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  台风过境,如何防疫防病请转发 应急  台风过境,如何防疫防病请转发应急 台风过境,如何防疫防病请转发

应急 台风过境,如何防疫防病请转发

点击上方“健康新朝阳”可以订阅哦

导读:

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热带风暴级)(英文名称:

LEKIMA;

名字来源:

越南;

名字意义:

一种水果)8月4日下午17时,“利奇马”的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东南方约13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

10日下午5点钟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境内,就是北纬30.3度、东经120.2度,外围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8百帕。

预计,“利奇马”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减弱,穿过浙江、江苏,移入黄海西部海域,强度略有增强,11日傍晚前后到夜间在山东日照到海阳一带沿海再次登陆(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9-10级,23-28米/秒),登陆后移速减慢,并将在渤海到山东半岛北部一带徘徊,强度逐渐减弱。

它在带来狂风暴雨的同时,也潜藏着致病“基因”。

台风可能带来哪些疾病,又有什么该重点注意和防范?

我们除了在“硬件”上躲避台风,做好“软件”防风措施,也非常必要呢。

肠道传染病

台风过后,不少地方积水内涝严重,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常见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胃肠炎等。

受灾地区的群众,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特别是便后或接触粪便后、做饭和进食前、给孩子喂食前,都要把手彻底洗净。

台风期间不少家庭停电,只要停电超过2小时,冰箱里的果蔬、鱼肉就开始滋生细菌。因此肉类、鲜奶等如果已经变质,最好丢弃。如果冰箱曾遭污水淹过,摆在冰箱里的有皮水果清洗过后还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已经去皮的水果,不宜生吃,如未经处理就吃下肚,就会将大量细菌带入体内。而沾到污水的肉类,最好丢弃,如果非要食用,切记要煮沸煮熟后方可。

如果平时食用的餐具在台风中泡了水,台风过后要一定记得消毒。消毒的最好做法是将全部餐具放到开水中煮沸消毒,若餐具的数量庞大,可将其浸泡在漂白水里,之后再冲洗干净即可。污水里有很多细菌,如果泡过污水的餐具未经消毒,只以清水冲洗就拿来使用,包括大肠杆菌、杆菌性痢疾及沙门氏杆菌等在内的病菌就可能残留在餐具上,很容易病从口入。

蚊媒传染病

除了肠道传染病外,预防蚊媒传染病也很关键。常见的蚊媒传染病有登革热、寨卡、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尤其要注意登革热。台风会带来大量雨水,十分适合蚊媒滋生,引起登革热爆发流行。

防范措施:清除房前屋后及室内的一切积水,疏通下水道,可以对周围的水沟、污水坑投放杀虫的药物。翻盆倒罐,特别是家中的花盆,要把盆托的积水倒掉。

呼吸道疾病

每逢台风来临,气温会明显下降,人体的寒冷感觉会突增,使呼吸道局部温度降低、毛细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气管排出细菌的功能减弱,此时就很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和感冒等。

此外,在台风的狂风和低温刺激下,人体动脉平均压升高,心肌需氧指数相应增高,而多数冠心病患者对大风降温十分敏感,尤其是心肌梗塞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会增大。

台风大风的明显降温过程对关节病、胃病患者也有明显的影响。台风到来前,人会感觉憋气和压抑植物神经趋于紧张,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污水易致“烂脚丫”

抗风救灾时,下肢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皮肤容易受到擦伤,破损的伤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趾缝间浸渍发白、肿胀、破溃、糜烂,甚至皮肤剥离,伴有瘙痒,俗称为“烂脚丫”“洪水脚”或“水泡脚”。感染严重时,还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少数抵抗力差的人会发展成败血症。

防治“烂脚丫”的具体措施:下水劳动时,在可能的情况下,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脱离洪水浸泡。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劳动的地方水不过膝,要设法穿长筒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还要防止吸血昆虫叮咬。浅表性皮肤创伤可用炉甘石粉或5%的明矾炉甘石粉涂擦,也可用10%-15%的明矾溶液或3%-5%的食盐溶液、紫药水泡脚。感染严重时,应用抗菌药物。

伤口感染别大意

台风后,大量密集降水造成路面湿滑、积水。很多群众不得不趟水行走,由于雨水较脏,有些患者的伤口已经开始出现感染。

专家提醒,大雨过后,伤口真菌感染发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尤其是之前患有脚气的群众。不论已有的外伤,还是台风天新增的外伤,不论伤口大小、深浅,都要进行及时正确处理。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伤口出血、感染、化脓,严重会得破伤风,断肢,甚至威胁生命。伤口处理正确,能迅速愈合;反之,可能化脓感染,经久不愈,甚至因并发全身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创伤的伤口,一定要进行严格认真的处理。

皮肤出现伤口,完整性遭到破坏时,为减少细菌的入侵,首先要对伤口进行认真的消毒。一般可在凉白开水中加入食用盐,配成1%浓度的盐水,冲洗伤口。可先用碘酒后用酒精消毒,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不要把碘酒、酒精涂入伤口内。冲洗后,可在伤口表面涂上一些药品,小伤口可以在其浅表涂一点红汞(红药水)或紫药水,较大伤口则不宜涂上述药水,以免给下步处理增加困难。

若伤口有出血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止血、包扎,减少出血,防止化脓。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10厘米,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

如果出现较大的创伤伤口,甚至有感染症状(发红,肿热,出现分泌物,发烧),在保护好创面的同时要马上就医,防止进一步恶化。就诊科室可选择急诊科、外伤科,如果伤口涉及骨伤,可选择骨科。

来源:辽宁卫生应急

以仁爱与奉献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健康新朝阳!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