纯阳之体,脏腑娇嫩,阴气未充,一旦感受风邪,极易化热、化火,热极生风,风火相煽,引动肝风,继而出现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是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

各位家长有必要掌握以下几种简单易行的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1:立即按压急救穴

急惊风发作时以

开窍镇惊

为急救原则。用拇指用力按压

人中穴

合谷穴

能够达到止惊的目的。单次按压的时间不宜过长,可反复多次按压。

人中穴:位于面部鼻唇沟的中点。

合谷穴:位于左、右手虎口正中。

中医疗法2:退热法宝

有效的退热是预防惊厥的关键所在。宝宝在发烧时要尽可能控制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和使用退烧药的方式退热,避免体温过高而引起急惊风,特别是曾发生过急惊风以及高热、寒战、怕冷的宝宝。

可采用儿科特有的小儿中药退热熏洗方、耳尖放血疗法、中药退热穴位贴敷疗法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宝宝和家长更容易接受。并配合发汗解表的中药汤剂或退烧药,达到内外同治的目的。

小儿中药退热熏洗方

耳尖放血疗法

中药退热穴位贴敷疗法

点击上图

蓝色字体

查询治疗项目详情,儿科现已开展中医特色疗法,欢迎咨询。

中医疗法3:膳食调护

宝宝患病时膳食宜清淡,可给予营养丰富的高热量、低脂肪、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如汤面、粥等。忌荤腥、肥腻、煎炒、燥热之品,如煎炸肉类、牛羊肉、狗肉、水鱼、人参、糯米及其制品。鼓励宝宝多饮水,注意口腔清洁,进食后可适当饮用温开水或清水漱口。

暑热患儿

:夏季暑热时节发病的宝宝,表现为反复发热、口渴咽干、无汗等。

解暑退热方

做法:冬瓜(连皮)1-2斤、蝉蜕3~5g、荷叶10g(或莲蓬1个),加水1000ml,煮30分钟~1小时,分次频服。

持续高热不退的患儿:

表现为口唇红、口渴欲饮、大便秘结等。

退热防惊方

做法:羚羊角尖1~3g(或羚羊骨10~15g)加水1000ml久煎1小时,再加入石膏15~30g,煎30分钟,最后放淡竹叶3~5g煮2~3分钟,分次频服。

一般发热的患儿:

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痛的宝宝可食用润肺止咳茶;表现为眼红、眼眵多、口干、唇红的宝宝可食用清肝泻火茶。

润肺止咳茶

做法:罗汉果1/3~半个、菊花5~10g,加水500ml~600ml,煮开后频饮。

清肝泻火茶

做法:夏枯草15~20g、菊花5~10g,加水500ml~600ml,煮开后频饮。

温馨提示:

若宝宝平日脾虚体弱、大便稀烂、面色苍白者,以上膳食请慎用,此类患儿可在儿科医师指导下辨证施膳。

专家介绍

石艳红

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

儿科副主任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同年进入广州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将近二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在多年的儿科工作中,兼顾儿科病房、门诊及急诊的工作,尽忠职守,能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并取得相应成效。

工作期间,先后师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专家区庆端主任医师,岭南名医肖达民主任医师及广东省名中医徐雯主任中医师,深得其真传,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深有体会,疗效显著;且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消化系统、性早熟等疾病,辨证施治,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石艳红副主任医师

审稿:李少芳副主任护师

图文编辑:丹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文

蓝色字体

可阅读相关文章

发热儿童的家庭护理

小儿天使

扫描二维码关注广州市中医医院儿科公众号,获取小儿中医保健知识和最新儿科资讯。

健康咨询热线:020-81226316/6315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