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期】
作者:曹兴午
二、环境激素单独作用和协同效应
环境激素又称“类激素”、“内分泌干扰物质”,是一种存在于环境中的、具有类似雌激素特性的化学物质。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环境记者戴安.达玛诺斯1996年提出的,她认为“环境激素”并不直接作为有害物质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带来任何异常影响,而是以类似人类激素的方式,使生物体原有的内分泌失衡。所以说: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它在动物和人体内发挥着类似女性激素的作用,干扰体内激素,使生殖能力失常。
含有环境激素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每种化学污染物质都能单独对生物体起到作用,主要是存在于农药(DDT、DDV、TCDD)、化肥、杀虫剂、洗涤剂、塑料制品、石棉、化学品(油漆、涂料)、汽车尾气、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某些重金属(铅、汞、镉、镍、锰)以及化妆品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有新的环境毒物在不断产生。在人们经常接触的200多种化合物中,有60%以上对精子具有不可逆的毒性,另有20多种职业性毒物也会危害精子。可以说,环境激素是精子的第一杀手。
环境激素不仅对人类,就是对动物也可以使雄性生物变性,2002年一份调查显示,在英国的一部分污染严重的河流里,雄性的鱼类全部出现了雌性化特征。目前,工业用于检测这类污染物的动物试验的方法,往往是只能检测一种污染物或是针对某一个物质进行检测,而在自然界中,这些污染物往往是混合状态或多种化学物质匹配存在的,对在混合和匹配状态下的污染物又如何呢?这就给检测和预防提出了难题。
据2002年英国一期《新科学家》杂志报告,英国伦敦大学科学家将8种在水源、罐装食品或防晒霜中检测到的环境激素物质如丙二酚、多氯联苯进行混合,其中每一种物质的浓度都很低,如果单独作用完全不足以使细胞里的雌激素受体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变化。
研究人员采用对酵母菌进行基因改造方法,使酵母菌具有了人类雌激素受体(接受者)。当遇到激素类物质时,便会和该受体结合,酵母菌就会产生一种酶,使周围的黄色胶体变红色,从而证实有环境激素的存在。试验证明,微量的多种环境激素的混合物的酵母菌呈现出很强的作用。科学家认为,这表明环境激素的混合效应或协同效应需要更多重视,即使单一的物质浓度极低,如果混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就有可能对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学者们在不少不育夫妇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检测到了农药中的有害的化学物质,并且发现,在农药污染情况下工作的劳动者中,男性精子受损的现象十分常见。笔者在临床观察到,受损的精子常表现为尾部变得粗细不均、卷曲、断端、膜损伤和缺乏活动力。目前已经证明,滴滴涕、五氯酚和六六六等,都可对精子穿卵、受精及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由此可见,育龄期且尚未生育的青年男女,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农药,必须接触时,要做好防护工作。从大环境来说,应重视农药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在控制农药污染环境的同时,要积极研制能被微生物分解的、对人体无害的农药,以保证人民健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郊区,都使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和水果,使得我国农产品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如果农民朋友不注意劳动保护,则容易患上“塑料棚病”,甚至患上不育症。
导致发生塑料棚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塑料棚基本上处于密闭状态,水分在棚内循环,形成一个长期潮湿的环境,菜农在狭窄的塑料棚内给蔬菜、瓜果树木浇水、施肥、喷农药时,化肥、农药容易借助较高的温、湿度污染棚内的空气。长时间在这种不良环境中劳动,人会出现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继而出现全身乏力、腰腿酸痛、关节肿胀等,即“塑料棚病”。进而,从呼吸道、皮肤、口腔吸收上述的一些农药,慢慢引起中毒,出现不育症。
三、环境激素对性和生殖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进入人体以后,由于其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导致男性体内女性激素的过度增长,改变了人体的内分泌平衡,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和损伤,尤其是引起睾丸功能障碍,使精子出现畸形、数量和质量下降,使女性的受孕率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生育能力;还可以引起男性性发育障碍和异常,如阴茎短小、睾丸发育不良、睾丸萎缩;性功能下降,如勃起性功能障碍(ED)、早泄和性能力丧失(性无能)。环境激素还可以引起女性的性早熟,破坏卵子的遗传物质,导致不孕、流产、早产、和畸形儿等问题。有学者预言:环境激素对生殖和性健康的影响,将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最严重的挑战。
待续......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24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