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葡萄酒中的一些误导 喝葡萄酒中的一些误导喝葡萄酒中的一些误导

喝葡萄酒中的一些误导

喝葡萄酒中的一些误导

误区一:红酒都很贵,几十块钱的都是勾兑的假酒

事实上葡萄酒并非都很贵,很多葡萄酒都是百元以内的,甚至四五十块的红酒有很多都很好喝。

很多适宜日常饮用的葡萄酒,果香丰富,口感顺滑,便宜又好喝。现在市场上调制的假酒、国内灌装的葡萄酒都已经非常少见了。正规渠道你能买到的进口葡萄酒,都是纯正的进口货。换句话说:你能喝到假冒伪劣红酒的概率,比喝到地沟油的概率低太多太多。

其实葡萄酒本身没有很贵,很大原因在于国内市场不成熟,运营成本高,层层增加,造成价格虚高。事实上,除了在某些天猫和线下杂七杂八的店,我都很少见到假酒。正规渠道买到的进口葡萄酒,都是纯正的进口货啦,只是这进口里面,又有着OEM,好喝不好喝等区别。

便宜酒难的不是区别真酒假酒,而是找好酒。上千的酒当然好喝,但经常喝承担不起,在成千上万种品类中找到又便宜又好喝的酒,才是真功夫。

误区二:喝红酒要很小口品尝,大口喝是土鳖行为

胡说八道!即便是专业的葡萄酒品鉴,也要喝一大口。

多少酿酒师费尽心力把酒做的柔顺易饮,就是为了让你在大口吞咽时非常愉悦与畅快,小口品酒是为了找感觉给你酒歌说法。而且喝酒的真实体验,来势够劲味道强烈回味愉悦,如果量太小,无法充满整个口腔,你品尝到的味道不够全面的,口感那么强烈。喝酒就是兴之所至,开怀畅饮,有何不可?

误区三:越大牌的红酒越好喝

盲目追大牌,不仅仅会增加喝到假冒大牌的风险,本身也并不一定是最佳口味的选择。

你或许没有想过,当你问老板店里有没有“lafei”的时候,就像问一个大厨“这附近哪里可以买到肯德基”一样。挑选葡萄酒和挑选餐馆很像,迷糊列个表,用几家饭馆为你解读选酒和选饭馆的关系:

多选择小厂牌和一些精品酒庄的酒款,不仅能让你喝到更好喝的酒,还能大大提升逼格。毕竟总去肯德基吃快餐,也有伤大雅。

误区四:红酒一定要放在专业的酒窖/酒柜里保存

短期保存请避免高温、光照、晃动、远离后备箱即可。

我们所买的大部分酒,都是短期内就会喝的,当然不排除土豪如你,打算买几箱大拉菲存上二十年。但是大部分时候,你买回去喝的酒就像楼下面包房买面包一样,他们或许看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只要不是非常脆弱的老酒,就不要太在意是否有酒柜或酒窖,远离阳台,随便找个阴凉处放着就好。

误区五:红酒是越陈越香

大部分红酒都是越新鲜越好喝,只有价格稍贵的精品酒庄甚至名庄酒才会在放一些年以后更好喝。

即便是大拉菲,也不是越陈越香,不同年份的大拉菲可能具有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以上的陈年能力。而一旦超过这个时间,酒的味道也会慢慢下降,变得寡淡无味,甚至无法饮用。

对于最普通的餐酒来说,也许只要两三年的时间,酒的味道就会下降,尽管他们可能放十年也不会坏,但是会变得像酒精兑水:果香几乎丧失殆尽了。

所以平时买酒,不要刻意追求年份悠久,你可能只是在买无良酒商的高价尾货库存而已。

你要问怎么判断什么时候喝最好?葡萄酒的陈年能力就像人的寿命一样,你可以预测,却永远无法预知。拿我专卖店的酒来举例,100元以内的酒我都建议趁新鲜喝掉,100-300元之间的则可以陈年5-10年的时间,而300元以上的酒则基本上都具有10年以上的陈年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的白葡萄酒都需要趁新鲜喝掉,白葡萄酒比起红葡萄酒要短命的多。

误区六:喝红酒一定要醒酒

市面上能买到的大多数葡萄酒都不需要醒酒。

关于醒酒,即便是国际最顶尖的葡萄酒大师,也会有争议。醒酒的时间长短,就像豆花是甜的还是咸的一样,永远存在分歧。

误区七:红酒一定要开瓶就一次喝完

通常开一瓶可以喝上半个月的人大有人在,大多数人都这样喝酒,你们还有啥疑虑,放心大胆的按自己的步骤去喝酒吧。

尽管开瓶以后的葡萄酒味道会快速损失,但并不代表会存在健康风险。没有喝完的葡萄酒,把塞子塞回去(塞不回去的倒过来塞),放进冰箱,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味道的损失。

就好像你烧了三斤红烧肉,但是一顿没有吃完,怎么办?封上保鲜膜放进冰箱吧。尽管下次再热,味道没有那么好吃了,可毕竟还是红烧肉啊!

误区八:有挂杯的红酒才好

挂杯不能成为判断酒品质好坏的标准。

这么多年来,挂杯一直都被神话了:有挂杯的葡萄酒就是好酒被很多人奉为选酒信条。然而实际上现在市售的几乎所有葡萄酒,都有显著的挂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挂杯的红酒才是好红酒”这一命题,等同于“有型的男人才是好男人”,你不能说它错,但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误区九:木塞才好,螺旋盖就是便宜酒

这个我马上想起新西兰和澳洲,得多冤呀!新西兰的酒是所有进口酒里均价最高的(市面是见不到100以下的新西兰酒的),但总被误认为便宜酒,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螺旋盖。新世界大多数都是螺旋盖,奔富在国外全是螺旋盖的,为了中国市场,专门做了木塞版本在中国出售。

事实上,新世界的酒,以果味新鲜为主,适合尽早饮用,新西兰和澳洲不少走自然风格路线,提倡平衡自然的味道,不经橡木桶,如果用橡木塞,可能会感染到葡萄酒纯净的果味。

误区十:旧世界比新世界好

旧世界就是指欧洲这些有长久酿葡萄酒历史的国家,新世界就是除欧洲以外的产区。这个分法其实都有点过时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凭借科技手段,每个产区都能酿出好酒。风味无好坏,只有自己喜欢与否。

误区十一:红酒数法国波尔多最好

这句话都是给无良酒商借着大家对波尔多昂贵名庄的浅显认知,去高价兜售平庸至极的波尔多酒的,如果有酒商对你说这句话,快跑哦。

世界有那么多葡萄酒产区,每个产区又那么多酒庄,出色的酒庄多不胜数,风味各异。再说,我觉得,好酒太多,波尔多除了它名声极响的列级庄,其它是又无聊,性价比又低。挑选小众产区的精品酒庄,喝到性价比高的好酒,也就有了逼格。

误区十二:喝红酒一定要用专业的高脚杯

好的酒杯或许能提升喝酒的体验,但绝不是决定因素,酒好不好喝,心情最重要。

好的酒杯能够帮助酒更好的展示香气,让你不仅能够在口腔里享受葡萄酒,光是用鼻子也能感受美妙的香味。

然而喝酒不是科学研究,你不必拘泥于这些繁琐的细节。就像华山派气宗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剑气所至,草木皆为利刃。毕竟,没筷子也不耽误吃红烧肉不是。

喝酒吗怎么高兴怎么来,要那么多招式干嘛?做好自己把握当下,是酒和人生的真谛。《杯酒人生》的电影中,男主角拿一次性纸杯喝一瓶几万块的红酒,成为经典。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装逼的日子不好过,平淡的过活才踏实。

误区十三:葡萄酒有中文背标就不好

不要把提升酒档次的标准想得那么低好嘛?贴个看不懂的酒标,酒瓶底做凹点,做橡木塞,就叫好酒?

但凡正规渠道进口,都要贴中文标,这是国家食品法规定的。中文标还挺严的,各种商检卫生检查都很严格。在实体店上架的酒都需要贴中文标签。没有中文标签,可能是走私,也可能是进来之后撕掉。

喝酒是生活的一部分,开心高兴的去喝酒不要过量,做到乘兴而来尽兴而去。中国人的习惯无酒不成席,三五好友相聚做的开怀畅饮把酒言欢就好,把没必要的“装”放边上不理它。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