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  预防传染性疾病 知识科普  预防传染性疾病知识科普 预防传染性疾病

知识科普 预防传染性疾病

立,建始也。

冬,终也,

万物收藏也。

立冬之后天气逐渐转冷,也到了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学校等孩子聚集的地方,易出现暴发,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下面对常见一些传染病进行知识科普预防。

温馨提示:

如有症状及时送医,

切勿盲目自行治疗。

轮状病毒肠炎

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多见于6月龄~2岁的婴幼儿,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量多、水分多、次数多,一般5~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病初1~2天常伴有发热、呕吐、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有少数可发展为重症病例,如肺炎、心肌损害、肝脏损害、重度脱水等,可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四肢冰凉、抽搐等。

自然病程一般约为3~8天,多数自己就能恢复。对于普通病例,医生一般会给予对症治疗,并注意调整肠道菌群。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Norovirus),也被称为“诺沃克病毒”等,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该病毒引起的疾病俗称“冬季呕吐病”。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诺如病毒目前已被欧美国家公认为是导致成人病毒性腹泻及胃肠炎的首要病因,也是儿童病毒性腹泻中仅次于轮状病毒的第二位病原体。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多见于学龄儿及成人,表现为严重呕吐,水样便,伴有低烧、全身肌肉酸痛等。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但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12至60小时后自行消退,但病毒的排泄会延续2星期左右。如腹泻厉害,容易发生脱水、休克等症状

“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

不是一样的呢?

答案是:不一样。

流行性感冒

俗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呼吸道疾病。一般冬春季节高发,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儿童及少年患此病较多,以5~20岁发病率最高。

流感典型的症状是:突发高热、全身疼痛,有明显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咽痛、流涕、流泪等,但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且常因为年龄的不同有差异。婴幼儿流感的症状大多数不典型,可并发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新生儿可表现为嗜睡、拒绝吃奶甚至呼吸暂停等。

虽然本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情况下患儿能自己恢复,但婴幼儿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所以,推荐给儿童接种流感疫苗预防。

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区别

普通感冒的潜伏期大约为1天,起病不急,以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为主要表现。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有低热、头痛。如果后期没有并发细菌感染,病程一般为5~7天,即可痊愈。

流感的潜伏期大约1~3天,起病大多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冷、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咽干咽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

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和神经系统感染。如不及时治疗,流感亦致命,并非言过其实。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所致,在冬春季节高发,多见于5~15岁少儿。

大多表现为突发的腮腺肿痛,可有不同程度、持续时间不一的发热,体温高的可达39℃以上,也有患儿始终没有发烧的。

该病常并发脑膜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及卵巢炎等。所以,当孩子在患有流行性腮腺炎时,又出现腹痛、头痛、呕吐、抽搐、睾丸疼痛等症状时,家长们需警惕有上述并发症可能,应立即送医院。

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病毒的特效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节高发,传染性极强,6月龄~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虽然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每年均有散发病例。

麻疹初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热、结膜充血、咳嗽等;约三天之后,会在发际、耳后出现皮疹,逐渐波及额头、面部、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到达手掌和足底;个别病例会出现肺炎、心肌炎、脑炎等较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

所以,当孩子出现咳嗽、喘息、胸闷、呕吐、头痛甚至抽搐等表现时,提示可能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紧急送医院。

家庭护理上,要让患儿卧床休息,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应延长至10天。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发生在2~6岁儿童,冬春季多见。典型症状是发热、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

水痘的传染性极强,易感儿(比如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孩子)接触水痘患儿后,几乎均可患病。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病后可获持久免疫。但水痘患儿易并发皮肤继发感染、水痘肺炎、脑炎等,当有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呕吐等表现时,提示孩子病情严重。

该病需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干燥为止,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对于严重病例,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虽然发病高峰时在4~7月,但是秋季也可能散发出现。3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特征是在手、足、臀部等处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内出现散发的疱疹或溃疡,后者会表现为口腔疼痛、拒食、发热。

多数患儿一周内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首先,我们要增强体质

,通过锻炼增强体魄,提高抗病能力

现在的人们都鲜少运动,其实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步行开始,身体条件允许爬山也不错。当然如果可以每周有规律的健身就更好了。同时还要管理好情绪,避免焦虑。

第二,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规律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戒酒。熬夜一定要避免,熬夜会削弱整个机体的抗病能力。请每天关注天气情况,及时添减衣物。

图片来源:588ku.com

第三,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营养的均衡

搭配的合理,种类多样,三餐规律,不要偏食。饮水量要增加,每日至少2000ml,可饮用开水、蜂蜜水、清淡汤类及新鲜果汁,或者银耳汤、梨汁、藕汁等,稀粥、牛奶、豆浆也可。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可增强免疫力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菠萝、香菇、银耳、百合、西兰花、海带、萝卜、白菜等。常食用含丰富蛋白质食物,如鸡蛋、鱼类等。饮食宜清淡、素净,不宜吃油腻、油炸、咸辣及海腥食物。

第四,注意环境的卫生

居室每日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新鲜。夜晚温度低注意关窗避免冷风侵袭。定期居室大扫除,注意门把手等手常触及消毒,勤换洗被褥衣物。再有使用空气加湿器要注意清洁和消毒机器,以免存留病菌而致病。

图片来源:588ku.com

第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

比如打喷嚏、流鼻涕的时用纸巾或者手帕捂住口鼻,以免这些病毒和细菌扩散出去。如果没有带纸巾可以打在自己的衣袖上,这样就不会传到别处去。之后把衣服换洗一下就好了。

第六,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聚集的地方

必须去时要佩戴口罩,尤其注意保护老年人和小孩,其抵抗力比较差

还可以打流感疫苗预防流感。对于有呼吸科基础疾病的患者(支扩、COPD、哮喘等),建议必须接种。

小贴士

洗手很重要,打完喷嚏、擤完鼻涕一定要好好洗手。外出回到家进门第一件事情把手洗干净。因为坐交车、坐地铁,避免不了扶扶手,这上面或许就有感冒的人把病毒或细菌粘到上面。建议大家使用“八部洗手法”。还可以盐水漱口、冷水浴面、清洗鼻腔来提高御寒力,避免病菌侵体。

你懂正确的洗手方式么?哪些情况下必须洗手?

洗手误区要避开

想要教会孩子洗手,首先爸妈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但真不是我乱说,有很多人洗手这么多年,却没用对办法

(美国有个数据是95%)

,白洗了。

如果你洗手方法对了,也许那曾经的感冒啊发烧啊肺炎啊,就不会来找上你。

用香皂或者洗手液,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有以下注意事项:

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不建议放一盆水洗

让香皂或者洗手液充分揉搓、起泡泡;(

随便抹上就冲掉?没用的

每个地方都要洗干净,包括手心、手背、手腕、手指缝,指甲缝,每个角落都不能放过;(

病菌最爱躲在这些地方

肥皂泡要彻底冲干净;(

记得捧水冲洗水龙头哦

洗手后要用干净的毛巾或者一次性纸巾擦干。(

湿哒哒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继续滋生啊

台湾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宣传图

好了,已经知道了洗手时要注意的问题,那么宝爸宝妈知道如何洗手吗?

按照下面这七个步骤做才是正确的!

洗手七部曲

不能随便!

怎样保证每个部位都洗到呢?只需7个steps,手上的细菌立马洗光光,还配上了图哦。

虽说刚开始学有点复杂,但是日子久了,肯定就会习惯了。

免洗消毒液更好吗?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方便,会准备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使用时应该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不要常用

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不能作为常规的清洁手段,只能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洗手的时使用候。

经常使用消毒液可能会让手部的皮肤变得干燥。

酒精含量够高

选择消毒液时,要注意是否有足够的酒精含量,酒精含量在60%以上的才有杀菌的作用。(酒精是易燃品,使用时注意远离火源。)

用量足够多

使用时用量要足够,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要清洁的地方充分湿润。

摩擦时间够长

涂上消毒液后,两手不停地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

什么时候该洗手?

洗手的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掌握洗手的时机也十分必要。哪些情况下需要洗手呢?

上厕所之后;

吃东西之前;

接触宠物之后;

外出归来(从幼儿园回来、从外面玩耍回家之后);

咳嗽、打喷嚏、擤鼻涕之后。

应对措施

出现哪些症状要引起警惕

发热:

一般会烧3-5天,体温可高达39℃-40℃,可能出现怕冷、寒战、手脚冰凉、头痛等症状。越小的孩子越不会表述,可能表现只是烦躁、哭闹等。

眼部表现:

很多人还会流泪、有眼屎或眼睛稍充血等。出现这些情况时别以为只是结膜炎,更不要简单地把这些异常归结为“上火”。

鼻炎症状:

搓鼻子、打喷嚏、流鼻涕,如果不多则易成为“鼻屎”;小孩子可能会表现为哭闹、张口呼吸、打呼噜等。

喉咙不舒服:

喉咙干、痒、痛;小孩子可能表现为爱哭闹或者怕吃东西,尤其是固体类食物。

咳嗽:

多为阵发性,每次咳嗽声数可能不是很多,但会比较频繁,而且多是干咳。

其他不适:

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小孩子容易哭闹、粘人。

这些症状都可能会出现,但不一定都会出现。年龄越小的孩子症状往往越是不典型,还有可能出现

高热、惊厥

学校采取什么措施预防聚集性疫情发生

1.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带病上学。

2.加强晨检和健康检查,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回就医或休息,体温恢复正常且症状消失48小时后,患者方可正常上课。

3.调查了解学生缺勤原因(疾病或症状信息)每日汇总、报告因病缺勤人数。做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

4.日常加强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环境清洁,做好场所日常消毒工作。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疫情高发季节减少大型集体活动。

发生聚集性疫情学校应该怎么做

1.班主任立即向学校卫生老师报告发病人数、病情,并将发病学生隔离。

2.如发病人数到达聚集性疫情标准应向所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辖区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聚集性疫情标准:

同一班级或宿舍1天内有3例及以上,或者连续3天内有5例及以上学生出现相似症状;或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3.根据疫情状况,必要时采取班级、全校停课等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4.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相结合的措施。

家长应该做什么

1.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在明确没有传染性前不要带孩子去学校,以免传染其他人。

2.养成孩子

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不喝生水等。

3.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建议佩戴口罩。

接种疫苗

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接种相应疫苗预防麻疹、水痘、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

来源:

成都武侯祠、丁香医生、丁香妈妈、

浙江健康教育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京医通等公众号资源。

百度百科、百度经验等网络资源

此条编辑:张华

此条核稿:学校宣传小组

汇东实验学校

学粹品端●追求卓越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