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形成原因及克服方法 社交恐惧症形成原因及克服方法社交恐惧症形成原因及克服方法

社交恐惧症形成原因及克服方法

随着现代人压力越来越大,社交恐惧症已经是排在忧郁症和酗酒之后的第三名的心理疾病。社交恐惧症并不只是内向害羞这么简单,而是在心理层面出现的一种对群体态度消极负面的心理障碍。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社交恐惧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包括对人恐惧、赤面恐惧、体臭恐惧、余光恐惧等等。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会害怕与人接触,在与人接触时会感到紧张,出汗,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观察。有些严重的不敢出去购物、逛街。那么,社交恐惧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追求完美

社恐症人群都有一颗过分追求完美的心。讨厌自己内向的性格,希望自己在异性面前表现的优秀完美,可是事情却总是反向发展,越想表现的好,却越是在他们面前紧张、发慌、脸红、恐惧,这种痛苦没有人能体会,象一个无底的深渊,吞噬着全部的思想、注意力和时间。追求完美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这种优秀的品质却让内向的社恐症患者过分的夸大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敏锐的感受性本是内向性格所具备的独特特点,却让他们更容易感到了不安和痛苦。

那么追求完美会给社交恐惧症的人带来什么样的负作用呢?

①讨厌自己内向的性格。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都是内向的人,但是却又非常讨厌自己内向的性格,觉得外向的人做事爽快,迅速、为人热情、喜好言谈。而对自己却总是发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因为我们是内向的人,我们本来的精神活动是内向的,我们内省力强,追求完美,这些优点根本看不到,就像是一架自我测定器,一直检测自己有没有紧张,有没有脸红,有没有恐惧,有没有余光等等,而结果是,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一定会脸红,你一定会紧张,你一定会恐惧!

②敏锐的感受性。这种优势反而让社交恐惧症患者更容易感到不安、恐怖、担心,痛苦,于是就把这些不安、恐怖、担心、痛苦都当做必须要控制的情绪,不应当存在,企图否认这些应该有的心理现象,不明白这些心理是我们人类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如果没有痛苦的感觉,我们受了伤也不知道,如果没有任何对人恐怖的心理,那就可以在任何人面前放肆的说自己想说的话,丢掉了礼节礼貌,没有任何顾虑了。所以当你不能够顺应我们的人性,越想控制这些正常的心理时,你反而越加重了症状。

③精神交互作用。因为在某种场合感觉到了自己的紧张、脸红等等,注意力就集中在这了这种感觉上,每次在交际场合,就会注意自己有没有紧张、脸红,结果因为总是将注意力吸引到这种紧张脸红上,反而更加重了症状。比如见了人,首先会想自己有没有脸红和紧张等等一些不安的心理,结果是一定会紧张和脸红。

④精神拮抗。我们的精神活动,有一种对应和调节的现象,这种现象类似人体中作用相反、彼此制约、相互调节的拮抗作用,称为精神拮抗。比如当我们当感到恐惧时会出现不要怕的心理,我们受表扬时会涌现不好意思的心理,我们在高楼房顶低头俯视害怕跌落下去,便会不由后退几步,站在站台上侯车,当电车驶来,害怕被吸进车轨里,就会自动退到白线后。如果缺乏这种拮抗作用,站在高处时,任何人都有害怕跌落下去的恐惧心理,如果坚信这是异常现象与之对抗,越反抗就会越恐怖,以致吓得两腿发抖。同样,在社交场合也一样,每个人面对异性,肯定都会略有紧张,但你要是觉得这是不应该有的心理,越想控制它,你就会越害怕。

错误的认知

在幼年时,社恐症患者几乎都有曾经和异性小伙伴间的性游戏,或者窥视过成年人的生殖器,当时感到好奇,参与过,可又模糊觉得这样的是不好的行为,这些小时候的经历因为没有得到过外界的疏导和评价,加上我们国家很多父母对于孩子讲“性”也似乎是避讳的一件事,这样,这些孩子对性的态度就停留在12、13岁青春期刚开始的状态,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熟,持续保留着青春期少年的性羞怯心理,与成熟的生理和智力年龄不协调。

青春期,性意识逐渐萌发,渴望和异性恋爱、拥抱,又怕被别人看出来,产生羞耻心,又担心小时候的一些经历是“流氓行为”“不正当男女关系”,或“已失去贞操”而长期恐惧、自责,不能够明白,在青春期出现的成熟的性心理是正常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这些并不是什么“坏思想”和“坏行为”,只要没有过分的性行为就可以了。

有一个男孩子说,高三时,他不知道为什么常会想起女性的胸部,并不由自主地注视女同学的胸部,想到这是一种坏思想和坏行为,就努力控制自己不去看,越控制,要看的欲望越强烈,内心很紧张,逐渐开始觉得男女同学都和自己疏远,不指名的骂他色狼,下流眼神,或在他旁边说讽刺话,吐痰。

这些自责的想法同时还会导致社恐症的人群的“敏感性关系妄想”,在人面前表情不自然、脸红,害怕与别人对视,或者觉得眼光凶恶会伤害别人,或觉得自己身体有臭味会让别人讨厌。他们性格孤僻,不愿和人交流,表面上和异性来往不多,平时自尊心强,爱面子,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这类人群的敏感性关系妄想常常会感觉别人都是针对自己的,背后都在议论自己,眼神、言谈都对自己不利,所以更加不敢看人和别人交往,这时候鼓足勇气向别人调查检验自己判断,是解除这种心理的好办法。因为停留在青春期不成熟的性心理,这些错误的认知让患者长期处于自卑、自责、恐惧的心理状态,不能够用正常健康的心态与人交往,只有领悟其心理的幼稚性,才能完成心理成熟的转变。

东方的“耻感文化”

有学者认为东方的“耻感”文化重视“礼义廉耻”和在两性关系中情感表达的含蓄,也使青少年成为社恐症的易感者,文化的共同性使日本和我国成为此症的高发区。

耻感文化,是在区别于西方“罪感文化”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耻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耻感这种心理感受加以发掘、升华,使之成为一种文化积淀,顾名思义,所谓耻感文化便是注重廉耻的一种文化心态。特征就是这种文化中的人非常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议论。所以耻感文化中的人行为就被诸多的外在社会因素和标准规范所制约、支配,具有“耻感文化”特征的人多由别人左右着自己的行动。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个结构(1)本我,本我是完全无意识的,它是原始本能和冲动的存储地,本我遵循“快乐原则”。(2)超我,即良心,存储着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规则与禁忌,超我遵循“道德原则”。(3)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当本我和超我的价值观念相冲突时,自我会选择最大限度满足本我,又依照超我的道德规范去做出选择。

社恐症的内心矛盾也是本我与超我的相互冲突,原始本能的欲望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内在的冲突使自我在周边环境文化中寻找出口,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传统文化的含蓄,约束着两性关系中情感的表达,加上青少年对于性的无知,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受超我的影响,努力压制、回避、谴责本我的原始冲动,本我被压制、扭曲,产生了一系列的不适应症状。

严厉的父母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苛责的母亲和一个相对软弱的父亲,或者是一个苛责的父亲和一个相对溺爱的母亲。

有一个叫做晓莉(化名)的患者这样诉说,她有一个苛责的母亲和一个冷漠的父亲,在她上初中的时候,她喜欢上了一个高三的男生,她很喜欢他,但是从来没有和他讲过话,甚至这个男生也并不知道她的存在,于是,她就写了一篇日记,记录了她少女的心事,她将这篇日记藏在抽屉里,但是不知道怎么被母亲发现了,母亲用一种近乎侮辱的词语来骂她,骂她下贱,不要脸等等,那一次的侮骂对她来说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上了高中以后,这个女孩不敢和男生讲话,一讲话就会脸红,后来大专毕业她也不敢和男生谈恋爱,她非常恨她的母亲,她觉得她现在的一切都是母亲造成的,而父亲的冷漠让她难以找到自信,难以和异性相处。

俄狄普斯情节,心理学上指恋母情结,现在也被泛指恋父情节,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父母过度的压抑这种情节,那么也会造成这个人在成长之后难以和异性相处。患者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学会和父母和平自信的相处,在以后的成长教育中也没有获得这种支持,他就很难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态,因为没有受到父母的接纳,个体会变得不接纳自己,会不自信,会与别人相处困难。

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不可选择的,就象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父母一样,在教育上,父母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某一个时刻,父母伤害了我们的心灵,造成了我们现在的状态,我们可以选择去恨,也可以选择原谅。当我们去恨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不公平,我们不能够用我们的真心去体贴这个世界,我们不能够用平和的心去和周边的人相处,我们总是格格不入,因为恨,这个世界是封锁的,因为恨,这个世界又是那样的迷茫。学会原谅,学会宽容,给心灵注入更多的能量,用我们的智慧去包容过去的伤害,让我们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原谅,爱。在这个世界上,是父母给了我们身体,给了我们心灵,我们始终怀着一份谢意,我们愿意去原谅,愿意去爱。

神经回路学说

对于社交恐惧的形成原因,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比如生物学上的原因,有人做实验阻断了小老鼠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神经传导回路,居然也会出现了类似人类强迫症的行为——小老鼠反复抓自己的脸,直到毛皮破损,甚至流血,还无法停止,同时还会焦躁不安,当神经传导回路重新连通,小老鼠马上就停止了抓脸,焦虑症状也减轻了,这说明在我们的大脑确实有神经回路的存在。

在神经回路中还存在一种生物电信号,神经中枢会不断地发电,所以小老鼠会不停地重复一个动作。神经中枢的生物电如果不正常,就会导致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这些症状发生。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疏通“神经回路”的生物电传导,解除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的困扰呢?有人说,在大脑皮层上强加电流不可以吗?确实有人这样尝试过,用微电流刺激,但是他们很难成功,因为大脑皮层被保护在头骨之中,神经被深埋在血肉之中,并且有“生物绝缘层”,外力强加的电流即使将神经烧伤也不一定在神经通道里达到有效值,那么真正的方法是什么呢?

在《心灵杀毒2.0——弗洛伊德的拼图》一书中,作者从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法出发,讲述如何通过心理治疗宣泄痛苦感觉,通过利用我们自我意识产生的生物电流,去一遍遍地疏导我们的神经回路,恢复我们正常的心灵呼吸,从而消除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的极度窒息感觉,逐渐恢复心灵的健康,并验证了“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的神经回路传导不畅是心理疾病的神经生理基础。也就是说要利用我们神经中枢自有的生物电!它恰恰是最适合的!大脑就是修复它自身的工具!神经回路中的生物电是靠我们的心灵来维持正常的,只有正常有效的心理行为才能保持神经回路中这些生物电的正常运转!

社交恐惧症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追求完美,错误的认知,东方的“耻感文化”,严厉的父母,还有关于神经回路学说上的说法。

如何判断社交恐惧症?

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了社交恐惧症呢?医师指出以下三点来做自我检测:

一、你害怕别人觉得你愚笨或担心看起来很害羞吗?

二、不愿意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吗?

三、会因为害怕在别人面前觉得害羞或不好意思而不和他人说话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吗?

如果以上三点中你有其中两点的情形的话,就有可能是患了社交恐惧症;如果这些情形已经让你想躲在家里,不愿意和任何陌生人接触,你可能就需要接受咨询或治疗了。

如何应对社交恐惧症?

如果你真得患有社交恐惧症或有类似症状也不要太过紧张,以下教授你几个方法学会自我克服社交恐惧。

要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不恰当认知想法

例如:

1.我一定给别人愚蠢的印象。

2.我绝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因为无法忍受自己在别人面前是软弱不完美的。

3.我不想在别人面前出丑,不想引人侧目,因为他们可能对我有负面的想法。

4.我必须完美无缺,否则就是失败者。

5.我绝不能表现弱点,否则别人会拒绝我。

6.所有的人都必须喜欢我,至少也要承认我的能力,否则我的人际关系很失败。

7.我不能表现出感情与身体的反应,否则别人会通过对我的了解进而控制我。

8.无论如何我都必须避免身体症状出现,即使这些症状是正常的,否则别人可能会认为我太容易紧张,无法承受任何压力。

心中不可存着感情,因为我与别人接触时,感情会刺激我,让我看起来软弱。

即使我渴望有人依赖,也必须一直独立,生活中不可以依赖别人,因为一旦我在情感上出现依赖及无能感,将容易受到伤害。

学习通过正反两面对比

以自己的认知模式去预测,然后在现实生活中加以检验,也就是透过观察行为结果来检验自己的预测,以驳斥推翻自己的核心病理信念。

社交行为能力训练

与人礼节性交往的技能

当遇见熟人时,要主动迎上前去,注视对方的眼睛并微笑着向人问好。

学会观察别人的长处,然后以礼貌而真诚的态度称赞对方。

别人为你做了事,你要用具体的行为(写信致谢或送件小礼物等)表达谢意。

绝不在背后议论别人,也不参与别人的议论。

练习的最初阶段,可以选择外向、开朗、随和的同龄人,他们通常会很容易接近并会积极回应你的友好,而且你可以向他们学习与人相处的经验。

与人交谈的沟通技能

选择话题的能力:

与朋友交谈可以随兴之所至,天南海北无所不谈;但和一般熟人或陌生人交往就不是这样了,大家不存在默契,彼此较陌生,互相不会有兴致深入倾听。对有社交焦虑的人而言,最担心的是根本不知该说什么和怎样对别人的话作出恰当的反应。这就需要具备选择共同话题的能力并在预先做好准备。

一般来说要选择那些别人有兴趣而又不会引起太多争议的公共话题。比如青年男性多喜欢体育,而青年女性则更多喜欢文艺。如果你的话题引起了别人的积极回应,你就可以继续此话题;若别人表现出不感兴趣,你就要换个话题或注意参与别人引起的新话题。

肢体语言要积极:

人的躯体语言和言语比较起来,前者传递的信息高于

65%

,因此与人交谈时要配合积极的肢体语言。一般说来,积极的肢体语言体现在:人际空间适中让人感觉随意友好;坐姿放松,微微倾向于对方;目光专注,正视对方;面部表情微笑或表情丰富;语速适中,语调热情有活力,语音柔和亲切。

倾听的技术:

良好的倾听包括以下要点:专注而不作价值判断地听;通过提问反馈你的理解和关注;通过观察非语言信息增加对他人的理解;用换位思考提高对他人的理解力。

插话的艺术:

一味的倾听,不仅你自己而且对方也会感觉没意思,因而,必要的插话也很重要。插话要尽可能围绕原有的话题,可以就你不清楚的地方提问,也可以就你知道的地方加以补充,还可以表达你的不同意见,但不论哪一种,你都要在别人一句话说完后再介入。在表达不同意见时最好用这类句式:“你讲得有道理,但在这点上我的看法是…”或“我理解你的意思,但在这点上我的看法和你不太一样…”

换话题的艺术:

首先要确认周围的人的确不愿再听这个话题,并且你的确能提供一个更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时,你才可以考虑转化话题,否则会让人很不舒服。最好的换话题方式是,就对方讲话中提到的某个直接问题展开讨论,可参考的句式有:“你刚提到…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我一直对你刚才提到的…问题感兴趣,你能就此再谈点吗?”

用放松的方法消除焦虑

控制呼吸是一种很实用的放松方法。正确的呼吸方式是用全肺呼吸,避免仅用胸腔的上部来呼吸,刚开始训练时,以躺着的姿势容易练习,这也能有助于你体会呼吸深与浅之间的不同感受。当你躺着能够熟练运用时,就可以站着或坐着练习。

具体步骤如下:

(1)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上腹部。

(2)通过鼻子吸气,让你的胃部鼓起来,这意味着你用全肺呼吸。尽量使上胸部活动最少,保持缓慢的吸气。

(3)缓慢、均匀的将气从鼻子呼出。

(4)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

一分钟以

8-12

次呼吸为宜(一次呼气和吸气算作一次完整的呼吸)。初练时,可能无法熟练判断节律,因此应该练习估计

5-7

秒钟为一次呼吸的周期。注意决不能快速深呼吸或快速浅呼吸。

通过上述自我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纠正,相信能够逐渐改变社交恐惧,适应环境。但如果经过自我调整,这样的恐惧仍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工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社会功能残疾,这就需要精神科专业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共同努力,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及合并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尽早恢复社会功能。

咨询电话:0533-31774333178321

QQ交流群:184185245

地址:淄博市张店区柳泉路新世界广场

2号楼二楼

(柳泉路与联通路路口南100米路西)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