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微心理”
2020年1月27日,湖北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数激增近1.5万人,是单日增加病例数字的十倍。
同一天病毒感染导致242人死亡,也创下单日最高纪录。
为了控制疫情,在最先发现病毒的中国湖北武汉,当局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封城”措施,控制人员流动并要求居民自我隔离。
从武汉撤出的多国侨民,也被卫生部门隔离14天以防万一。
在世界多国高度戒备防控病毒蔓延的同时,中外专家、学者提醒重大疫情爆发时也要特别注意心理和精神健康。
心理健康
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精神疾病专刊(LancetPsychiatry)最近刊登文章,呼吁疫情当前,当务之急需要提供及时的心理健康护理。
来自澳门、北京、香港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多位心理学研究人员联合撰写的论文中特别警告:“至今,为病人和医务工作者提供心理健康护理的问题关注不足”。
尽管中国全国卫生委员会曾在1月26日下发通知,要求为受本次病毒疫情感染的病人、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以及在家隔离的疑似病人、医务人员和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护理,但是这些专家指出,这些受影响人群的心理问题数据和精神病发病数据等方面的信息缺乏,因此“如何在疫情下最好地应对挑战无人所知”。
专家们认为,2003年中国非典(萨斯)疫情期间,对心理健康后果的观察以及相应采取的措施,可能帮助卫生当局和公众,向那些有需要的人提供心理健康治疗和辅助。
表现和症状
新冠病毒2019年底首先在武汉爆发以来,来势迅猛,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人们也从一开始的不太知情,发展到现在的人人担心和焦虑。
随着武汉封城,以及后来全中国各省市纷纷采取的封闭和隔离等一些列前所未有的措施,更增添了人们的恐惧感。
人们除了每天自动跟踪病例的最新进展外,社交媒体上也充斥了各种有关疫情的坏消息,包括它如何传播、感染者和家属的悲惨遭遇和痛苦挣扎等等。
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知道疫情会何时得到控制,拐点何时到来。
与此同时,随着病毒在全球20多个国家的扩散,公众的担心和负面情绪有增无减。它们包括:
恐惧与焦虑:担心自己或家人朋友被感染。不厌其烦地叮嘱家人千万别出去,免得受传染。同时,许多人疯狂地购买口罩、护目镜、消毒酒精等都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受疫情的影响,有些人出现失眠或是失眠加重现象。
无聊与孤独感:整天闷在家中不能出门,感到无聊与孤独。美籍华人黄先生(音译)告诉美国《纽约时报》说,对那些呆在家中自我隔离的人们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感到无聊。黄先生住在浙江省的一个小镇。他说,几乎人人都无聊至极,根本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往。
愤怒:对当局一开始隐瞒疫情的不满,对病情得不到及时救治和住不上院感到愤恨和无奈等等。
耻辱感:那些已经患病的病人和家属担心遭人歧视和躲避,除了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外,还会有心理内疚感。
其实,这些情绪都属正常现象,是人们面对不确定以及风险而产生的正常反应。
但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精神疾病,例如,抑郁、妄想、急性焦虑症(又称惊恐发作,panicattacks),甚至自杀等。
那些处在疫情中心的病人及其家属,以及每天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承受的心理负担最大,因此也最需要帮助。
应对措施
专家们建议,首先,要吸取SARS的教训,由卫生部门组建各级心理和精神治疗专业小组,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及时的咨询和治疗。
其次,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疫情的准确数字和进展情况,并针对他们的个人情况做心理辅导和治疗。
建立和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智能、安全的方式(比如微信),为公众和任何受影响者提供心理咨询。
应该为重点人员,即医护人员和病患以及疑似人员做定期检查心理检查,消除他们的顾虑和不安情绪。
此外,对情况严重者应该提供及时的精神和药物治疗。
过去的事实证明,面对任何重大的疫情,人们都不免出现恐慌心理。因此,提供及时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新冠疫情不是人类面临的第一次重大疫情,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能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等措施都有助于缓解公众的焦虑和恐惧。
中国社交媒体上不乏普通百姓自娱自乐的黑色幽默,从某种程度反应人们在疫情苦闷中的自救和调剂。
压方法:
通过阅读来转移注意力;
练习正念,自我调节;
认知疗法,改变思维方式,不要老陷在负面消息中;
超前思维,想像一下疫情结束之后的打算;
和朋友聊天,化解忧虑和烦恼;
学习一项新技巧,例如,做饭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疫情期间心理服务
(一)心理支持邮箱:2101658122@qq.com
(每日14:00—17:00进行回复)
(二)微信公众号:一师微心理
扫码关注我们
材料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刘文娇刘一瑶
责编:唐颂亚老师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