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ldquo;洋垃圾&"rdquo;服装,大多数中国人并不陌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有不法分子在鼓捣这种&"ldquo;生意&"rdquo;,稍作加工后卖给崇尚洋品牌的消费者。这些&"ldquo;洋垃圾&"rdquo;服装,大多是从国外医院、垃圾场收集来的,国内不法分子以回收处理垃圾为名,通过国外垃圾出口渠道获得后进入国内销售。由于未经消毒,有的带有皮肤病菌,有的带有传染病、性病甚至艾滋病菌,一般的清洗熨烫并不能消灭其携带的病菌,给消费者和经营者带来很大的危害。
在笔者的印象中,中国政府对&"ldquo;洋垃圾&"rdquo;服装一直都在说&"ldquo;不&"rdquo;。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国务院办公厅及海关总署就明令禁止进口和销售旧服装。1988年卫生部颁发的《进口废旧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旧服装就在被禁之列。在2002年8月15日施行的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的第四批《禁止进口货物目录》中,旧服装亦是&"ldquo;榜上有名&"rdquo;。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就此开展的一系列打击走私洋垃圾的专项行动,也是&"ldquo;战果辉煌&"rdquo;,&"ldquo;新闻&"rdquo;连连。
但时至今日,&"ldquo;洋垃圾&"rdquo;服装大举入侵中国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的洋垃圾服装仍然在非法地、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不少&"ldquo;洋垃圾&"rdquo;服装摇身一变,披着&"ldquo;外贸服装&"rdquo;的马甲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虚拟的网络市场。由于款式新颖、独特、&"ldquo;仅此一件&"rdquo;,备受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追捧。这其中,走私者、各级批发商、零售商,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利益链,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以碣石镇为例,&"ldquo;1万家洋垃圾服装翻新贩卖店&"rdquo;、&"ldquo;年销上亿件&"rdquo;等数字表述,足可证明&"ldquo;洋垃圾&"rdquo;服装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支柱性收入来源。
让人不解的是,&"ldquo;洋垃圾&"rdquo;服装经碣石镇大举输入中国内地,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而是已有十多年&"ldquo;历史&"rdquo;。早在2002年12月,就有媒体报道碣石镇走私洋垃圾服装至广州中山等地,引起了中央、省及当地政府的&"ldquo;高度重视&"rdquo;,随后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2003年春节前,有关部门还在碣石查获并烧毁旧服装1157捆约110吨,轰动一时。如此&"ldquo;高压&"rdquo;之下,碣石镇依然是&"ldquo;洋垃圾&"rdquo;服装的集散地,规模在不断&"ldquo;壮大&"rdquo;,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洋垃圾为何能日复一日地在海上畅通无阻?翻新贩卖&"ldquo;洋垃圾&"rdquo;服装缘何成了当地百姓&"ldquo;光明正大&"rdquo;的职业?
通读相关新闻,我们发现,&"ldquo;洋垃圾&"rdquo;服装翻新贩卖在碣石镇&"ldquo;发展壮大&"rdquo;,一是与成本低、获利高,不法商贩受暴利驱使,无视消费者健康有关;二是与少数消费者盲目崇洋、贪小便宜,为其提供&"ldquo;温床&"rdquo;有关;三是与当地政府片面追求GDp带来的显性政绩,搞地方保护,有意&"ldquo;网开一面&"rdquo;有关;四是与法律法规存在真空,对明知故犯从事&"ldquo;洋垃圾&"rdquo;生意的企业及商人惩处乏力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有关部门&"ldquo;今天你一拳,明天我一腿&"rdquo;,在打击上没有形成合力有关。
诚如一位网友所言:&"ldquo;洋垃圾&"rdquo;服装大举入侵,我们不能批评外国人没有道德,只能怪我们&"ldquo;自己人不争气&"rdquo;。窃以为,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国人的健康为代价。倘若消费者认清&"ldquo;洋垃圾&"rdquo;危害健康的本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倘若检验检疫和海关等部门认真履职,牢牢把紧&"ldquo;国门&"rdquo;,从入境源头到销售渠道层层封堵;倘若环保、工商、公安有关部门加强联合执法,打出有力的&"ldquo;组合拳&"rdquo;;倘若法律&"ldquo;亮剑&"rdquo;,让那些从事&"ldquo;洋垃圾&"rdquo;生意的企业及商人倾家荡产,&"ldquo;洋垃圾&"rdquo;服装这颗毒瘤自然就会得到有效清除。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