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的常见误区 老年抑郁症的常见误区老年抑郁症的常见误区

老年抑郁症的常见误区

老年抑郁症,是常见老年人心理疾病,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由于抑郁是长期情绪低落的结果,因而很容易引发心肌梗塞、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抑郁又是自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老人占老年人口7%~10%,患有躯

老年期常见病体疾病的老年人,其发生率可达50%。临床主要表现为抑郁综合征为特征的疾病,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如果家中的老人经常情绪低落?他们健忘、失眠、吃不下,同时不愿参与活动。老人很可能是患上老年抑郁症。世界各地老年人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抑郁症发病率最高(16%-26%),其次才是老年痴呆症。被孤立者、孤独者、失业者或刚遭遇哀伤事件的人,都是老年抑郁症的高危险群。此外,20%的中风或心脏病患者,也会陷入抑郁状态,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主要症状

健忘

老年抑郁症患者虽然也可能出现与老年痴呆症相似的健忘问题,但它们最大的分别在于痴呆症患者是真的

关注老年人健康忘记一切,而抑郁症患者只是坚信自己已忘记。举个例子,如果问老人痴呆症患者他吃的是什么早餐,他一定说错,或根本答非所问。但如果问老年抑郁症患者,他会对医生说&"ldquo;不知道&"rdquo;或&"ldquo;我记不起来了&"rdquo;,如果医生强调他一定记得,最终他说出来的答案会是完全正确的。

痴呆症患者因为头脑逐渐失去功能,所以走在街上会完全没有方向感,甚至会时常迷路或走失,但这种事情并不会发生在抑郁症患者身上。

无力感

抑郁症是指一种不寻常、持续的严重抑郁情,这种极度悲伤的感觉同时会产生一连串生理上的不适,包

注意区别括失眠、没有胃口、体重减轻、长期感到疲倦及失去体验快乐的能力。患者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并经常有头疼、背痛及腹痛的症状,专注力也大幅度下降。

老年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较高,是因为老人在退休后会寂寞及产生无力感(觉得自己没有用了),加上收入骤减(或完全没收入)、体力渐渐不支、健康出现问题及老友一个个去世。

走出误区

误区1

只是情绪问题,不是疾病

老李近一个月以来总感到心情不好,烦躁不安,没什么高兴时候,以前爱看报纸,爱听京剧,这些日子也觉得索然无味,不愿意说话,不想活动,总想一个人独处,吃不香,睡不好,体重也掉了十多斤。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可家里人觉得这只是情绪方面的小问题,还没到病的份儿上。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很高。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情绪不好到了一定程度,持续到一定时间,就可能是抑郁症,就不应该认为是通常的情绪不好,而应该以抑郁症来对待。

误区2

老伴去世,悲伤过度,不是得了抑郁症

赵女士的老伴半年前因病去世,她一直无法从悲伤中摆脱出来,心里非常难受,常想起这么多年来,夫妻

多运动可以预防抑郁互相陪伴,恩恩爱爱,如今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形影孤单。她整日以泪洗面,半年多时间心情一直好不起来,看见什么都觉得没意思,子女们专门来陪她,她也觉得心烦,不愿出门,整日唉声叹气,有时甚至想死。大家都觉得这是亲人去世的正常反应,根本不是病。

亲人去世后,亲属(居丧者)一定非常痛苦,情绪行为也一定与平常不同,医学上称作居丧反应。居丧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悲痛反应,亲属经常向周围人诉说悲伤的心情,会有轻微的负罪感,如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死者,会有轻微的体重减轻与睡眠紊乱,但在2个月内严重症状会消失,居丧者会试图重返工作和社会活动,如尽量与家庭成员在一起或去工作,居丧者主动通过这些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摆脱悲痛情绪,1年内情绪逐渐平稳。而居丧者患的抑郁症是一种异常的悲痛反应,与居丧反应有多方面不同,抑郁症患者会有强烈的负罪感,认为自己有罪,会有强烈的无价值感,认为自己活得毫无意义,经常考虑或企图自杀,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和睡眠紊乱,这些严重的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患者几乎不想也无法重新开始工作与社会活动,这种异常的情绪可持续1年以上。因此,切不可把抑郁症当成正常的居丧反应。

误区3

退休后抑郁,是不适应

老刘以前在单位当局长,一呼百应,非常风光,今年到年龄退休了。回家后总觉得不适应,家里没什么大

幸福晚年事让自己拍板,老伴也不听自己的,半年都过去了,老刘高兴的时候一直很少,总觉的特别没意思,不想说话不想动,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周围人都说老刘只是适应不了退休后的生活,性格不够开朗,不是得了病。

遇到不如意的生活事件,医学上称作不良生活事件或负性生活事件,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性格开朗、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很快度过这一时期,接受现实,正确面对以后生活;性格不开朗、心理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出现持续较长时期的抑郁、焦虑情绪。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得了抑郁症,是根据前面所述的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不管有无重大刺激,不管是什么性格类型,只要严重到一定程度,满足标准,就诊断为抑郁症,就应该进行抗抑郁治疗。当然,抑郁症与性格、与生活事件有密切联系,性格不开朗,不乐观的人,在不良生活事件发生后,更容易得抑郁症。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前常有家庭矛盾、经济纠纷、身患重病等诱发因素。特别是在离、退休后,由于离开工作岗位,社会活动圈子缩小,更容易产生孤独、无助、自卑等不良心理,很容易患抑郁症。

误区4

只是身体不好,没有精神问题

老张这几个月来,总觉得身体不舒服,心慌气短,胸口发闷,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全家都担心老张得什么病了,陪老张多次到各大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最后,精神科大夫诊断为抑郁症,家里人都不解:这明明是身体上的毛病,怎么是抑郁症?

有些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往往主诉最多的是躯体的各种不适,到多家大医院各个科室反复检查,但又找不到任何器质性的病因。其实,在这些躯体不适下常掩盖着患者内心抑郁的体验。遇到这种排除躯体疾病后的患者,经过专科医生的仔细询问,能发现患者内心存在着无愉快感、无兴趣、精力缺乏等抑郁体验。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作隐匿性抑郁。经过抗抑郁治疗后,躯体不适将缓解。

误区5

也就说说,不会真的自杀

老徐得了抑郁症,医生一再叮嘱家属,老徐有自杀观念,要严加防范,最好住院治疗。可家里人觉得没那么严重,认为老徐也就说说,不会真去自杀,家里人多陪着就行。结果,当天晚上,老徐趁家人熟睡后,把一瓶安定都给吃了。幸亏老伴及时发现,送到医院经过抢救后才脱险。事后,家人都后悔自己没有重视,差点出事。

抑郁症患者长期心情低落,愉快感丧失,觉得自己没用了,没有希望了,生不如死,经常出现自杀观念,自杀企图,甚至有自杀行为。与青壮年患者相比,老年抑郁症患者一旦下决心自杀,意志更加坚定,行为更加隐蔽,自杀的发生率更高。因此,抑郁症患者只要有自杀观念,就必须严加护理,千万不可忽视。

防治措施

(1)本病常因受精神刺激或躯体原发病疼痛诱发,故对病人要多给安慰、劝解、疏导和鼓励,帮助其解除精神压力负担;生活上热情照顾,积极治疗其原有病症。

(2)老年抑郁症常会厌世轻生,要多加监护,严防其自杀。

(3)鼓励病人多参加文体活动,多听音乐等;减少卧床时间,多交朋友,常谈心互助。

(4)尽力保持家庭和谐气氛,家庭成员间要多关心、支持,谅解病人。

(5)尽早陪同病人到医院检查、诊断、治疗。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