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迪,钢琴演奏,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ChopinScherzoNo.2inb-flatminor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平稳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不少家庭选择外出旅游,尤其是平原地区和低海拔地区的人们,更喜欢到高原地区去欣赏不一样的美景,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祖国幅员辽阔,拥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全世界最大且居住人口最多的高原地区。在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高度位于4600米到4900米以上,居民也不少,景色也自然尤其壮美。
今年暑假,我们和其他家庭一样,抽空带孩子短期旅行,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享受一家人一起的天伦之乐。整个旅行顺利,孩子也学习了不少东西。并拍摄了很多照片。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月初的盛夏,我们由海拔高度不足20米的广州市海珠区出发,乘飞机飞往心仪已久的魅力云南。孩子讲诉他5年前去九寨沟和黄龙旅游时,当爬上海拔3900米高度的黄龙五彩池时,他出现头痛,乏力,没有吸氧,虽然哭着坚持游玩结束下山,但多年来还一直有心理阴影,担心在高海拔地区再次出现高原反应,要求我们此次到达高海拔地区后,要给他购买便携式氧气设备以备急用。我们爽快地答应了。
在丽江品尝到小时候喜爱吃的豌豆尖尖。
云南过桥米线。
当飞机降落海拔高度2241米的三义机场后,走出机舱,一股浓浓的青草和农家肥的味道扑面而来,热情的纳西族司机小和,便给我们讲解起丽江的风土人情,孩子听得非常入神,全然忘记了突然到高海拔地区的可能出现的不适。晚上安然入住海拔高度在2398米的大美丽江古城。
万古楼俯瞰丽江古城。
万古楼前甜蜜笑。
江古城散步。
君澜丽江大酒店外面的天空。
君澜丽江国际大酒店的党建图书阅览室。
丽江古城党员志愿者。
丽江古城客流监控。
第二天前往雄伟壮观的玉龙雪山,到了雪山的处女峰下,在海拔高度3500米左右,孩子再次出现胸闷,恶心,乏力等轻微不适表现,我们放慢脚步,慢慢欣赏云雾之中的秀美的雪山美景,以及身边的绿草和羊群,不时吸一两口便携式氧气,孩子高原反应症状很快缓解。下午下山后,孩子开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一天排了4次水样便,看到美食无兴趣,就给予清淡饮食,喝运动饮料补充液体,早早休息一晚。
第三天上午在乘车时戴上减噪耳机,在行驶的大巴上睡了2~3个小时,逐渐适应和度过了高原反应,不适症状消失。再沿着昔日纳西族胖金哥(其实个个胖金哥哥都好苗条)走过的茶马古道骑马旅游,一路只有惊奇和欢笑,再也没有高原反应出现。也有同行的孩子出现发热、头痛、胸闷和喉咙痛表现,后来没有再看到同行了,估计孩子坚持不了已经退出行程。
茶马古道骑马。
丽江湿地公园。
第四天我们驱车前往大理洱海,感受湛蓝的天空和艳丽的阳光,以及南诏风情岛的多情,这里海拔高度1962米,已适应了这个海拔高度的一家人,在岛上可以随意跑步追打嬉笑。
大理南诏风情岛的
因暴雨后导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道路受阻,经过当地工人的积极奋力抢修后通行了,(真的非常感谢他们,还有靠走路来维持交通秩序的警察同志,辛苦他们了!)最后驱车15小时前往世外桃源的泸沽湖,海拔高度2716米,全然舒适,因为实在大美,摩梭族阿哥阿妹摆船把我们送到到湖心,湖水清澈可直接饮用,真清甜爽滑!
泸沽湖上的水性阳花。
泸沽湖的清晨。
前往泸沽湖路上诱人的农家水果。
泸沽湖摩梭火焰烧烤。
我身边也有家庭在做高原旅游计划。今天在和大家分享高原旅游的同时,也一起来学习孩子高原旅游可能出现高原反应不适时,家长该如何应对?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会发热吗?孩子出现高原反应伴发热时,该如何处理呢?
高原反应(Acutemountainsickness),也称高山病,高原病,是指人体在短期内在高海拔地区,因气压降低和氧气浓度减少而暴露在低氧环境中产生的各种急性病理反应。急速由平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或者急速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在数小时或1~3天内产生各种非特异性临床综合征,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
孩子较壮年男子发生高原反应少,与孩子前往海拔高度变化大的机会少,和家长照顾周到等有关,一旦发生,孩子高原反应比大人更明显。孩子精力充沛,跳跑或大声喊叫,上山速度过快,或者紧张过度,机体未充分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有些孩子已经出现不适症状,并逐渐加重,但休息停留时间过短,匆忙进入下一个行程,未及时转移至低海拔地区进行调整治疗,有些孩子平素体弱多病,肥胖,缺乏运动等都可以导致孩子高原反应加重。
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有下列表现之一或一种以上者应考虑高原反应。
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促、胸痛、胸闷、无法入睡、哭吵不安、喜睡懒动、食欲减退、腹胀及不愿行走等症状,经检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着。
休息时仅表现轻度症状,如心慌、气促、胸痛、胸闷等,在剧烈活动后明显者。
有下列体征者,如脉搏增快、血压轻或中度升高、唇和指端发绀、眼睑和面部浮肿等。经吸氧或适应1~2周,或下降到低海拔地区,上述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者。
高原反应以轻型患者为常见,重型患者主要并发高原性肺水肿和高原性脑水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来说,高原反应不会引起发热。孩子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能并发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表现为咽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高原反应的诊断标准,采用1993年国际高原病协会制定的路易斯湖症状评分系统,对急性高原病临床症状计分(AMS-score),根据临床表现,对每一症状进行自身打分(Self-reportedscore),将个体的体力活动量评价为:0活动量正常,1轻度降低,2中度降低,3严重降低,即卧床不起。症状计分值≥3分可考虑急性高原病。评价指标主要是主观症状,缺乏客观评价指标。计分仅供大家参考。
头痛:无头痛0,轻度头痛1,中度头痛2,重度头痛3。
头晕:无头晕0,轻度头晕1,中度头晕2,重度头晕3。
精神状态改变:无任何改变0,睡眠/倦怠1,抑郁/模糊2,昏睡/轻昏迷3,昏迷4。
疲乏和/或虚弱:无疲乏0,轻微乏力或虚弱1,中度乏力或虚弱2,严重乏力或虚弱3。
睡眠障碍:睡眠与平常一样0,睡眠不如平常1,易惊醒睡眠差2,夜间不能入睡3。
胃肠道症状:无症状0,食欲差或恶心1,中度恶心或呕吐2,严重恶心或呕吐3。
周围性水肿:无水肿0,局部水肿1,全身水肿2。
共济失调:无共济失调0,能维持平衡1,步态不稳2,步行易摔倒3,不能站立式4。
高原反应的鉴别诊断,主要与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如流行性感冒,有咽痛,打喷嚏,鼻塞,流涕,发热,头痛及全身肌肉痛。急性高原病一般不发热,无上呼吸道其他表现,无肌肉痛。此外,剧烈运动,孩子不愿意进食和饮水,易出现脱水,可导致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哭而少泪,尿少等。高原肺水肿应该与急性支气管肺炎鉴别。高原脑水肿需与脑炎、脑病和颅脑损伤鉴别。
高原反应的治疗基本原则是强调早发现,早诊断,采取就地救治的原则,绝对卧床休息或端坐位。早期诊断的目的,是避免发展为严重高原病。轻型病人无特殊治疗,多数人在12~36h内获得充分习服后,症状自然减轻或消失。
出现发热表现,需积极寻找感染病灶,为预防和控制感染,应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小儿容易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可并发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或急性支气管肺炎。如经休息,到海拔低处,仍发热超过48小时,精神差,咽痛,咳嗽,咯痰或气促明显,需及时再下撤到低海拔地区再次就近就医。
对症状持续或恶化者需及时就医酌情处理。吸氧是治疗和抢救中的主要措施,但对急性高原病的效果比预期的要小。间断性少量吸氧有可能延缓机体高原反应的习服过程。故轻度高原反应病人原则上不宜吸氧,但对重者患儿可低流量吸氧,每分钟1~2L给氧,有条件者使用便携式高压氧舱。头痛是最常见症状,严重患儿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重症患儿需入院治疗,救治原则包括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血容量,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镇静,止呕,抗心力衰竭和抗休克等积极抢救处理。
任何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预防孩子高原反应的关键是阶梯性习服。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进入高原旅游前,对孩子做充分的心理和体质适应性锻炼,积极治疗呼吸系统等感染性疾病。
初入4000米以上高原时,在2500~3000米处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速度500米,不建议超过600~900米,并尽早识别高原反应症状。
到达高原后,避免过度玩耍、奔跑、大声喊叫、晚睡和过早起床,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注意防寒保暖和防晒。
一旦出现明显高原反应,经积极休息和下撤低海拔地区后仍无明显缓解,或并发感染性疾病出现高热不退,及时就近就医或有条件及时再下撤低海拔或平原地区就医。
希望以上学习分享给有需要的孩子和家长们,可给孩子假期出游高原地区旅游做参考。
参考文献和网址
陈国柱,黄岚,急性高原病的研究进展,军事医学,2013;37(5):321-324
海拔高度快速查询网址:HTTP://haiba.ugoto.cn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