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坑人的“养生知识”,害了很多人,别再做了!
生活中
很多人都听过各种各样的“健康建议”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输液可以疏通血管”
“趁热吃,对肠胃更好”
这些坑人的“养生知识”
害了很多人!
适量喝酒,有益健康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听过“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种说法,甚至生活中有一些所谓的“健康建议”中说,每天适量喝酒可以“活血”,适量喝红酒和可以软化血管的说法。
然而,这个观点恐怕也是错误的!
2018年8月,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指出:喝酒直接导致了全球280万人的死亡,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能对健康有益!
由于人口众多,中国是全球饮酒致死最多的国家,每年有70万国人把命喝没了(65万是男性)!
2016酒精导致男性死亡人数
同时,酒精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个疾病都有直接关联。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中做出了一个统计——大量饮酒的受试者(每天大于3次)相比于不饮酒的人,
更容易罹患五种癌症:上消化道/呼吸道癌症、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肿瘤以及黑色素瘤。
正如柳叶刀的研究中指出,最安全的饮酒水平是“0”,即滴酒不沾也比少量饮酒风险更低。
因此,喝酒没有“适量”,最健康的做法就是一滴也别喝!
柳叶刀文章结论,安全饮酒量为“0”
中药没有副作用,不会伤身
平时生活中,当我们身边人生病时,总有些人推荐去吃点中药,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不会伤身。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观念,是因为很多人都觉得中药都是纯天然的,所以误认为副作用基本上就是0。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光明日报》曾报道了一个“乱用中药导致肝衰竭”的案例:这位中年女性患者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接近肝衰竭,各项生命体征都在下降。起因就是她一直都在用首乌来黑发。事后问病人为什么不早告诉医生用了首乌,她一脸无辜地说,首乌算什么药啊。
我们在看说明书时,会着重看不良反应一栏,一般西药这一栏篇幅会很长,而中药一般只有几个字——‘尚不明确’。“尚不明确”并不代表无副作用,很多中药副作用不比西药小。
所以,“中药没有副作用,不会伤身”的观念得改改了,
中药也是药,用前一定要请教医生!
输液可以疏通血管
“夏天了,又该输输液、通血管了。”每到换季,都有一大批老年人奔医院,靠输液通血管。
但“输液通血管”没有任何科学依据。那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能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脑血栓,看似鲜活有道理,实则没有科学依据!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对脑卒中后每年定期输液和不输液进行科学的临床对比研究。输液反而可能让引起心衰、药物过敏反应等情况,诱发或加重疾病。
另外,导致卒中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就拿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来说,其病根是在房颤。若平时患者没有做好预防,自己盲目输液,就好比打仗拿错了武器,反倒容易送命。
美容院按摩乳房防乳腺癌
乳房按摩是不少美容院的必备项目。乳房护理、乳腺疏通、胸部保养、去除硬块……各式的乳房护理项目,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很多人也非常相信,乳房按摩可以预防乳腺癌。
一些女性发现乳房有包块,都会选择到美容院进行揉捏按摩,相信通过按摩可以让包块减小甚至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病灶经刺激,一旦借助外界按摩的推力,不仅延误病情,反而加重或加速病情发展。
乳腺癌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遗传、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饮食等。目前没有任何权威指南表明按摩对于各种乳腺疾病有治疗和预防的功效。
趁热吃,对肠胃更好
在吃喝的问题上,很多人都讲究“趁热吃、趁热喝”,尤其是请客吃饭时,常常会客套一句:趁热吃。而且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吃热的、喝热的不仅吃到胃里暖暖的,还有助于保护肠胃。
早在2016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柳叶刀
并且,在正式发表的致癌物评估报告中,非常热(高于65℃)的饮品,被列为很有可能的(IIA类)致癌物。其实不仅是热饮,深受中国人偏爱的火锅等炽烈热食也有同样的危害。
食道、胃等消化器官的人体“感受度”比较差,对温度不像皮肤感知温度那样敏感,所以即使食道烫伤了,人体也很难有知觉,即使出现微小病变也并不容易被我们察觉。长期被热食热饮烫伤,甚至会引发食道和胃部肿瘤。
互联网时代资讯发达
各种渠道的“健康建议”也很多
大家一定要注意辨别
这些坑人的“健康建议”
以后别再跟着做了!
人到中年,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开始注重养生,但是一不小心就容易走了弯路。五位院士集体发声,振聋发聩,为了健康一定要好好看看。
误区一:
治疗高血压,只吃降压药就够了?当然不是
石学敏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石学敏指出,不少人认为治疗高血压就是要吃降压药,这是一个误区。“长期吃降压药是科学控压方法,应该坚持,但并不能起到根本的治疗效果——心、脑、肾靶器官损伤仍在。”
石学敏建议,不妨多试试中医针灸按摩。他就经常用自创的“指针法”为自己按摩。
方法如下:
首先坐在椅子上,靠背,头稍后仰,双目微闭,消除杂念,双手向后做护住后脑勺状,用两个大拇指在后颈部及耳垂后,找到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凹陷处)、翳风穴(位于耳垂与下颚侧边骨头交接处,见组图中的右图),依次按压这三对穴位,不要求穴位精准,按压穴位周围同样有效。每次按压3分钟,每天坚持10分钟即可。
对策:
通过控制饮食就可以降血压,如果太迷信药物然后饮食放开了吃,你吃再多的药,也可能达不到效果。
1、食盐最多一小瓶盖
饮食降血压的第一点就是要少吃盐。食盐中的“钠”能引起水钠潴留,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血压升高。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正常人群每日食盐量为6克左右,也就是一小啤酒瓶盖。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4克以下。
2、一天不超过三勺油
第二步是控制吃油,不管是油的类型还是油的数量都要控制。油脂摄入过多就会引发心血管的病变,最后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因为心血管出了问题。
建议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不要超过25克,即一天不超过三勺油,高血压患者更应减少。
3、注重补钾
高血压患者要补钾,这么重要的一点却被很多人忽视。钾有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日常最安全的补钾方法就是食补,平时可多吃香蕉、蘑菇、菠菜、松子、黄豆制品等食物。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当心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
补钙的观念在我国可谓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觉得钙补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强壮,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钙片。
1、过量补钙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补钙要注意适度,并非钙补得越多越好。我国营养协会推荐,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为300~700毫克。过量补钙会影响到人体对铁和锌的吸收,还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2、大部分人不需要服用钙补充剂
一位英国卫生部的发言人说,”健康均衡的饮食可提供足够的营养,包括所需的钙。好的钙源包括牛奶,乳制品,强化乳品的替代物,比如豆浆,绿叶蔬菜。”
对策:
有补钙的观念是好的,但不一定要吃钙片。
1、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钙。提醒一下,隔着玻璃晒没用。
2、做运动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高达5%-25%。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骨质量,预防骨质疏松。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打太极拳、快走、慢跑等。
3、吃蔬菜
一些深绿色的蔬菜,如菠菜、芥兰、西兰花等,富含钙,而且富含钾、镁、维生素C等营养素,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误区三:晨练越早越好?特别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王陇德院士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认为,晨练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特别在寒冷时节。
清晨锻炼可以说是“健康杀手”,很容易诱发血管痉挛,进而引发脑中风等。“从人体而言,一夜不进水米,血液黏稠度高,清晨时血压也处于一天当中的峰值,这个时候锻炼特别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美国一份研究表明,脑中风集中在8时至12时,日均达139例,占全天总数的37%,而晚8时至12时,脑中风的发生率仅5%。“我自己现在每晚10时做运动,一般1个半小时。效果好得很!”王陇德指出,每天下午的4~5时是最佳锻炼时间,其次为晚间(饭后2~3小时)。
此外,雾天空气中含很多有害物,不适合锻炼。
对策:傍晚锻炼
人体体力一般在傍晚达到高峰,因此,傍晚锻炼效果较好。刚开始可在晚上进行一些舒缓不流汗的运动,如拉伸为主的瑜伽、散步、太极等。
到达一定程度后可选跳舞、做操、练剑、打太极拳、散步、快走、慢跑、游泳等。此外,晚上锻炼与睡觉的时间间隔应在2小时左右,至少不低于1小时。
当然,如果确实有晨练的习惯,也可以,但是不要太早。等太阳出来后,大约9点到10点再去活动才是最明智的。因为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即便是森林空气质量也较差。
误区四:老了不需要体检?错,每年一次的体检很必要
钟南山院士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醒,每年一次的体检很有必要。
很多病刚开始是无症状的,如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病,刚开始都不知道的,到发作时已经晚了。肾、肺、心脏损耗30%-50%以上才表现出症状,到那时再看病已经晚了,过了最佳治疗期,为了能健康长寿点,体检很有必要。
总的来说,通过体检等早期诊断的方式方法,对于很多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对策:每年体检
不要觉得体检是在浪费钱,有病治病,没病也放心。50岁后的体检关键点都给您总结好了,体检的时候可别漏查。
1、50岁以上关注肠道和骨密度
从50岁开始,结肠、骨密度检查应该成为扩展关注的对象。
女性:
50岁以后女性有一半会发生骨质疏松、卵巢癌50岁后高发、心脏病50岁以上女性第一死因、脑卒中25%的脑卒中发生在65岁之前
建议加检:
骨密度检查(每3年一次)、结肠癌筛查(每5年一次)、卵巢检查(每3年一次)、心脏检查(每年一次)、盆腔检查(每年一次)、宫颈检查(每年一次)、乳腺检查(每年一次)
血糖检查(每3年一次,高危者每年检查)
男性:
心脏病是60岁以上男性重要死因、脑卒中55岁后卒中风险每10年增加一倍、前列腺癌50岁以上高发,发生率达1/38
建议加检:
前列腺检查(每3年一次)、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睾丸检查(每3年一次)
2、60岁以上全面关注身体健康
从60岁开始,除了之前关注的项目,身体不适的地方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
女性:
骨质疏松60岁以后女性有一半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结直肠癌大多发生在60岁后、心脏病60岁以上女性重要死因、脑卒中75%的脑卒中发生在65岁后
建议加检:
骨密度检查(每3年一次)、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结肠镜检查(每5年一次)、心脏检查(每年一次)、盆腔检查(每年一次)、乳腺检查(每年一次)
65岁后没有必要做子宫颈图片检查、70岁后没有必要做乳房X光检查
男性:
前列腺癌发生率达1/15、结肠癌44%发生在60~70岁、脑卒中75%发生在65岁后
建议加检:
心脏检查(每年一次)、前列腺检查(每年一次)、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
此外,60岁以上无论男女,每年都应当进行眼部检查、耳部听力损伤测试。如出现感染应马上去医院。
误区五:
多吃补药能长寿、防癌?有人被骗得人财两空
郝希山院士
早在2012年第十八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中,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肿瘤学家孙燕和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就痛批:
“补药具有直接抗癌的作用都是骗的”,“坚决反对用营养品来防癌”
孙燕院士
孙燕指出,
市场上很多所谓的“抗癌中药”或“防癌食品”是未经实验和临床证实的
,“不止一次,我们非常痛心地看到病人被骗得人财两空,到了晚期甚至终末期才来找我们,而我们又非神仙,后果令人痛惜”。
对策:吃不如做,3妙招比吃补药好
1、指腹梳头
以指腹代梳梳头是较好的头部按摩法。操作时,双手指腹分别从发际线两侧,从前往脑后轻梳,边梳边适度按压,至头皮微微发热即可。
每天早中晚可各做1次,每次双手各梳100下左右。
2、适当健走
走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
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不少国家的心脏协会和专家都推荐,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
3、泡脚
中医讲究“上病下治”。连接人体脏腑的十二经脉有一半起止于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的脚上,还有至少60多个穴位汇集在这里。泡脚能刺激我们的足部,可促进全身气血顺畅,经脉调和。
晚上9点前后泡脚效果比较好。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水温40℃左右,泡脚水盖过脚踝,在膝盖上搭一条毛巾盖住腿。
来源:健康时报
经邵逸夫医院综合编辑整理
一附院内分泌科诊疗特色
一附院内分泌科团队与好大夫在线联合
内分泌代谢疾病
网上诊室
可怕的糖尿病、甲减、甲亢、甲状腺结节来临的时候,您是否彷徨无措?您和您的家人是否准备好迎接另一个需要长期治疗的您了吗?
需要复诊时,挂不到专家号,血糖忽高忽低,甲功不正常,怎么办?别怕!
工作忙,不好请假,好容易开车到了医院附近,却遇上大堵车,进到医院医生已经下班,怎么办?医院候诊排队时间太长,工作太忙没时间复诊,怎么办?别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席卷了全中国,现在更是在全球肆虐,为了控制疫情的扩散,想去又不敢去医院,怎么办?别怕!
工作忙,没时间,路途遥远,让你无法到医院和医生面对面就诊,怎么办?别怕!
所有医生都告诉你“管住嘴,迈开腿”,究竟怎么管?如何迈?你还是无所适从的时候,怎么办?别怕!
每天为了测血糖扎手指扎到心酸的时候,当胰岛素注射困扰你的正常生活的时候,当你怀孕的时候,当你需要就业的时候,当你打算旅行的时候,当你身体遭遇到其他疾病状态的时候,当很多你无法掌控的状况出现的时候,怎么办?
医生都告诉你甲亢有三种治疗方法,你却纠结拿不定主意,回家想和医生沟通一下,却没有医生的联系电话,又不认识医生,怎么办?别怕!
别怕!
一附院内分泌科团队与好大夫在线联合
内分泌代谢疾病
网上诊室
长按或扫描下面图片中的二维码,关注好大夫在线网上诊室公众号,加入一附院内分泌科任卫东医生的医师团队,有专业的一附院内分泌科医护人员为您一一解答疑难,并为您
量身定制诊疗方案
。首次进入免费体验,后期按照平台服务标准付费。
任卫东,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内分泌科主任
擅长病症:
甲亢、甲减、糖尿病、亚甲炎、慢甲炎(桥本病)、甲状腺结节、孕产期的甲功异常和血糖异常。甲状腺癌术后随诊,肥胖、高血糖,低血糖,高尿酸和痛风、高血脂,高血压、低血钾、肾上腺增粗或占位、中心性肥胖、多毛、皮肤紫纹,低血钠,低血钙,高血钙。发现垂体瘤、泌乳、月经稀发、闭经、不孕不育、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视野缺损、头疼等。弯腰驼背、身高变矮、反复自发骨折,反复尿路结石,手脚抽筋等。儿童身高低于同龄儿童、每年身高增长不足5cm,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10岁前出现月经;男孩9岁前出现变声、阴毛、长胡须等。
学习教育经历:
1998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内分泌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9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542分(张家口第一名,河北省第二名)获得执业医师资格,2004年在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1年,2012年晋升主任医师,2017年获得河北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社会兼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基层学组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省急救医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常务委员;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
论文著作:
担任《糖尿病的诊疗与自我康复》《现代临床糖尿病学》主编;在SCI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J.Clin.Biochem.Nutr》、《中华内科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妇幼保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临床研究》《家庭医药》、《临床荟萃》《山东医药》《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等;获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成果7项。
社会公益:
2014年7月9日带领科室团队创办“一附院内分泌科”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目前关注人数达7万人,每日阅读量近万次。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
微信公众号
内分泌科医办室:0313-8041519
无恒难以做医生,做任何学问都要勤奋和持久,学医尤需如此。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一举手一投足都接触病人,医术好些精些,随时可以活人,医术差些粗些,随时可以害人。一个医生,如果不刻苦学习,医术上甘于粗疏,就是对病人的生命不负责任。当然,就是勤奋学习,也不等于就能万全地解决疾病。但无怠于学,至少可以无愧于心。
声明:
凡注明来源的均属转载,转载只限于分享专业知识和医学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者不应无偿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rwdlln@126.com,我们会及时改正或删除,谢谢!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