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2019年12月31日)每日一方(穴)汇编 (2019年12月16日——2019年12月31日)每日一方(穴)汇编(2019年12月16日——2019年12月31日)每日一方(穴)汇编

(2019年12月16日——2019年12月31日)每日一方(穴)汇编

汇编者:

福建学员王生泉

张院长养生讲座

节目问题

(按讲

时间顺序)

12.16

【每日一方】这个秘方,救了无数心脏病、血管硬化、三高的人,不到五块钱

12.17

【每日一方】鼻炎与肺气不降,四个方剂两个穴位搞定,有理有据

12.18

【每日一方】低头摸脚,百病治好,很多病在脚上都有开关,只是你不知道!

12.19

【每日一方】不花钱不吃药,一学就会调百病!人手一份!

12.20

【每日一方】冰糖和它一起吃,咳嗽、咽炎、喉痛自然好

12.21【每日一穴】冬天敲这里,排全身“毒素”、肠道通了、皮肤好了!

12.22

【每日一方】

今日冬至,冬至一阳生,补阳气最佳时机,错过等一年!

12.23

【每日一方】这四个地方通了,肝心脾肺肾就都好了!

12.24

【每日一方】

7种适合滋补的食物,你最需要哪种?

12.25

【每日一方】手脚冰冷是一种病,比起一般的头疼脑热更具威胁!

12.26

【每日一穴】把这个部位,提几下,你的颈椎、腰、背都不疼了

12.27

【每日一方】如果脚底出现这条线,一定要揉开!!

12.28

【每日一穴】长期高血压,这个地方就长茧!每天刮

5分钟,血压奇迹般降下来

12.29

【每日一方】

冬天养好肾,开春能打虎

12.30

【每日一穴】降血压有四个特效穴位

——不妨一试,不花您一分钱!

12.31

【每日一方】手心的温度,竟能治好多病!

12.16

【每日一方】这个秘方,救了无数心脏病、血管硬化、三高的人,不到五块钱

中老年人每年都要体检,大多数人体检后发现自己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或血脂稠的毛病,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心脑供血不正常。

为什么这些年心脏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会如此之高呢?就是前面这些因素造成的,它们是心脑血管疾病的

“开路先锋”。

有的人说:如果检查出现这些问题,家里就备一些阿司匹林肠溶片,它可以帮我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阿司匹林肠溶片确实有用,但它对胃的刺激很大,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果滥服这种药,可能导致像胃出血这样的出血性疾病,那么,

患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朋友该怎么办呢?

在此向朋友们推荐两种中药的配伍:

丹参和山楂

它们对于促进血液流动,扩张血管,净化血液环境有积极意义,堪称血管的

“天然支架”。

◆丹参◆

活血化瘀、输通血管

一说到丹参,好多心脑血管患者都知道,这是一味活血化瘀、输通血管的药。的确,丹参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气无力推动,而使血滞于脉中所致。人到中老年,气虚那是一定的,血瘀也是必然的,所以很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本草经疏》有言:

“丹参苦能泄,温能散,久服利人益气,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意思是说,丹参可以久服,味苦能泄。“泄”意为“下行为顺”,丹参能引血下行,但不会像当归等其他活血药一样会引血上行到大脑,从而血冲头,引发脑出血。

服用丹参,气机向下走,跟水向低处流动一样,气机顺畅,肠胃就通畅,所以有

“肠鸣幽幽如走水”之说。

换言之,对中老年人来说,丹参行血活血的同时,还可以益气、补气,这是它不同于其他中药的地方。

既然丹参有这么大的威力,为什么还要在丹参里再加入山楂呢?这是因为,山楂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可以辅助丹参

“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

也就是说,

山楂酸涩之性可以健脾胃,助消化,而且其消食导滞之功还可以行气化瘀,

所以和丹参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山楂◆

扩张血管、降压降脂

防治心血管病

研究发现,山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又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输出血量,减慢心率。

因其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所以也扩张冠脉外血管,从而降低血压。

这些作用缓慢而持久,对患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病的老人非常有利。

降血脂

山楂的降血脂作用十分明显,尤其是它能抑制胆固醇合成酶,降低胆固醇,从而减少高胆固醇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肾等脏器病变发生。

促进消化功能

山楂含有脂肪酸,可促进脂肪消化;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

C,可增加胃蛋白酶分泌并提高其活性,从而促进蛋白的消化吸收。山楂的酸味还可以刺激味觉,增进食欲,并合理调节胃肠功能。

山楂个头越小,酸味越大,保护血管的功能越强;而颜色绿,麻点多的山楂,口感更酸,含有更多的槲皮素。

说了这么多,丹参和山楂到底该怎么用呢?

◆丹参+山楂◆

防治心脑血管病

"黄金搭配"

用法一:丹参山楂粉【

降血脂、防血管硬化】

用法:在药房里买丹参、山楂各

100克,加工成粉,分成10份,用40度左右的温开水冲服,每天冲服一份。

中老年人体检的时候,已经查出血脂稠的,不管中度还是轻度,或伴是有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按上面的用量服用,时间长了就会有良好的效果。

如果体检的时候没有查出这些病,那只要服用上面一半的量就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了。

用法二:丹参炒红果

【护心保命搭档】

做法:

取丹参

20g,山楂200g,少许冰糖、桂花糖;丹参提前浸泡8小时,倒入锅中煮水,开锅后煮15分钟,一次性加入去核山楂。

无糖尿病人群可加入冰糖,继续煮半小时,开锅放凉后即可使用。

这个秘方也是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张大炜在北京卫视的一档节目中推荐给大家的保命方。

用法三:山楂丹参饮

【防治冠心病、脑动脉硬化】

山楂与丹参合用,对防治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效果更好。

服用法是:干山楂每次

6~12克,煎水服(怕酸者可适当加糖),丹参每次1~2片,每日2~3次。

一般情况下服用山楂的剂量为干果:

6~12克,鲜果:10~20克。

温馨提示:

●一味丹参饮,功同四味汤,活血养血功效佳;但是丹参不宜用金属锅煮,建议用瓷锅。食用丹参时避免与含铁量过高的食物同食,如:猪肝、羊肝等;

●山楂消食,辅助调节血脂,也有活血去淤的功效,煎煮后,活血功能更佳。大红山楂,口感偏甜,消食功能更佳;小山楂,口感偏酸,活血功能更佳。

丹参配山楂,是心脑血管病的克星,效果太强了!在心脑血管病高发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这个秘方,也推荐给微信里更多的朋友看看!

12.17

【每日一方】鼻炎与肺气不降,四个方剂两个穴位搞定,有理有据

这两天感冒了,症状不太严重,现在已经好的差不多了,鼻子很让我欣慰,没有再犯鼻炎。记得小时候,经常犯鼻炎,严重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年除了夏天,我的鼻子好像一年都没有通过气。再长大一点的时候,鼻炎也经常会因为感冒而发作,感冒好了,鼻子却像跟我有仇似的,就是不好好干活。

不知不觉中,被鼻炎困扰的日子已经离我远去,经过近两年的观察,我可以肯定,鼻炎真的被我治愈了!

鼻炎虽然是小病,但是很难缠,严重的鼻炎也是会影响正常生活的,所以把我关于鼻炎的治疗思路写下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肺气不降与鼻炎

肺气不降

鼻炎最直接的病机为肺气不降,壅遏上逆。肺开窍于鼻,肺气运动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鼻子的功能。肺本来就要把一部分精气上输到鼻窍以维持鼻子的正常功能,如果这部分气不充足,或是质量不好,就会影响鼻子的功能,有的人先天就不闻香臭,不同的人之间对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感冒的前期,有的人打几个喷嚏就能挺过去,而抵抗力差的人,则不停的打喷嚏,进而能体会到软腭部位有发炎的感觉,这就是邪气入侵的过程,肺气不足,正气败下阵来。这些都是先天肺气偏虚所造成的,也算是正常的反应,不能说是病。可是如果这上输鼻窍的气太多了也不行,太多了鼻子也会堵。

但是如果肺本身的精气足的人,即使是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出现暂时的肺气上逆,很快就能自己调节过来,感冒过后,鼻子的功能也随之恢复正常。有些人就不行了,肺在五脏中相对处于劣势,谁都可以欺负它,内因也好,外因也罢,有个风吹草动,都会首先让肺遭殃。肺本来就自顾不暇,一受干扰,升降就失常了,于是乎鼻炎就犯了,还不容易好。

肺气虚

在我看来,鼻炎最本质的原因是肺气虚,进一步的原因是受到了其它脏腑或是外邪的干扰,因为肺主表,主呼吸是直接跟外界打交道的脏器,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肺气不降,壅遏上逆。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原因而导致的肺气上逆,都可能导致鼻炎这一最终结果。注意,我用的是可能二字。

应该再补充一句:鼻炎都是由肺气上逆导致的,但是肺气上逆不一定都表现为鼻炎,也有好多喘的。这是上逆的程度和具体路径不一样。先不展开这些绕圈子的医理,下面先看治疗方法。

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

根据上述导致鼻炎的原因,治疗思路和具体方法也不太一样。首先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上逆肺气乖乖地降下去。我推荐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一系列治鼻炎的小方子。

(一)桔梗元参汤

治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

10g元参10g杏仁10g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10g甘草6g生姜10g

(二)五味石膏汤

治肺热鼻塞,浊涕黏黄者

五味子

3g石膏10g杏仁10g清半夏10g元参10g茯苓10g桔梗10g生姜10g

(三)黄芩贝母汤

治鼻孔发热生疮者

10g柴胡10g芍药10g元参10g桔梗10g杏仁10g五味子3g平贝母10g(没敢给川贝,贵得吓人呀,平贝也有效的)

(四)芩泽姜苏汤

治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

10g泽泻10g生姜10g杏仁10g甘草6g陈皮10g紫苏叶10g

以上是按原书的剂量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

g,如果我用的话,还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各个药之间的量,不过就算是不调整,按原方的配比,效果也是不错的。

我自己的鼻炎,最初就是用第一个方子,加减变化治好的。后来,我又根据前两个导致鼻炎的更深一层的原因,吃了几付补肺气和调理其它脏腑的药,鼻炎就再也没有犯过。

黄元御的方子很好用,小方子只有几味药,大都是寻常之药,且药性平和,看着不起眼,却往往能药到病除。因为黄氏深悟人体气机升降之理,深知气机升降有序,则百病消于无形。

点穴治疗鼻炎

鼻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患病比例很高(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吧)!只是轻重的程度不同。

这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是医药效果不明显,而且缠绵难愈,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从经络的角度来说,凡病都有一个关键穴位(机关)。这个方法人人都可自己调理,不需要任何成本,而且见效神速!

具体地说,自己点肺经的

“少商”穴和肝经的“大敦”穴,每天一两次,每次几分钟,坚持一段时间。

最近一个时期,把这个方法教给几个同事,效果都很显著,用他们的话说是

“屡试不爽”,所以我把这个方法公之于众,以便惠及更多的病人。根据病人的描述,点穴期间会大量地流出鼻涕,然后就感觉呼吸畅通。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这个原理其实很简单:

第一、

“鼻为肺之窍”少商穴泄肺气

中医所谓

“鼻为肺之窍”,鼻炎一般是由于风寒导致肺气郁闷不畅。肺五行属金,“金郁开之”或者说“实则泄之”,而开泄肺气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肺经末端的少商穴,此处太阴肺经与阳明大肠经相交,肺气之实可由此开泄到大肠经(这是它应去的地方)。

第二、

“肝为风木之脏”大敦穴祛风

既是风寒,则需祛风散寒。

“肝为风木之脏”,故风邪一般责之于肝。肝经大敦穴具有“舒肝暖肝”的作用,舒肝则能祛风,暖肝则能散寒。而且,肝主气机,气郁实则需疏理肝经,这是理所当然的。

点穴的工具

点穴的工具可以自己制作:有砭石的可将砭石派上用场,没有的可找一根竹筷,把头部磨成光滑的绿豆大小的半球状,也可以找一根现成的塑料之类的东西,总之头部需要光滑,呈绿豆大小的半球状为宜。

不过,有一点需要事先提醒一下:

点穴位的时候会非常的疼痛!在自己能够忍受的程度之内,需要咬牙坚持一下。中医所谓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某个穴位有疼痛反应,说明这个穴位不通,疼痛程度越厉害,说明堵塞越严重。坚持点穴一段时间以后,穴位的疼痛感减轻了,说明疏通了一部分,疾病也减轻了,如果最后不疼痛了,说明疾病也差不多好了。

12.18

【每日一方】低头摸脚,百病治好,很多病在脚上都有开关,只是你不知道!

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

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

脚,行气血,联脏腑、通内外,不同的部位分别投射着五脏六腑。所以脚又被称作是

“第二心脏”。

中医早就有

“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即全身许多疾病可以从足而治愈。

下面介绍几种通过脚就可调理的病症:

——揉大脚趾

中医认为,

“肝主目,肝开窍于目”,也就是说,肝是主管眼睛的,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阴津物质,源源不断地上输于目,才使目得以濡养。

如果肝不好,那么血液及其阴津就不能濡养目,眼睛得不到滋养,自然会感觉到干涩,甚至是疼痛。

揉脚趾头缓解眼干,因为肝经起于大脚趾,所以,经常刺激大脚趾可以加强肝经的气血,从而滋养眼睛,缓解不适症状。

助降血压

——转脚腕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可以说,从脚腕到脚底,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镇要区”。而对老人来说,经常转动脚腕子,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压。

每天早晚各做

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转100下,有高血压的人,一般有踝部发硬的症状,转动踝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有很好保健作用。

消化不良

——扳扳脚趾

人的第二和第三个脚趾上的穴位与肠胃有关,按摩二、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可达到健胃的目的。

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的患者,最好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于脾胃虚弱、腹泻、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后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

——按小脚背

宝宝咳嗽,家长干着急没辙,不如抱着小脚丫给揉揉,尤其是脚背,这对那些风热咳嗽并伴有扁桃体炎的患儿,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找到宝宝脚背上大拇趾根部两侧的部位,这就是扁桃腺的反射区。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一按就会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新经络公众号提示按摩时左、右大脚趾都要按摩,一只脚趾按摩

5分钟。之后及时给孩子多喝温开水,或者放了一点盐的淡淡盐开水,孩子咽喉肿痛的现象就会明显减轻。

抗衰老

——常抬双脚

抬高双脚也是锻炼足部的有效方法,只要每天坚持高架双脚

2~3次,每次5~10分钟,就会使腿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肺的氧气供应和血液回流得到加强,对大脑和心脏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还具有抗衰老作用。

健脑养肾

——挠脚心

人们进入中年以后,多数人会表现得思维比以前迟钝,记忆力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很难长时间全神贯注于某一项工作,这是脑衰老的一种表现。要维持大脑年轻,我推荐搓擦足心,擦至局部发热为止。

在按揉脚心后,还可以配合点按位于两侧足掌心的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对防治中老年常见的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疾病很有帮助。

人之先天根于肾,涌泉为肾经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涌出,为精气之所发。因此涌泉具有滋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健脾和胃、益肾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肾气不足

——抬脚跟

脚心有个很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属于肾经。气血从这个穴位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涌出来,然后沿着经络滋养全身。抬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这个穴位,还能拉伸脚底的肾经,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编辑新经络公众号。

老人家肾气不足的时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还是精神不好,动一动就心慌、心跳得厉害。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提提脚跟,每天练习几次,每次几分钟,就把肾气提起来了。

当然,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肾经的气血最旺盛,这会抬脚跟更是会事半功倍。

静脉曲张

——踮脚走

踮脚运动,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足部锻炼法。有研究认为,踮脚运动产生的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收缩压挤出的血量,与心脏每搏的排出量大体相当。

长期进行这项运动,能解除久站、久坐后的机体疲劳、下肢酸胀和因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而引起的静脉曲张。每天坚持

2~3次,每次5~10分钟。

心火旺

——按脚底

心火旺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睡眠不佳等。中医认为,心火旺,容易出现

“肾水”亏,所以上火要补肾阴,以养阳,达到心肾相交。

脚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肾气从这里生发。用温水泡脚,并揉揉脚后跟,按按脚心,可达到打通肾经,引火归源的目的,对缓解心火有帮助。

12.19

【每日一方】不花钱不吃药,一学就会调百病!人手一份!

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已超过

30%,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刻不容缓。

由三位中医专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穴位分布、经络走向,将人体

50多个主要穴位与健身操有机结合在一起,研发了一套穴位操。

这套穴位操集降压、降糖、健身、养生于一体,适合于各年龄段的朋友,尤其是中老年朋友锻炼!不花钱、不吃药,一学就会调治百病,值得人手一份!

基本动作示意图及功效

对击十宣穴:降压、预防眩晕

1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十指指尖的十宣穴,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起到降压、预防眩晕的作用。

十指交叉相对:治头痛、手指麻木

2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手指指缝的八邪穴,主治烦热,目痛,头痛,咽痛,牙痛,手指麻木。

3撞击虎口:调节血糖、缓解牙痛、晕车

3个动作刺激合谷穴,借此不仅能调节血糖,对缓解牙痛、晕车也有明显疗效

对击大鱼际:强心护心

对击小鱼际:强心护心

4、5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的鱼际、太渊等肺经穴位,有强心作用,针对心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敲打后溪穴(换手):降低血糖

6个动作刺激的是后溪、前谷、腕骨等小肠经穴位,对于改善下焦、缓解消渴症状、降低血糖均有良好疗效。

对拍手背(换手):保护颈椎、腰椎

7个动作刺激的是中渚、液门、阳池等三焦经穴位,保持颈椎、腰椎健康,改善脑缺血。

8拍击尺泽穴(换臂):降压、止咳

8个动作刺激到的是曲池、尺泽、曲泽等穴位,有降压、止咳等效果。

敲打云门穴(换肩):治疗气管、支气管疾病

9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中府、云门等肺经穴位,针对肺系疾病、气管、支气管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此外,中府穴还有诊断治疗肺癌的作用。

拍打肩井穴(换肩):治心、肺疾病及便秘

10个动作刺激的是肩井穴,经常拍打这个穴位不仅能降压,对心、肺疾病以及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叩击百会穴:安神助眠、降压、治头痛

12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头顶的百会穴,有安神助眠、降压、治头痛等作用。

腹部穴位拍击:调节胃肠

13个动作刺激我们腹部神阙、气海、关元等保健要穴,这些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尤其适于糖尿病患者。

拍击肾俞穴:强肾固本

14个动作刺激我们后腰的肾俞、三焦俞等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适合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强肾固本。

内劳拍少海:强心、预防心脑血管病

16个动作刺激的是手少阴心经的内劳穴和少海穴。起到强心、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脚跟踢然谷:排肾毒、预防脑血管疾病

17个动作通过刺激足少阴肾经的然谷穴,起到排肾毒、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拍委中穴:治腰背部疾病、清热解毒

“腰背委中求”之语,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

17.

拍腿部胆经:舒经通络、活血排毒

按摩敲打可以舒经通络、活血排毒,血液循环快了,身体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来排除垃圾,体内的水肿、毒素自然就会去除,按摩敲打的部位就会瘦下去。

这套永新慢病穴位操,集降压、降糖、健身、养生于一体,适合于各年龄段的朋友,尤其是中老年朋友锻炼!

不花钱、不吃药,一学就会调治百病!如此好文章,发给朋友和家人,会改变无数人!

12.20

【每日一方】冰糖和它一起吃,咳嗽、咽炎、喉痛自然好

气温一变,很多人不小心就感冒了。今天教大伙几种感冒食谱,朋友们可以学起来啦!

1.生姜+萝卜:风寒咳嗽

萝卜富含水分、维生素

C、矿物质钾等,有助于缓解咳嗽;生姜是驱寒止咳的良药,生姜入胃可以治疗因感冒引起的喉咙痛。

生姜萝卜特别适合因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得了风寒的朋友可以每天喝一次生姜萝卜饮,三天就可以见效。

将生姜和萝卜洗干净去皮切成碎块;再将切好的碎块放入榨汁机中倒入开水榨成汁;最后加入蜂蜜就可以喝了,不出三天症状就可以缓解。

适用症状:

风寒咳嗽,咽喉痒,并伴随头痛,鼻塞,怕冷,流清鼻涕等问题。

2.盐+橙子:肺热咳嗽

盐蒸橙子虽然是小偏方,但是对于治疗肺热咳嗽是很有效果的,而且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橙子在煮的过程中,橙皮中的那可汀和橙皮油的效果会完全发挥出来,从而达到化痰润肺的效果。

将橙子去顶,用筷子戳几下,少量的盐均匀的撒在橙肉上,再用牙签插住橙子固定,盖上割去的橙顶,放到碗里。

上锅蒸大约

10分钟左右,取出后去皮,将果肉掏出来,与蒸出来的水一起吃。

适用症状:

气滞血淤或肺燥引起的热咳,喉咙肿痛,口干,痰发黄粘稠。

3.大蒜+冰糖:风寒感冒

大蒜中含有多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物质,杀菌和驱寒的效果非常棒。

而冰糖有具备清热降浊、止咳化痰的功能,大蒜冰糖水对秋冬季节多发的风寒感冒有很好的治疗和防治效果。

将大蒜去皮切成片状,放入碗中晾至

10到15分钟,备用;在锅中加入清水,将蒜片和冰糖放入锅中煮开;

水煮开后转小火煮,

5到8分钟后就可以盛出锅喝了。

适用症状:

无汗,稍微发热,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

4.红糖+生姜:御寒暖胃

红糖生姜水能够祛除体内寒气,患有因为降温而引起的风寒感冒时,可以喝一碗红糖生姜水,以驱寒暖胃、祛病保健,效果非常好。

将生姜去皮切成丝,切好的姜丝倒入锅中,加清水没过姜丝煮开。

锅中水烧开后,放入红糖,用勺子搅拌均匀,大火煮

2分钟。

最后加入大蒜,大火煮

3分钟即可(如果是风寒感冒还有咳嗽就加上大蒜,没有咳嗽就不用加了)。

适用症状:

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

5.冰糖+雪梨:润肺清燥、止咳化痰

大家都知道,雪梨有润肺败火,化痰止咳的作用,对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炎性咽炎等病症有很好治疗帮助。

感冒咳嗽不严重的话,可以在家煮冰糖雪梨润喉,效果非常不错。

准备一个梨,削皮,后用刀切开盖,再将梨中间部分掏空,放入冰糖和雪梨,再将盖子盖上放入碗中。可取一根牙签将梨盖固定住。

放入锅中蒸煮

1小时,去除食用即可。

这些感冒食谱大家学会了吗?以后感冒咳嗽吃点这些效果更好哦

~天气变化大大家也要注意身体噢!

12.21

【每日一穴】冬天敲这里,排全身

“毒素”、肠道通了、皮肤好了!

一个人的体内堆积的代谢废弃物越少,人就越健康、越长寿、越不容易衰老。所以我们必须把不需要的、过剩的、对人体有伤害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人体有一条专门排毒的通道,每天敲一敲,无毒一身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敲上一个月,排毒排干净!

大肠本身就是

“传道之官”,它会将身体的垃圾源源不断地输出体外。保持大肠经通畅,对身体的好处太多了,但是我们不能够像洗脸一样擦洗肠道,吃泻药只会伤害肠道,如何清理肠道,确保垃圾的排空?

顺着大肠经循经路线敲打就行!

我们敲打的手臂段就是大肠经的循行路线。敲打手臂就是敲打大肠经。

坚持半个月后,脸色好了,身体也强壮了。如果老年人拳头没力,可以用擀面杖敲打。

很多人会问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实际上是都可以的!你甚至只需顺着大肠经按揉,发现有疼痛点,在疼痛点部位按揉,敲打,艾灸都可以,总之要把疼痛点消灭掉。

一条手臂敲打

10分钟左右,然后换另一条手臂。遇到痛点可以多敲打一会~作用多得都数不清!

实际上你敲打

“手五里--手三里”这一段就行,从上往下敲打。

一次一个朋友留言说:老师,我下牙痛,你说是我大肠有火,我就顺着大肠经按揉,发现左边手三里的位置有疼痛点,我就敲这里,上午敲了

100下,下午又敲了100下,第二天牙痛就好了。

1防治便秘

中医认为,大肠为

“传导之官”,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通过大便排出体内的毒素。我们天天敲打,把大肠经疏通了,肠火消除了,大便也会通畅。

2延年益寿

医学家王充提出:

“欲得长生、肠中自清”。肠道通畅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3排毒养颜

另外,大肠经通畅不只是解决便秘这点儿事,它还能有效地让大肠发挥其功能,加强排毒养颜的功效。当大肠及时排出体内堆积的废物之后,你的皮肤会白里透红。

4滋润肌肤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经气血旺盛,经气通畅,就可以及时将体内毒素排出体外,确保肺功能正常。“肺主皮毛”,肺好了,人体自然面色光泽滋润、肌肤细腻动人。

大肠经两个要穴,防病又治病!

大肠经上有两个重要的穴位,分别是合谷、曲池,也应做重点保健。

1合谷穴:止痛、防治感冒

位于手背虎口处,按揉此穴有很好的止痛功效,如治疗牙疼、头痛、咽痛等,合谷都是首选穴位。

经常按摩合谷穴还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感冒,对高血压的治疗和缓解也有一定作用。

2曲池穴:清热、泻火、排毒

屈肘时,肘横纹末端即为该穴。曲池为清热、泻火、排毒的首选要穴,尤其对于发热性疾病,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曲池穴也是保健要穴,坚持每天按揉,有助降糖、降脂、降血压。

这个方法真的很好,坚持半个月有人皮肤好了,瘦了,便秘好了,就看你自己坚持不,

15天看效果,最好坚持30天!

12.22

【每日一方】

今日冬至,冬至一阳生,补阳气最佳时机,错过等一年!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

“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古籍《恪遵宪度抄本》: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

“冬至”。

冬至,又名

“一阳生”。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东至太阳运行至黄经

270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

“冬至”。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周礼春官

·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冬至三候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

“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恪遵宪度抄本》曰:“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1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2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3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

,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

"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

在三九

",而“九九”已在农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冬至日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这一天阳气始生。

“气始于冬至”,因此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节。

养生方面应注意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晒背、暖双足;饮食方面宜多食坚果,

少食辛辣燥热食物;常做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以养生。

冬至,各地饮食习俗

北方冬至宰羊、吃饺子

;南方在这一天则会吃米团、长线面。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由于冬至是很重要的节气和节日,因此各地也都有不同的庆贺活动,美食是当天不必可少的。

北方的水饺、山东滕州的羊肉汤、江南的赤豆糯米饭、宁波的番薯汤果、台湾的九层糯糕、浙江台州的擂圆、苏州的冬酿米酒、闽浙等地的麻糍、合肥的冬至面、闽南潮汕等地的汤圆等等美食,都让冬至充满了热气腾腾的香甜味,哪个吃货不想一一尝个遍呢!?

1北方:饺子

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属饺子了,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都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有谚云: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2南方:汤圆

而南方地区汉族民谚云:

“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

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团圆的概念根植人心,由此衍生了重要的节气食物:汤圆。

阳气潜藏,以静为宜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冬至非常重视,除了当做小年来过,还提到这是一个养生的好的节气。古人认为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

“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至开始,阳气始生,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养生有助于保证正气,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那么,在

“一阳始生”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我们需要注意,保护好阳气与肾精。

先说阳气,这个时候的阳气,就像一个小火苗一样,此时,开始逐渐旺盛,因此,这个节气对阳气的保护,非常关键。

所以,我们尤其是要提醒阳虚体质之人,平时本来就手脚冰冷,怕冷怕风,身倦嗜睡,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更加注意保护阳气,不要令阳气受伤。

古人说这个节气要

“商旅不行”,其含义是此时不要触冒严寒出门,这就《黄帝内经》里面讲的冬天养生要“去寒就温”的意思,此时如果被寒气伤到,则阳根被伤,则阳气的起点就会比较低,那么,这一年里阳气的生发则可能受到影响的。

所以,这个时候,雾霾这么重,天气湿冷,大家就尽量不要去触冒这种寒湿之气了。

另外一方面,阳虚之人,在这个时候,可以借助这个时机,来培补阳气,因为这是一年阳气始生的时候,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个起点,如果起点标准高,则一年的阳气都会更容易生发。

1静养

坎是中间一点阳,冬至一阳生,就是冬天到了极致了,最寒冷的时候来了,数九寒天开始了。

数九是几九呀?三九,明天是第一天。冬至是最寒冷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生成的开始。

冬至后,我们的锻练都要动中有静。最好是静静的养。有时间条件允许就晒晒太阳,对衣服被褥也要多晒太阳。可以面对,行的话晒肚皮。

冬天按摩都不做,更别说拔罐了。拔罐是泻气的,春天可以开始,最好夏天做。灸的话有春灸气海。就是助阳气的升发。

所以要冬不扰阳。要做到

“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2用阳之心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说明这一天是自然界阴气盛极而衰,一阳始生之时。

而心在人身为阳中之太阳,心之温运血脉,充沛神明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全赖人体阳气健旺,因此冬至一阳初生,

对心之生理病理有着重要意义。冬至之后,自然界阳长阴消,此时人体阳气若不能及时相应升发,则心病易于发作。

冬至作为阴阳转折的一个重要节点,对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冬至之后,我国各地区平均气压逐渐下降,平均气温逐渐上升,若人体自我调节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阳气不得回复,则疾病由生,而用阳之心首当其冲。

3早卧晚起

早卧晚起必待阳光。

早上要等太阳出来再起。所以冬练三九很早起来和练得满头大汗都是错

误的,为什么冬泳我反对也是这道理。

既然冬至是坎卦,那么睡子午觉的效果就会特好,可以有助于心肾相交。就是没有睡打

个瞌睡也是好的。习俗,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盛行于唐代。饺子,寓意

“交子”。

因为冬至日,阴阳争,阴穷而阳萌。用吃饺子表达对一年农事活动的庆贺,也表达对来年五谷丰登的期盼。馄饨,状如鸡卵,以喻宇宙之初,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和万物得以生存繁衍。

以此表达对先祖的崇敬和感恩之情。而南方吃的米丸,象征太阳,寄寓了人对新生的期盼。

冬至养生提示

冬至过后,全国各地都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此时起居养生不可大意。

1冬至出外要保暖

进入冬至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

俗话说

"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

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起居护养要适度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多吃温性食物,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

1、勤搓手防感冒,

在寒冷的冬至时节,常搓手对健康大有裨益。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

如劳宫、鱼际、合谷等。通过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可充分刺激位于手心的劳宫穴,让心脏逐渐兴奋起来;

经常刺激位于双手拇指根部隆起处的鱼际穴,可疏通经络,增强呼吸系统功能,预防感冒。搓手时宜双手抱拳,双手从虎口接合,两手捏紧,再移动双手转动,使其在转动过程中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时间可长可短,贵在每天坚持。

2、常晒背以养阳,

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人体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冬至时节气候寒冷,在阳光充足的时候,经常晒晒后背有助于补益身体阳气。

除此之外,常接受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

D,促进钙在肠道中吸收,从而使摄入的钙更有效的吸收,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3、暖双足防体寒,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主载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而足少阴肾经循行于足底。

脚亦是人体经脉汇集之处,

12条正

经中有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部的穴位有

60多个,故脚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

脚部一旦受寒,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等病症,故寒冷冬至时节应格外重视脚部保暖。晚上睡觉前,用热水烫一烫脚,既能御寒,又能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脚的营养供给,保持皮肤柔软,减轻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劳。

泡脚方:

5g、红花2g、艾叶5g、干姜5g、沉香粉0.25g

配方功效:

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从而改善睡眠,防治各种血管疾病,防治中老年风湿性关节炎等。

以上泡脚方为一次量,建议每周至少

3次泡脚。

3冬至养生的重点是要养心

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4运动养生适度为宜

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

"藏"字上下一下功夫。

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

(上午9-10点钟或下午

2-3点钟)。

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达到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

5食补要吃温性食物

1、饮食忌辛辣燥热,

冬至在饮食方面宜多样化,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辛辣燥热、肥腻食物。

2、可常食坚果,

冬至时节可多食些坚果。虽然坚果的油脂成分多,但都是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因此有降低胆固醇、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冠心病等作用;

坚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纤维素等,并含有大量具有抗皱纹功效的维生素

E,因此对防老抗癌都有显著帮助;坚果还有御寒作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当然吃坚果也要适量,并且应因人而异。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等。

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6精神养生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的乐趣,消除冬季的烦闷。

冬至养生,一躲二养三补四防法

1一“躲”

冬至前后养生的核心就是

“躲寒、躲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寒的工作,特别是中老年人,应注意保暖,提高警惕。

1、躲:暴饮暴食,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2、躲: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3、躲: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4、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

的突发疾病。

建议:

冬至养生讲究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平日要小心保护自己,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

2二“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至后养生原则就是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精气,做到养精蓄锐,有益于防治疾病。

冬至养生应以静为主,切忌过于运动出汗,同时,冬至

“养心”也很重要,应避免过于抑郁,思虑,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建议:

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患得患失,还可以通过午饭后适当打盹、多晒太阳、泡脚、天灸、膏方等方式,更好地养生。

3三“补”

俗话说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药补不如食补”。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而饮食调养则是最主要的调养方式。

生冷少食、燥热不宜,滋阴潜阳的食物最为上等。

建议:

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

应注意

“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食宜温热熟饮,

多吃坚果类食物,可御寒、补肾健脑、强心健体。

4四“防”

1、防流感流感,

病毒拥有惊人的传染力,直接吸入空气中的病毒,或经手将病毒带入呼吸道都会引发流感。

2、防心脑血管疾病,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减少被传染的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

3、定期复诊,

高血压患者不可根据一两次自测的血压结果,随便换药或改变用药剂量,应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

4、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当出现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拨打

120,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冬至穴位养生

冬至,古称

“日短”、“日短至”,是我国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清嘉录》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古人认为冬至这天虽然阴气极盛,但却孕育着阳气化生,即

“冬至一阳初动”,这种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以至于自汉朝伊始,就以冬至为

“冬节”要进行休养生息,如《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冬至前后大家宜放松休息,好好度过一个

“安身静体”的节日。当然这样一个好日子,也是修身养性的一个机遇,如冬至之后开始数九,于是一些文人雅客借“酒”与“九”谐音就开始进行“九九消寒”之聚,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确实在阴寒凌冽的冬日,呼朋唤友,欢聚一桌,温酒三五杯,消除一下这一身的寒气或者扫净一年的劳累也是不错的举动,而且有助于阳气的升发,但是切记不能过量,毕竟酒为水谷之悍气,饮用过多则是阳气过亢则有拔苗助长之弊。

另外,随着冬至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天气最冷的时段,此时大家要注意以下二件事情,才能窥得天机:

1顾护人体阳气

冬至阴气极盛,最易伤人之阳气,所以顾护人体阳气显得尤为重要,

据《黄帝内经》所载,能够统帅全身阳气的是足太阳膀胱经,所以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少受到外来邪气的侵犯就成为顾护阳气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

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来看,其从头到脚行于人体背部,

其中重要的两个部位尤其需要保暖,那就是头项部、背部和足部,人身体犹如一个暖壶灌满了热水,如不塞住瓶口,或者瓶身、瓶底有漏洞,热气会源源不断地流失,是人体出现头痛、背痛、胸痹心痛之证,以至于冬至也成为心脏病多发的时段,所欲围绕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进行养护保暖至关重要。

2秘藏人体肾精

冬至前后是一年之中最适宜滋补的时段,滋补的重点就是养肾保精,

如《黄帝内经》曾指出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指出冬季保养精气的重要性,故在冬季闭藏之际,精气要以蓄积为要,养生需从养肾着手。

俗语所说的

“睡不醒的冬三月”,其实也是从“阳主动,阴主静”角度显示“冬藏”的特点,肾为先天之本。

冬至以后,天寒地冻,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和热量来御寒,倘若肾气蓄藏不够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临睡前用热水洗脚后以手掌按摩脚心涌泉穴

5分钟,这样保健作用最佳。

最后,冬至虽为阴气极盛之时,但此时也是阳气初生之时,保护好人体阳气,使人体精气气充足,才能祛病延年,请大家务必注意。

冬至,过一段静心养气的日子

1冬至大如年,睡觉大过天

睡要睡好冬至夜,玩要玩好夏至天。

节气是一个坎,天地间有变,体弱的人会感觉不舒服,病弱的人,特别容易在节气的时候,挺不过去。因此,大节气,要从节气前一天开始养。

你可能听说过,抽烟,喝酒也长命百岁的人,(当然并不提倡,只是举例),但是你一定没听说过天天熬夜也会长寿的人,熬夜,对身体真的很伤很伤。

幸运今年,冬至赶上周末,别辜负老天的恩赐,早点睡觉。

亥时(

21~23点)上床,子时(23~次日1点)深睡,如此阳气入阴,与一阳相合,便得一刻千金的好睡眠。

3天,深睡饱眠,让身体平安地度过阴阳转换的时刻。

睡前可以做做,还阳卧。

睡觉时,身体自然平躺,髋关节放松,腿似环,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最好直对着会阴(如果能顶着会阴最好)两手心放于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着腹部。

保持还阳卧

15分钟后,再伸直腿,就很容易睡着。单独做还阳卧,因为姿势比较较劲,抻筋,很难放松下来,不容易睡着,但是好处是这个姿势会把气血往下引,我们平时想的太多,气血能量都在脑子这里,自然睡不着。

还阳卧的姿势,手放在肚脐处,两脚也相对。渐渐会感觉手心肚皮发热,脚心发热。但是大腿内侧很难放松,不要着急,保持

15分钟左右,自然伸直大腿,这时候很快便会睡着啦。

3天,深沉充实的睡眠,让身体厚积薄发。

毕竟今年的腊月来得早,

12月26日,便进入腊月,万物被「骚扰」着准备闹春,便没有办法好好睡了。

2冬至前后,避开它,一个冬天不生病

冬至前后,有一种很可怕的东东,会不定时出没,那就是,风。避开他的物理攻击和魔法攻击,整个冬天都不容易生病。

避风是非常重要的。

神仙也怕脑后风,风者,百病之始也。

防范简单的风寒,相对容易。

降温的时候,几个穴位集中的关键部位穿暖了就行。

后脖颈:围巾,一定要多绕几绕,整个后脑,后颈都保护到,这是帽子和衣服之间的薄弱之地。

腰腹:艾绒肚兜,贴身背心

膝盖,脚和脚踝:护膝,长筒靴,高腰袜子,厚底鞋子

防风寒好办,冬至前后,更需要防范的,是「虚风」。

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圣人躲避风,需要像躲避射来的箭矢与投来的石块一样。这里的风说的可不是普通的风,而是在八个重要的节气前后,刮起来的虚风。

八个重要的节气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什么是虚风呢?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

可以说,虚风,就是一种不那么正经的风。

对冬至来说呢,正常的风向,是西北风,寒冷而正经。而不正经的风呢,就是从南方或者东南方吹来的风,也就是虚风。

那么多大的风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呢?

5级。

《灵枢

•九宫八风》:太一居五宫之日,疾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

所以我们要躲避的就是这种折树木,扬沙石,起毫毛之风。起码为

5级以上的风。

也就是说:在冬至当天和前后一天,如果发现

5级以及更大的风,而且风向是南风或东南风。这种风主伤害,如果再逢人之虚,轻则感冒,重则大病。就算是身体健康,受了这个风都有可能给健康埋下隐患。

这三天(冬至前,冬至当天,冬至后一天)

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这个冬季很多疾病都会避免于无形。

这个周末,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本来冬至就应静养。

实在要出门的话:

1、尽量不要在户外停留,穿好防风的衣服;

2、头颈部重点防护:围巾、帽子;

3、不要出汗,如果出汗的话,更要注意避风;

4、如果是体弱的人,无论刮不刮风,都在家休息为好。

今年很幸运,冬至前一天,冬至当天都在周末。星期一穿好防风的衣服,戴好围脖,别着凉,别着慌,早做准备,欣然前往。

3敲敲胆经,帮助生发

冬至一阳升,阳气生发的日子,冬至前后,多敲胆经,手动帮助阳气更好的生发。

方法:

找到大腿外侧裤缝的位置,手握空拳,稍稍用力,自上而下地敲

10分钟,从大腿敲到膝盖,最好是在上午的阳光底下,敲至身体发热。胆主升阳,这个时候,敲敲胆经,帮助气血更好的萌发。

整个冬至节气都很适合敲胆经,冬天进补多,如果身体的经络不通,相当于身体里的河流不够顺畅,那么进补来很容易上火,多敲敲胆经,让经络畅通,吃进来的食物才会更好的变成气血。

而不是气有余便是火的火气,扰乱身体。

12.23

【每日一方】这四个地方通了,肝心脾肺肾就都好了!

如何保护肝心脾肺肾

?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只要把人体的“四个窝”拍通了,肝心脾肺肾就都好了!因为肝邪聚腋窝、心肺邪聚肘窝、脾邪聚大腿窝、肾邪聚膝腘窝,具体方法如下:

一、拍腋窝

——---治疗肝病、心脏病

两腋主要走四条经脉: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

肺经出了毛病,比如肺气被壅滞的话,会出现烦心胸满的现象,这属于阳邪,就是上壅而不降的象。

心包经位于下腋三寸处,如果这里出现腋窝肿胀就是心包经出了问题。

腋下还走胆经,胆经出现毛病以后,有的人会出现严重心脏病的感觉,叫心胁痛不能转

侧,就是连睡觉转个身都很难做到。这种病一般还伴有口苦,且喜欢长吁短叹。

如果腋下长了一堆东西,也是胆经被郁、生发不起来的象。

心经会造成整个手臂的麻痹,手臂冰凉,活动不便,同时感觉咽喉特别干燥,想喝水。手臂前缘走的经脉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是肺经、心包经和心经。手臂前缘的上部由肺经所主,一直通到大拇指,达少商穴。中线走的是心包经,通到中指。下线走的是心经,通到小拇指。所以在人的五指当中,大指走的是肺经,中指走的是心包经,小指

的里侧走的是心经。比如,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热的毛病,这一般是跟肺经、心包经或者心经有关

肝有邪聚于两腋,使心经受损,平

时所说的气急攻心,实际就是肝火滞留于两腋阻滞了心经气血运行,人就会导致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严重的危机自己的生命,生气不但是伤

肝还伤心。

1、解郁闷

拍心包经首先要掐住腋窝下心经上的极泉穴(解郁大穴)。

如果人经常郁闷的话,就有可能在腋窝下长出一个包来,这是心气被郁滞的象。把【极泉穴】弹拨开了以后,就能逐渐化解了包。

如何衡量是否弹拨到了极泉穴呢?当我们弹拨腋窝下的一根大筋的时候,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然后在这里多弹拨几下,同时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拍下来,就能够化解心郁。膻中也是解郁的大穴。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我们被气着了,经常会不自觉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实际上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

中医里认为心包主

“喜乐出焉”,就是我们的快乐都是从胸口的膻中穴这里出来的。敲打膻中穴(胸腺)

还能提高免疫力。

人只要一生气,经脉肯定就会堵塞。轻拍两腋后可以治疗人发怒后气滞血瘀,运行不畅引起的胸闷、气短、心悸心悲欲哭、多疑、手臂涨麻等症状。拍打极泉穴还可以令人快速平静下来,不会那么容易急火攻心了,同时也可以将虚邪拒之门外了。(妇女更年期也可以舒缓)。

2、治肝病、心脏病

平时我们所说的

“气急攻心”实际上是肝火滞留于两腋,阻碍了心经气血运行,不仅伤肝,也伤心脏。人因气急攻心产生昏厥时可以弹拨极泉穴,极泉穴位于我们的腋下,我们平时在哄小孩儿时,用手一挠胳肢窝,孩子就会笑个不停。其实这正好刺激到了他有痒痒肉的极泉穴,动了心气,而心主喜,所以孩子会开心地笑起来。

极泉穴不仅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还可以快速回阳,引血上行,使头脑快速清醒。

这个特殊的治疗手法就是弹拨和拍打。遇到生气后心胸气短时,就可以用四指在腋窝正中轻轻地弹拨。我们在弹拨的时候,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一条经筋,这条筋的正中就是极泉穴。

极泉穴可以治疗人生气发怒后气滞血淤、运行不畅引起的胸闷、气短、心悸、心悲欲哭、手臂胀麻等症状,

此时弹拨极泉穴可以增加气血的流通,使人快速平静下来。日常保健

时,我们用不着在极泉穴那儿费那么大力气去弹拨,只需要轻轻地拍打即可。平时弹拨拍打两腋下,还可以预防和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这相当于我们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

3、缓解手心汗

这相当于心包经不收敛,因为人的心包为厥阴经,是主收的,不收敛就会手心出汗。我们常有人只要一紧张就爱拼命地搓手,这种下意识动作其实也是一种自救,一种自我的帮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经。

大指走的是肺经。大指麻木跟肺经有关。

大指上的鱼际穴如果红的话,就是肺热;如果鱼际穴有青筋的话,就是肺寒;如果大指里面有纹路且发青的话,也代表肺寒,而且这种肺寒还会继续导致胃寒。

食指走的是大肠经。中医认为,人本能的快乐实际上是来自于大肠,而大肠经走到食指,这也是食指名字的由来。

中指走的是心包经

,订婚戒指一般都戴在中指上,意味着人已动心,收敛欲念。

心包经主喜乐,所以也主欲念。

无名指它所循行的经脉是三焦经,三焦经在中医里是一个很特殊的经脉,三焦经又称为孤府。

小指走的是小肠经和心经。从心脏病的角度来讲,

中指麻木就是心脏病的轻症,如果小指麻木就是心脏病的重症。

二、拍肘窝

——拍散心肺邪气病气

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如果这三条经的气血一旦运行受阻,无形中就会伤害到心脏与肺,引发这两个脏器的疾病。古人认为心肺之邪留于两肘。

肘窝部分实际上还藏着两个穴位,一个是肺经的尺泽穴,一个是心包经的曲泽穴。尺泽穴有清宣肺气、泻火降逆的作用,对口腔异味、感冒、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便秘、腹胀、口干,以及咳嗽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曲泽穴有降逆、镇惊、泄热、宁心的作用,对中暑、平时有心慌气短的症状,以及心肌炎、急性胃肠炎、身热、心烦、呕吐等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通过拍打肘窝,这两个穴位同时也就疏通了,还不用费心去找穴位,一举两得。

1、心肺疾病,

常常能在其肘窝部位摸到一个压痛点,轻轻一点患者就能痛得叫起来,而正常人则没有这种情况。有痛点就证明此处有淤阻,也印证了邪气滞留于此的观点。处理这种情况,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拍打它,使淤邪散开,则正气自复,邪气自然无从所留。

早晨起床后,在肘窝处轻轻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结或者痛点,如果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就说明身体需要及时调理了,那就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拍打的次数,将痛点或者硬结拍散开。有的人也可能摸到痛点,但是到医院里面却检查不出疾病,查不到问题,并不表明身体没有问题。很多所谓的

"亚健康"患者,用仪器诊断指标基本都合格,如果不及时处理,大部分都会发展成疾病。

2、拍肘窝可治皮肤骚痒:

肺主皮毛,拍打肘窝排解湿毒,就能止痒。

由于湿热长痘痘,或皮肤到了冬天很容易痒痒的人,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敲打敲打,就知道到底是不是湿毒所致,夏天来了,南方的气候尤其容易湿热,拍打肘窝也是预防的好办法哦。

拍痧:

五指并拢成勺状,在肌肉丰满或关节部位适度有力扣拍,使深层不易刮出的毒素排出来。

肘窝的拍打方法:

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横纹正中,用右手大拇指点住它定位,找到后,再用右手四指平放在肘窝正中,这个范畴之内都是拍打的区域。找准位置后,可用右手的四指并拢轻轻拍打。反过来,用左手拍打右手的肘窝也是如此。两个肘窝每次各九九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轻到重。一般心肺有热的人,拍打后就可看到肘窝局部发红,甚至能拍出痧来,效果与刮痧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重症或久病身体羸弱的患者,最好不要过重刺激,在肘窝部位轻轻地推擦即可,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推擦之后的微热感,能温熏心肺,这是丹道医家的

"少火生气"之法,相当于中医治疗中的补法。

三、拍两髀

——拍散脾脏邪气病气。

(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可治疗一切妇科病。(髀有邪,其气留于两髀)

拍两髀胖人能拍瘦,瘦人能拍胖

拍打两髀不仅能加速气血运行,驱除病邪,还能刺激两个对治疗妇科病非常有效的两穴,气冲

--冲门,气冲在人体腹股沟处,大腿根内侧,具有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双脚冰凉的作用,而冲门在人体腹股沟外侧,有治疗奔溃带下妇科炎症的功效,我们在拍打的时候不需要找穴位,就可以刺激到这两个穴位的。拍打两髀不仅能健脾胃,还能治疗男科和血脉不畅导致的血瘀痰湿。拍打两髀时,不仅能加速气血运行,祛除病邪,还能刺激两个对治疗妇科病非常有效的穴位——气冲穴、冲门穴。

气冲穴在人体腹股沟处,大腿根儿内侧,具有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双脚冰凉的作用,而冲门穴在人体腹股沟的外侧,有治疗崩漏、带下、妇科炎症的功效。我们在拍打两髀时,不需要特别寻找穴位,只要拍打两髀就能刺激到这两个穴位。拍打两髀不仅有健脾的作用,还能治疗男科病、女科病,效果也非常好。拍打两髀的具体方法就是直立,用双手轻轻拍打两腹股沟,逐渐加力,直至两髀微微发热为止。每天拍打两到三次,每次

3~5分钟。

四、拍两腘

——拍散肾脏邪气病气。

肾有邪

---留于两腘,每天坚持5分钟,不但能治疗腰背疼及坐骨神经痛,同时还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如果我们每天坚持这样一套拍打下来,持之以恒,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本人教会了妈妈坚持早上当晨运做一套,她现在腰腿脾胃都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了,一直想写出来给大家共享,也好让更多的人解除痛苦,今天总算完成了,希望能帮到大家。

12.24

【每日一方】

7种适合滋补的食物,你最需要哪种?

导读:

冬天到了,南方湿冷,北方干冷。因为寒冷,身体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适合吃什么呢?

接下来跟大家说一说

7种适合滋补的食物。

第一种就是莲藕。如今正是鲜藕上市的时候,天气干燥,多吃些藕能够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第二个就是梨。梨鲜嫩多汁,而且含有百分之八十的水分。因为现在空气干燥,水分较少,所以如果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就可以缓解体燥、生津润肺,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第三种食物是花生。花生可以醒脾和胃,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和各种矿物质,可以起到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以及美容养颜的功效。

花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减少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第四种是山药。山药是很滋补的,不仅有

“神仙之食”的美誉,还有食物药品的功效。

山药能够有效的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并且有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老人家多吃山药也是有好处的。

第五个是黄酒。黄酒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了,黄酒还含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喝黄酒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这种功效是葡萄酒、啤酒所没有的。

第六个食物是墨鱼。其实关于吃肉,民间一直有

“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腿的”的这种说法。

墨鱼的营养丰富,而且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滋补食品;冬天吃墨鱼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最后就是百合了。百合的味甘微苦、性平,百合的营养成分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还有胡萝卜素等等营养成分,还有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比如淀粉、多糖、果胶、多种生物碱等。

百合对抑制癌细胞增生有一定的疗效,所以,给癌症患者喝百合粥是有很大好处的。

7种滋补食物,你最爱哪种呢?

12.25

【每日一方】手脚冰冷是一种病,比起一般的头疼脑热更具威胁!

冬天到了,又到了手脚冰凉的季节。

《黄帝内经》:诸病于内必形于外。虽说,手脚冰凉本身并不是病,但是你一直冷下去,最终身体会出现很多

“病”!

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手脚冰凉是你身体状况的一个外在反应。在中医角度来看,这种人体现象是阳气虚弱的表现,就是所谓的阳虚。

一、手脚冰凉一般有三种原因

1阳气不足

一般女性阳气不足,就很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而且,手脚冰凉的女性多伴随宫寒的特征,比如痛经、月经推迟、有血块等。

2肝气郁结

很多人情绪压抑、老是发脾气、压力比较大,这些都是引起肝气郁结的原因。

3脾胃虚寒

脾胃被寒气侵入。长时间不进行调整,可能会出现手脚凉的现象,还会出现脸色发黄,消化不良、腹部胀痛等现象,这还会影响到脸色和精神状态,就会显得很苍老、气色很差。

《黄帝内经》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四肢是阳气虚实的标志!阳气充足,手脚就温暖有力!而肾阳是全身阳气的根本。肾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等作用。

肾阳足,全身就暖;所以,想暖起来,不妨从四肢抓起!

中医早就有

“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即全身许多疾病可以从足而治愈。

足部有

60多个穴位,是人体第二心脏。

二、脚心有个很重要的穴位:涌泉穴

涌泉穴属于肾经。气血从这个穴位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涌出来,然后沿着经络滋养全身。

可以说激发了涌泉穴,就能补充肾阳,让全身脏腑都暖起来。

平时可以拍按、搓揉涌泉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艾灸,可以直接激发阳气,疏通经络。

三、教大家六个揉脚的好方法

1按摩大脚趾能够缓解眼睛干燥

中医认为肝脏主眼,只有让肝脏得到充足血液的供应,才能够让眼睛变得更加的明亮,当肝脏功能不好时,眼睛就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眼睛的干涩引起疼痛。

平时可以按摩大脚趾来缓解眼睛干燥的问题,因为肝经主要起源于大脚趾,只要经常性的刺激大脚趾就能够加强肝经的气血,具有滋养眼睛的功效。

2按摩脚背具有止咳的功效

对大拇趾根部两侧的部位进行按摩,能够缓解风热咳嗽并且伴有扁桃体炎的患者,因为此部位是扁桃腺的反射区,当扁桃体发炎的时候,只要按摩此部位就感觉到疼痛,一般按摩

5分钟即可,然后多喝水。

3转转脚腕能够降低血压

平时可以多转动脚腕具有抗衰老及降血压的功效,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转动

100下左右即可,经常性的转动脚踝,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4扳脚趾能够缓解消化不良

在第一和第

2个脚趾上有和肠胃有关的穴位,只要经常性的按摩就能够达到健胃的功效。

顺着脚趾的方向来按摩此穴位具有泻胃火的功效,特别适合于便秘口臭以及消化不良的人群。

逆行按摩能够缓解胃部疼痛以及脾胃虚弱、腹泻等症状。

5踮着脚走能够缓解静脉曲张

踮脚运动的时候能够增加双侧小腿后部肌肉的血量,只要长期的进行踮脚走就能够缓解久坐或者久站后所引起的身体疲劳,以及下肢血液回流不畅所引起的静脉曲张。

6经常抬双脚能够抗衰老

每天抽出

10分钟的时间把双脚抬高,能够有效的锻炼足部,让腿部肌肉得到一定的放松,加

强了心肺的氧气供应以及血液回流,具有保护心脏以及大脑的功效,同时也可以抗衰老。

12.26

【每日一穴】把这个部位,提几下,你的颈椎、腰、背都不疼了

各位朋友,如果经常把这个地方提一提,不仅能够治各种疼痛!还能调和五脏六腑,防治百病,尤对治局部的肩、颈、背、腰疼痛更是效果显着。

这个地方就是夹脊。

夹脊,是经外奇穴,乃古代名医华佗所创。

夹,相对的方向固定不动。脊,指脊柱。夹脊穴位于脊柱两旁,从第1胸椎至第5腰椎,就好像将脊柱固定,故名夹脊。

【取穴位置】

夹脊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

0.5寸,一侧17个穴位。

【功能主治】

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证。

【穴位配穴】

配风池、大杼、阳陵泉,可以治肢体痿痹。

【养生保健】

“华陀捏脊法”即是徒手沿着脊椎两旁由下往上捏拿,不要小看“华陀捏脊法,它能调和五脏六腑,可治百病,尤对治局部的肩、颈、背、腰疼痛更是效果显著。

推拿研究所提示:捏脊时一定要按着一条直线捏,从上往下捏为泄法,要轻捏;自下而上捏为补法,要重捏。

动作分解及说明

一、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腰椎两旁的皮下组织(也可从尾椎开始),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下压并往前推,一松一紧,由腰部开始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间断,让

“气”能上下贯通,不致堵在某处。

二、到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把气由上导到下,再重复第一步,由腰或尾椎往上捏脊,至少做三次,之后再针对患处局部加强。若力道掌握得宜,三次后背部便松了,会有通体舒畅之感。

症状较严重者在捏完后的几天内,背部还会有疼痛感,但会越来越轻松,不必担心!

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严重的情况,被捏者可能会疼痛难忍,此时动作可放缓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开),让对方可喘口气、放松一下。还有手指甲不宜过长,免得刮伤被捏者。

四、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婴儿则建议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两旁按摩即可。

五、捏脊时间不拘,但饭后不要马上趴着做,以免因压迫反造成肠胃不适。

【保健方法】

按摩法:

用双手拇指沿脊柱两侧由上至下反复推揉

5分钟,长期按摩,可防治腰背疾病。

艾灸法:

用艾灸夹脊穴,每穴各灸治

5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心肺疾病、肠胃疾病、上下肢疾病等。

夹脊穴是我们脊椎上面非常重要的穴位,今天教的

“华陀捏脊法”,调五脏六腑,治各种疼痛!很珍贵的方法,记得给朋友们看看~

12.27

【每日一方】如果脚底出现这条线,一定要揉开!!

如果脚底出现这条线,一定要揉开,不然容易得老年痴呆,为什么?

我国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在

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是5%,每增加10岁,发病率就增加5%,也就是说,85岁的人群中,每2-3个就有一个阿尔兹海默症患者。

案例:

小区住着一位中国音协的编辑,突然患了老年痴呆,不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居然也不认识与他生活了

50多年的老伴和儿女,家人和他本人都备受煎熬。据她老伴说,著名交响乐指挥家秋里也患上了老年痴呆,儿女都在国外,很可怜。

人上了四十岁以后,一定要多观察自己的脚,而年轻人也一定要多观察自己爹娘的脚,看看是不是有了痴呆线。如果有的话

,就赶紧划拉他们脚上的小脑反射区。最近几年,我遇到的得老年痴呆的人明显比前几年多。

很多中年人到我这儿瞧病,都抱怨说

,父母得了老年痴呆,像个傻小孩儿,脾气不小,还经常瞎胡闹,做儿女的简直是哭笑不得,都没办法了。还有的老年人得了老年痴呆,连家都找不着,做儿女的就满大街找爹找妈。而且,我发现这个病有低龄化的趋势。很多人都说,这个病又没有前兆,总是得了以后才弄得家人措手不及。

其实,老年痴呆是可以提前发现的,而且可以通过做足部的反射区来防治。

有一年春节

,我去哥哥家拜年,他家亲家母正好也过来了。闲聊的时候,我就给他们瞧瞧病。

我看见他亲家的大脚趾外侧,也就是挨着二脚趾的那个地方有一条棱线,我说:

“你要注意啊,你有老年痴呆的倾向。”

她非常吃惊

,说:“我妈就老年痴呆,我是不是有遗传啊?”

我说:

“你小脑有问题”,果然,我刚一摸她大脚趾根部的小脑反射区,她就嚷嚷说太疼了。

其实,她脚上的那条棱线就是痴呆线

,严重的会形成一块硬皮,像茧子似的。好多女同志会说我这是穿高跟鞋穿的,男同志说我那个皮鞋有点紧。这些都没关係,如果你发现大脚趾外侧有这麽一条茧子了,再摸摸你脚下的小脑反射区,要是疼的话,那就要注意了,这是痴呆症的前兆。

人上了四十岁以后,你一定要多观察自己的脚,而年轻人回家也一定要多看看自己爹娘的脚。年轻人,如果发现爸妈脚上有这个棱了,一定要常回家给他们做一做。

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大脚趾根部的小脑脑干反射区,从脚趾缝往外,用我教您的补泻一步法

,顺着推,每天100下,坚持两个月。就算从现在开始两个月天天做,也比父母痴呆了以后你找不着他强。

老年人自己也可以每天晚上泡完脚后搬起脚做它

100来下。不出两个来月,这个棱就消失了,这时,你的小脑就激活了。

在这里,我想跟所有的子女们说,孝敬父母一定要从观察父母的脚开始。现在每个星期花点时间摸摸父母的脚,不要等到你有一天满大街都找不到他的时候再后悔到处找。按揉小脑脑干反射区就能防治老年痴呆。

还有另一个方法就是踮脚:

目前,中国心脑血管、中风等疾病患者已经超过

2.7亿人。那些长期不锻炼,久坐如屁屁粘在座椅上的懒鬼们,脑血管就不会晶莹剔透,畅通无阻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提早预防。

脑溢血、脑梗死主要导致偏瘫跛行,活动能力下降。而所有人的衰老都是血管变细的结果,供血逐步下降,脑部营养逐渐减少,慢慢老去,逐步步履艰难而老态龙钟。

中老年人谁都怕中风,可有几个人知道世界上最简单的防中风痴呆和降餐后血糖的的动作竟然这么简单,就是踮脚。

这可不是常人所说的练习小腿肌肉,还怕小腿变粗等等说法。除了锻炼小腿肌肉,让下肢血管流动之积极作用之外,大脑能够控制远端的脚爪子和腿肚子,说明神经没

坏,脑子没呆,刺激远端的肌肉运动还会刺激大脑,反馈调节大脑功能。肩膀上这个几十年的脑壳里面的血管才不会加速堵塞,也就不会中风。

怎么踮脚呢?

让糖尿病人慢慢踮脚,自然就消耗了血糖,剧烈运动有时会增高血糖,那是与时俱进的运动性血糖升高,有的人运动后低血糖出事情,这是运动后迟发型低血糖。缓慢降低血糖的方法其实就是踮踮脚,别小看踮脚,这可是全身重量的负荷练习,人有多重,踮脚时腿部肌肉就使了多大劲儿。

我们训练组中的

85岁老人们练了两年后,腿脚挺利索,血糖血脂有所改善,不再相信药物能够救命,相信只有体能维持得好,人才能长寿,动作超简单,但需要持之以恒。(当然有其他综合训练,但在家中仅仅练习踮脚,前几期写的老人的床上运动)

83岁以上老人也可扶着沙发和座椅站立踮脚,打好这个基础才能做别的锻炼。而很多老人脚部还没练好,足跟都不稳,腿没劲儿,就性子急快跑快走了,有的容易摔跟头。还是简单练点踮脚和勾脚吧。(练习中呼吸时,踮起脚吸气,脚后跟下降过程中慢慢呼气,逐渐慢些最好。)每天练30个一组,全天分段练20组。坚持练习就能减少跌倒、增强老人步行信心。

实在没时间锻炼,每天在办公室踮脚勾脚也不犯别人,开会时可以偷偷练练。春节回家一定要教会老人踮脚和勾脚,不光练习走路的肌肉,还能锻炼大脑防止痴呆,餐后练还能慢慢悄悄地降低血糖

踮脚是最远端的肌肉控制和肌力训练,最简单最靠谱。办公室久坐的懒人们,为了您的大脑健康,动动你们的脚爪吧!老人们,为了减慢大脑衰老,请试着动动吧。

12.28

【每日一穴】长期高血压,这个地方就长茧!每天刮

5分钟,血压奇迹般降下来

我们人体头部以上的器官,反映在脚趾头上有五个,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器官。大拇趾最大也最饱满,它代表了我们整个的头部,特别是我们的大脑,就是说头疼、偏头痛、神经痛,都跟大拇趾有关。

我们从大脚趾上可以看出:

你的脑血管是不是很好

你的脑神经是不是很好

你的血压是不是很好

你的大脑思维是不是敏捷

都怎么看出来呢?

我们看它的形态,它应该特饱满、弹性很好。你看小孩的小脚趾头,一个一个豆豆特别可爱,颜色也特别红润,应该是很饱满的。

按压过后抬起来,它马上就恢复原状,弹性很好,而且皱纹不是很多,就说明大脑的功能比较好。

假如我们有神经衰弱、脑供血不足,或者高血压,你的血液很黏稠,比方说出现了偏瘫,出现了这个脑中风。这上面都有反映,如果说一捏,有酸痛感,那一定要提起注意了。

在这个区域里,还有一个专门跟血压有关系的点,这个点就是大拇趾根部内侧,就是我们说的颈项区,这个颈项区内侧正好在这个大脑的下边,假如我们的血压不正常,这个部位就会有疼痛,长期高血压,这个地方就长茧。

血压高的时间越长,这地方的老茧越明显。另外,我们脚上的反射区是交叉的,左脚趾反应右边头面部问题,右脚趾反应左边头面部问题。

此外,眼睛的足部反射区在二、三足趾的根部。耳朵的反射区在四、足趾根部,但要注意的是,脚趾反射区和身体器官都是左右交叉对应关系,即左脚趾反应右脑、右眼、右耳的健康,右脚趾反应左脑、左眼、左耳的健康状况。

一旦发现问题,大家可以通过刮痧进行保健。刮痧诊断治疗方法,以大脑反射区为例:

第一步:压

脚上涂好刮痧乳,用刮痧板压按反射区,准确定位。大脚趾整个代表大脑,大脚趾根部是颈项区,相当于我们的脖子,拇趾根部内侧稍偏上的部位是血压点。

第二步:推

从上往下

1毫米1毫米的慢推检查诊断,体会反射区下有无沙粒、结节、气泡状、条索状的疼痛物,通常要推3~5遍,力量由小到大。

年纪大的人还要特别检查下痴呆点

——大脚趾靠二脚趾一侧的中点。

如果这儿很饱满很光滑很有弹性,说明你的大脑很健康;如果出现一些沙粒、

结节,是正常老化的表现。如果你平时还伴有记忆力差、丢三落四的问题,这个痴呆点压下去的时候会非常地疼,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第三步:揉

用刮痧板按揉反射区,促进大脑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作用。

第四步:刮

用刮痧板大面积刮拭反射区及附近区域,整体梳理一下脚趾各部位。

第五步:搓

双手擦热搓揉脚趾部,五步结束,这个脚趾保健完成。

12.29

【每日一方】

冬天养好肾,开春能打虎

从小雪至大寒这段时间阳气潜的越深,来年夏天升的就越高,人就越健康。所以,冬季一定要注意养藏

——养阳气之敛藏,阳气敛藏,即是归根。

冬季要注意养藏,那为何冬季要养肾?

关于养藏和养肾的话题,董洪涛博士已经回答的很清楚了:肾为水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养肾,就是养藏,把阳气闭藏起来,使不外泄。按五行之理,冬天水旺,入通于肾,故冬天由肾主时,冬天亦是养肾的好时节。

伤肾的事,千万不要做

身心过劳,耗伤肾经

体力过度劳累初则损阳,再则损精。

营于名利,心神劳累,亦伤肾精。肾主髓,脑为髓之海,若过于用脑劳心,则渐伤髓海,此亦属伤肾。

一般来说,运动可生阳,天冷时动一动会暖和一些,但若过度运动,则不仅不会生阳,反会耗阳,那就会越动越冷了。若反复持续大量运动,阳气伤损到一定程度,则会伤损肾精。岂不见那些马拉松、环法自行车赛的运动员个个都是瘦瘦的,即是运动过度、耗伤肾精之征。

肾中所藏的精既来源于先天父母之精,亦源自后天脾胃运化之精。若身心劳倦,则先后天之精皆伤。

相火妄动,扰动肾精气

见美女而心起邪念,或看黄片,或思淫欲,即会导致相火妄动,扰动精宫,虽未见其伤,而肾精暗耗,最不利于健康。

再者,见他人之财富地位而心生羡慕,这本是人之常情,亦是人生进取的动力。但若沉浸在羡慕之中而不知节制,则亦属相火妄动。

故年轻人需努力培养正念,安心神,止邪念,修养得一身浩然正气,自然相火不妄动。另外,若相火妄动不能节制时,可吃些苦味的食物或中药,如苦瓜、咖啡、黄连、黄芩等。苦可坚肾阴,又可泻心火,既可清火,又能补肾。

房事过度,暗耗肾精

房事需有节制,则既可爽神,又可健康。若房劳过度,最伤肾精,甚至可短寿而亡。古人早有明训:醉不可入房、天气剧烈变化不可入房、四时节气变化之日不可入房。若贪图一时之享受而不知持养,则伤肾损精,后悔莫及。

特别是冬天,阳气敛藏于肾水之中。此时若过度房事,使敛藏的肾精外泄,年轻时或不觉其伤,反觉其爽。或久久耗精,中年之后即迅速出现肾衰,或精神不振,或记忆力减退,或头发早斑,或腰膝酸软,或手足冰冷等等,皆属肾精伤损之征。

久病及肾,由表入里

邪气侵袭,初则在表,多属三阳,若正气抵抗不足,则邪气会内陷,进入三阴层次。或者,若少阴阳气不足,邪气亦可能从太阳直入少阴。手少阴属心,足少阴属肾。邪入少阴,或入心,或入肾。入心则心慌、怔忡;入肾则腰软而尿见精浊。

再者,正气充足,则初病尚轻,亦可速愈;若正气虚弱,病邪久久不退,渐而入肾,则症状加重、缠绵难愈。邪之入肾,则会伤损肾气;而肾中精气不足,则祛邪无力,导致病情难愈,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久之必陷入不治。

咸伤肾

过咸饮食会伤损肾精,导致精亏于下,而虚火上浮,即成高血压、中风等症。

骨折后需忌盐,因肾主骨,骨既已折即不可再伤肾。推之,所有的骨病,包括骨结核、骨癌、骨质疏松等,都需忌盐或少盐,这样治疗效果才好。

即使尚未见肾伤,平时饮食亦需少盐。

久病重病患者最需忌咸,需以清淡饮食,慢慢调理,并配合喝五谷粥,自可痊愈。并且,凡属肾病,如各种急性或慢性肾炎、肾衰、肾功能减退等等,都需忌盐至病愈。若不能忌盐,轻则病情缠绵难愈,重则导致不可预计的恶果。

中医认为,若邪气入肾,其病状多表现为腹部胀大、下肢肿胀、身体沉重、喜睡、骨痛等。再者,若属肾阴虚,则表现为目眩、眩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潮热盗汗、颧红口干、头晕耳鸣、遗精、女子梦交等症状;若属肾阳虚、则表现为精神疲惫、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便清长、阳痿遗精、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等症状。凡有此类症状,皆需注意少吃或不吃盐,以免过度伤肾,影响病情康复。

中医认为:甘胜咸。甘味可缓解咸味的泻肾效果。肾虚之人,不妨适当吃点味甘色黑之物,可利用甘胜咸的功效以取得补肾效果。其实

“黑五类”等养肾食物多属味甘。

恐伤肾

恐则气下。人遇到恐惧时,往往会出现下肢酸软,几乎站不起来,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这是恐伤肾的表现。

比如,不要一个人走夜路。夜属阴,特别是在山林中夜行,若人体阳气不足,则易受夜之阴气侵袭而生病。若心中存有鬼怪,在夜里行走会自己吓唬自己,更会伤肾伤精。特别是夜里一个人经过坟地,最属养肾的大忌。

有人恐高,若站在高处下望则下肢发软。如此则尽量不要站在太高往下看,以免因恐惧而伤肾。比如上数百米的东方明珠,恐高的人最不宜去。

看一次恐怖片会形成多年的恐怖记忆,每逢黑暗或一个人睡觉则恐惧,如此会让肾精一直暗耗。

有人喜欢听鬼故事,甚至讲鬼故事。岂不知因听了鬼故事而心中产生恐惧,如此亦能伤肾伤精。

有人喜欢吓唬别人,先藏在某个角落,等人走过来,突然跳出来吓人;或者,穿着鬼怪的衣服在晚上跳出来吓人;甚至医学院里有学生躺在尸体解剖室里,乘人来学习里突然坐起来吓人,如此等等,为了自己寻求刺激而伤损别人的肾精,十分不应该。

人受恐惊,轻则心神不属而心慌心悸,重则胆破肾虚而致昏迷、死亡。

中医认为:思胜恐。大家还记得杯弓蛇影的寓言吧,这就是思胜恐的案例。搞明白了就不害怕了。

养肾的方法一定要会

肾在液为唾

唾液由肾中精气所生。唾液得肾气而最有助于温肾。

唾液不吐可以滋养肾气,吐之则伤肾。古人讲:远唾远伤,近唾近伤,不唾不伤。从中医来看,远唾损气,多唾损神。因为唾液为肾之液,由于心主藏神,精能化气生神,故多唾远唾会导致肾中阴精损耗,即可损气、损神。

唾液与痰不同,若口中有痰,则需吐掉,此与吐唾液无关。

平时闲暇可轻轻扣齿

72下,然后舌头在口腔内左右各搅动12下,慢慢会产生口水,最后分三小口慢慢地咽下唾液,以意念把口水导入丹田之中。如此做法最可养生,且有助于消化。

肾在色为黑

黑色养肾。中国民间有

“逢黑必补”的说法,认为黑色食物有防衰老、保健、益寿、防病、治病、乌发美容等独特功效,其实就是黑色入肾的体现。

养肾,可多吃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黑枣

、黑米、黑木耳类食品等。

再如中药里黑色的多有补肾敛肾之效,如熟地、桑葚、鹿角胶、制何首乌等。

乌骨鸡其骨色黑,入肾,用乌骨鸡炖汤,最能补益肾精。古有成药乌鸡白凤丸,即有养肾调经之效。

艾灸养肾

小雪时节,天气骤然变冷,保健养生要温肾阳,强筋骨,在艾灸太溪、足三里之外,一定要注重艾灸肾俞穴。

肾俞是肾的背腧穴,与调补肾气、通利腰脊有关,艾灸可以补肾温阳,而且它刚好位于下锯肌部分,下锯肌在我们的背部深处,负责下拉肋骨向后,并固定肋骨,协助膈的呼气运动,叫做下后锯肌。

当腹腔内部的脏器,如肾脏出现问题的时候,下后锯肌就会出现相关的症状,他们之间是有相互诊断的意义。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局部肌肉张力较大,俗称

“一边软一边硬,一边高一边低,一边疼一边不疼”,有时还会伴随着腰痛、腰酸、泌尿生殖功能异常。艾灸肾俞,可以改善肌肉及周围的血液循环。

操作方法:

艾条温和灸,也可使用灸盒。使局部有温热舒适感即可,一般每侧穴灸

15-20分钟,注意不要时间太久或靠得太近以免烫伤。隔日施灸一次,一个月十余次左右。冬季艾灸注意保暖防寒,灸后不可立即出门,以免受风寒。

艾灸肾俞、太溪、足三里,均是冬季养生的重点,当然这也只是养生保健而已,若是有其它疾患,单灸这几个穴位还不足。比如

“老寒腿”,天天忍受下肢冰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最难熬的日子又开始了。提醒你这时就要配合膝关节艾灸了,有条件的话最好配合中药艾灸。

其它养肾方法

久睡会消耗肾中精气,故养肾需忌久睡,亥时睡觉可养肾。

齿为骨之余,健齿可养肾;

肾其华在发,故养发可养肾;

肾在窍为耳及二阴,平时搓耳或按摩阴囊及睾丸周围,即有养肾之功;

怡养心神可使心火不妄动,则肾精自安;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精血相互转化,伤血即伤精、伤肝即伤肾;

肾主水而水性寒,寒又会伤肾,故养肾需保暖防寒;

如此等等,都是养肾之方法之一。

都说冬天养好肾,开春能打虎,冬天是养肾的大好时机,大家应顺时养生。肾虚及大病久病重病患者若能借天地之力而在冬季适当补肾养肾,亦有助于早日康复。

12.30

【每日一穴】降血压有四个特效穴位

——不妨一试,不花您一分钱!

古医指针点穴疗法

,就是以指代针,意气相合,意到气到,以祛其疾。也就是说用意念和自己身体内家功(也叫内含功)的功法,最后用气到达指尖,针对经络和穴位祛病。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控制的同时,辅以穴位按摩,效果更佳。

1.降血压的穴位:大脚趾的第一个指节和第二个指节的连接处,就是脚趾窝上,是人体上最敏感的降压反射区,只要用力点按5分钟以上就有明显的降压效果。下图为足底反射区图:

2、大脚趾的外侧(颈椎反射区)只要用力点按5分钟以上就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3、还可按耳朵内侧的降压沟,如果血压高的人,按着这里就有跳的感觉,等这里不跳了,血压就降下来了。这个穴位要10-20多分钟就能见效。可以作为平时的降压保健按。力度适中就行,只要每天按上20分钟,一般坚持一周血压就能降的很好了。

4、降压操金刚指(独门降压方法):用大拇指尽量搓动你的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由小指根到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指尖,再到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根,要用力搓动,刚开始一个手都不习惯,搓动的时候不仅好酸,你转个十几圈,可能三五圈,你会觉得手出汗了,重点在手心那块儿出汗。

这是为什么呢?掌心实际是心包经上的劳宫穴,劳宫穴是排解心脏内部的毒素用的。如果是在经常做降压手指操,就等于是在排解心脏内部的毒素。你可以摸摸出的汗肯定是黏汗。黏汗就是心脏里身上的毒气,所以常年坚持,对血压调节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还可以按摩手背上的血压反射区:

5、饭后一根香蕉,既降血压又防中风

有的病人为了控制好血压,一直坚持清淡饮,食的习惯,盐也不多吃。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实在忍不住了,时不时就会开开荤,弄点美味佳肴,这样盐吃得多了,血压也就不怎么稳定了。

有没有两全其美之法呢?这里有一偏方:每日吃了咸东西后,再吃一根香蕉。这样既可以享受口福,又能保持血压稳定了。

人们只知道香蕉能通便,却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有辅助降血压的功效。因为香蕉富含钾元素,一根香蕉约含

400毫克钾。现代研究发现人体内的钾每增加一个浓度,就能抵消三个浓度盐的升血压作用,具体原因有两个:

一是钾促进了盐的排泄,另一个原因是钾本身也有部分扩张血管的作用,所以饭后一根香蕉,便能事半功倍。对于控制血压来说,增加钾的摄入与限制盐的摄入,这两个方法的效果是相似的。长期摄入钾也可以减少降压药的用量。

多吃钾,除了降血压外,还可以防脑中风。有一项研究对

9800名患者进行了20年的调查,发现脑中风和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每日摄入钾较低的人,脑中风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但如果每日摄入钾能达到1500毫克以上,脑中风的危险性就低很多。其原因是由于钾能降血压,血压控制好了,脑中风的危险性自然就会降低。

6、注意温度:

人体在吹空调或穿衣服较少的状态下,身体感觉凉丝丝,血压会明显升高,而且长此以往会加重

“病理血压”;而离开空调或加穿衣服,升高的血压会立马降下来,这叫“保暖降压法”。如果晒晒太阳或洗个温水澡,血压也会明显降下来一部分,也叫“升温降压法”。

高血压、高血脂:芹菜籽一两,用纱布包好,放

10斤水煎汤,早、中、晚饮1杯。不怕辣者,可早中晚食生蒜2头,有降血压、血脂特效。

心脏病、冠心病:花生壳一次一两

,绿豆5钱,煎一碗汤服下,一日二次,需半月。

(各种头痛均可):生白萝卜汁,每次滴鼻孔两滴(两鼻孔都滴),一日两次,连用4-5天,可除根。忌吃花椒、胡椒。

(头昏眼花、晕眩):鸭蛋一个、赤豆20粒,搅匀蒸熟,早晨空服,每日一次,连用7天有特效。忌吃酒、辣。

失眠、多梦:睡前用半脸盆热水,加一两醋双脚浸泡

20分钟,并生吃葱白1-2根。

(感冒或其他原因引起均可):生黑芝麻3钱(约一调羹),冰糖适量,共捣碎,用开水冲早晨空服,3天痊愈,少吃鱼类。

瘦人增胖:鸡蛋二只,打在碗内,加生番茄汁一调羹和适量白糖,用等量开水冲成半熟食用,每日一次,早晨空服

(也可吃稀黄荷包蛋)连吃一月,以后会逐渐变胖。

牙变白:用食盐或小苏打等量,加入调成牙膏状,每日刷牙一次,

3-4天可除牙齿表层所有色斑,使牙齿洁白。

12.31

【每日一方】手心的温度,竟能治好多病!

小时候,每当我们害怕的时候,只要握住大人的手,当手心的温暖传给我们时,恐惧就会消散。当我们吃凉东西,肚子疼的时候,只要大人将温暖的手心捂在肚皮上,疼痛很快就会缓解。手心的温度,总是带着一份温馨,一份神秘

几年前,我和一位修行的朋友聊天,我一边聊天,一边晃动脖子,因为前天晚上颈脖子受凉后一直不是很舒服,这位朋友告诉我,只要将手捂在颈脖子受凉的地方,一会暖和后,就不疼了。我试着捂了半小时左右,脖子果然就好了。这位修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手心的能量是很强大的啊!

用手心的力量来治病

此后我就经常观察病人的举动,看他们在有意无意中利用手心的能量来治病。

有些风湿病患者,双膝关节疼痛,发凉,病人坐下来后,有一个习惯的动作,就是用双手掌心捂住膝盖,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就会很快缓解。

外出活动,走路走累了,老年人喜欢坐下来休息时,用手捂一捂膝盖,通过这个小小的动作,劳累的膝关节,很快又有力量走路了。

头痛的患者,喜欢用手掌捂住头痛的部位,将头痛区慢慢的捂热,头痛就缓解了,有的甚至就治愈了。

当胃受寒后,出现胃痛,病人习惯的姿势就是用手捂住胃部,慢慢的胃痛就得到了缓解,病情轻的甚至就治愈了

手心的温度真的很神奇

观察多了,自然就会琢磨琢磨,为什么就这么普普通通的手掌,捂一捂就能解决很多呢?

有年冬天,妻子半夜受凉后咳嗽起来,而且还咳得很厉害,弄药吃也不方便,于是我用手掌心贴在她的背部,明显感到背部的皮肤是凉的,就这么捂了不到十分钟,背部就暖和起来,咳嗽也少了,捂了半小时后,背部微微出汗,也没有咳嗽了,我便撤了掌。第二天也未见咳嗽,一次受凉引起的咳嗽就这么治好了,我们笑称这如来神掌还真不赖哦。此后这便成了我治疗咳嗽的一个法宝

——掌捂法治疗咳嗽。

临床上遇到咳嗽的小孩,我便常常建议小孩的父母运用此法,当小孩咳嗽时,无论寒热,也不分虚实,只需要父母用手捂住小孩子的背心,暖其背心,微微出汗,就好似给小孩子输送能量一般,这样小孩子的正气足了,抗邪能力就强了,病情自然就好转得快了。

很多女性来月经时小腹发凉,疼痛,我在处方用药的同时,常常建议患者晚上睡觉时用手掌心捂住丹田,每晚只需要捂一小时,小腹就会暖和起来,连续捂上半个月,宫寒症就可以治愈,下次来月经也就不痛了

痛则不通

很多疼痛都是局部的气血经脉的不畅通所致,《内经》病机十九条其中一条就是: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而我们手掌心是劳宫穴,心脏的热量正好通过心包经传递到这里来,如果使用手掌来治病,还不如说是在用心治病更准确,手心的温度不高也不低,是非常温润祥和的。这也暗合了《内经》之旨,想到这或许会问:身体的疼痛用手这么捂上一捂,就会好吗?身体内的寒,就这么捂一捂,就会散吗?

秋冬常用的掌捂疗

《黄帝内经》上讲:

“秋冬善病肩背骨节。”意思是说,秋冬天,会有许多人患肩背关节骨痛、膝关节屈伸不利等病症。

我们临床上遇到这类病人,便会向他们推荐简单易做又不花钱的掌捂疗法,配合吃药,疗效非常好,甚至有时不需吃药,便有效果。

比如肩周炎的人,例如右边肩关节炎,我们会建议他们将左手掌心搭在右肩,每天晚上这样做一个小时,期间不动、不言、不视,将心神收回来,这样会有微微出汗的感觉,肩膀的寒湿便被排出来。

膝关节冷痛的人,可以将双手掌心的劳宫穴对着膝盖按捂,每天晚上一个小时,不听、不言、不视。

“寒从脚底生。”现代人饮食穿着原因,许多人都从脚生了寒气,慢慢蔓延到小腿、膝盖、甚至大腿、脏腑。

所以掌捂膝盖的方法,可以截住从脚而生的寒气往脏器蔓延。

“冰冻断人种。”冰箱的普及,辛辣食物的泛滥,使许多人的胃经常承受着冰火两重天的折磨。生冷瓜果,秋冬天仍喝冰水的年轻人比比皆是。所以我们临床上循按人们的任脉时,常会感到肚脐周,及肚脐下小腹的冰凉感。说明这里寒气集聚得厉害。所谓“阳化气,阴成形。”腹部经常处于冰冷的场,很容易生成肿瘤等阴性物质。

我们建议这样的人用掌捂法散去肚脐周及小腹的寒气。每天晚上一个小时平躺下来,用双手捂在腹部冰凉的地方,不听、不视、不言,专心内守着腹部,临床上也收到良好的反馈。

或者现代常见的颈椎病,也可以用掌捂法,将一手劳宫穴对着颈椎,捂半个小时,左右交替,就是一个小时。专心内守精神在手掌心上,疗效显著,简单方便。

家人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腰痛的,也可以用掌捂法给家人缓解病痛。让病人侧卧或俯卧,将自己手心贴在痛处,两个人都不要讲话,将注意力集中在手掌心上,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哦!

掌捂疗法要点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将手心直接贴着需要治疗的皮肤哦!直接接触皮肤!直接接触皮肤!这些动作大家可以在床上进行,比较保暖!

大家注意了没有,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每个方法,我们都强调了需要做到三个

“不”!即“不听、不言、不视”。

你可能会说,这样好无聊,大家边聊天,边掌捂,时间过得快,或者边看电视边掌捂,也容易消磨这一小时。

但大家不知道,我们这个掌捂法的核心要诀,便是这三

“不”!

现代人许多都是阴阳不调,寒热不平衡的状态。我们用的掌捂法,通过

“不听、不视、不言”,精神内守,达到静的状态,人的身心不妄动了,便开启了人体寒热对流系统,这时我们便可以用自身之热疗自身之寒。

所以这全身多余的热量,都通过手掌心的劳宫穴,去熨帖身体寒凉的地方,使寒热对流,气机流通顺畅,转了一个圈子,那么疾病便会减轻甚至痊愈。

这种做法,便是古代的

“导引”之法。

因为有心,自然秋冬不再寒冷,充满温暖!这么简单的养生方法,不如你也试试吧!

汇编资料

选自《三通宝典

微信公众号里的

每日一

(方)》。福州学员王生泉

人生不易,三通堂愿您健康长寿!

昆明三通堂电话:0871-63110922

福州三通堂电话:0591-83722271

养生长寿就在“三通宝典”,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注:本公众号为中医养生知识交流共享平台。文章仅供学习参考,如涉及用药疗方,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文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供交流学习使用(非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