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是小儿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大脑神经元一过性同步化放电,导致所涉及的随意肌不可控制地发生抽搐或肌张力改变。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5%~6%的小儿曾有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会危及患儿生命,或引起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因此,要尽快明确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同时控制惊厥。稳定患儿生命体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病理生理特点
1.皮质细胞发育不成熟,兴奋性较高,对皮质下的抑制作用较弱。
2.神经髓鞘形成不完善,绝缘和保护作用差。
3.传导分化功能差。
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所致惊厥的发病机制:脑细胞功能紊乱,大脑部分神经元兴奋性过高,突然大量异常放电。凡能造成神经元兴奋性过高的因素均可导致惊厥,这些因素包括脑缺血、脑缺氧、低血糖、炎症、水肿、坏死、中毒等。
病因分析
引起感染性惊厥的病因:
1.颅内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霉菌感染性疾病(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寄生虫感染性疾病(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等)。2.颅外疾病,如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为原发病)、破伤风等。
非感染性惊厥的病因:
1.颅内疾病,如颅脑损伤(颅内出血性瘫痪等)、颅内占位性疾病(脑肿瘤、脑囊肿)、癫痫综合征(癫痫大发作、婴儿痉挛等)、脑退行性病变(脱髓鞘性脑病、脑黄斑变性)。2.颅外疾病,如代谢性疾病(低血钙、低血糖、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缺乏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糖原贮积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等)、全身性疾病(尿毒症、心律紊乱、严重贫血、药物或农药中毒等)。
临床表现
惊厥多发于3岁之前。小儿惊厥分为热性惊厥和非热性惊厥。这里主要谈一下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具有年龄依赖性,多见于6月龄~5岁,患病率为3%~5%。
热性惊厥为一次热程中(肛温≥38.5摄氏度,腋温≥38摄氏度)出现的惊厥发作,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热性惊厥通常发生在发热24小时内,如果发热≥3天才出现惊厥,应寻找其他导致惊厥发作的原因。部分热性惊厥患儿以惊厥起病,发作前监护人未察觉患儿发热,但发作时或发作后立即发热,临床上应注意避免误诊为癫痫首次发作。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单纯性热性惊厥占70%~80%,发病年龄为6月龄~5岁,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15分钟,一次热程中发作一次,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复杂性热性惊厥占20%~30%,发病年龄多为<6月龄或>5岁,持续时间≥15分钟或一次热程中发作≥2次,发作后可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热性惊厥持续状态,指发作时间≥30分钟或反复发作,发作时患儿意识未恢复达30分钟及以上。惊厥发作时,患儿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阵挛、松弛交替出现,或发生强直性收缩,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作时间多在数秒至数分钟内,次数不等,发作后部分患儿肌肉软弱无力,嗜睡,醒后乏力。新生儿惊厥常表现为多变的各种各样的异常动作,如呼吸暂停、不规则,双眼凝视、阵发性苍白或发绀。婴幼儿发生惊厥,有时仅表现为口角、眼角抽动,一侧肢体抽动或双侧肢体交替抽动。
在诊断方面,了解患儿的病史很重要。在了解患儿病史的同时,积极对症治疗,然后对因治疗。
在全面查体的基础上重点检查神经系统,看患儿是否有定位体征、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等。不同年龄的患儿,惊厥发生的病因不同:新生儿期以产伤、窒息、先天性颅脑畸形、低血钙、低血糖、脓毒症、破伤风等为主;1岁之前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低血钙、化脓性脑膜炎为主;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以中毒性脑病、脑膜炎、颅内肿瘤、高血压脑病、中毒、癫痫等为主。另外,还要注意季节性疾病。医生要让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脑脊液等检查,还要进行头颅CT、磁共振、脑电图、心电图、脑血管造影、脑超声等检查,明确惊厥病因,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什么情况下建议做脑脊液检查?有原因未明的嗜睡、呕吐(或脑膜刺激征)和/或病理征阳性的患者;6月龄~12月龄未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或预防接种史不详的患儿;已使用抗生素治疗,特别是<18月龄的患儿,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患儿脑膜炎/脑炎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抗生素治疗可掩盖脑膜炎/脑炎症状;对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应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脑脊液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至于脑电图检查,因为发热或惊厥发作后均会影响脑电图背景活动,并且可能出现非特异性慢波或异常放电,所以一般建议在患儿退热至少1周后再做此项检查。
神经影像检查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出现头围异常、皮肤异常色素斑、局灶性神经体征、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或发作后神经系统异常持续数小时,如果患儿要进行相关脑部病变检查,以头颅磁共振检查为主。头颅磁共振检查比CT检查敏感,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镇静要求更高。热性惊厥持续状态急性期患儿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可能发生海马肿胀,远期可能引起海马萎缩,并可能导致日后颞叶癫痫。
治疗原则是尽快明确病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同时控制惊厥,稳定生命体征。
一般处理
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脑疝、呼吸停止等);注意记录惊厥发作的具体表现,让患儿保持头向一侧偏斜,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及误吸,不要向患儿口腔内塞任何物品,不能用力按压患儿,以免造成骨折,必要时给氧,若发作时间>30分钟,应根据氧合情况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建立静脉通道。
急性发作期治疗
若惊厥发作持续5分钟,需要进行药物止惊。首选静注地西泮0.3毫克/公斤~0.5毫克/公斤(≤10毫克/次),速度为1毫克/分钟~2毫克/分钟,如果惊厥终止就停止静注;如果>5分钟仍未控制或控制后复发,可重复一剂。如果仍然不能控制,按惊厥持续状态处理。该药起效快,一般注射后1分钟~3分钟发挥作用,但速度过快会出现呼吸抑制、心率下降和血压下降等。如果尚未建立静脉通道,可给予咪达唑仑0.2毫克/公斤~0.3毫克/公斤(≤10毫克/次)肌注或10%水合氯醛溶液0.5毫升/公斤灌肠,如果15分钟~30分钟仍然持续惊厥,要评估是不是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给予二线止惊药物苯巴比妥20毫克/公斤,必要时可以再次使用5毫克/公斤,或丙戊酸钠20毫克/公斤~40毫克/公斤,静注或滴注。对于惊厥持续状态患儿,需要静脉用药积极止惊,并密切监护发作后的表现,积极寻找惊厥发作的病因,对因治疗,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呼吸支持。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惊厥持续状态的处理:1.立即止惊。和一般惊厥的处理方法一样。2.控制高热。可进行物理降温(用头部冰帽或冷敷)和药物降温,或人工冬眠疗法配合降温。3.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肤色、瞳孔大小和尿量。4.降低颅内压。抽搐持续30分钟以上,易发生脑水肿,应采用脱水疗法,降低颅内压。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酸碱稳定。对无严重体液丧失者,按基础代谢补充液体,保持轻度脱水和低血钠状态,预防脑水肿的发生。6.神经营养剂与抗氧化剂治疗。维生素A、E、C与甘露醇等抗氧化剂,可防治惊厥性脑损伤,可并用维生素B1、B6、B12、脑复康等营养神经的药物。
预防治疗
间歇性预防治疗。1.短时间内频繁惊厥发作(6个月≥3次或1年内≥4次)。2.发生惊厥持续状态,需要药物治疗才能终止发作者。在发热开始立即给予地西泮口服,每8小时口服0.3毫克/公斤,≤3次多可有效防止惊厥发生。有文献报道,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间歇性用药可预防热性惊厥复发。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间歇性用药对预防热性惊厥复发无效。
长期预防治疗
单纯性热性惊厥远期预后良好,不推荐进行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复杂性热性惊厥等具有复发或存在继发癫痫高风险的患儿,建议到神经专科就诊,让医生对其进行评估。
疫苗及预防接种
热性惊厥患儿原则上预防接种无禁忌。虽然有的孩子接种疫苗后会发热,进而导致惊厥,但是这并非疫苗本身对大脑的直接作用。
小儿惊厥是一种能严重危及儿童生命的疾病,早期发现、及时就诊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对于惊厥患儿,要快速了解病史,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再结合患儿的临床体征,明确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或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供职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华医院)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