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
将每年的9月10日
设立为“世界预防自杀日”
今年是第18个世界预防自杀日,
主题是:携手共进,预防自杀
世界预防自杀日旨在引起公众对自杀现象的关注,呼吁各国政府和机构、当地社工、医务工作者及志愿者们参与到当天的各项地方性行动中,
共同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的关注,预防自杀,降低自杀的负面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的数据,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就有1个人尝试自杀行为;自杀是全球15~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是10~14岁年龄人群的第三位的致死因。
据我国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每2分钟有1人自杀。对比数据可看出,中国自杀人数超过世界自杀死亡人数的1/4。
自杀给国家社会、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预防自杀”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切。影响自杀的因素有哪些呢?
从精神心理医学角度分析,从自杀念头开始,到自杀行为实施,自杀是一个复杂的病理性行为,影响因素众多,是生物学因素、精神障碍及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学因素
家族研究表明,遗传对自杀念头及行为产生有重要的影响。数据显示,约3至5成的自杀与祖代出现过自杀行为相关,然而特定的基因尚未确定。
精神障碍因素
自杀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抑郁症。除抑郁症外,精神分裂症、惊恐障碍、物质滥用、双相情感障碍、边缘人格障碍患者也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个体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数量越多,自杀风险就越高。
心理因素
心理痛苦是引发自杀直接原因。有些自杀与成长经历中遭遇负性事件相关,有些虽然没有经历别人看来严重的事件,但内心体验也特别痛苦,都会导致自杀出现。这与个体情绪控制能力、易激惹、自我负面归因、自我评价低有关,大多与羞耻、内疚、愤怒、孤独、无助、绝望等情绪相关。
自杀是个体向内的一种攻击。是一种个体无奈的选择,
如果能得到及时识别、疏导、治疗等,自杀死亡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自杀是可预防的,
而且,最有效的预防来自周边人群,包括家庭、社区、学校、医疗机构等构成十分有效的生命支持系统。
初级预防:
心理健康水平如一个湖里的水,水质好鱼成长好,水质坏所有鱼会发展受阻。健康心理,需要人人参与。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质,有能力的及时识别异常,并提供帮助,是最广泛有效的预防。
中级预防:
对自杀边缘人群早识别,进行早期干预。如今,许多社区、学校均设有心理服务岗,有相应的人员配备,能提供相关服务,建议心理感到痛苦不适的人群不要拒绝帮助,能自我觉察,接受帮助本身就是心理水平高的体现。
高级预防:
对自杀观念强烈、已经实施自杀自残、或者伤害他人的人群,医疗卫生及时介入,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已经按照规定建立了自杀急诊救治系统,有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措施,能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开展医学救治,最大程度降低自杀风险。
推荐阅读
点标题可获取内容
●医事|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中越开展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交流培训
●聚焦|强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共创产业精工智造发展!这场东盟论坛干货满满
●关注|转发收藏!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指导手册》
●指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要求有哪些?点击查看→
来源:央视新闻、世界卫生组织、青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