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汹涌无情的洪水,“娄底大堤”是这样筑成的... 面对汹涌无情的洪水,“娄底大堤”是这样筑成的...面对汹涌无情的洪水,“娄底大堤”是这样筑成的...

面对汹涌无情的洪水,“娄底大堤”是这样筑成的...

(记者:谭清华阳二荣)

历史将牢记娄底的这个时候:2017年6月底到7月初。

特大暴雨袭击娄底,灾情之重超历史极值———

6月22日至7月2日,我市迎来今年持续时间最长的强降水过程,创下几个历史极值:

降雨总量创历史同期极值。全市累计降雨量普遍达到300~500毫米,22站次超过500毫米,最大为涟源市安平站达924毫米,其次为涟源市桥头河站903毫米、新化县科头站685毫米。

日降雨量创历史同期极值。局部24小时降雨超360毫米,达300年一遇以上;涟源市安平、新化县科头等地48小时总雨量达400毫米以上,均属历史罕见。

连续降雨历时超历史同期极值。整个降雨过程历时超过10天,历史罕见。

受特大暴雨影响,各类水利工程蓄水量剧增,从降雨前的五成左右急增到超过九成,共有8座中型水库、360余座小型水库调度泄洪。主要干流持续高水位运行。特别是资水、涟水在本次强降雨过程中经历多次洪峰,相互叠加影响,持续超警戒水位。涟水娄底站出现历史最高洪峰水位104.87米,超警戒水位4.37米,超保证水位0.87米,洪水频率超过百年一遇。

资水冷水江站出现最高洪峰水位178.36米,超警戒水位4.86米;资水新化站出现最高洪峰水位173.35米,超警戒水位5.35米,距保证水位仅0.15米。

持续强降雨,使秀美的娄底大地连遭重创:江河暴涨,山体滑坡,桥断、路塌、房毁。全市共21个乡镇办中心区域受淹,特别是娄底中心城区涟水两岸的街道办事处,新化县城西区域,冷水江资水两岸的街道办事处,双江乡、桥头河镇、杏子铺镇等地河水漫堤,暴雨成灾,受淹范围广,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截至7月4日,我市共6个县市区86个乡镇办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9.1万亩,受灾人口88.5万人,转移人口16万人,倒塌房屋3316间,无因灾死亡人口,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27.3亿元。

娄底水利设施基础薄弱,遇到的困难比预计的大得多———

全市共有5公里以上的河流261条,总长3311公里,主要河流为资水和湘江一级支流涟水、二级支流孙水和测水等,但建成各类堤防只有206公里,还有3311公里河道基本“不设防”!有山洪灾害易发区小流域103个,涉及5个县市区225万人,其中重点防治区33个,涉及人口150万人。

娄底人民奋起抗洪救灾,阶段性成果比预期的好得多———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党政军民挺起不屈脊梁,众志成城抗击洪灾。救援、转移、抢修、重建,滔滔洪水中一面面党旗更加鲜艳,一个个党员冲锋在前;艰难险阻前干群风雨同舟,上下心手相连,凝心聚力筑起抗灾救灾的钢铁长城,谱写了感天动地的湘中抗灾壮歌。

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在这次特大洪灾中,没有垮一堤一坝,没有因灾死一人!

人们不禁要问:

“娄底大堤”为何坚如磐石?

“娄底大堤”是怎样筑成的?

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人命关天。

大灾面前,责任如山;群众生命,放在首位。

6月25日上午,灾情尚不明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荐国见微知著,深入涟水河边察看汛情、灾情,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与市直相关部门会商当前的雨情、水情,他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安全至上、生命至上,严防死守、严格履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7月1日下午,受洪峰影响,涟水河北岸部分河堤迅速被淹,娄星区黄泥塘街道办事处涟滨村60余位村民被洪水围困。得知信息后,李荐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他叮嘱在场的娄星区政府等单位负责人,必须把群众全部转移出来,救援时,要科学有序,先救老人、小孩、妇女。当他得知有一位老人不愿意出来时,李荐国立即对有关负责人说,要做好群众工作,不愿意出来的都要背出来,一定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7月1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在市防指组织召开紧急会商会。他强调,要夯实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千方百计保证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紧急会商后,杨懿文正准备驱车赶往新化指挥防汛抢险工作时,他接到报告:涟钢境内跨涟水河燃气管道受洪水冲击,出现倒塌危险,会殃及涟钢安全、危及人民生命安全。杨懿文当机立断,赶往出险地点。他立即向涟水河上游各乡镇发出指令,严加管控船只,封闭险情地段,禁止人员车辆通行,劝离围观群众,确保人员安全。燃气管道最后虽然被冲垮了,但经过有效预防和相关控制,没有对下游桥梁造成危险。

7月2日上午,杨懿文再次主持召开全市防汛抗洪抗灾救灾会商会,他重申,全市上下要全力以赴把防汛抗灾硬战打出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和救援人员安全,不发生因灾伤亡事件。

群众生命,放在首位,是这次抗洪抢险的第一原则。

在洪水暴涨的涟源市七星街镇檀山村蒋家桥附近,有村民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该镇党政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救援,镇党委书记阳克之猛然发现对岸有两个村民紧抱着一棵摇摇欲坠的小树,在咆哮的洪水中等待救援。他穿上救生衣,绑起救生绳索就淌进了齐腰深的洪流中,一路摸索前行,设法向被困群众靠近,最终在救援队伍的协助下,成功将二人背离险区。截至当天下午4时,该镇共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5万人。

6月30日晚上,资江水位直线飙升至169.20高水位,新化县上渡办事处一层被淹房屋达30余栋,围困群众达100余人。党工委书记段智洪组织机关干部及村组干部90余人,调集民运船只和“蓝天救援队”展开紧急转移和救援被困群众100余人。次日,因资江水位持续上涨达171米以上,又有50余名群众被困。上渡办事处会同该县人武部组织大批民兵和精干力量,运载两艘冲锋舟,紧急营救被困的50余名群众。

至于个人救人的英雄就更多了:

7月1日18时,在娄星区索桥社区转移被困群众时,钢城公安民警黄学知托举着一名被困婴儿在齐胸深的洪水中小心翼翼地艰难前行,婴儿在大声啼哭着要找妈妈,而民警却紧紧地把他托住。这情景被人拍成视频,迅速被全国各大自媒体转载,民警也被网民誉为“最美托举哥”。

7月1日凌晨2时,冷水江市公安局民警袁国生带领冬泳协会的其他两名人员,纵深跳入急流汹涌的资江水中,在离岸数十米远的洪水中成功救起一名溺水群众。接着,又组织冬泳协会27人组成义务救援队,在内涝严重的冷水江建材市场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11人。

7月2日,新化县上梅镇梅树村支书兼民兵营长傅晓光和县人武部执勤民兵班副班长的儿子傅飞扬,在资江大堤上花山湖营救出20名被困群众,被人们亲切称为“抢险父子兵”。

7月3日,市质监局退休老党员肖润群,在娄底经开区涟滨东街将完全淹没在水中的母子俩从洪水中拽出。

把抗洪工作做在细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见微知著,随时绷紧抗洪抢险这根弦。

6月22日8时至23日8时,我市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全市共189个测站有降水,其中107站中雨、40站大雨、9站暴雨(最大为新化县半山水库站65.6毫米),涟水、资水、孙水、测水稍有上涨,总体水情平稳。李荐国高度关注汛情发展趋势,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至少留一人值守,分管领导要全部到岗到位,各防汛责任人要加强巡查。杨懿文明确要求:“四零”(零人员死亡、零工程失事、零责任事故、零指挥失误)目标必须要确保,山洪地质灾害必须要严防,水库堤防必须要严守,值班值守必须要严格。市防指研究决定,自6月22日24时起,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

6月24日,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最大为涟源市安平站达365.9毫米,1小时降雨量最大值出现在涟源市安平站达61.4毫米。我市共5个县市区52个乡镇(办)受灾,出现了农作物被淹、房屋倒塌现象。市防指及时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6月30日8时到7月1日8时,我市北中部又普遍出现大暴雨,东南部为暴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全市累积降雨量共计107站达到100㎜,4站达到200㎜。全市已出现不同程度暴雨洪涝灾害,资水已经持续超警戒水位。我市全面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市防指研究决定,自7月1日12时起,对娄星区、娄底经开区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由于科学应对,为我市赢得抗洪救灾胜利抢得了时间,奠定了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全市大中型水库的先期调度。

以大江口水库为例:大江口水库位于涟水一级支流湄水河上游湄塘河河段,拦蓄面积91.8k㎡,占涟水河流域的6.2%。水库的防洪限制水位是429m,6月30日降水前已腾空到426.5m,也就是腾空了500万方水。6月30日到7月1日,大江口区域降雨量237mm,是50年一遇的暴雨,大江口水位达到430m,相当于调蓄了800万方水,使涟水的流量从400消减到150个流量,为减轻涟水流域的灾情立下了功勋。

把科学应对作为指针

李荐国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反复讲要科学应对:救援时,要科学有序,先救老人、小孩、妇女;安排力量时,要科学调度,统筹救援,坚决打胜仗,绝不打败仗,防止打乱仗。

这次,掌上“防汛指挥部”为科学决策也发挥很大作用。

6月22日以来,面对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我市先后启动防汛Ⅲ级、Ⅱ级应急响应,部分区县启动了Ⅰ级响应,并及时组建娄底防汛抢险工作微信群,短短10天的抗洪抢险期间,微信群里工作指示、汛情急报、信息反馈往来不绝。据初步统计,各级干部反馈工作信息近2000条,让市、县、乡三级防汛人员对全市防汛情况了如指掌。目前,这个微信群已成为娄底市防汛抢险的有力作战指挥平台,通过以“互联网+”模式助力防汛,24小时“现场办公”。

“微信群成员有市、县领导及相关市直部门和乡镇负责人,我们通过微信第一时间把防汛指令发布到群里,及时通报水雨情信息和水文气象预测情况,播报全市防汛抗洪最新动态,弥补了往年防汛时,防汛指令和信息传达滞后的不足。”副市长梁立坚告诉记者。

防汛期间,全市各地干部每天将防汛抢险情况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及时发布到微信群里,遇到防汛突发险情,若缺乏抢险人员、防汛物资和技术力量时,可迅速向娄底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求援,通过微信群统一指挥调度,能快速有效地处置险情,促进了全市科学防汛工作的开展。

最能体现科学应对的是新化防洪堤“长”高了1米的重大决策。

7月1日13时,历经了近10天暴雨袭击的新化,紧急启动防汛I级应急响应。

截至7月1日11时45分,新化县城资江水位已达171.9米,超警戒水位3.99米。但位于资江上游的邵阳等地于7月2日下午至晚上仍有大暴雨,当时由上游流入水量为15600立方米/秒,而下游泄洪量为7500立方米/秒,水位仍处于上升趋势,预计7月2日晚新化县城资江水位将超过173.5米。

县城城东防洪堤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高1米,才能确保城区内数十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梅堤的最高防洪高度为175米。1996年,一场水位高达177.17米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曾经肆虐新化。滔滔资水以高出防洪堤2.17米的高度从十里梅堤上漫过,迅猛冲向城内,加上防洪堤塌垮40米,城区沿河地段倾刻成为一片汪洋,损失惨重。

不能让历史重演。

经过近10个小时的激战,一条坚固的防洪堤矗立在堤坝之上。7月2日凌晨1时,洪水开始一点一点地往上漫。凌晨6时,洪峰像一匹驯服了的野马,悄然过境。东方晓白,城区居民还沉浸在安然的睡梦中。

通过上千人加高加固大堤的努力付出,洪峰于3日凌晨2时-4时悄然经过,大堤经历了最高水位173.33的洗礼,安然无恙。

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

2016年4月,市委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开展“履职尽责、攻坚克难”责任心教育,旨在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队伍。

在这次抗洪抢险中,责任心教育收到了效果。

7月1日下午,李荐国紧急召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商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安排部署全市防汛保安工作,并现场拟定《娄底市防汛保安紧急令》。

《紧急令》共七条,其中第二条是:

“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及联系县市区和分管的市级领导必须在岗在位,严阵以待,严格履职,严防死守,到险情最突出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三严三到”,是市委在7月1日这个特殊日子,向全市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发出的号召,也是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的共识。

第四条是:

“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对不在岗位、不在状态、不作为者,授权分管或联点市级领导口头宣布停职检查,再按程序进行调查处理。”

这体现了市委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的决心。

同一天,市委组织部也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驻村帮扶队员发出倡议书:灾情就是命令,要主动投入抗洪救灾;组织就是旗帜,要勇担抗洪救灾重任;党员就是标杆,要积极搞好灾后重建;信仰就是力量,要凝聚齐心协力、共同防汛的正能量,共同打赢这场保卫美好家园的抗洪救灾攻坚战。

在市委的号召下,全党动员,全民参与,湘中大地,打响了抗洪抢险攻坚战。

娄底军分区积极组织民兵舟桥营和民兵应急抢险队伍分赴一线抗洪救灾;

武警、公安及时出动,确保道路交通、人员疏散顺利进行;

市水利局督促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坚持巡查值守,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市气象局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市水文局密切监测全市江河水文变化,市国土资源局严密监控地质灾害易发区,及时预报预警;

市住建局积极应对城市内涝,提前疏通低洼地带排水设施,减轻城区洪涝损失;

市财政局迅速积极安排防汛救灾专项补助资金,提供坚实的保障。

7月1日,全市公安机关共计出动警力800余人次,投入车辆130余车次,排查隐患70余处,转移群众1000余人次。成功处置娄底中心城区涟滨西街中石油加油站进水险情,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一落水儿童善后工作。

消防部门7月1日出动警力273人次,出动车辆38台、舟艇15艘,营救受困群众688人,疏散群众1600余人。7月1日凌晨2时,新化上渡办事处铁牛中学旁一门面发生火灾,消防迅速出动,成功救出9名被困群众,避免了一起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市直新闻单位100多名记者,在市委宣传部统一指挥下,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现场,全面深入快速生动地报道全市防汛救灾的恢宏战况,唱响了抗洪精神的主旋律,弘扬了抗洪精神的正能量。

其他防指成员单位也迅速行动,全力以赴,组织各部门各行业参与防汛抢险救灾补损工作。

特别是为迎战资水流域超强洪峰,新化县防指发布紧急撤离令,组织新化城区所有居住在174.5米高程以下的居民紧急撤离,共撤离群众近7万人;冷水江市防指紧急转移沿岸受影响的低洼地带群众近4万人。

7月2日早上7时,新化县因资江水位持续上涨,超警戒水位4.36米,水压过大,导致该县上梅镇花山村资江河道花山湖自流闸闸门顶部胸墙被击穿,引起河水倒灌,花山湖水位上涨,沿湖低洼地区被淹。新化县委、县政府当即调集武警、公安、民兵等应急防汛抢险队伍共400余人,迅速赶赴现场开展紧急抢险。历经4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成功封闸截流。此时抢险阵地上一片欢呼,洋溢着沸腾的军歌。

各级党委政府成为人民的主心骨,成为抗洪救灾的中流砥柱。

“娄底大堤”筑在每一条河边,也筑在每一个人心里,是抗洪天险,更是思想防线。

❤猜你喜欢

娄底“最美托举哥”火了!洪水中,他们托起“生命之舟”...

灾后大清理城市更清爽

娄底人加油!被毁坏的家园,我们一起重建!

来源|娄底日报·新新网

编辑|邹武雄

觉得不错点个ZAN~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