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需远离两误区,养生需注意这七点 处暑养生需远离两误区,养生需注意这七点处暑养生需远离两误区,养生需注意这七点

处暑养生需远离两误区,养生需注意这七点

处暑,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即表明暑天宣告结束。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此时,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

处暑养生需远离两误区

1.食用苦味食物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秋燥尤为严重。肺为娇脏,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处暑养生仍要以生津润肺、止咳防燥为主。在五味中,苦味属燥,而苦燥对津液元气的伤害很大。《皇帝内经·素问》中也有提到“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所以,在处暑时节,要少食苦瓜、羊肉、杏、野蒜等苦燥之物,多食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来润肺防燥。

2.进行大补

虽然,天气凉爽使人的食欲也逐渐恢复,但是此时并不是最好的进补时机。因为,经过夏天的消耗,人的肠胃还比较虚弱,此时如果大补特补,盲目服用人参、鹿茸、甲鱼、阿胶等营养极为丰富的补品,不仅达不到很好的滋补效果,还会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加重秋燥症状。

处暑是长夏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候白天仍然闷热,湿气又重;而此时又快进入秋季,同时容易感受燥邪。所以,养生必须要两手抓,一手抓健脾祛湿,一手抓滋阴润肺。

长夏健脾不放松

“脾病起于长夏”,夏季末期湿邪最盛。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脾阳。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湿气伤扰,则会导致脾气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久之出现气血化生乏源,在内会导致其他脏腑功能低下,在外则易被外邪侵犯。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发生反复感冒、咳嗽等疾病。

另外,脾脏升清降浊功能减弱,便会出现乏力、消瘦、大便不调、烦躁等症,都直接或间接与湿热内侵、脾胃功能呆滞、消化吸收不足有关。因此,长夏期间在养生方面,要以健脾护脾为主,也正是中医理论中的“四季脾旺不受邪”的机理所在。

初秋注意养肺

中医认为人应与天地相应,由此产生了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季节养生和时令养生就是其中之一。中医认为,肺属金,而秋季大地一片金黄,故肺主秋季。

中医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肺和皮肤粘膜的关系非常密切,也就是说在秋季,干燥是伤害肺脏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呼吸道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器官,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部,秋季由于早晚比较凉、温差比较大,干冷的空气容易侵害和损伤粘膜导致呼吸道疾病。如果秋燥伤肺,则冬季来临时易出现肺系疾病,所以秋季重点养肺。

起居养生

处暑时节,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随之出现。这时候,更需要充足的睡眠来消除疲劳,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处暑起,宜每天比夏天多睡一小时。

适时增减衣物,护住要害部位

处暑时节,天气变化比较明显,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要着凉,也不要热伤风。

处暑后,晚上微凉,睡觉一定要遮住肚子,预防着凉。这个时节,肚脐部位因为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所以一定要防护得当,以免寒气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疾病。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腹部。

尽可能少用空调、风扇

处暑时节,秋分渐凉,早晚时分已是凉意习习,更不要说深夜黎明了,那时候的凉风如果侵体,很容易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所以,睡觉最好不要再开空调,少用风扇,也不要在窗户底下睡觉,以免邪气入侵。

运动养肺

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等。其中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很明显的作用,是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的最佳的锻炼方法。

饮食养生

“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

不要再吃冰冷食物

因为早晚温差开始增大,肠胃受的刺激增大,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容易出现肠胃毛病,特别是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在这时节常感不适。因此要拒绝冰冻食物,减轻肠胃的负担。

多吃健脾祛湿食物

饮食上要多用莲子、芡实、淮山这些健脾胃的中药煲汤煮粥。

消暑健脾的汤品有冬瓜莲子煲老鸭、苦瓜毛豆炖猪扇骨汤、雪菜黄豆节瓜汤、金线草薏米煲猪小肚、赤小豆红豆煲生鱼汤等。

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多吃滋阴补气类食品

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银耳、沙参、玉竹、麦冬、石斛、芦根、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西洋参、太子参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多吃助梨、百合等食材润肺

从饮食方面来讲,梨和百合是最好的食材。

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凉,可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解热等作用。

所以,在处暑时节吃梨,对于养肺生津,缓解秋燥有很好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梨性寒凉,一次不要吃得过多。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百合有“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之效。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可以润肺止咳,润燥清热。

百合杏仁赤豆粥(清肺火)

食材: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许。

做法:先将赤小豆洗净,加水适量,与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热即成。

适用:肺阴虚,虚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枇杷梨皮川贝饮(润肺止咳)

食材:枇杷叶15克,鲜梨皮15克,川贝10克。

做法:以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饮。

适用:肺热,口干咳嗽者。

三穴解秋乏

经过一夏,人体消耗了很多,入秋之后开始趋向于收藏、休整,因此会出现疲倦、乏力的“秋乏”现象。虽然是自然规律,有时也需要给自己提提神。按摩三个穴位,简单缓解秋乏。

百会穴

按摩头顶的百会穴,不仅能提神醒脑、升举阳气,还可以缓减头痛。

位置:两耳尖向上,头顶正中。

方法:轻按百会穴,缓缓用力,以微微酸胀为宜,按摩30秒。

太阳穴

太阳穴也是可以提神醒脑,同时可缓解头痛的穴位。

位置: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方法:双手拇指置于两侧太阳穴,以画圈方式轻柔,持续30秒。

风池穴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有提神和缓解眼睛疲劳的功效。

位置: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头后仰,双手护头,两手拇指置于两侧风池穴,画圈轻柔穴位1分钟,以明显酸胀感为宜,反复5次。

首播:

都市频道周六日11:00-11:40

电视剧频道周六日18:30-19:20

重播:

电视剧频道周六日11:50-12:40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