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伤寒杂病论》与“秘方” 谈《伤寒杂病论》与“秘方”谈《伤寒杂病论》与“秘方”

谈《伤寒杂病论》与“秘方”

突然想听,那么就点了此歌。

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仲圣者,张仲景也。东汉南阳涅阳县人,长沙太守(相当于今之省长)。亦非执业医师,但“宿尚方术”,故职业之余便在办公之处惠及百姓帮人看病,“坐堂”一词便由他来。矢志不忘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整理医术,罗列方纲,编辑著述《伤寒杂病论》,直至完稿前后共删定12次搞,方才成册。

仲圣授人医术之法从不言何病用何方何药,在他一整本《伤寒杂病论》的雄伟著作里,由头到尾从不断言“秘方”二字,但基本方方都可成秘方,每一方运用起来范围极其广大,可以异病同治,亦可同病亦治。他用言简意赅的精细理论与条辨把人体的奥妙与天道浑然天成,合为一体。名副其实的道医,顺势利导。书里每一方都方简药廉,每一方,背后都蕴藏着一整套系统的中医理论及天时人道。可谓一方一天地,一方一世界,一方一莲步,从不空穴来风,就连书中的目录排版都相当严谨,次第分明,层层深入。只是后人阅读能真正看得明白的少之又少,临床上能准确应用到位的亦不在多数。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误读曲解者不尽其数,摒弃者亦不乏,诟病者亦自在其中。但不可否认,后世医家,门派众多,但无论何派,皆从此出。故称“圣”!

时下无论纸本书籍抑或电子书籍都流畅通便,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文化流通最全球化的一个文明时代,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便捷,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许多医书不再如从前那般神秘而孤本。这样的大背景促使当下是运用经方最鼎盛的年代,但于临床上运用的取效如何,那也肯定良莠不齐。能准确运用得步步到位,步步莲花地更是凤毛麟角。皆因要透彻读懂一本《伤寒杂病论》除了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做铺垫外,还须具备深厚的文言文基础与丰富的历史知识,这些都只是大基础。还得精通周易及相、命、卜、星等等等等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世事阅历,浸透红尘,参透时政,且能将这些东西熔于一炉,多加推敲研悟把玩,浑然天成到浑然一炁,天然去雕饰。(说得好难哦!但也很好玩!)

基于此,市面业医者与患者更容易接受的是“秘方”,民间许多秘方医书基本都是一病一方,书不言医理,直接以病对药,不分脏腑经络,不分风、寒、暑、湿、燥、热,也不言预后。秘方之书更像今日西医的理论,一病对一方药,病有千奇百怪诸多种,所以秘方也有千奇百怪诸多条,诸多奇奇怪怪得药,但多不见效。秘方广泛存在于基层乡里,以“祖传、秘方,一技之长”为主。标志语是“祖传几代,专治某某”有些勉强还算是真持有金刚钻,揽得了“瓷器活儿”的好“秘方”,(季德胜蛇药、云南白药)就是民间“秘方”的杰作代表。久而久之有些“秘方”药也成为经典药品,但无论如何就是始终无法超越《伤寒杂病论》经典级别。皆因伤寒一书每立一方都有一条辨为前提基础,细细推敲每一条辨都可推敲出整个天道及人道的不断变化过程,至今,这每一方依旧活生生地呼吸着2021年的鲜甜空气。其应用极其广大,毫不虚言,能尽透一方之理者亦可自立一门派。且看伤寒的最终解释权:“虽不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这是任何“秘方”背后理论所不及之处。完胜!

过去医者或患者都把“秘方”或秘方之书视为秘笈家传,有时是为保持行业饭碗不受业内竞争迫害,有时是想拥有一活人应急之术。人性自私贪婪自可理解。但欲作大医者,绝不屑于此!仲圣当年自序言“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他当年就是痛恨于这些个各承家技的医者,从不思求经旨,始终顺旧,生搬硬套。从某种层面上,亦导致他家族从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者,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他才工作之余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坐堂济世,著书立作。

那么作为一个医者,要想学懂医“术”其实不难,随便翻开一本医籍,记住其中的一条或许也就能治一种病了。但若想成为一个大医者则不同,不立宏愿,不深入仲圣先师的大医海,定见不着真龙。仲圣先师,独秀之处就在于他教导后世业医者习医,从不在其著作上写一病一方这么肤浅的文字,可谓惜墨如金,字字玑珠。有条不絮的一步步写来,全书结构严谨,后者想多添一字或删一字都无懈可击,无缝可插。比当年《吕氏春秋》成册后之“一字千金”更具实在意义。这就是经典之所以永远经典之处。

当凭一己之力,工作之余,完成如此流芳百世救苦救难的雄伟著作,这是多么豁达的胸襟、多么深邃的远观。若非毕生真爱,绝不可以。细细品来一整本《伤寒杂病论》,

仲圣先师可谓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一代宗师。

(完)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中医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学院派”,并非毕业于医学院的中医才是“学院派”。“学院派”始于唐末、宋初,从宫庭到地方,是个广泛的历史存在。“学院派”是中医的主流,理论体系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标志语言是“君臣佐使,对症下药”,多有“名医”、“红医”。

第二类是“民间医”。广泛存在于基层乡里,以“祖传、秘方,一技之长”为主。标志语言是“祖传几代,专治某某”

第三类是“道医”。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人数极少,游离于世俗与方外之间,或不以医名,或不以医为业。标志语言是“道法自然,阴阳平衡”。

能遇上哪一类中医要随缘。

送屏保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