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妇科病,要学会用这几种中成药(二) 治疗妇科病,要学会用这几种中成药(二)治疗妇科病,要学会用这几种中成药(二)

治疗妇科病,要学会用这几种中成药(二)

妇科疾病用药

主编/史欣德

1.大黄䗪虫丸(胶囊)

【药品性质】处方药。

【方剂组成】熟大黄、炒土鳖虫、制水蛭、炒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煅干漆、桃仁、炒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

【剂型用量】

水蜜丸:

每次1袋(每袋重3g),日1~2次,温开水送服。

胶囊剂:

每次4粒(每粒重0.4g),日2次,温开水送服。

【适应人群】成年人,女性居多。

【用药指征】

形貌:

面目黯黑,皮肤干而粗糙(肌肤甲错),消瘦。

症状:

①腹部肿块,腹满;

②经闭不行;

③潮热,不能饮食;

④大便干结如粒。

舌象:

舌体偏瘦,苔薄。

脉象:

脉沉涩。

【适用病症】

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继发性不孕症、盆腔包块。

内科疾病:

厌食症、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或腹腔恶性肿瘤。

皮肤科疾病:

黄褐斑。

【巧用活用】

①小腹冷痛,胀气,热敷缓解者,可配艾附暖宫丸同用。

②手足冷,失眠,出汗异常,胸闷,可配血府逐瘀颗粒同用。

【注意事项】

①闭经而面色苍白无华,食欲差,乏力,大便稀溏者不宜用。

②月经量多,或淋漓不止,或崩漏者慎用。

③孕妇禁用。

【类方鉴别】

大黄䗪虫丸——桂枝茯苓丸

相同症状:

子宫肌瘤、闭经

不同症状:

大黄䗪虫丸:面目黯黑、肌肤甲错、不能饮食

桂枝茯苓丸:盆腔有积液,或肠道充血水肿

【医案举隅】

1.闭经(刘渡舟医案)

王某,女,28岁,未婚。

住北京市海淀区。

闭经三个月,肌肉注射黄体酮无效。

患者常感周身乏力,心烦,性情急躁,少腹拘急,大便干结不爽,小便赤黄,口唇干燥,不时舐润。

望其两目黯青,面色不荣,皮肤干燥角化,舌色红绛,无苔,中有裂纹,脉沉。

刘老辨为血热相搏,日久变成干血内结。

治当泻热逐瘀,嘱病人购服同仁堂产的大黄䗪虫丸180g,每次服6g,日服3次。

二诊:

服药不久,月经来潮,周期五天,经量中等,颜色黯红,其他诸症亦随之减轻。

视其舌色仍然红绛,脉沉而略涩。

此乃干血尚未尽化,瘀热犹存之象。

令其仍服大黄䗪虫丸。

观其诸症皆愈,又疏圣愈汤一方(党参、黄芪、生地、川芎、白芍、当归)3剂,以善其后。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2.黄褐斑(李海英等报道)

观察大黄䗪虫丸对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大黄䗪虫丸,对照组30例口服维生素C片及维生素E胶囊,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18期)

3.上臂静脉血栓(张敏医案)

赵某,男,63岁。

2012年3月初诊。

患者因右手拇指冰凉、色紫黯,手臂轻度水肿1月余前来就诊。

1月前,正值春节前夕,患者自觉右侧手臂麻木不适,未予重视,春节过后,就诊于当地县人民医院,按“颈椎病”进行治疗,但无效。

逐渐出现右侧拇指冰凉,色紫呈缺血状,手臂轻度水肿,遂转诊于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上臂静脉血栓”。

因已错过溶栓时机,医院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惧怕手术,遂求助于中医。

笔者观其面色黧黑,形体消瘦,皮肤干燥粗糙,纳食一般,平素嗜酒,睡眠差,早醒,夜间燥热盗汗,大便溏。

诊其脉象细涩,舌淡黯。

想起《金匮要略》一条文: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暗黑。

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

”患者面色黧黑,肌肤干燥粗糙实为肌肤甲错之表现。

遂嘱其坚持服用大黄䗪虫丸,每次1粒,日2次。

服至半月余后告知大拇指已转暖,紫色渐退,右臂肿消。

嘱其继续服用至完全恢复。

3月后回访右手皮温、肤色已完全正常。

【方剂来源】《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

大黄䗪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䗪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作用原理】活血破瘀,通经消癥是本方的主要作用。

方中主药大黄、䗪虫能破血逐瘀,水蛭、虻虫、蛴螬、干漆、桃仁均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

地黄、白芍既能养血润燥,又能活血;

杏仁润下,与大黄配合冀瘀血从下而消;

黄芩清解瘀热,甘草益气护中,兼调和诸药。

少腹逐瘀颗粒

【药品性质】处方药。

【方剂组成】当归、蒲黄、醋制五灵脂、赤芍、盐制小茴香、醋制延胡索、炒没药、川芎、肉桂、炮姜。

【剂型用量】

颗粒剂:

每次1袋(每袋重1.6g),日2~3次,开水冲化,待温服。

【适应人群】成年女性。

【用药指征】

形貌:

体壮,面色黯,唇色紫。

症状:

①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

②妇人行经腰酸,少腹胀,或小腹冷痛;

③月经不调,一月数行或数月一行;

④月经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白带夹血;

⑤崩漏,月经淋漓不止;

⑥无故流产,甚则反复发生;

⑦产后恶露不止,色黑,小腹隐痛。

舌象:

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

脉象:

沉弦。

【适用病症】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原发性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产后腹痛、药流后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

【注意事项】

①月经量多,色淡,伴乏力甚,心悸气短,汗多,面色苍白,舌淡红,脉细弱者不宜服。

②痛经,出血量大,血色深红黏稠,心烦失眠,口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者不宜服。

③产后腹痛不止,出血量多,用药1天后症状不缓解者当去医院就诊,排除胚胎或胎盘组织残留。

④孕妇忌服。

【医案举隅】

1.寒凝血瘀型痛经(马新方等报道)

观察方法:

将87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0例运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对照组40例用布洛芬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

对照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为8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第22期)

2.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师雪莲等报道)

观察方法:

将该院妇产科门诊240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不止,辨证属寒凝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单纯药物流产组缩宫素组、少腹逐瘀颗粒组每组80例。

对比分析各组完全流产率以及药流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转经时间。

结果完全流产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流后阴道出量、出血时间、转经时间少腹逐瘀颗粒组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认为少腹逐瘀颗粒用于寒凝血瘀型药流后出血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临床疗效显著。

(《光明中医》2014年第1期)

3.盆腔炎性包块(代翠婷等报道)

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0例盆腔炎症包块患者,于非经期口服少腹逐瘀颗粒联合直肠放置野菊花栓,连用半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随访观察炎症包块缩小情况。

结果:

痊愈23例(38.3%),好转34例(56.7%),无效3例(5.0%)(后改为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57例(95.0%)。

认为:

少腹逐瘀颗粒联合野菊花栓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年第7期)

【方剂来源】本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原方曰:

“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

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五付,不过四月必成胎。

…此方更有险而不险之妙。

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医书颇多,仍然议论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

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胎胞,从傍流而下,故先见血。

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

如曾经三月前后小产,或连伤三五胎,今又怀胎,至两个月前后,将此方服三五付,或七八付,将子宫内瘀血化净,小儿身长有容身之地,断不致再小产。

若已经小产,将此方服三五付,以后成胎,可保无事。

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方也。

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七粒(炒),干姜二分(炒),元胡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二钱,官桂一钱,赤芍二钱,蒲黄三钱(生),五灵脂二钱(炒),水煎服。

【作用原理】本方主要治疗瘀血结于下焦少腹的病证。

方中小茴香、肉桂、干姜味辛而性温热,血得温则行,故能温通下焦血脉,理气活血,止痛消块;

当归、赤芍养血活血止痛;

蒲黄、五灵脂、川芎、元胡、没药均为活血理气药,使气行则血行,气血畅行则痛止,蒲黄同时又是一味止血剂,能治疗瘀血引起的各种出血。

乌鸡白凤丸

【药品性质】非处方药。

【方剂组成】乌鸡(去毛爪肠)、鹿角胶、制鳖甲、煅牡蛎、桑螵蛸、人参、黄芪、当归、白芍、醋制香附、天冬、甘草、地黄、熟地黄、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炒芡实、鹿角霜。

【剂型用量】

大蜜丸:

每次1丸(每丸重9g),日2次,温开水送服。

小蜜丸:

每次1袋(每袋重6g/9g),日2次,温开水送服。

【适应人群】少年或成年女性。

【用药指征】

形貌:

面色少华,体型偏瘦,精神不足。

症状:

①月经先期量多,或后期量少,或淋漓不止,经色淡红或清稀,经期或经后腹痛;

②头晕,气短,乏力,自汗出;

③潮热,盗汗,口渴,心烦,失眠;

④劳累则腰酸腿痛,带下淋漓不止;

⑤乳房发育不良;

⑥大便干结或大便稀溏;

舌象:

舌嫩偏红,苔薄或少。

脉象:

细短弱,或细数。

【适用病症】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月经先期量多、月经前后无定期、月经过多),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症、药流或产后出血不止),带下症(慢性盆腔炎、慢性阴道炎),更年期综合征。

内科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老年习惯性便秘。

【巧用活用】

①更年期潮热:

汗多,心慌气短,口渴明显,可配生脉饮同用。

②带下:

色黄量多,小便黄,与知柏地黄丸同服。

③老年习惯性便秘:

大便干结如粒,小便频多,可配麻仁润肠丸同用。

④失眠症:

经前心烦,乳胀,小腹痛,心烦失眠早醒,可与加味逍遥丸同用。

【注意事项】

①经前失眠,烦躁易怒,乳房胀痛,脉弦有力者不宜服。

②经前腹痛甚,经色紫黯浓稠,有大血块,尺脉有力者慎用。

③崩漏不止,心烦易怒,失眠,小便黄,大便干结,舌坚老,脉有力者不宜服。

④带下色黄腥臭,阴痒,小便黄赤者不宜服。

【类方鉴别】

乌鸡白凤丸——艾附暖宫丸

相同症状:

体质偏虚女性的月经不调

不同症状:

乌鸡白凤丸:

月经量多色鲜,潮热盗汗,带下量多,舌色偏红

艾附暖宫丸:

经前腹痛,月经量少色黯,平时小腹冷痛,舌色偏

【医案举隅】

月经不调(史欣德医案)

某女,15岁。

13岁月经初潮后先后不定期,短则20天左右,长则5个月一行,月经量多,色鲜红,血块不多,腹不痛,行经时间长至10天左右。

体型瘦小,乳房不丰满,面黄少华,睡眠不实,食量偏小,喜欢甜食,小便偏黄,大便2~3天一行,质偏干。

舌嫩红,苔薄少,脉细弱。

嘱用:

乌鸡白凤丸大蜜丸,每次1丸,日1次,早饭后温水送服。

遇感冒等新病停服。

患者坚持服用3个月后,月经时间、量、色完全恢复正常。

【方剂来源】本方出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原方组成:

人参(去芦)、鹿角胶、生白芍各八斤,当归九斤,生牡蛎三斤,甘草二斤,生黄芪二斤,鳖甲(醋制)四斤,丹参、香附(醋制)各八斤,天冬四斤,桑螵蛸三斤,乌鸡三十二只(去净毛、肠子、爪尖,净重不得低于四十二斤)。

上药用绍兴酒八十四斤装罐内(或不生锈的桶亦可),将罐口封固,隔水蒸煮,至酒尽为度;

再将以下鹿角霜三斤,熟地十六斤,生地十六斤,川芎四斤,银柴胡一斤十两,芡实(麸炒)四斤,生山药八斤,轧成粗末,再和所蒸的药料共和一起,搅匀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为丸,三钱五分重,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每服一丸,白开水送下。

”主治:

“妇女血虚,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白带淋漓,腰腿疼痛,肢体浮肿,产后身体衰弱,出虚汗发烧。

【作用原理】方中乌鸡、制鳖甲、鹿角胶、鹿角霜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补阴血,滋养肝肾;

人参、黄芪、山药益气健脾,固涩精血;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丹参养血活血;

生地、天冬、银柴胡滋阴凉血,清退虚热;

煅牡蛎、桑螵蛸、芡实收敛固涩,止崩止带;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甘草补气调和诸药。

本方大补气血津液,偏于补阴,兼清虚热,药性略偏凉。

艾附暖宫丸

【药品性质】非处方药。

【方剂组成】艾叶炭、醋炙香附、制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酒炒白芍、地黄、蜜炙黄芪、续断。

【剂型用量】

小蜜丸:

每次1袋(每袋重6g),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大蜜丸:

每次1丸(每丸重9g),日2~3次,嚼碎后温开水送服。

【适应人群】女性,体质偏虚、偏寒者。

【用药指征】

形貌:

面色黯而无光泽,体型偏瘦。

症状:

①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血块;

②痛经,小腹冷痛,热敷则缓;

③久行久站则腰膝酸痛;

④带下色白量多;

⑤神疲倦怠乏力,食欲差;

⑥婚后日久不孕;

舌象:

舌淡黯,苔薄。

脉象:

沉细弦。

【适用病症】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阴道炎、带下症、不孕症等。

【巧用活用】

①合并卵巢囊肿,月经痛甚,血块大,色紫黯者,可配桂枝茯苓丸同用。

②子宫内膜增厚明显,月经量多色紫黯,经行痛甚者,配大黄䗪虫丸同用。

【注意事项】

①子宫有热,小便色黄赤,心烦失眠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色黄者不宜。

②气郁血瘀,胸闷肩紧、经前乳胀、烦躁易怒、大便干结的月经后期、痛经不宜。

③带下量多色黄气秽者不宜。

④有感冒、腹泻等新病时停服。

⑤忌食生冷。

⑥注意保暖,尤其下肢。

【类方鉴别】

艾附暖宫丸——乌鸡白凤丸

相同症状:

体质偏虚女性的月经不调

不同症状:

艾附暖宫丸:

经前腹痛,月经量少色黯,平时小腹冷痛,舌色偏红乌鸡白凤丸:

月经量多色鲜,潮热盗汗,带下量多,舌色偏淡。

【医案举隅】

1.胚胎停育(李楠医案)

王某,女,25岁。

结婚5年,怀孕2次,皆于3个月内停育,夫妻二人赴西医院检查,皆未发现问题,转求中医治疗。

患者平素月经后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四肢不温。

因两次怀孕均十分困难,且发生胚胎停育,导致情绪不安,精神紧张。

先予四逆散服用1周,后转服艾附暖宫丸,期间注意避孕。

2个月后月经周期逐渐趋于正常,经量渐增,小腹冷痛明显减轻,手足转温。

让其继续服药,可不再避孕。

2个月后来电告知发现怀孕,嘱其停药,放松精神,安心养胎。

后产一女,出生时体重7斤2两,现(2016年初)已满周岁。

2.痛经(郝林莲医案)

林某,女,30岁,2000年3月12日初诊。

经期小腹作痛10余年,喜热喜按,腰酸如折,经色淡紫,量少,平时肢冷。

本次月经来潮后疼痛剧烈,持续2~3日缓解,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

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等。

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痛经。

口服布洛芬片、氟芬那酸片症状减轻,但每次月经来潮后仍剧烈疼痛。

舌淡苔少,脉细。

辨证属阳虚内寒,治宜温补下焦。

嘱其每晚临睡服艾附暖宫丸1丸。

经前2天开始服温经汤,每日1剂,连服5剂。

如此服用2个月经周期后,痛经得痊。

(《山西中医》2009年12月第25卷增刊)

【方剂来源】本方出自《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子嗣方论》,原文如下:

“艾附暖宫丸,治妇人子宫虚冷,带下白淫,面色痿黄,四肢酸痛,倦怠无力,饮食减少,经脉不调,血无颜色,肚腹时痛,久无子息。

服药更宜戒恼怒生冷,累用经验。

艾叶(大叶者,去枝梗)三两,香附(去毛)六两(俱要合时采者,用醋五升,以瓦罐煮一昼夜,捣烂分饼,慢火焙干),吴茱萸(去枝梗)、大川芎(雀胎者)、白芍药(满酒炒)、黄芪(取黄色、白色软者)各二两,当归(酒洗)三两,续断(去芦)一两五钱,生地黄(生用)一两(酒洗,焙干),官桂五钱。

上为细末,上好米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淡醋汤食远送下”

【作用原理】方中艾叶温暖子宫;

香附疏肝理气,气顺则血亦顺;

吴茱萸、肉桂温经散寒、通脉止痛;

当归、川芎、白芍、地黄为四物汤之组合,既能养血调经,又能活血祛瘀止痛;

黄芪益气以生血;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调血,全方益气养血,暖宫调经,总体偏于温补。

本文摘自《100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中医书友会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