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美、变健康、变自律的道路上,所有的半途而废、自我否定、破罐子破摔,最重要的都不是因为我们缺少意志力,而是我们根本没有搞清楚如何与意志力和平相处。
这篇读书笔记,从十个关于健身、瘦身老生常谈的
“困扰”
着手整理,科学剖析、打破偏见、正确提升意志力,以备将来任何需要意志力的场合,触类旁通,自省。
注:本篇读书笔记包含了我自身的体会总结和部分原文摘录,原文尽量以引号标注。小小短文管中窥豹,强推原著——
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
书接上文
《减肥和意志力的辩证关系与相处之道(上)》——
困扰一:
我怎么就这么爱吃甜食?
困扰二:
少吃甜食、坚持锻炼…但我实在坚持不住了!
困扰三:
已经坚持这么久了/已经做的这么好了,奖励自己大吃一顿吧!
困扰四:
这难道是我想要的生活么?不,我想要快乐。
困扰五:
今天先休息吧,明天我一定会开始锻炼的。
困扰六:
我不开心了/我压力太大了,我需要美食,我需要多巴胺!
我们常常在不高兴、压力的时候,吃得更多?这是因为我们相信,吃了眼前这块香甜软糯的蛋糕,我就会开心起来。但是果真如此么?美国心理学家协会通过调查数据证明:
“吃东西、购物等最常用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常常是最没有效果的,比如吃巧克力缓解焦虑,反而带来更大的罪恶感。”
怎么会这样呢?我明明看到这块蛋糕就很开心啊,我的多巴胺在燃烧啊!
没错,我们经常会把多巴胺挂在嘴边,在我们的理解中,多巴胺就等于快乐。然而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多巴胺并不能产生快乐,那种感觉更像是一种激励,是寻觅、希望、渴望。当大脑发现奖励的机会,就会分泌多巴胺,人们就会相应行动,去追逐这种奖励。”
“任何我们觉得会让我们高兴的东西都会刺激奖励系统。比如美食、喝酒。当我们闻到或尝到高脂肪、高糖分的美食,大脑就会释放大量的多巴胺。多巴胺保证了我们会产生把自己喂饱的念头,是走向肥胖的元凶之一。”
所以,面对那块美味的蛋糕,仅仅是多巴胺向我们“承诺”我们会感觉好些,促使我们去追求快乐,而至于结果怎么样,是否真的会快乐?天知道,是不是好“渣”?然而,我们还就信了,信了那些广告、宣传,信了商场蛋糕店的香味儿味儿、信了美妆美食博主的直播……欲罢不能。
自然,这些“欲罢不能”之后的结果却并不总是快乐的:“方便面最好吃的时候就是泡好时香味刚飘出来的时候”;在商场里刷卡买下的那条很贵的裙子,回到家看看,似乎很普通……
是“多巴胺的让我们误把渴望的感觉当作了快乐的保证,从而让我们继续追求那些不会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
所以,当我们可以注意到奖励的承诺不过是假象时,魔咒就解开了。
但我们不能彻底拒绝多巴胺
,我们不能消除欲望,没有欲望的生活也不能称之为生活了。如果没有什么东西能让自己快乐会很绝望,没有快乐、缺少对满足感的期待、陷入抑郁……不够活跃的奖励系统,正是抑郁症的生理学基础。”
所以有了奖励的承诺,我们会屈服于诱惑,没有奖励的承诺,我们会失去动力;奖励的承诺并不能保证快乐,没有奖励的承诺却肯定会不快乐。
多么矫情的多巴胺。
那接下来,就是如何征服它了。
首先,我们要学会不要去轻易相信大脑的弥天大谎
,“我们的大脑错误的讲奖励的承诺当作快乐的保证,所以,我们会从不可能带来满足的事物中寻找满足感。
我们需要区分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真实奖励,和让我们分散精力、上瘾的虚假奖励。
”这并不简单,但是当你已经了解大脑中发生的事情,跳出来去想这个事情,就会变得简单一些,那时候我们就能“就能看透一些东西”了。
其次,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既快乐又不屈服于诱惑。
而最有效的解压方法有:体育锻炼、音乐、和家人朋友相处,按摩、散步、冥想、瑜伽,有创意的爱好,当然也包括睡觉。(没错,这些恰恰也大多是增加意志力储备的方法。)
“真正缓解压力的不是释放多巴胺、依赖奖励的承诺,而是增加大脑中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如血清素、γ-氨基丁酸和让人感觉良好的催产素,这些物质会让大脑不再对压力产生反应,减少身体里的压力荷尔蒙,产生有治愈效果的放松反应。”
其次,牢记,大脑对你非常溺爱,会想着如何让你尽快高兴起来,而不会想到是否真的对你有所助益
,所以我们不需要靠着意志力不去吃炸鸡,而是要心思分明的想清楚:吃炸鸡反而会更内疚、想减压不如去跑步——不要根据大脑错误的信号,而忽略了从科学角度可以真正让你高兴的事。
最后,我们还可以反客为主,主动出击利用多巴
胺:试着把我们最不喜欢的东西“多巴胺化”
,用奖励承诺去克服困难。设想一下,当你有的事情总是拖延着不想做时,试着把它与能让多巴胺分泌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比如带上工作去咖啡厅,有没有感觉工作舒心了一些?如果确实没有办法离开工位,那就放一束你喜欢的鲜花吧。
困扰七:
吃都吃了,干脆都吃了吧!……下次我一定一口不吃!
这又是一个熟悉的场景:面对美食的诱惑,屈服了,就吃一小口,真好吃,又吃了一口……然后,哎,我真是太差劲了/节食计划又打断了/反正我就是啥事儿也干不成……算了,吃都吃了,干脆就都吃了吧!
发现了吧,
“导致更多堕落行为的不是刚开始的放弃,而是初始的放弃所带来的罪恶感、失控感、绝望感。”
正是这种感受让我们爱谁谁地破罐子破摔。当然摔过之后往往紧跟而来的是更多的自责、失望……这种感觉真是糟糕透了,为了尽快摆脱这样糟糕的局面,我们会斩钉截铁的提出对自己更狠的要求:
“下次坚决一口都不吃!”
但是,如果你认为不吃这块蛋糕的关键是“对自己再狠一点”,那么你错了。
我们回忆一下,有没有某个时候,我们越是不让自己想一件事,就越会去想它?心理学家把这个效应称为
“讽刺性反弹”
,大脑的潜意识会不断地想到被禁止的内容,结果你就会不断想到、感觉到甚至去做自己正在努力避免的事情,比如失眠的人越是想睡觉,结果反而越是睡不着。
所以如果你想通过节食进行减肥,则往往对食物的渴望更强烈,更容易过度进食;如果你严格控制不吃高热量食物,一旦结束节食,一般会吃的更多。“这种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你越是避开某种事物,脑海里就越会充斥这个事物”。
而人们反省失败时,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个一点,而是简单的认为是自己自控力不够,才会不小心吃了一口,然后对自己的批评和不满汹涌而来
,埋怨自己“一事无成”,从而“自暴自弃”。而为了尽快控制这种负面情绪,就立下“下次再吃我就是猪”这种更加严苛的flag,结果因为过于严苛,“讽刺性反弹”来了,下一次又情不自禁吃了,吃了又开始懊悔……
所以,不要单纯的追求严格的自我控制,因为严格的自我控制往往伴随着“讽刺性反弹”以及严苛的自我批评,而严苛的自我批评往往会严重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一旦不小心失败了一下的时候,记得,请先原谅自己。
怎么做呢?
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儿
,我们首先要允许自己平静轻松的去想它。否则你越是不想去吃这一口,就越是想去吃这一口。试着这样思考:
——承认自己脑海中想吃;
——不要马上转移注意力或与之争论,接受这种感觉;
——明白这种想法和感觉并不受你控制,是思维在运转;
——但是我可以选择是否付诸实践;
——记住你的目标,提醒自己,不去吃。
所以,不要给自己定目标:我不要吃什么什么;而是给自己定目标:我想要健康、锻炼……自然而然对食物的欲望就降低了,在面对压力、聚餐、庆功宴上等可能引发暴饮暴食的因素面前也更能控制住自己了。
其次,如果真的就没控制住吃了一口怎么办?
不要苛责自己,可怜可怜自己吧,告诉自己这再正常不过了,每个人都有放纵自己的时候。
相对于“自我批评”,我们用“自我同情”,反而会提升积极性和自控力
,因为当我们不再因为吃了一小口就情绪低落、罪恶绝望时,我们也就没有要急于摆脱的负面情绪了,所以我们也不会再因对自己失望而“吃更多的糖”,更不需要用“吃更多的糖”来安慰自己了,最终,恶性循环会止步于吃了第一口,
一切美好的计划还可以亡羊补牢、还可以继续。
我们会鼓励朋友、鼓励家人,为什么不能鼓励自己呢?
困扰八:
又到了新年立志的时刻了……
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时,总要立一些“大志向”:看多少本书、跑多里路、减多少斤肥……当然大部分没有实现,然后来年的岁末年初继续立志……
我曾经不以为意,甚至在以往的一篇文章里说,实现不了就重头再来,没什么大不了,总比没有立志强。如今想来,颇为惭愧,这不就是无志之人周而复始常立志么?也是心态极好了。
但是常立志真的痛快么?
发誓改变会让我们充满希望,下定决心让我们有了放松感和掌控感,节食计划会让我们更有力量,但是如果宏伟的计划能让我们的心情大好,为什么一到下半年就焦虑、一到年底就惭愧?为什么一年年渐渐就懒得立志了?直到终于不知不觉过上了比平庸更平庸的生活——显然这并不令人开心。
其实,“做出改变”这一承诺和奖励的承诺一样,也很少能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不切实际的乐观可能会带给我们一时的快乐,但遇到挫折时,失望就会取代良好的感觉,进而引发罪恶感、自我怀疑,感到失控,然后重新开始发誓做出改变,再次拥有希望……陷入循环”,心理学家称其为
“虚假希望综合征”
,它会让你一时感觉良好,而不会让你真正做出改变。
要小心伪装成自控的“虚假希望综合征”,承诺改变比真正改变容易多了,也更有乐趣,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乐于一次次放弃又重新开始,而不是真正想找到改变的方法。
所以,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天哪,我能说这个词也是我曾经的签名么,尽管我没有真正做到)更可能成功。
“乐观给我们动力,但少许的悲观能帮我们走向成功。”
尽量去做脚踏实地、可实现的计划,要学会预测自己什么时候会如何受到诱惑或违背承诺,并想出一个应对的具体方法
,这样当你受到诱惑时有所准备,就更可能拥有坚定的决心,相信自己,然后,付诸实践。
困扰九:
及时行乐!
我们非常熟悉一个考验小朋友的延迟满足的“棉花糖实验”,其实科学家也在大猩猩和人类之间,进行过延迟满足的比拼,结果是:大猩猩完胜人类——大猩猩会多等两分钟得到更多的糖,而人类则会选择立刻吃掉眼前的糖。
不得不说,在享乐方面,人,真的是太会了。
人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哪怕很小的延迟,也会大幅降低你感知到的幸福感和价值,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延时折扣”。
延迟折扣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宁愿放弃未来的幸福,也要选择即刻的快感。
进一步追述到我们的大脑构造,这种“延时折扣”是因为
我们的大脑的奖励系统,还没有进化到能对未来的奖励做出回应
。“研究表明,我们在考虑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时,运用的是大脑中不同的区域,当人们想象未来的快乐时,大脑中想象自己经历的区域毫无反应,就像是别人在享受美食一样。我们会更愿意解救现在的自己,不让他受到太大的压力,而把未来的自己当成陌生人,不介意去给未来的自己“增加负担”:未来会早睡早起、未来会健康饮食、未来会不拖延。”总之,现在的自己最好别受委屈。
所以,我们真是太容易放弃我们正在进行的健康饮食计划,转而去及时行乐了!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让自己放弃即刻的诱惑,关注长远的目标呢?
第一,和诱惑保持距离。
给自己制造一点困难才能实现诱惑,比如想早起的人把闹钟调到最大声放在屋子最远的角落;想减肥的人尽量不要走到炸鸡店门口,不要买零食,如果买了就尽量把零食锁进柜子。
第二,在诱惑面前安排十分钟的等待时间。
“当即时奖励需要等待十分钟的时候,就更趋向于未来的奖励,也就没有了选择即使满足感的强烈生理冲动”。比如想点高热量的外卖时,再等十分钟,如果到时候仍然想吃的话再点,而往往是等待几次之后,注意力就会被转移,那种想吃的冲动就会缓和下来了。
第三,在诱惑面前断了后路!
即通过果断的行动来直接拒绝诱惑,比如又是一个想点高热量外卖的时刻,迅速订一份你其实还是比较喜欢的健康餐外卖!
第四,给即时的奖励加税,让即时快感付出更大的代价。
比如查一下炸鸡的热量,设想下体重会增加多少,需要跑多少公里才能消耗掉……这样多多多少少会让即时的快感显得没有那么诱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从思想上让未来比现在变的更重要起来。
“如果我们感知未来和自己毫无联系,就会忽略自己行为的后果,如果我们觉得和未来的自己紧密联系,就会保护未来的自己不被眼下糟糕的冲动所伤。”
那么如何让未来的自己更重要呢?答案是在做决定时,锻炼自己尽量首先想到的是未来的自己
,我们看下面两种想法:
☞“如果你已经得到即时奖励50分满足感(眼前的炸鸡),若放弃这50分去换取未来的100分满足感(健康健美的身材)。”——你会有失去感。
☞“如果你开始就想的是要得到未来的100分满足感(健康健美的身材),若放弃那100分来换成即时的50分满足感(眼前的炸鸡)。”——就会觉得可能有点划不来,还是未来的100分满足感更诱人。
这两个想法最大的区别是:先想到哪个,是先想到眼前的炸鸡?还是先想到未来的健康美丽?
人们总是会找到更多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你先想到的奖励是更合理的,所以当人们习惯首先想到的是未来的奖励时,未来就会变得更重要。
困扰十:
反正也不是我一个人坚持不下来……
就像快乐和孤独的情绪会在家庭和朋友中传播,意志力也会传染。
我们的大脑会把别人的目标、信念和行为整合到自己的决策中,所以别人的欲望会常常引发我们的欲望
,比如和别人一起,则吃的比一个人的时候多;和朋友一起购物,会更容易花更多的钱;周围人都胖、都不锻炼,所以我也不锻炼很正常。
“我们很容易感染别人的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尤其重要的是你和这个人的关系,关系越密切,你就会越天然的联想到自己。”
怎样才能“独善其身”呢?
第一,
在每天开始的时候,花点时间想想自己的目标,
进行一个自我强化。
第二,
当你需要一些额外的毅力时,花点时间,
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
第三,利用社会情感约束自己。
在考虑如何做的时候,想象自己是别人评估的对象,自豪、羞愧等社会情感能更迅速、更直接的影响我们的选择。比如设想一下:当我减掉50斤出现在同学聚会上,大家该会多么的惊讶,是不是突然就很有动力了?(很佛系的人可能不适合。)
这种自豪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认为别人都会注意到自己,或者我们有机会向别人报告自己的成功,那么一个有效策略是——
公开你的意志力挑战
(没错,发个朋友圈昭告天下的确是自断退路的好(狠)办法)。想象一下你的意志力挑战中取得成功后会多么自豪,这样,你就能充分利用“被认可”这个人类的基本需求来激励自己了。(当然失败后的“被嘲笑”,同样可以激励自己别掉链子。)
第四,找你的朋友家人一起开始意志力挑战
,你们不必相同的目标,只要互相记录和鼓励,这就能让你们在自控时感到来自社会的支持。
以上就是我减肥路上的十大困扰,其实若非此书,很多困扰,我甚至因“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并不自知。这本书不是按照这篇笔记的结构来的,但却于流水行文间不由得让我在上述十条困扰方面对号入座,提点我“幡然醒悟”。
其实减肥也好、戒烟也好、早起早睡也好,这些道理都是触类旁通的,意志力从来都在默默支持我们,而我们却盲目的贬斥自己,错得浑不知所以,茫然于广阔天地作困兽之斗而不自知。
我们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差,正所谓生而为人,行而有道,我们以“非人”的标准苛责自己,真是因过于自省而贻笑大方了。
科学的休养生息,有效的训练大脑,和自己的内心和解,与意志力平等交谈,不以当下论成败,不因小谬论得失,然后坚定而执着的信奉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相信此后的每一天,我们都可以成为心目中那个,
更好的自己
—END—
记得:
关注,转发,在看
尽管公号改版,但不想和你失联
相关阅读
以色列-与上帝角力的人
约旦,大梦黄沙
愿你乘风破浪,始终是少年
青春未尽时的故事
如何拥有一位满意的育儿嫂
助力假期之遛娃攻略(2)-1到2岁的小快乐
大雪初夏
人生这一路,
我们半山伴行,
于水穷处,
看云起时。
半山小院儿所有内容均为原创,请勿未经许可转载,转载及合作欢迎留言、邮件或QQ:
Email:banshanxiaoyuaner@126.com
QQ:3021918701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