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欢迎关注。
Mon.
Tues.
Wed.
Thur.
Fri.
上周,常爸推了一篇文
《“我也知道不能打孩子,可就是忍不住!”看了这个实验,也许你会强行忍住!》
,目的就是要告诉家长:
打屁股这事儿,还是能忍则忍!
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受到了常爸在文章中的各种旁征博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啊,为的就是强调下面这一点:
大人动手打孩子,就相当于给孩子做出了一个不良的行为示范,让孩子以为这样的做法是合理的,是可以被接受的,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
换句话说,用打孩子来让孩子听话,就是在
用实际行动告诉TA,“打”是比用语言沟通更加高效
能让人快速顺从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长大后行为问题严重、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小时候常受体罚,而经常体罚孩子的家长,往往小时候也经常被体罚,这是一种暴力的循环。
总之,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
不打就是良计!
说好的Love&Peace呢!
文发出去之后,不少宝爸宝妈都喊着“以后不打了”!
但还是有不少的家长坚持“打是亲,骂是爱”,不打孩子就是变相鼓励他犯错误。
也有家长认为这有点“小题大做”,毕竟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性格缺陷!
(常爸插嘴:很多人其实未必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性格缺陷,但很多人动不动暴怒,一不顺心就想动手,追根溯源,和小时候的经历不无关系,但我们这里就不再深入探讨了,因为的确无法得出一个因果明确的结论。)
这样,留言区已经吵成了一锅粥!
提出问题但不解决问题,当然不是常爸的风格!
所以常爸当时就下了军令状:“打屁股的替代方案”几天后就出!
今天,常爸就抛砖引玉,总结了一些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不打屁股、不吼不叫真的很难,但方法总比困难多,大家有何良策,也请到留言区和大家分享一下。
场景一
心情不好,
孩子偏往枪口上撞?
自己面壁思过去!
孩子最容易挨揍的时候,并不是TA最调皮的时候,而是在爸妈心情不好的时候!
当你升职加薪,心里乐开花的时候,孩子跟你皮一下,你会觉得:调皮捣蛋挺可爱,听说小时候调皮长大会聪明……
当你工作压力很大,被老板或客户逼得心烦气燥,一股无名火憋在心里的时候,孩子再跟你皮,很大概率你会“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抄起家伙直接揍!
之前新闻报道里那些失手打死孩子的家长,其实很多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恶魔,而是一个没忍住,便造成千古恨。(请参考旧文:
《孩子,妈不想杀你,可就是没忍住》
在这种情况下,“打屁股”与其说是“管教工具”,不如说是“发泄工具”。因此,我们提出的打屁股的替代方案,第一条,就不是“管教方案”,而是“情绪管理方案”。
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平视孩子的眼睛,告诉他:
妈妈心情不好,
不能和你玩儿。我需要一个人安静一会儿。
有负面情绪不是坏事情,没必要憋着自己的情绪,装作没事继续和孩子玩,这样会把自己憋出内伤,一旦爆发,更难收场。还记得我们说过,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所以对你情绪的处理方式,Ta也是有样学样。
避开孩子,释放压力
尽量避免和孩子单独相处,可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静待会儿!
有的妈妈会用在卧室里自言自语解压,把让自己不痛快的事情都说出来。还可以给好友打电话吐槽、洗个热水澡等,让自己尽快冷静下来。
给孩子新的选择
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把孩子交给另一半看会儿,或者给孩子看看动画片等,让孩子专注其他的事情,不要来缠着你。
总而言之,
“相见争如不见”,尽量避免在气头上和孩子共处,否则情绪很容易失控。能做到及时离开现场,也许至少能减少
打孩子屁股的次数。
场景二
出个门磨磨蹭蹭?
你需要的是心机123
出门,对于别人来说就是两只脚跨出去的事儿,可对于有娃的人来说,那就是一场动辄两败俱伤的战斗!
各种磨蹭,简直要把父母的耐心都磨没!一着急上火,巴掌马上就举起来了!
虽说打一顿立竿见影,可孩子哭着出门,你俩这一天的好心情都没影了!
其实,磨蹭是种病,一定是早治早好:
提前告知
提前告知孩子明天的行程和需要准备的东西。
宝贝,明天早上我们要去XXX做YYY,你需要7点起床,我们8点出发!
然后和孩子一起准备明天要用的东西、穿的衣服。有了这个预防针,孩子第二天起床、穿衣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抵抗了!
角色扮演让孩子动力满满
给孩子一个新的身份,可以是喜欢的动漫、偶像,比如孩子喜欢艾莎公主。
起床时间到了,艾莎公主可不会赖床哦!
艾莎公主要美美的,赶快洗脸刷牙,抹香香!
艾莎公主每天都要吃早餐,身体棒棒哒!
艾莎公主是个守时的好孩子,相信你也
游戏中来一场比赛
家长和孩子来一场起床竞技赛,赢的人可以获得奖品(小贴纸)或者决定今天中午吃什么,这样能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动作不自觉地就会加快了。
还可以制作一个时间游戏表,每完成一项任务比如穿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餐等都可以在后面画个勾,积累奖品!这样能让孩子快速建立时间观念。
顺便说一句,
奖励小贴纸是百试百灵的方法,便宜又好用。
前几周在发展心
理学课堂上,讲到Skinner的理论时,说到了positivereinforcement(正面强化),就小贴纸的奇妙作用同学们分享了很多小故事。
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同学说她妈妈参加一个老年人的读书会,每次聚会分享一本书的读后感后可以得到一张贴纸,有一次贴纸刚好发完了,她妈妈没能拿到,回家念叨了一星期,直到下周读书会补上为止。她说:没想到贴纸的作用这么大,真是老少咸宜。^_^
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
有时候孩子磨蹭,是因为不够熟练!家长可以先做个起床流程表,告诉孩子早晨要做的事儿的顺序和要求,让孩子清楚自己要做些什么。
在这个过程里,家长最需要的就是对孩子多些包容,即便是做不好也不能一味指责,因为孩子就是在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啊!
看到这儿大家发现了吧,给大家开的这包药里其实装的是满满的心机,对吧!唉,没办法,对付这个老大难问题,有时候真耐下性子,开动一下脑筋,耽误不了多少时间,但效果却是一劳永逸(哪怕就能愉快到出门前的10分钟也好啊!)。
场景三
公共场合死皮赖脸谈条件?
来,单独谈一谈!
每次带娃去商场、游乐场这些最受孩子欢迎的地方,都能碰见下面这样的事故!
我就要这个玩具!
我不回家,我不走!
一般的孩子就是各种哭,不一般的孩子就是满地打滚、鬼哭狼嚎!孩子闹得无所顾忌,可旁边的家长估计只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觉得丢人现眼,常常用下面两种解决方案:
1)好吧好吧,给你买了,不要闹了。
2)一巴掌揍过去,还嫌不够丢人吗,赶紧给我停下!
第一种方法可以暂时中止这个闹剧,但是常爸敢打包票,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
第二种,只会让现场更加惨不忍睹,孩子会哭闹得更厉害,小心你被人当成人贩子带走!
那怎么办呢?——以和为贵,好好谈——嗯,你可以做到!
防患于未然,制定规则和清单
出门前,就先和孩子明确出门在外的规则,一起制定购物清单,约定只能买清单上的东西,或是商定几点必须回家等等。
把这些约定写在纸上,如果孩子开始“搅”,把纸拿出来,跟TA一条一条过,说:“这是我们出门前事先约定好的,你不能违反事先的约定。就好像如果我们约定了给你吃糖,最后却不给,你也会很不高兴,对吗?”不需要孩子认字再开始,写在纸上主要是有个仪式感,孩子觉得事先的约定是件大事,需要尊重。
带离公共场合,私下谈
当孩子开始吵闹,
可以把孩子带到
的一个较为私密的空间里,比如商场的一角,既维护了孩子和家长的自尊,也防止孩子扩大事端逼家长妥协。
明确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提出另一种解决方案
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有要求可以好好说,还有商量的余地!如果像这样胡闹,就什么都没有!”
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后,可以说:“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但我们这个月买玩具的预算已经没了(理由各有不同,请按实际情况解释你不买的原因),我们下次出门,再把这个玩具放到购物清单上好不好?我们现在回去给那个玩具拍张照片,放在备忘录上,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忘了这件事。"
最后这一步往往很有效。因为如果只是解释为什么不买,孩子有时根本听不下去。但是我们很有仪式感地把玩具拍照,放到备忘录里,孩子会很安心,知道下次(或在其他合适时间)一定能买到这个玩具,就很可能会配合。
场景四
屡教不改,就想看你抓狂?
自己冷静一下!
没有比“孩子看着你淘气”的时候更让人发火的了!
不要扔勺子
不要乱跑
不要抢妹妹东西
强调了无数遍的东西,在孩子那里就是耳旁风。
明知不可为还偏偏要上,这不是在挑战我的极限吗?
忍无可忍的,当然不必再忍!
别误会,常爸说的不是打屁股!
进冷静角、隔离
把孩子送进冷静角,隔离一段时间,期间不准和任何人互动交流。
时间可以孩子的年龄为参考,4岁就隔离4分钟(5岁就5分钟,以此类推)。注意,不要关小黑屋,可以是家里的一个角落,或者一个帐篷。
在让孩子冷静的时候,其实也是让家长冷静。原则和第1个场景其实是异曲同工。
就事论事,说话简洁
和孩子沟通时要就事论事,指出错误所在,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最重要的是不要反复指责,否则孩子可能会更逆反。家长有时教训孩子,说起来唠叨个没完,一句话翻来覆去说,别说孩子了,旁人听了都要烦死,最后的结果就是“说一万句不顶一句管用”。
承担自然后果
让孩子自己承担调皮的后果,比如故意把家里地板弄脏(乱丢饼干渣,纸撕碎扔地上),就一定要收拾干净,才能出门玩;弄坏了别人的玩具,就拿自己的赔偿别人。
当然,承担自然后果也要考虑到孩子年龄的问题。比如一岁多的孩子,撕纸是正常现象,还锻炼左右手配合能力,是不应该惩戒的;但如果是六岁的孩子,在规劝后还是我行我素,就需要让TA打扫卫生来承担自然后果——爸爸妈妈都很忙,没人有时间天天跟着你后面收拾残局,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自己要承担。
少说“不”
现在,请大家
去想象一只老虎的样子!
怎么样?十有八九,看到这句话,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脑海里出现了一只老虎。
所以,总说“不要”这个,“不要”那个,效果其实并不如预期。
此外,总被别人说“不”,估计任何人都不爽吧!换一种方式,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比如在超市,把“不准乱跑”换成“宝贝,跟着妈妈慢慢走”,把“不要乱动东西”换成“宝贝,我们看准了要的东西再拿”!
这样孩子容易接受,还能有新的期待,就不会执着于现在的事情啦!
先实现一个小目标
先从小目标开始设立,这意义在我看来也不亚于一个亿
B.F.斯金纳大家都听过吧,他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被广
为应用。
斯金纳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塑造(shaping),其实指的就是通过小步强化,来达到最终的目标。将目标行为分解为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与正面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直到获得最终目标行为。
我们在上发展心理学课的时候,讲到斯金纳时,有一位以前是小学老师的同学跟我们分享了这么一个案例:有一个小男孩,刚上学时特别调皮,总是不坐在自己座位上,到处乱跑,所以老师就开始用shaping的方式来引导他。每当他跑累了,回到座位或者离着自己座位比较近的地方休息,老师就表扬他(正面强化),但如果他离着自己座位远,老师就假装没看见。过了一段时间,不打不骂,这个孩子坐在自己座位的时间越来越多。这时,老师不需要每次表扬,只要给个赞许的眼神,孩子就很高兴。几个星期后,他上课时间就再也不乱跑了。
正面强化,可以是赞扬的话,可以是小贴纸,也可以是个赞许的眼神,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但是要记住,shaping的关键
不是一次到位,而是他的表现离着你的预期近了一步,就要给正面强化
。这样才能引导他一点点往你的预期靠近。
这招在现实中既治愈人心,也非常实用。“跟你说了多少遍,怎么就是不听/改/会”,这实在太正常了!没有一次次的小步强化,怎么能换来最后胜利的喜悦果实?!Shaping是被各种心理学实验证实有效的管教方式,只是大部分父母未见得有耐心去试。但凡耐下心去尝试,一段时间后大都会见效。
总之,这世上除了打屁股,还有很多美好的点子!就看父母是选择简单粗暴但后患无穷呢,还是耐下心来开开脑洞,用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说用了以上的招数马上“岁月静好”那肯定也不现实,但至少,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吧!
常爸上面提的这几点,也只不过是抛砖引玉!如果对你有启发,建议收藏,定期翻看并转发朋友圈~
如果你有第五种打屁股的替代方案,欢迎在下面留言分享!
END
微信公众号:ivydad_ivydad
转载请加白名单
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关注公众号后,在公众号输入相关关键词,看优质原创文章:
热门文章
“初心”
《为什么我辞掉百万年薪的工作做早教》
《提高幼儿智商最有效的办法》
“自控力”
《提高幼儿自控力的五个方法》
英语启蒙相关文章
“双语”
《双语的孩子数学好?!-儿童学外语的8大好处》
“英语启蒙”
《幼儿英语启蒙的迷思系列》
“英文绘本”
《史上最有心的英文绘本书单(幼儿启蒙第一辑)&耶鲁奶爸精心研发的英文亲子阅读助手APP和绘本音乐》
金卡会员招募
“会员”
《让孩子听很low的儿歌?还是用高品质的音频开启英语、国学启蒙之门?“常青藤爸爸”会员俱乐部会员招募》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