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
高祖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文选
卷二八
高祖平叛返回长安,经过沛县,停留暂住。在沛宫摆酒设宴,把故友、父老、子弟们全都请来,陪着饮酒,又在当地挑选了一百二十个少年,教他们唱歌。酒兴正浓,高祖就亲自击筑,放声高唱:
大风骤起啊青云飞扬,威震天下啊回到故乡,如何得到猛士啊,为国镇守四方!
这首歌词作于汉高祖刘邦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月。本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英布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英勇善战,他起兵后,很快攻占了彭城(今徐州),楚王刘交被迫逃奔薛地。刘邦最清楚英布的实力,所以,他亲自率军平叛。所幸平叛战争进展顺利,三个月之内,英布的主力被击溃,刘邦遣别将追剿叛军的残余势力,自己则准备返回长安。
在平叛过程中,刘邦为流矢所中,受伤不轻。这可能也是导致他先返回长安的主要原因。其实,也是为这次受伤,五个月之后,刘邦便溘然长逝。所以,刘邦为平定英布叛乱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平定英布,意味着自汉初以来严重的异姓诸侯王威胁得到了彻底解决,这也是一代雄杰刘邦留给儿孙的政治遗产,他留下了一个相对安稳的江山(此后诸吕之乱,刘邦始料未及)。
刘邦一生大开大合,堪称豪宕不凡。他草根出身,雄杰本性,曾经一无所有,也曾经多次成为败奔之将,但最终却力挽狂澜,成为大汉开国之君;他知人善任,得人死力,屠贾之人皆为所用,帐下挺身护主者有之,顶替赴死者有之,运筹帷幄者有之,决胜千里者有之;他多谋善断,多次机警、睿智地化险为夷。但是,他也有着流民习性,比如危急时刻,为保全自己,他可以置妻子儿女于不顾,可以不讲任何道义与尊严,甚至可以不择手段。总体上,刘邦有细节上的缺点,但不失大局上的伟丈夫气概。
有一件事很能反映刘邦的个性特点。因箭伤严重,刘邦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但吕后还是请来良医为其医治,刘邦破口大骂道:“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史记•高祖本纪》)意思是,我出身草野,提剑取天下,那是天命。如今病入膏肓,亦为天命,有什么治疗的必要呢?于是他赏赐了医者,但拒绝治疗,不久去世。显然,刘邦很清醒,生命行将结束,但他心怀坦荡,无所畏惧,尤其是“手提三尺剑”的名言,特别能体现其豪迈不羁、雄杰无畏的本色。
从这首歌词来看,刘邦对故乡感情深厚,对亲旧都心怀感恩,对故土文化也念兹在兹,所以,他置酒酣歌,观看家乡歌舞,以帝王之尊与百姓唱和,并极为深情地自弹自唱,唱出英雄豪情和家国情怀,以致于“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祖本纪》)。他在沛县盘桓十余日,离开前,百姓再三挽留,他还免去了丰县、沛县百姓的赋税,世代不再缴纳。
伤病中的刘邦,或许知道余生不多,所以,他要回故乡看一看,给家乡父老一个交代。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心系着大汉江山,所以他唱道:“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在呼唤良将。此时,异姓诸侯王的威胁已全部解除,那还呼唤猛士干什么?他需要猛士来守卫北方的匈奴!因为在匈奴这里,刘邦留下了终生之耻“白登之围”,汉文帝也留下了“拊髀思颇牧”的幽愤,还奠定了汉武帝打击匈奴的铁血意志。应该说,刘邦的呼唤,是喊出了汉朝对匈奴的态度和决心。
今天我们解读刘邦《大风歌》,无论如何,都能解读出一个伟丈夫的形象和情怀。但是,历史的发展却有点出人意外甚至滑稽,以致于以“高祖还乡”为题的、嘲讽刘邦的故事长演不衰,这和《大风歌》里刘邦的形象相比,是多么明显的反差!而其反差的根源,就在于太史公司马迁。是太史公的曲笔,记录下了刘邦行为中的诸多污点,从而留给了后人同情项羽、憎恶刘邦的基本素材。我们以为,无论刘邦的民间形象有多么地无赖,但其对中国历史所做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是永远也抹不掉的,他是一个伟丈夫,也是一个智多星,还是一个指挥着银河战舰的舰长。
(萧寒)
▲荆芥:
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厘米,直径0.2~0.4厘米。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河南等地。
编校:芦雅文审核:王衡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24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