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凌晨2点,当大家都在熟睡的时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室里却灯火通明。
来自创伤骨科、急诊外科、重症监护、胸外科、神经外科的专家们,正在全力抢救由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空中救援系统送过来的一名经历了车祸的患者。
该患者家住黑龙江佳木斯,乘车随家人外出途中出现了车祸,瞬间暴力撞击下,胸部撕心裂肺剧痛,甚至无法呼吸。
当地医院立即实施气管切开等对症处理。经过检查,患者受的是严重多发伤,然而由于条件及水平所限,建议转到更高级别医院。
21日凌晨,患者在999救援专机的护送下直接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到达医院之前,医院严重创伤救治小组的专家们已经等候在急诊大厅,并根据前期获得的患者资料,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
在专家团队的积极救治和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顾下,患者闯过一个个感染关、出血关、电解质紊乱关……慢慢有了自主呼吸,再慢慢脱离呼吸机。
2016年2月5日,她完全脱离生命危险,顺利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进行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
不得不说,创伤救治体系绿色通道救她于生死一线间。
道路交通事故是目前国内创伤高发原因
据WHO报告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超过500万,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第一位的致死原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创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国每年因创伤就医高达6200万人次,每年因创伤致死人数达70-80万人。
道路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是目前我国创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往往会导致严重创伤,并且最容易累及社会劳动力的主体——青壮年人群,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可想而知,如何没有一套成熟的创伤急救体系,当创伤发生的时候,伤害的成本会更大!
救治时间从87.52分钟降低至40.76分钟急救速度提高一倍
国内的创伤救治现状是怎样的呢?2006年5月,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及北京市急救中心等多家单位参与成立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
启动了一系列的严重创伤流行病学、创伤救治程序及提高救治效果的研究。
中心先后多次派出研究人员分赴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河北唐山、广西柳州、广东深圳、浙江杭州、辽宁锦州、大连、吉林长春、陕西西安、上海浦东新区、安徽合肥、湖北武汉、山东济南、云南昆明等地实地调研,了解国内严重创伤救治现状。
结果发现我国严重创伤救治中存在以下问题:
1、院前急救时间过长;
2、现场救治人员总体缺乏规范化培训;
3、院前与医院之间缺乏信息交换;
4、综合医院分科过细,缺乏创伤专科化救治团队;
5、救治现场与救治医院均缺乏规范、科学的救治流程;
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目前的严重创伤救治水平较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介绍,既往我国整体创伤救治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发展落后于临床其他医学专业学科,亟待形成并建立高效、科学、规范的创伤救治体系。
针对这一现象,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牵头,联合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京市急救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单位,于2010年申请并获得了原国家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02014,项目名称“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研究与推广”)。
项目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救治规范、理念、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中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及流程》,先后完成“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班”20余次,累计培训院前急救人员2000余人,院内救治人员3000余人,使试点区域内的创伤救治能力明显提高。
针对我国院前急救和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院前、院内救治脱节的问题。项目组自主研发院前院内信息预警联动系统,形成高效的院前急救与救治医院、救治医院急诊与专科之间的信息链接,平均整体救治时间由项目实施前的87.52分钟降低至40.76分钟,同比缩短了
53.43%
,为创伤患者争取了宝贵的生命救治时间。
国际发达国家创伤救治模式
目前国际发达国家及地区院前创伤救治模式可以概括为两种:
一种是
美英急救模式
,该模式强调创伤患者的快速转运,即“搬上车就走”,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转运到创伤救治中心(医院);
一种为
法德急救模式
,该模式强调创伤患者的现场救治。
这两种模式虽然在救治理念上有所不同,但均强调院前救治过程中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和医疗信息的畅通。
而目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院内救治模式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三级创伤救治中心模式。
此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及网络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专业化、全程化救治。
此模式的优点包括建立了完全针对严重创伤救治的专业化医疗机构及团队、从整体角度对患者进行施救、强调对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命支持,尤其适用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大大提高了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医疗资源浪费、内科合并症处理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
符合国情的创伤救治体系院内等待救治时间缩短至0-5分钟
2016年4月19日,《全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进展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新闻发布会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联合主办,就中国首次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体系建立运行情况进行集中发布,旨在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效、科学、规范的创伤救治体系。
该项目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原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课题支持下,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及其团队联合第三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市急救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等多家单位历时10余年,在国内率先建立我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通过规范化救治流程制定和信息预警联动系统的研发实现了创伤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和救治时间的有效缩短;
规范化人员培训、创伤决策支持系统和早期评估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专科救治规范的制定,实现了创伤整体救治能力提高,有效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
“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和“在综合医院组建严重创伤救治团队”模式是基于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及医疗资源布局、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创新性救治体系。
这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伤急救体系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又是怎么的呢?据了解,该项目提出并建立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以综合医院创伤救治团队替代独立的创伤救治中心的新模式。
项目组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在综合医院组建由创伤骨科、神经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医师组成的创伤救治团队,并对相关专科人员进行严重创伤急救培训和演练,实现院前、院内急诊及创伤救治团队的快速反应,将院内急诊等待救治时间从平均17.53分钟缩短至0-5分钟,使原来创伤患者在急诊室等待专业医生会诊的状况变成专业创伤救治团队通过信息链接预先了解伤情,并在急诊室等待伤者到来并实施团队救治的体系。
国内首个创伤救治信息录入和分析平台建立
项目组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昆明及浙江长兴、贵州石阡、四川广元、广西柳州等26个城市及地区进行试点并启动实施,建立了以三级医院为核心的,涉及124家三级及二级医院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规范化救治体系。
项目组率先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创伤数据采集及流程监测,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款“创伤数据库”系统软件,成为国内首个创伤救治信息录入和分析平台,完成了目前全国最大样本量的城市院前急救和院内创伤救治的数据采集,累计收集670余万例院前及院内患者的救治数据,形成了全国最大样本量的创伤救治数据库。
大家也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太脏!拆个快递等于翻一次垃圾堆?!
手机放这儿等于自带“微波炉”!?
为啥每天一定要吃香蕉?(附正确剥香蕉方式)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24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