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随着高温天的来临,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意外也开始进入爆发期。有研究显示,气温达到35℃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会明显上升。其中,气温超过32℃,脑卒中(又称中风)的发生率就会较平时高出66%,而中风是猝死的重要元凶。
在高温天气之下,人体容易发生皮炎皮疹、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病等。天热就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新陈代谢加快,血液黏稠度上升,并且夏季人们情绪容易激动或烦躁,胃口差、睡眠质量低,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高温天气出现的中风,又称为“热中风”,大多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跟下面几个原因有关:
(1)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大脑、心脏等器官的血流量锐减,易引起缺血。
(2)人体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易出现凝血,造成血管栓塞,诱发意外。
(3)气温升高,血流速度、心跳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
胸部不适,警惕心梗
如果出现突发的胸闷、胸痛且不能缓解,或症状虽不持久,但发作频繁,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值得提醒的是,中暑也会出现胸闷,但症状往往较轻,而急性心梗是突然发作胸痛,痛感剧烈。
如胸闷、胸痛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甚至濒死感,或合并咽部不适、紧缩感等,更是发生心梗的预警,最好就地休息,及时拨打120。
在等待急救车到来时,家属要解开患者衣领,切忌摇晃,保持口腔清洁,有假牙者应取出。
所以,如何预防是关键,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警惕高温
当夏季的气温超过35℃时,心血管病人要提高警惕,严防中暑。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调节室内的温度,如启动电扇,勤通风换气;使用空调,尽量使室内温度控制在26℃左右,室内外的温差相差不要太大;减少重体力活动,气温高时,停止跑步等激烈活动;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保持体温的正常。
二、不随意停药
有些患者到了夏天会发现,高血压好了,自己的血压正常了,那是不是不用服降压药了,再加上夏天胃口差,吃得少,降脂药也不用了。
这是错误的。患者服用的一些降压药,不只是起降压的作用,还有保护血管内膜、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同样的,降脂药,也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所以夏季不可随便停用降压、降脂药物。除非是在医生的建议下。
三、生活习惯
夏季很多人喜欢吃水分多的水果,特别是西瓜,还要是在冰箱里冰过的西瓜,等凉透了猛吃几块才过瘾。西瓜水分多,也含有维生素,吃西瓜没问题,但也要注意多吃无益。
天气热口干舌燥,凉白开其实是很好的饮料。冰饮、雪糕之类的下肚,虽然可以瞬间消暑解乏,而且不像饭菜那样感觉没胃口,所以有些人就以吃雪糕为主。要知道的是,吃冷饮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阻碍人体对其他食物的消化吸收。
饮食宜清淡,避免暴饮暴食。应牢记“素”字,多吃些清热、解毒、解暑的瓜果,如苦瓜、丝瓜、黄瓜、西瓜、西红柿等;适当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和新鲜蔬菜;保证足够的营养,保持营养平衡;尤其要避免暴饮暴食。
劳逸结合,保证夜间睡眠和午休。午睡30~60分钟为佳。再热也要让空调“温柔点”。在外热坏了,突然走进低温房间,体表血管会突然、大面积收缩,血压波动剧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突发事件。
高度警惕“魔鬼时间”。每天6~11点,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黏度上升,增加心脑血管系统的负担和耗氧,心脑血管病人就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心梗、卒中。因此,国外把这段时间称为“魔鬼时间”。
陈丽娜首席医学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8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在老年病科与心血管内科从事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40年。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及合并焦虑抑郁等疾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对复杂疑难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危重病人抢救具有独到之处和丰富经验。
研究方向与专长: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糖尿病
胡旻爽,副主任医师,内二科主任。陕西省老年医师协会委员。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临床内科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擅长高血压、心衰、头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治。曾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呼吸内科及西安医学院重症监护室进修学习。并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相关专业论文。
我们下期再见!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将会有更多健康知识宣教。欢迎私信
西安市职工医保、西安市城乡居民医保、离休干部医保、平安保险定点医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枣园西路40号
邮编:710077
咨询电话:029--84619424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