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防治攻略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低血糖事件。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包括血糖警惕值(血糖≤3.9mmol/L,需要服用速效碳水化合物和调整降糖方案剂量)、临床显著低血糖(血糖<3.0mmol/L,提示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且需要其他措施帮助恢复)
。低血糖可导致不适甚至生命危险,是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
。临床中,如何对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进行防治?
别拿低血糖不当“病”
健康人对低血糖反应具有保护性反向调节作用,如在血糖4.6mmol/L时,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被抑制;在血糖3.8mmol/L时,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等反调
激素分泌增加;在血糖3.2-3.8mmol/L时,出现症状
。因防御机制受损,糖尿病患者的上述保护性低血糖反应常出现于低血糖发生之后(此时血糖已达2.5mmol/L)。因此无症状低血糖、严重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增加
。另一方面,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使低血糖防御机制受损,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低血糖看似平常,千万别拿它不当“病”。
低血糖会引起体重增加、跌倒,以及跌倒带来的骨折,甚至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昏迷、痴呆、认知损害等心脑血管事件
典型与不典型低血糖:
别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诱因较多,包括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未按时进食、进食过少、运动量增加、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和反复发生低血糖等,低血糖尤其青睐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者、伴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者
1,5
低血糖的典型表现为心悸、焦虑、冷汗、发抖、饥饿、情绪不稳等,甚至出现抽搐、嗜睡、昏迷及死亡
如满足下列3点考虑为急性低血糖症:
①与低血浆葡萄糖浓度相符合的症状和(或)体征;
②确切的低血浆葡萄糖浓度;
③血浆葡萄糖浓度恢复后症状、体征迅速缓解
然而,易被忽视的低血糖表现也要引起重视,
如舌根发麻,说话不清,答非所问烦躁,不理人;平时举止端庄,忽然衣冠不整、无缘无故打架;无故难受、头痛头晕
。还有部分患者出现无症状低血糖,随后可能发生严重低血糖,也有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后,第二天早晨表现为严重高血糖,都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非典型表现
低血糖时,不能一“补”了事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了,补充点碳水化合物或者静脉注射葡萄糖,不就搞定了?NO!正确的做法参见图1,且要注意低血糖处理后的血糖监测,观察低血糖是否纠正
图1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诊治流程
问题来了,15克糖类食品到底是生活中的哪些食物呢?图2给出了答案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合用α-糖苷酶抑制剂时出现低血糖需用葡萄糖片纠正,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效果差
图215克含糖食物示例
重度低血糖时,患者会感觉昏昏欲睡或意识混乱,即使手边有果汁也无法吞咽。
可教育患者掌握如下自救常识:尝试将蜂蜜或葡萄糖凝胶涂于口腔粘膜使其吸收;请身边的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为自己注射50%葡萄糖或胰高糖素;意识完全清醒后,可以先小口小口地喝一些果汁,如果有可能最好吃些东西
低血糖过后,患者需在记录本上写明低血糖发生日期、时间、低血糖反应情况及血糖值供医生参考
做好四点,防患于未然
糖尿病患者必须做好低血糖的预防。照着这四点做,可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首先,针对前面提到的低血糖诱因进行预防,教会糖尿病患者掌握自我应对措施。
具体方法见图3
图3针对低血糖诱因的应对措施
其次,正确血糖监测必不可少。
可根据不同的事件来选择血糖监测点。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或需调整下一餐胰岛素剂量时,监测餐前血糖。空腹血糖已达标,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
;需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时,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
。怀疑夜间低血糖或清晨空腹高血糖时,睡前和夜间(凌晨3点)血糖。血糖波动大,低血糖频发,需了解血糖波动幅度和漂移情况时,建议进行动态血糖监测
第三,做好糖尿病教育。
不仅要教育患者掌握低血糖相关知识,还要督促其定期看医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常备快速血糖监测仪
。外出或运动时患者需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开车时要把含糖食物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糖尿病救助卡要放在容易看到或找到的地方
第四,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降糖药物。
尤其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最好选择低血糖风险少的胰岛素类似物治疗
低血糖普遍存在于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危害严重。除了心慌、出汗等典型表现外,低血糖还有很多易被忽视的不典型表现,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应提高警惕。应按照指南推荐的诊治流程治疗低血糖,并对患者进行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自救常识。低血糖重在预防。除了针对诱因,加强患者的防范意识,规范自我血糖监测行为外,选择低血糖风险小的降糖方案,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相比第2代人胰岛素具有更低的低血糖发生风险。
来源护糖天使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
微信公众号
内分泌科医办室:0313-8041519
无恒难以做医生,做任何学问都要勤奋和持久,学医尤需如此。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一举手一投足都接触病人,医术好些精些,随时可以活人,医术差些粗些,随时可以害人。一个医生,如果不刻苦学习,医术上甘于粗疏,就是对病人的生命不负责任。当然,就是勤奋学习,也不等于就能万全地解决疾病。但无怠于学,至少可以无愧于心。
声明:
凡注明来源的均属转载,转载只限于分享专业知识和医学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者不应无偿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rwdlln@126.com,我们会及时改正或删除,谢谢!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