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高血压8大用药误区,你中枪了么 疾病|高血压8大用药误区,你中枪了么疾病|高血压8大用药误区,你中枪了么

疾病|高血压8大用药误区,你中枪了么

前言:

高血压用药目前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干扰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澄清错误观念,

科学、规范地防治高血压很有必要!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经确诊后,需要终身用药控制。但在用药过程中仍存在不少误区,有些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高血压

8大用药误区

,来看看你

了没?

误区一:

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

有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

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误区二:

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都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

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心脑肾脏器损害时再用药,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三:

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减药量。

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误区四:

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部分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健康,是人类心脏健康的四大基石。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单纯靠吃药,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很多人服用两三种降压药而血压仍难达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正确的做法是除合理用药外,必须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误区五:

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担心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

坚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

,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

误区六:

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新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也不安全。

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降压机制各不相同,都有其适应症,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降压药物的选择一定要经医生根据病情,作必要的化验检查,兼顾到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伴随的靶器官损害的情况,选择能有效降压、对患者无不良影响而且能保护靶器官的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才是合理的治疗方法。

误区七:

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

有些人认为是药三分毒,西药有不良反应,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有人就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压疗效”,可使高血压患者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鞋垫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有的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还造成

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

,最终危害健康。

误区八:

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部分人认为西药不良反应大,纯天然药无毒无不良反应。某些人就利用患者的心理,宣扬某些天然药品的疗效,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药降压,可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其实,

天然药同样也有不良反应。

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的真正效果尚待研究确定,不要盲目迷信。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要严格遵照医嘱或在药师的指导下

正确用药

,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减少并发症。

(参考《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供稿:吕淑荣

编辑:刘俐利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