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他们把致癌物涂在了你头上 听说,他们把致癌物涂在了你头上听说,他们把致癌物涂在了你头上

听说,他们把致癌物涂在了你头上

永久和半永久染发剂会不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特别爱染头发。

什么奶奶灰、樱花粉、雾霾蓝……也不是为了追求标新立异,就感觉平淡无奇的人生需要一点色彩。

每次染完被爸妈看到,他们是不是恨不得将你们染好的头发全都一根一根揪下来?

其实不止是爸妈这种中年人会担心,连很多年轻朋友也会问:

“染这么多颜色,不怕致癌吗?听说会导致白血病。”

致癌暂且不谈,染发之后发质变差了倒是真的,加上各种脱发烦恼,真的令人头秃。到底该怎么办?

染发剂怎么给你变色的

染过发的朋友们,尤其是染过浅色头发的资深老司机们,都应该知道:

染发前,Tony老师会先给你来个“漂发”,

目的是除去你原来深色的发色。

“漂发”的原理也很简单,

就是用氧化剂把你的头发颜色氧化掉,

类似“漂白水”与“84消毒液”。

“漂”到的头发部分就会褪色,而且不会再恢复了,因此我们称之为“永久型染发剂”。

而第二步,就是用“染料”给你染上你想要的颜色,这一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染发”

[1]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颜色可能会被你慢慢洗掉,所以,它也叫

“半永久型染发剂”

而还有一种非常朴素而方便的染发方式,就是使用染发喷雾之类的东西来给头发染色。

这种染发剂通常当天洗个头就被洗掉了,我们叫它

“临时染发剂”

所以,今天我们的重点是前两种:

永久和半永久染发剂会不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潜在致癌成分不可怕

无论是永久型还是半永久型染发剂,

它们的潜在核心致癌成分都是芳香胺类,也叫做苯胺类化合物

[1][2][3]

本着科学探索和对广大爱美男孩女孩健康负责的精神,研究人员们早就用苯胺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结论是:

没有证据可以直接证明苯胺的致癌性

[3]

先看体外实验。

体外实验,也就是细胞试验,就是看苯胺会不会让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因为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细胞基因突变。

实验人员把苯胺分别放进非哺乳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培养,结果发现:

苯胺在非哺乳动物细胞

(细菌、真菌)

体系中确实诱发了基因的点突变,但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显示的突变作用非常弱。

而且,

足以诱发非哺乳动物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的苯胺,也是在一个非常高的浓度条件下。

有的苯胺浓度甚至高出了常规高浓度10mM的6倍。

这么高的浓度,已经不止是苯胺本身会诱发基因突变了,在这样一个高浓度下由于渗透作用等别的因素改变也足以诱发突变,并且这些影响甚至已经大于苯胺自身的影响了。

在这样的浓度下,一些已被证实没有遗传毒性的化合物,如葡萄糖、氯化钠、DMSO和聚乙二醇等,都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

这就好像一个人一口气喝了10L的水,因为水改变的渗透压等其他问题引发了身体的不适,这个时候因为剂量本身的影响是远远大于水本身的影响。

但你总不能理直气壮地说“这水有毒”吧。

所以,我们也不能理直气壮地得出“苯胺本身诱发突变”这个结论。

再看动物实验。

研究人员分别给小鼠、大鼠喂养了不同浓度的盐酸苯胺,实验长达90天

[4]

结果发现,

如果长期喂养高剂量苯胺,苯胺确实有诱发基因突变的潜力,但诱发突变的数量远远少于没有诱发的数量。

并且在实验中小鼠大鼠是按照每千克体重喂养470毫克,一日两次的量来喂养,而根据小鼠与人用药量换算,

差不多是一个70kg的人、一次要吃进去3.5公斤的染发剂。

这个剂量所带来的基因突变跟体外实验一样,你不能确定它到底是苯胺诱发的突变,还是高浓度引起其他问题带来的突变。

所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对苯胺的致癌性评估结论是:

在实验动物中,只有少量案例显示出了盐酸苯胺的致癌性。

当然,这些体内体外研究中使用的都是高浓度苯胺,虽然证明苯胺致癌性的力度不大,

但是苯胺类的潜在致癌性不能彻底排除

[3]

这个结论,大概就跟咖啡也属于潜在致癌物一样。

那我们日常接触到染发剂时,苯胺真的能达到这样的高浓度吗?

染发吸收多少致癌物

染发的你,无论是接触染发剂的次数,还是使用染发剂的量,在Tony老师面前都不值一提。

作为日常高频率接触染发剂的人群,Tony老师们的身体状况对染发剂的致癌研究非常有意义。

于是研究人员们开始对大量的Tony老师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发现,Tony老师们确实比一般人患癌症的风险更高,尤其是膀胱癌、多发性骨髓癌和咽喉癌等等。

然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并没有把Tony老师患癌风险高,归因到染发剂身上。

因为Tony老师的工作环境中,除了染发剂,还存在着超过5000种其它的化学物质,如甲醛等

[5][6]

如果你只是自己偶尔染个发

[3]

,只要你去正规的理发机构,使用正规的染发剂,那没有证据表明,染发剂会增加你患癌的风险。

请注意我们的前提,正规的染发剂。

如果你只是自己偶尔染个发,到底会吸收多少苯胺呢?

我们使用染发剂,皮肤就是最主要的接触途径。

所以,科学家们通过使用含有被碳14特殊标记过的苯胺染发剂,来检测染发剂被头皮吸收的量。

伟大的志愿者们,为了人类的健康,献出了自己的头发和身体

[1]

他们用了碳14特殊标记过的苯胺染发剂后,

头皮所吸收的量均未超过1%。

这说明,人体皮肤吸收的染发剂量非常非常少。

而在另一项同样的头皮吸收试验中,还检测了48小时后志愿者尿液中所含的特殊标记苯胺代谢物的含量。

结果发现,代谢物水平已经降到了0.04%~0.25%的水平。

这说明,透过皮肤吸收的苯胺是可以被人体代谢排出的。

染发剂里的那点苯胺,对我们身体来说是安全的

[1]

所以!

不论是从染发剂里苯胺类本身的致癌性,还是个人使用量、吸收量来看,染发剂与致癌都没有太大的相关性。

综上,染发剂不致癌。

但我们要再次强调,你在染发时,务必要找正规靠谱的Tony老师,并且要选择正规厂商生产的合格的染发剂,还要确保使用方式安全无误。染发前,还要提前24小时在耳垂附近做皮肤过敏测试。

如果你选用了来路不明、不正规的染发产品,那么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安全问题。

染发伤害到底有多大

既然使用正规合格的染发剂不会致癌,那么染发剂会不会对头发发质造成其他的损伤呢?

好消息是,染发剂不会作用在你的毛囊,不会加重你的脱发。但坏消息是,

它真的会损伤你的发质,让头发变得脆弱易断。

我们头发里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把角蛋白互相牵起来的手叫二硫键。

有了他们俩,我们的头发才能保持坚韧的结构

[8]

,“强韧有弹性”,不会轻易断掉。

然而,这些二硫键对于染发剂里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是非常敏感的,非常容易被破坏。

但是,也正是由于他们对氧化剂与还原剂特别敏感,我们染发才能成功。

尤其是漂发的时候,这些二硫键被破坏了,我们头发表层带颜色的角蛋白才可以顺利脱落,新的颜色才能顺利上去。

二硫键被破坏了,角蛋白也流失了

[7]

,头发丝就变得更细了。

强强相连的二硫键损失了一大堆,头发的韧性跳水式下跌,就像两个人对彼此放了手,藕断丝连,旁人轻轻一拉就分开了。

并且由于这些表层角蛋白与二硫键的流失,头发里的水分也会流失,头发表层就会容易出现裂口

[9]

,然后你的发质就受损了,比如干枯、分叉、掉发……

所以,为了不过早看到那片“地中海”,小编觉得,还是少染发为妙,毕竟染发对头发发质的伤害是存在的。

参考资料

[1]Anon.Occupationalexposuresofhairdressersandbarbersandpersonaluseofhaircolourants,IARCMonogrEvalCarcinogRisksHum,1993,vol.57(pg.43-118)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jsessionid=6806350B8812F1B8A64FC0F9C0776655?doi=10.1.1.379.2777&rep=rep1&type=pdf

[2]BahiTakkouche,CarlosRegueira-Méndez,AgustínMontes-Martínez,Riskofcanceramonghairdressersandrelatedworkers:ameta-analysis,InternationalJournalofEpidemiology,Volume38,Issue6,December2009,Pages1512–1531.

https://doi.org/10.1093/ije/dyp283

[3]TakkoucheB,EtminanM,Montes-MartínezA.PersonalUseofHairDyesandRiskofCancer:AMeta-analysis.JAMA.2005;293(20):2516–2525.doi:10.1001/jama.293.20.2516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00959

[4]Bomhard,EA.Herbold,BA.Genotoxicactivitiesofanilineanditsmetabolitesandtheirrelationshiptothecarcinogenicityofanilineinthespleenofrats[J].SOCRITICALREVIEWSINTOXICOLOGY.2005(35):1040-8444.DI10.1080/10408440500442384.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408440500442384

[5]BaanR,StraifK,GrosseY,etal.Carcinogenicityofsomearomaticamines,organicdyes,andrelatedexposures[J].TheLancetOncology,2008,9(4):322-32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204508700895#bib1

[6]IARC.IARCmonographsontheevaluationofcarcinogenicriskstohumans.Volume99.Somearomaticamines,organicdyes,andrelatedexposures.Lyon: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npress).

https://oehha.ca.gov/media/downloads/proposition-65/crnr/comments/mono99.pdf

[7]BlochLD,GoshiyamaAM,DarioMF,EscudeiroCC,SarrufFD,VelascoMVR,ValenteNYS.ChemicalandphysicaltreatmentsdamageCaucasianandAfro-ethnichairfibre:analyticalandimageassays.[J].JournaloftheEuropeanAcademyofDermatologyandVenereology:JEADV,2019.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jdv.15761

[8]CruzC,CostaC,GomesA,MatamáT,Cavaco‐PauloA.Humanhairandtheimpactofcosmeticprocedures:areviewoncleansingandshape‐modulatingcosmetics.Cosmetics2016;3:26.

https://www.mdpi.com/2079-9284/3/3/26/htm

[9]DiasM.Haircosmetics:anoverview.IntJTrichology2015;7:2–15.

http://www.ijtrichology.com/article.asp?issn=0974-7753;year=2015;volume=7;issue=1;spage=2;epage=15;aulast=Gavazzoni

本文首发:野马少女

本文作者:

金田心(双鸭山大学基础医学硕士)

责任编辑:田栋梁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