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医宝典】系列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2019年6月文章排行
中医典籍大全>>>【中医宝典】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请大家关注【中医宝典】子公众号,方便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文章转载自:微明君
微信号weimingtcm
编者按
如何找中医看病?当然并不是跑到中医处胳膊一伸说“医生我病了,您给看看?”,您在找中医看病前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微明君在本文中从专业角度为大家提供了详细的中医看病的攻略,内容包括诊前准备(择医、资料准备、面诊、咨询、诊金)、诊病时(看诊的时间场合、注意事项、复诊)、治疗(治疗方法、抓药、煎药、服药),以及日常保养(饮食宜忌、起居调摄、心态调整、愈后注意事项)等,帮助您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题记】
想写这篇文章已经很久了,但因工作学习太忙,且准备不够充分,故一直没有落笔。最近在多位医友和好友的鼎力襄助下,断断续续历时约一个月终于完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信息量较大,所需阅读时间可能较长,大家如忙的话,建议先收藏后有空再看)
【前言】
七年前,笔者曾在微博和博客上发表文章《找中医看病那些事儿》,总结了十条大家在找中医看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其后,该文先后被《中国中医药报》、《健康管理杂志》及《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等转载或收录。
七年过去了,随着我国中医药大环境的改善及笔者个人临证经验的积累,有必要对该文进行一些相应的修改和增订,希望能从某种程度上解决大家的相关疑惑,并有助于大家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一)慎重择医
很多朋友身体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找专业、靠谱的医师进行诊治,而是喜欢先上网去查询。
事实上,这是不太可取的。
众所周知,无论大病还是小病,治病都是一件非常专业且郑重的事──且不说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各式各样不靠谱的医疗广告甚至医疗陷阱,即便有幸查到了正规的网站或疾病介绍,往往对疾病的治疗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还容易被里面的内容吓得惶惶不安,从而极有可能导致“有病乱投医”。
还有些朋友,则走了另一个极端,即无论大病小情,都选择到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去看诊。
这同样是不太可取的。
首先,大部分常见病,在当地或省会城市看便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如选择异地看诊,则时间、经济成本会随之升高许多;若是需要多次复诊的疾病,就更加不划算了。
其次,即使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也有不少不正规的医院(那些在网上打广告的医院,多数都在北上广深,而真正的好医院,是不需要天天打广告的),亦需要大家仔细甄别。
最后,北上广深的医院常年聚集着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的患者,导致这些医院的医生往往都是超负荷工作,八小时内需要看诊大几十甚至上百人是常事,所以分给每一位患者的时间往往非常有限(大都不会超过五分钟),所以疗效自然受限。
因此,综上,
如果不小心生病了,建议大家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或门诊(且首选就近的),慎重择医,从而尽可能避免贻误病情甚至上当受骗等情况的发生。
(二)信者为医
那么,是不是到就近且正规的医院或门诊找到专业且靠谱的医师,就万事大吉了呢?
答案是:不一定。
如上所述,治病是一件非常专业且郑重的事。所谓“专业且郑重”,从医生角度讲,要求医生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素养和负责的诊疗态度;从患者角度讲,则需要患者掌握一定的看诊技巧,并且更重要的是,对医生要有足够的信任。
在临证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其他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患者是否信任医生,疗效是有很大差别的──
常言道:“
信者为医。
”患者信任医生,则不仅会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或服药用药,并且会严格遵照医嘱,做好饮食、起居及心态调整等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信任,患者的内心会变得安定且平和──心神安和,气血自畅,如此一来,则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病症,都会变得容易恢复。反之,如果患者对医生缺少信任,则疗效或多或少地就会打折扣了。
当然,信任,也是有条件的。
首先,便是选择信中医还是信西医。
笔者的体会是,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医学的瑰宝,都为人类健康做出过巨大贡献,且都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故建议大家如有问题的话,一定要多方打听并比较一下,谨慎选择自己适合且愿意相信的医学体系就好。
其次,大部分患者,更愿意相信老大夫或名气大的大夫,因其多数经验丰富,而对年轻大夫或名气没那么大的大夫的信任度就没有那么高了。
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笔者想说的是:医术的高低与年龄是否老、名气是否大及经验是否丰富固然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却是对医道体悟的深浅。且老大夫或名气大的大夫未必一定就经验丰富,也可能只是年龄较老或虚名较大,而医术却平平,甚至可能看诊一多便有些精力不济,或因为名气大患者多而无暇认真看诊了;也不一定年轻大夫就一定不行,也可能虽然年轻,但医术精湛,亦有一定经验,并且对治病拥有一腔年轻人独有的精力和热情。因此,大家大可不必以年龄老少、名气大小而论大夫是否值得信任。
第三,还有些患者,愿意相信男大夫,不愿意相信女大夫,或反之亦有。
笔者认为,这也是没有必要的。
学医不分男女,医术亦不分男女,大夫又何须分男女呢?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建议大家看病时,
一定要谨慎选择值得信任且自己愿意信任的大夫,且无论中西、无论老少、无论名气、无论男女,唯信是选。
唯其如此,医患之间才能更好地精诚合作,从而更快、更好地打败疾病这个共同的敌人。
(三)尽量面诊
经常有朋友通过网络或电话询问:我身体哪哪不舒服,用中医怎么调理?我孩子老感冒,吃什么中药好?我亲戚得了某某病,开个方子好吗?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事实上,从负责任的角度讲,这些问题都难以准确回答的。
大家知道,人体精密复杂,疾病变幻莫测。故中医看病,必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且讲究个体化辨证治疗,绝不是说一两个症状或一半个病名便就可以给出准确的诊断意见或治疗方药的,只有经过全面的诊断和细致的辨证之后,给予治疗或处方用药才能尽可能疗效确切且不致有失。
大家想想,如果通过网络或电话随意聊两句就能把病给诊断清楚或治好,那还要医院或诊所做什么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网诊也不是不可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大环境的改善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诊疗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使网诊已成为可能。
但即便如此,
为了确保辨证精准及疗效肯定,也建议大家在需要看诊(尤其是初诊)时,最好还是找附近或当地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当面诊治。
若实在无法或不方便面诊,再考虑选择网诊。且为了确保疗效,网诊应尽量以复诊为佳,且网诊单的信息填写也应越全面越准确越好。
(四)咨询事宜
当然,有些朋友有医生的联系方式或者有做医生的朋友,事先询问只是为了确定一下医生能不能治某个病,或看医生能不能帮忙推荐一个擅长治疗该病的大夫。
生病大家都着急,可以理解。但因医生的工作大都比较繁忙,需要面对的患者也普遍较多,因此,本着换位思考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有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建议在医生方便的时间进行咨询,尽量避开清早、午休、深夜或医生的出诊时间。
、建议不要问医生在不在或过度寒暄,并尽量避免使用语音、视频或直接通话等,直接用文字或图片说明大致问题即可。
、建议先询问医生是否擅长治疗该病,若不擅长,则再考虑适当措辞,询问医生是否可以帮忙推荐其他大夫。
、若医生推荐了其他大夫,便涉及到挂号问题。如今,各大医院及诊所均已开通网络或电话预约服务,提前预约一般都能约到号,故
尽量不要让医生帮忙挂号(尤其是非本院或本诊所其他医师的号)。
常言道:“医者仁心”,倘若能做到以上四点,相信没有哪个医生是不会郑重对待您的咨询并给予认真回复的。
当然,如果大家在收到医生的认真回复后能适当地道一声感谢的话,相信医生的心里也一定会感到很温暖。
(五)关于诊金
在老百姓心目中,中医治病就应当“简便验廉”,所以导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医师的诊金都是非常低廉的,甚至有些中医师看诊干脆就不收诊金。
笔者认为,无论对患者、对中医师还是对整个中医行业来讲,这都是很不好的。
首先,医生也有自己的父母需要赡养、家庭需要照顾,如果诊金过少,唯一的办法,便只能在政策的允许的范围内将诊金算到药费里。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导致医生被迫多开药以赚取药费提成的情况发生,如此,既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还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且很可能比付诊金的负担更大),同时也不利于医师医德、医术的提升以及整个中医行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好在这种情况目前已有改观)。
其次,诊金是医生价值的体现。有时候,我们只看到医生似乎简简单单地便写就一张的处方或扎下一根银针,却没有看到医生为了这张处方或这根银针,背后曾拜过多少师,熬过多少夜,读过多少书,承受过多少面对急危重症时的战战兢兢,以及为了当下的疾病而付出多少心血,绞尽多少脑汁。如果看到,相信大家就不会希望诊金再低一点了,甚至可能希望它更高一些。
第三,诊金亦是患者对医生基于认可与信任的某种契约精神的体现。因为认可与信任医生,所以付诊金请医生看病,而付了诊金,便对看病重视起来,于是开始认真按时服药并严格遵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日常调摄,从而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从某种角度讲,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看病必须花钱,有些病不花钱好不了”的原因所在。
当然,有些时候,医生也会在医院或诊所允许的范围内给患者减免诊金。比如,来诊的是确实贫困的患者,或医生的亲戚、朋友,以及亲戚、朋友介绍来的朋友。但此时,
千万不可认为医生减免诊金是理所当然,甚至因此而失去感恩之心。
如此,既不利于疾病的恢复,也可能消损个人的福报,甚至导致得不偿失的情况发生。
(六)诊前须知
接下来,说说确定找中医看诊前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找中医面诊前,最好不要化妆
,若即使不得不化妆,也尽量化淡妆,因为化妆(尤其是过度化妆)会掩盖真实的面色,从而影响医生在望诊时进行准确判断。
其次,最好不要吃带有色素的食物或喝含有色素的饮料
,因色素可能会使舌苔染上相应的颜色,且不易在短时间内清除,从而不利于医生对舌象作出准确判断。
第三,也不建议大家在看诊前喷洒气味浓重的香水或吃如韭菜、大蒜等气味浓重的食物
,因这些香水和食物一方面不利于医生作出准确的闻诊判断,另一方面,在诊室或病房等密闭空间内,浓重的气味有时容易使人坐立不安,也不利于医患之间静心、通畅、有效的交流。
最后,就诊前也不宜生气或做剧烈运动
,因生气或剧烈运动会使气血和脉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脉诊的准确性。故建议大家如果已约定好时间面诊的话,尽量提前
分钟左右到达候诊区,边休息边候诊,且保持情绪平和,待脉象平静后再看诊,效果会更好。
(七)资料准备
为了提高看诊效率,在看诊前,患者可事先在脑海中将不舒服或最想治疗的症状按由重到轻的顺序回忆或默记一遍,以免看诊(尤其是初诊)时因为紧张而“临诊忘言”。
有些有心的患者,会事先将上述情况都写在纸上,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推荐大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
此外,若以前曾做过相关检查或曾找其他医师看过,则建议带上之前的检查报告或前诊医师所写的病历或处方(如有的话)。
有人担心中医大夫可能不愿意看西医的检查报告或其他医师的病历或处方,其实不是的。一个好的中医,既不会排斥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也不会无视其他医生的诊治记录。相反,却常常能从这些资料中获取到更多关于疾病真相的信息,从而对疾病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并给出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八)看诊时间
大部分人生病后,都习惯先忍一忍,看能不能自己好,实在扛不住了,才去找医生。
事实上,这是很不明智的。
常言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有些小病,忍一忍或许可以自愈,但万一不是小病,碰到自己身上,就是一万,等到小病变成大病,想要再治,恐怕就很困难了。
所以,从看诊的大时间上来讲,建议大家身体如有不适的话,一定要及时诊治,不要一拖再拖、“隐忍冀瘥”,以免贻害无穷。
此外,有不少朋友对伏天或过年期间是否适合看诊表示存疑,担心伏天喝汤药会上火,过年看病会犯忌讳。
其实大可不必。
首先,伏天喝汤药不仅不会上火,还可能会泻火,有时甚至还需要“补火”,皆取决于医师根据当下的天时、地域和患者的具体病症因时、因地、因症下药。
其次,过年看病是否犯忌讳,因各地风俗的不同而不同。笔者的建议是,鉴于过年期间大家相对都比较繁忙,如不去看病身体亦可承受,则可选择年关过后再看,如无法承受,则但看无妨,毕竟生命和健康要比风俗或繁忙更加重要。
说到具体看诊时间,则一般以早晨或上午为最佳,因此时人体的阴阳、气血、经络及五藏六腑等均未受到外界因素的太多影响,所以更能体现患者当前的生理及病理特点。
同时,诊室的光线、气氛及医生的状态等,也往往是在早晨或上午时为最佳,亦均有利于对疾病作出更准确的辨证与治疗。
当然,午后或晚上看诊也不是不可以,尤其是某些急性病症,则更不应拘泥于某个特定时间。
为了确保看诊的效果,如果时间或情况允许的话,还是推荐大家尽量选择早晨或上午。
(九)看诊场合
看诊场合,也有讲究。
无论考虑看诊环境还是诊疗器具的配备情况,诊室或病房都应当是作为首选的。
其次,囿于具体情况或条件所限,可以考虑去患者或医生家里。
再次,则可考虑选择事先约定好的环境安静、光线较好的茶馆或咖啡馆等。
当然,若确实情况紧急的话,则任何地点,都是可以作为看诊的场合的。
但有些场合,大约是不太适合看诊的:比如一群人聚会聊天的茶桌、饭桌上或酒桌上。
在这种场合下,一来随便把手一伸便要求座中的医生把脉者,未必是真的想看病;二来不经医生同意便伸手要其把脉,也是对医生职业的不尊重。
此时,就算医生碍于面子给看了,也未必真的能静下心来认真看,往往只能走走过场,敷衍了事,且可能无形中便冷落甚至惹恼了在座的其他人。
所以,综上所述,
无论您与您的医生朋友是否熟悉,都请大家一定要注意看诊场合。
(十)诊间注意
真正开始看诊后,也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
比如,有些患者(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喜欢“考”大夫,即上来先不说话,伸手就让医生把脉,把得准才看,若把不准,便将信将疑,或看了也不抓药或进行治疗,甚至干脆退号不看了。
也有一些医生,看诊的习惯是患者一上来不让说话,先把脉,然后看一看舌头(有时甚至舌头也不看),再大致问两个问题,患者尚未说完,医生的方子就已写好或治疗就已开始了。
笔者认为,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太可取的(具体原因详见前文)。
当然,这样看病的患者也可能的确有自己的苦衷,这样看病的大夫也可能确实有独门的技术,故不可一概而论。
说回到普遍情况下的正常看诊。
看诊的时候,
如果是初诊,建议大家主动陈述病情,并先从最难受的主要症状说起,其次叙述疾病的起因和治疗经过等。
若是复诊,则可先叙述经上次诊疗后消失或减轻的症状,再叙述本次新增、加重或变化不明显的症状,然后根据医生的询问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以使问诊资料的收集能够尽可能地全面、详尽。
此外,伸舌头时,应尽量自然放松,因为紧张的话,可能会使舌头充血,从而影响舌诊的准确性。
把脉时,如果医生没有主动提问的话,则不建议多说话,因为过多地说话,可能会对脉象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后,医生在进行治疗或处方时,也不建议频频提问打断医生,以防医生思路中断影响治疗,或因回答问题分神而不小心写错处方。如有问题,则可选择在医生治疗或处方完毕后再进行询问,这样更加稳妥。
(十一)治疗方法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讲,以中药、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点穴、正骨及食疗等为主。临证治病时,医生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自己擅长的相关领域酌情选用最适宜的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在所有治疗方法中,中药的使用目前在我国是最为广泛的,而中药的常用剂型,又以内服或外用的汤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膏剂及各种现代剂型的中成药等为主。
大体来讲,
比较严重或需要迅速起效的疾病可使用汤剂进行治疗
(因可根据具体病症灵活加减,且煎煮方便,故最常用),
比较平缓或需要缓慢治疗的疾病可选用丸剂
(某些急病、重病亦可对症使用事先备好的相应救急丸剂),
比较紧急尤其是需要发散邪气的疾病可选用散剂,需要滋补或拔毒类的疾病可选用膏剂,适宜汤剂治疗但没有条件煎煮或携带汤药的情况下可考虑选用颗粒剂,其他比较轻浅且病症典型的疾病则可选用相应现代剂型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此外,在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下,某些适应症、禁忌症及疗效明确的非处方类西药,也是可以作为中药来使用的。
中医西医,能治好病就是好医;中药西药,能治好病就是好药。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一见中医大夫谈西医理论或开西药便认为是庸医,只要谈得正确,用得准确,疗效的确,就是明医。
(十二)抓药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中医诊所是没有医保的,而这些诊所的药材相对来说往往都要偏贵一些。于是,有些患者拿到医生开出的处方后,便喜欢去有医保的医院或药价较便宜的药店去抓药。
笔者认为,这是不太可取的。
首先,“一文价钱一文货”,民营诊所的药材之所以偏贵,主要是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大家想一想,如果一家诊所的药材又贵质量又不好,那不是砸自己的招牌么?
其次,大家搭了那么多时间、花了那么贵的诊金来看病,医生开的方子也没错,却在抓药的时候贪了小便宜,导致因为药材质量不佳而影响了疗效,岂不是太可惜了?
第三,有疗效还好,如果因为吃了其他地方抓的药(抓少、抓多、抓错或所抓药品质量有问题)而出了问题的话,相信是没有人愿意主动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的。
此外,据笔者观察,目前,我国多数大型民营中医诊所均已开通高端医疗保险业务,诊费、药费均可报销,且赔付比例往往都比较高,故建议大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酌情选用(尤其可以考虑为家里容易生病的老人或小孩,以及支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壮劳力进行投保)。
还有些患者不在看诊的诊所抓药,是因为等候的时间太长。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很多诊所都已开通了中药快递或闪送服务,以方便大家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可以酌情选用。
最后,如前所述,目前,我国不少(尤其是北上广深的)民营诊所的经营模式是只给医生一定比例的诊金,但不给医生算开药提成。因此,笔者相信,每一位中医师(包括绝大多数被迫算药物提成的医院或诊所的中医师)在处方时,绝不会一边开方一边想着怎么才能多开点药以赚取药物提成,反而都会想着怎么才能既帮患者治好病,又能帮患者省点钱。
综上,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为了确保疗效,并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建议大家首选在就诊的诊所进行抓药。
(十三)煎药方法
关于煎药的问题,也是需要深究的。
煎药用具,一般来讲,以(紫)砂锅、搪瓷锅、陶罐、玻璃锅或不锈钢锅等为佳,忌用铜、铁、铝等容易被腐蚀的器皿。
煎药方法,因具体病症及医师个人习惯的不同而不同。笔者的习惯是:一般情况下,煎药前需将草药先浸泡
0.5
小时(若病情较急或总药量较轻的话,则不泡亦可),然后添水至没过药
厘米左右;先开大火(尽量用明火)进行煎煮,待开锅后,换成小火;开锅约
分钟后,将第一遍的药汁倒出,再单独把药汁放到火上,用中火浓缩一下,浓缩至约
300
500
毫升(成人)或
150
毫升(小儿)的量即可,分二或三次喝完。供大家参考。
(编者注:为了尽可能多地煎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一般会在取得第一遍的药汁后加水再煎,获取第二遍的药汁,并将第一遍和第二遍的药汁混合后浓缩。)
其他如轻煎、久煎、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及自备药引等特殊煎煮法,则遵医嘱即可。
汤药煎好后,可以放到冰箱里密封冷藏,一般一二天内是不会变质的,在喝之前稍微温一下即可。
此外,若因工作实在繁忙,没有时间每天煎药的话,则可变通一下,将两剂药同时煎煮(用水量增倍),煎好后的药汁分两天喝亦可。
(十四)尽量自煎
每一味中药,都是从药农的辛勤种植、培育、采收到中药企业的遴选、炮制、运输,再到医师的精心开具和药师的认真调剂后才辗转到了我们手里,经历了许多人、许多环节的辛苦付出,可谓来之不易,故都值得珍惜。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大家最好选择自己煎药。
同时,自己煎药,鼻能嗅其味,目能观其形,耳能闻其声,肤能受其熏,而心亦随之而宁静,亦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过程,故疗效更佳。
当然,若大家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或实在学不会如何煎药的话,也可以让家人代煎,或选择在抓药的医院或诊所进行代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或诊所都配有中药代煎服务。近年来,随着煎药机功能的提升和大部分医院或诊所煎药流程的改进和完善,代煎药的质量已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推荐大家尽量以自煎为好。
(十五)服药方法
一般情况下,根据疾病所在部位的不同,服药的时间也应当有所区别。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
”这些都是很有道理并须谨慎遵守的。
此外,笔者的习惯:若患者平素脾胃功能较弱,则建议在饭后
分钟以上再服药;如脾胃功能较好或病情适合的话,则可饭前服药,但也应和吃饭隔开
分钟以上,所谓“药食不相连”。
一般情况下,服药次数为一天三次;个别情况下,一天可服一、二次或数次。具体遵医嘱即可。
很多时候,小儿服药,是个大难题。
其实,也是有一些小窍门的:
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尽量给孩子开气味较好或较平淡的草药,且用量大都比较轻。孩子喝药前,亦可视情况酌加蜂蜜或冰糖等(具体遵医嘱),或将冰糖当着孩子的面放到碗底,告诉他喝完药就可以吃到冰糖了;如还喝不下去,则可用吸管(或可用孩子喜欢的饮品外包装伪装一下)或喂药器试试;若仍不行,则可以试着灌一下,但不可捏鼻子,以防呛着;若无论如何也喝不下去,则退而求其次,可用卫生棉球蘸更加浓缩后的药汁贴肚脐,创可贴固定,一次
分钟,通过脐血屏障吸收;若肚脐也不让贴,则再退而求其次,用熬好的药汤兑热水泡脚或泡澡,通过皮肤吸收,泡至微微汗出即可(汗出后须注意避风),也能有效,但效均不如喝。
(十六)饮食宜忌
治疗或服药之外,大家最关心的,便是平时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些什么了。
常言道:“病人不忌嘴,大夫跑断腿。”大体来讲,除某些因单纯营养不足导致的疾病(现在比较少见了)需要适当吃些高营养的食物进行补益外,
大多数情况下,生病后均宜清淡、温和、易消化饮食,且尽量只吃六七分饱,肉、奶、蛋、水果、冷饮、零食、凉、辣、油腻及不好消化的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以不给脾胃增加负担为要。
此时,不要怕“缺营养”。须知,脾胃能消化吸收的,才是“营养”。众所周知,生病后,一般脾胃功能多数都会受影响,如一味地吃一些“营养丰富”之品,不仅不利于脾胃消化吸收转化为“营养”,还容易导致胃肠内形成积食、痰饮、湿热等邪气,从而导致“祸起萧墙”,更不利于疾病的尽快恢复。
此外,比较特殊的,是
小儿感冒发烧咳喘时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因小儿的脾胃功能大都发育不够完全,且又在生病期间,脾胃功能更受影响,此时,一定要做到不饿不吃,饿了只吃稀烂大米粥(苔白)或薏米粥(苔黄)、大白菜(首选)或绿叶菜煮豆腐(可少放点油盐),如实在不行,则退而求其次,清淡、温和、易消化饮食,七分饱,且不渴不喝水,渴了喝大米汤、薏米汤、面汤或糖盐水等(具体遵医嘱),喝到不渴即可。
事实上,除诸如感冒及某些特殊疾病外,饮食宜忌方面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就是:特别想吃什么,就可以吃点什么,但应尽可能做到好吃的不多吃,不好吃的也要适当吃。
另须注意的是:
所谓的忌口,大部分都是因为病忌而不是药忌,即使不服药,平时也是应当尽量注意的。
等到疾病基本痊愈之后,便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了──但也别刚一好转便开始吃肉或大吃大喝等,以防因为饮食不慎而导致疾病迁延难愈或复发。
(十七)起居调摄
起居调摄的问题,也很重要。
对于现代人来讲,
起居调摄方面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早睡。
从中医角度讲,充足的睡眠是保证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充沛的先决条件。
近年来,由于各种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的普及,导致很多人都养成了晚睡的习惯,这是非常不好的。
如果天天熬夜,即使医师费大力气为患者调阴阳、补气血,疗效也不会好。
具体来讲,四季相应适宜的睡眠时间略有差别。
据《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记载,春夏可适当晚睡早起,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但晚睡最晚不宜超过
23:00
,早起最早不宜早于日出时分。
若大家感觉记不住,则记住一句话便可,即:“太阳睡觉我睡觉,太阳起床我起床”──顺应天时,便大抵不会出错。
其次需要注意的,就是居处环境。
一般来讲,日常居处应尽量避免寒冷、潮湿、漏风、过热、过燥及污秽之地,而以温暖、干爽、避风、清洁之处为佳,方能避免风、寒、暑、湿、燥、火及秽浊之气的侵袭,从而有利于现有疾病的恢复,且不易引起新的疾病。
第三,应适当运动。
现代人生活中还有一个误区,即普遍“吃得太多,动得太少”。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既可活跃气血,又可帮助气血生长,对在外的筋骨肌肉和在内的五藏六腑皆有益处,同时还能令人心情舒畅,从而帮助人体更好地达到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且持之以恒,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如感冒服药后需温覆、啜粥、取汗、避风等具体需要注意的起居事宜,则遵医嘱即可。
(十八)心态调整
日常调摄除饮食、起居及运动外,最重要的,便是心理状态的调整了。
事实上,某些时候(尤其是成人),心理状态的调整可能比饮食、起居及运动更为重要。
在临床上,疾病是否易愈往往与患者(儿科则主要取决于家属)的心理状态是否良好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讲,越是难治的疾病,患者(或家属)的心理状态越不好,而心理状态越不好,疾病也越不容易痊愈。
具体来讲,心态调整大约有以下五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不宜过度焦虑。
中医认为,多思伤脾,思虑过度,甚至达到焦虑的程度,最易损伤脾胃的功能,脾胃一伤,则气血化生也无源,祛除邪气也无力,自然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此处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儿科疾病来说,作为家长也不宜过度焦虑,一者过度焦虑所形成的气场可能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二者过度焦虑也容易影响医生的正常诊疗,甚至可能导致医生不敢或不愿接诊的情况发生,均不利于孩子病情的恢复。
其次,不宜总生气。
总生气易伤肝阴、耗肝血、亢肝阳、动肝气,肝经阴阳气血不和,亦不利于全身疾病的恢复。
第三。不宜过度恐惧。
尤其是大病、重病的患者,若长期生活在恐惧中,则伤肾,肾气一伤,则先天精气便不充足,心神也因之而大乱,甚至可能因此而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导致无论怎么治疗都无法取得疗效的情况发生。
第四,不宜过悲或过喜。
过悲伤肺,过喜伤心,心肺一伤,则气血难以充盈,且气血运行亦出现紊乱,亦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最后,按照王凤仪先生的理论,应尽力避免“怨、恨、恼、怒、烦”等五种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
王凤仪先生认为:“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五藏无论伤哪一藏,均可能导致人体生病,或生病后难以痊愈。
笔者在临证过程中感到,这些都是非常重要且确实的,希望大家重视。
总而言之,无论在生病后还是在日常的养生调摄过程中,均应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心态对身体的影响,而应以心态平和为要,则自然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心的健康。
(十九)关于复诊
常言道:“三分治病七分养。”对于大部分疾病来讲,即使给予准确的治疗,很多时候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有三成,其余七成则需要患者在日常的饮食、起居、运动及心态上进行有效的调摄。
但即便治疗无误、调摄有方,也不代表所有的疾病均可以很快治愈。
事实上,“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部分疾病,都是需要多次复诊后方能逐渐痊愈的。
大体来讲,病程较短、病情较轻及患者正气较足的疾病需要复诊的次数较少,而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及患者正气较弱的疾病需要复诊的次数则相对较多。
此处有一个问题需要谈谈:
目前大家普遍的共识是:西医治病快,中医治病慢。
其实不一定。
比如,对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往往需要终身服药,且大都只能维持,不能治愈,故不可谓之“快”;而中医经过准确的治疗并配合正确的养生调摄后,往往可以将这些疾病临床治愈,是不可谓之“慢”。
事实上,
有些疾病,无论找中医还是找西医,治起来都慢;
而有些疾病,无论找西医还是找中医,治起来都快,且中医可能治得更快,且更彻底
,希望大家了解。
同时,大家也需要了解:
人体有其精密性,疾病有其复杂性,医学有其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
有些疾病,或许只能减轻,或带病延年,甚至根本无法治疗。
所以,某些时候,大家切不可对治病抱有过高的期望,不可认为只要找医生,病就可以且应该被治好。
此外,
每一个大夫,都有自己擅长治疗的疾病,也可能有不太擅长治疗的疾病。
笔者的建议是:一般情况下,如果找一个大夫看诊了三次仍没有见效甚至还有加重的话,则建议大家换个大夫治疗为妥。但不建议一见疗效不佳或起效偏慢便频繁地更换大夫,从而导致找任何一个大夫都治不好,甚至因此而不再相信大夫、不再相信中医的情况发生。
总而言之,治病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生病后,除须遵照医嘱配合好日常的饮食、起居、运动及心态调整等外,亦须听从医生的安排,按时复诊,坚持治疗,方能尽可能且快地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二十)愈后注意
最后,谈一谈疾病治愈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谈愈后注意事项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什么是“治愈”。
经常有朋友问我:“某某病中医能根治吗?”
我的回答一般是:“基本上,没有什么病是可以‘根治’的。譬如感冒,这次治好了,谁能保证你一辈子不再感冒?感冒尚且不能‘根治’,还有什么病敢说可以‘根治’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部分疾病只能‘治愈’,不能‘根治’。如果有人说某某病他可以‘根治’,这个人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神医,而笔者认为,骗子的可能性可能更大。”
书归正传。
大体来讲,
疾病痊愈后,首先应尽量避免之前导致疾病发生的病因
,具体情况遵从医生经详细辨证治疗后给出的医嘱即可。
其次,平时应尽量食用清淡、温和、易消化饮食,且不可过饥、过饱,以防因为饮食调摄不慎而导致疾病复发(食复)。
第三,大病初愈后,也不宜过早地行房或参与重体力劳动等,以防过劳损伤气血而导致疾病发生反复(劳复)。
第四,平时应坚持适当运动,以保证气血的通畅,并帮助气血生长,从而增强体内的正气,方能尽可能避免再次生病。
最后,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并常怀感恩之心。
笔者在临证过程中注意到:心态平和、常常心怀感恩的人,多数气血条畅、正气充足,且体内不易滋生水湿、痰饮、瘀血等邪气,故不易生病;或即使生病,也相对容易痊愈。
总而言之,无论是疾病甫愈时,还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应适当注意饮食、起居、运动及心态的调整,令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则自然就不那么容易再生病了。
以上是笔者基于个人经验总结的大家在找中医看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体精密复杂,疾病变幻莫测,中医博大精深。因个人水平有限,故文中难免会有遗漏甚至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不吝补充指正。
祝大家喜乐安康。
作者简介
微明君,本名高亮,字微明,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博士,运用复方轻剂主治儿科疾病,兼治内、外、妇、男、老年、五官等各科常见病症及部分疑难杂症。
来源:“微明君”公众号(
weimingtcm
),转自“行知堂”公众号(
ixingzhitang
),图片来自网络
中医典籍大全>>>【中医宝典】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关注【中医宝典】系列微信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朋友,
让更多人看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中医粪便入药是愚昧还是科学?
中医是怎样沦落为迷信的?(深度好文)
胆经不能随便敲,敲错了有大危害
头发就像“蒲公英”,风一吹,说秃就秃了。怎么办?
肝胆到底怎么养?中医最全解读
你的容颜,中医最懂
颈椎,正在成为中国人的死穴
腰疼的直不起来?一个压痛点,一套护腰操,让你腰杆挺直!【内附动作】
请大家关注【中医宝典】子公众号,方便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告诉你真实的石斛
蜂产品---女性肿瘤的催化剂
阿胶虽好,五类人群不宜
痘痘告诉你,哪里出了问题~
手臂经常麻、小腿容易抽筋?那是内脏在求救!
湿气重,如何除
远离痛风!
韩启德:医疗对生命只承担8%责任
《人体器官衰老时间表》别等坏了再去养!送你一套全身保鲜秘诀~
临终关怀——给生命最后的安详
庄淑旗博士:“原来月经不洗头,不是冷不冷的问题
极度寒冷,快打开人体自带的7个暖气开关!
医不叩门,道不轻传
湿气过重百病生,经方除湿你可知?
被空调毁掉的中国女人,出汗的6大好处必须必要知道一下!
胃肠天下第一方(内附方)
很多人去看中医,都会被告知“湿重”,湿是从何而来的?
人人可用的补益气血的方法、药膳(强烈推荐)
脾气越暴的人,这根筋就越硬
贪官进了监狱,三高竟然好了!这到底经历了什么?
如何解决脖子发硬一转就嘎巴响!
纵贯千年的华佗《五禽戏》(图解+视频)非常珍贵!
“中医什么病也治不了”
你身上的慢性病,都与这条经有关!
这样艾灸最补阳!
中医智慧:夏天不出汗冬天就会有病
脚上有个开关,能治很多病,99%的人不知道(医师、亲身示范)
中国传统哲学:常存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全63讲·完整版)
最全经络高清动图,所有穴位都在!【中医宝典收藏】
是什么造成中国全民皆脾虚
我们不是反对你吃水果,而是阻止你毁掉身体!
5位国家级著名老中医独家秘方,不到5元钱,家家都需要!
教你几个判断中医真实水平的方法
艾叶灰千万别扔呀——艾叶灰的神奇功效
很多怪病都是痰湿引发的,此文把痰湿说得一清二楚
有些病能治好,有些病根本治不好丨六大顶尖医院院长道出健康真相
午睡是门“技术活”,80%的人都睡错了!
10、
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值得收藏)
11、
中医忌口大盘点,你知道多少?
12、
“扎四缝”的妙用
13、
最全中药歌诀【中医宝典收藏】
14、
最简便补气法
15、
恢复免疫力的方法:补气
16、
中医名家李辛|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养生
17、
你是寒湿还是湿热体质?90%的人都搞错了
18、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了
19、
万病从根治——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20、
冬吃萝卜夏吃姜,姜的妙用最全总结
21、
道破天机--糖尿病的古中医破解法
22、
不应失传的中医绝招:失去的是宝贝,受苦的是百姓!
23、
知道了中药的行走方式,就明白了中药药效!
24、
李辛:大病是吃出来的吗?未必!80%的疾病跟心理因素有关
25、
别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健康——现代育儿的几大误区
26、
吃什么钙片?我这个方法一分钱不花,膝盖问题全恢复I国医大师郭诚杰
27、
啤酒阴寒重,白酒伤阴血
28、
肚脐下冷是宫寒,肩上冷是什么你知道吗?
29、
奶茶,饮料,它们正在毁了中国年轻人
30、
你不是懒,而是身体太虚了!
31、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振聋发聩,引人思考)
32、
千古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汤,传承千年,疗效确切!
33、
谈谈什么是阴虚
34、
刮手治痔疮的动画图
35、
小儿推拿21种手法,轻松搞定几种常见病
36、
谈谈什么是阴虚
37、
万万想不到,这样吃饭可以祛湿
38、
最齐全的穴位拍打,治疗百病!【中医宝典收藏】
39、
伤肾的两种情绪
40、
实用的手诊
41、
阳气足百病消,九个方法,让你阳气十足,远离寒湿
42、
逍遥丸,归脾丸,桂枝茯苓丸......这些最熟悉的中成药还有这些不为人知的新作用!
43、
老北京城四大名医
44、
揉腹不断,百病不犯
45、
生活处处有中医
46、
阳虚长斑,阴虚长痘,肾虚...
47、
腰间盘突出,最简单不花钱的治疗方法
48、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应有尽有,速来学习!
49、
补血明目良蔬:苋菜(上)
50、
为何老中医总是提醒要少吃水果?
51、
大病先兆查询表
52、
千古名方逍遥丸
53、
祛湿方法来了——袪湿运脾的关键
54、
中医无绝症
55、
中医思考“魏则西事件”
56、
这才是中医养生的至高境界,没有治不好的病!
57、
夏天最应该喝的神仙水,绿豆汤排第三酸梅汤排第二,第一是……
58、
李德敏:不活检、不手术、不放疗、不化疗,这是癌症治疗四原则
59、
万病的根源:腹部积聚
60、
目睹当下中医八大怪现状
61、
道家不外传之秘——拍打八虚
62、
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63、
暝眩反应:大病将愈的征兆
64、
脾虚、体湿和体寒的调理
65、
107岁没三高,全靠一碗两块钱的它!还有人吃它逆转了糖尿病!
66、
学中医最有前途
67、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古代名医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68、
中医是怎样沦落为迷信的?
69、
仙人揉腹法,终于有图、有视频了(史上最全)
70、
心、肝、脾、肺、肾,保养有窍门
71、
气血不足怎么办?
72、
罗大伦:痛风病的神奇解决方案——乌鸡白凤丸
73、
中医的:“医不叩门”,不是摆架子!
74、
八髎:通治一切妇科疾病的神奇区域
75、
老中医的美白秘笈!坚持一夏,白成一道光
76、
肥胖有根治的办法
77、
肥胖有根治的办法
78、
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
79、
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
80、
肾气足,百病消
81、
百病生于气,情深人不寿
82、
用好小柴胡,不用找大夫
83、
咳嗽的治疗方法
84、
刮手指治百病,99%人不知道(医师真人演示)!
85、
肾气足,百病除,补肾十四法
86、
腰间盘突出,最简单不花钱的治疗方法
87、
天下最神奇的治病方法——象数疗法
88、
小心“富贵包”要了你的命!
89、
中医临床十大名方!(最常用+最实用)
90、
中医教你疼、痛、痒、酸、胀、麻、疲之原因!
91、
瘀是癌症的罪魁祸首
92、
万病不离寒气
93、
对人体最有害的情绪竟然不是愤怒与悲伤
94、
高血压病的真相
95、
闭眼养肝、举手调脾、踮脚养肾、摩脐……
96、
脾胃一调百病安,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
97、
凡是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会让你痛苦!(强烈推荐)
98、
是否长寿?“脸”知道?!《皇帝内经》教您看面相!
99、
贺普仁:眼睛模糊,视力不好?教你一招恢复视力
100、
中成药里的“纯爷们儿”—专治阳气不足
101、
三魂七魄,看看哪个已不在您身上?
102、
“上火”的根源是阳虚
103、
万病的根源:腹部积聚
104、
郝万山老师40年从医感悟
105、
为什么说“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
106、
如何补脾?
107、
从肝郁到肿瘤只需6步,千万不能气、急、累
108、
一桶水毁了一家人,这样洗澡=生病+短命
109、
“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一病一绝招(图解)
110、
人体的衰老死亡——就是经络不断堵塞的过程
111、
为什么五点钟要起床?答案让人震惊!
112、
倪海厦讲人体五脏六腑运行规律,精妙处让人拍案叫绝!
113、
肝肾虚不虚,看腿就知道
114、
古中医揭秘—癌症也是很脆弱的
115、
李可谈养生:阳虚寒湿者十之八九,阴虚热证者百不见一二
116、
带动画的小儿推拿,太实用了!
117、
揭开“中国第一救命药丸”——安宫牛黄丸的制作内幕
118、
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味异常怎么办?姚希贤教授最全治则总结
119、
送您一套从头练到脚的经络操,疏通经络,让全身运动起来
120、
刮手指治百病,99%人不知道!
121、
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六年自疗经历和对医学的感悟
122、
百病之源血瘀症
123、
手上有一个“美人穴”,腿上有个“六味地黄丸”
124、
肝脏好不好,看这一处就知道!
125、
带动画的小儿推拿,太实用了!
126、
一遇到感冒发烧就西药治疗,再不反省,中国的下一代就要废了!
127、
从头到尾我不注重肿瘤在哪里──倪海厦先生论癌症
128、
从阳气理解抑郁症
129、
听一个人的声音,就知晓一个人的病症
130、
如何让孩子脾胃变强壮?
131、
“西医院士”樊代明:我为何力挺中医
132、
孩子发烧不一定是病理性反应,还有生理性的发热反应——“变蒸”!
133、
癌症是一种毒(60年临证总结)
134、
医疗的至高层次——修复人体自愈力
135、
一生受用的女子养生法
136、
后溪穴:振奋你一身的阳气
137、
颈椎病特效按摩法
138、
国学泰斗楼宇烈:中医养生要诀
139、
中医里的“毒”是什么?比中毒更可怕的是用这5种方式排毒!(内附方子)
140、
告诉你小儿高烧不退的真相
141、
用好小柴胡,不用找大夫
142、
“筋疙瘩”,就是身体里的地雷
143、
煎煮中药的12个基本常识
144、
正确泡脚,胜吃补药
145、
6个现象,判断经络通不通;只用1招,疏通经络百病消
146、
这才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
147、
口腔溃疡反反复复为什么,怎么办?
148、
古中医揭秘--为何不孕不育越來越多?
149、
这些面相是心脏病征兆,教你察言观色,发现心脏病苗头!
150、
比湿疹更可怕的皮肤病,严重者可能瞬间窒息而亡,它是——
151、
只掐一个穴位就搞定咽喉肿痛
152、
补元阳、通经络,能调百病的方法非它莫属,你应该知道!
153、
《黄帝内经》说尽人体疾病的根源
154、
林杰:天下本无病,疾病只不过是个假相,不是本质
155、
罗大伦:瘀血的识别与调理方法
156、
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从痰治——食物中的化痰好药!
157、
甲状腺结节,用它泡脚,就能治好
158、
一切内在慢性病,都在腹部找到对应的阻滞点!
159、
跪膝法:大补肝脏、引血下行妙法,可减肥、强肾、预防膝盖磨损
160、
正确认识癌症
161、
人卧则血归于肝!卧,绝不仅仅是休息
162、
治痔疮的方法,让痔疮不再烦
163、
记忆力减退是如何造成的?
164、
便宜又管用!这些让老外疯狂的国货好药,你可能真不知道
165、
阳气与养阳
166、
一个加拿大学者眼中的中医,触动你的内心
167、
罗大伦:瘀血的识别与调理方法
168、
罕见的:八纲辨证歌诀全篇!
169、
肥胖的中医辨证治疗
170、
手麻从面相上竟能一眼识破......中医正骨那点事
171、
人人可用的乳腺增生治疗法
172、
脚上有个开关,能治很多病,99%的人不知道(职业医师、亲身示范)
173、
余浩:最简单的长寿方法竟然是······
174、
倪海厦:糖尿病的成因与真相|高血糖是要不了你的命的!
175、
付国兵独门拉筋法:身上筋结散,体内百病去!
176、
原来老中医是这样看病的(望诊)
177、
史上最全各种艾灸排病反应及应对方案(值得收藏)
178、
论“灸误”:艾灸的误治后果
179、
什么是发物?哪些人不能吃发物
180、
全身最重要的74个穴位讲解
181、
性格情绪与十二经络及与人体生病之间的关系
182、
董洪涛:从中医角度思考癌症,癌症和死亡没有必然联系
183、
史上最全小儿推拿动图演示,简简单单治好孩子的常见病!
184、
煲汤常用中药
185、
瘀是癌症的罪魁祸首
186、
走近中医,才明白人这辈子到底该何去何从才是安好!
187、
【经络动态流注图】经络穴位的形象认识与外治何以内调
188、
性格情绪与十二经络及与人体生病之间的关系
189、
江湖郎中治疗崩漏的三个奇方
190、
孩子又积食了,孩子一直积食怎么办?(小儿积食的中医辨证)
191、
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192、
头痛竟是月亮惹的祸?中医这样治愈
193、
从《红楼梦》看古代贵族养生方法
194、
透过癌症看人生,别等大病之后才明白!
195、
癌与爱——一个中医眼中的癌症
196、
董洪涛:如何养脾?
197、
巧拍“八虚”,邪不可藏
198、
当我们遇上治不了的病时怎么办?
199、
每天这样做,腰椎间盘不突出!快来学学~
200、
慢性咽炎,嗓子眼老有痰咳不出来,咽不下去?
201、
四针下去,几近休克的病人奇迹恢复!中医急救方法汇总
202、
看中医,您需要先了解这些
203、
10个女人9个乳腺增生?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
204、
安宫牛黄丸要按节气服用?安宫牛黄丸即使是家庭备急中药,也不能当保健品用
205、
谁偷走了我们的气血
206、
孩子越长越丑怎么办?
207、
急症针灸医案三则,这些干货知识,你必须学!
208、
孩子又积食了,孩子一直积食怎么办?(小儿积食的中医辨证)
209、
化湿行气说豆蔻
210、
董洪涛老师关于癌症的论述(肺腑之言)
211、
熊继柏:中医如何看病?
212、
若能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针灸科将是全院最忙的科室
213、
如何防治过敏反应
214、
从《红楼梦》看古代贵族养生方法
215、
夏季吃冷饮,儿童别任性(中医教你如何养脾胃)
216、
中医治疗中的排邪反应
217、
悬灸利水神效之法(附视频)
218、
男人这辈子挺难的,6大养生妙招送给爸
219、
怎么才能让孩子少生病
220、
补血明目良蔬:苋菜(下)
221、
下班时间练一练,轻松几招赶走“腰”害!
222、
五音理论,现代人怎么看?
223、
让女儿这么一说,我又坦然接受我的“爪子”变回了“玉手”
224、
乳腺病原来是这样的
225、
【读经说养生】男人32岁以后的幸福活法
226、
吃水果?喝果汁?(上)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在线阅读
购买实体中医教材: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第一部分】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第二部分】
针灸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第三部分】
推拿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第四部分】
只有中医才反牛奶?错!老外更是深恶痛绝!
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写给被我们割掉的子宫、扁桃体、胆囊、脾、卵巢、阑尾的祭文,割掉后果……
比权健更可怕的还有这几种神药,天天广告,把中国人坑得一塌糊涂
日本人拿中药赚全球的钱,中国却拿西药糊弄自己!
中医为开裆裤正名!藏在开裆裤里的老祖宗育儿智慧
比输液更可怕,比抗生素副作用更大,这种治疗方式正在扼杀你的元气
喝冷饮、早上洗澡、熬夜⋯⋯名医眼中的作死指南
央台沉痛播出,囯务院新规再次升级:2019年1月起执行!谁也跑不掉
10、
更新啦!【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11、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12、
收好老祖宗留下来的7把救命钥匙,告诉家人朋友无上功德
13、
杀死中医不用刀,只要西医开中药!
14、
牛奶就是牛血,是阴寒的东西,每天一杯奶?你可能是在找病生!
15、
被西方偷走的千年中医绝技
16、
耗尽中国女人阳气、让中国女人成为冷女人的正是这5种日常行为
17、
外科医生挖肉,内科医生下毒,放疗科医生烤电,最后病人死了,癌细胞还活着!
18、
看了这张图,人人都会熬中药
19、
《我不是药神》背后的医疗真相:吃一辈子的特效药与不治病的医学!
20、
久病不愈,可能是水果在作怪
21、
寝不横尸,卧不覆首,眠不北向: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22、
仙人揉腹法,终于有图、有视频了(史上最全)
23、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24、
1420名百岁寿星大调查!只有一个共性,不是饮食,不是运动,而是…
25、
中医五行归类表
26、
中国人欠猪油一声“对不起”
27、
被糟蹋的中草药后患无穷
28、
107个民间实用方,药到病除,太难找了!为家人留着吧!
29、
中医治得了中国人的癌症,却治不了中国人的愚昧!
30、
经络与时辰
31、
十四经络图【经络穴位全图】
32、
【中医宝典】手机应用2.3正式版
33、
心乱了,病就来了!看懂这一点,才知道什么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34、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35、
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36、
一位女中医的震惊:中国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虚寒!
37、
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中医宝典收藏】
38、
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而是它!再不忌口就如同天天吃砒霜
39、
被输液“毁”掉的那些人
40、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我更加确信睡眠比什么都重要
41、
喝出肾衰竭的饮料,中国人却经常喝
42、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支架,让生命进入倒计时!
43、
沉迷色欲VS节欲的人,10年后有什么差别?
44、
比癌症更可怕,比病毒更凶猛,感染90天内必死,预言实现,魔鬼降临
45、
中国人自以为是的11大好习惯,医生早已列入慢性自杀排行榜,一辈子不做
46、
飞行员用的恢复视力方法!只要坚持,0.2变1.0(真人指导)
47、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48、
要长寿,八段锦|102岁国医大师邓铁涛亲自示范
49、
最全经络高清动图,所有穴位都在!【中医宝典收藏】
50、
无限极出大事!最好的保健品不是无限极、权健,而是——
51、
中医界:骗子很像专家,专家很像骗子
52、
救了冯小刚一命的起死回生第一药,为什么每个家庭都要备上一丸?
53、
姑娘们,请把你们的裤腿放下来!
54、
是什么造成中国全民皆脾虚
55、
360多个穴位速记+14经络动图,快收藏!
56、
阳气不足向天“借”
57、
赶紧摸摸你的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再不重视就晚了
58、
重磅!中医人自己的电视剧《老中医》今晚上映,一起来先睹为快!
59、
我们不是反对你吃水果,而是阻止你毁掉身体!
60、
中国人自以为是的11大好习惯,医生早已列入慢性自杀排行榜,一辈子不做
61、
保温杯不离手,被保温杯毁掉的中国人,绿茶红茶菊花枸杞黄芪该放啥?
62、
大寒:用千古第一药膳,补血又驱寒
63、
现代人常见“上热下寒”,张仲景这个方子管用!
64、
颈椎病动颈子?那是最笨的办法,用两招搞定
65、
张仲景六经辩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66、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67、
著名中医徐文兵谈牛奶:珍爱生命,远离牛奶
68、
八段锦还能如此萌,一秒学会一个动作
69、
多吃点是最毒的爱,吃得多,死得快
70、
“自愈”好过“治愈”,人体的自愈力,就是你的“神医”!
71、
歌手刘欢突发心脏病,只因做对了一件事,关键时刻救了自己一命!
72、
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73、
医家秘传:人体一个拒绝病毒的开关
74、
上焦火、下焦寒,根本原因在于中焦不通!(附疏通方法)
75、
26岁姑娘患胃癌离世:正在被“重口味”祸害的当代人
76、
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
77、
癌症是“省”出来的:肿瘤院士一语道破真相!
78、
谈谈献血的弊害
79、
全球疯抢中医,除了中国!
80、
“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人民日报:下一代中医在哪里?
81、
真正把中医当命去传承的,是提着脑袋治病的民间中医!
82、
你是阴虚阳虚还是阴阳两虚?教你最快辨别阴虚阳虚的方法!
83、
祛湿方法来了——袪湿运脾的关键
84、
台湾名医彭奕竣:糖尿病,一个病人都治不好的医疗骗局!
85、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黄
86、
5位国家级著名老中医独家秘方,不到5元钱,家家都需要!
87、
23岁,癌症晚期:对自己不好,真的会死!
88、
是什么造成中国全民皆脾虚
89、
教你几个判断中医真实水平的方法
90、
颈椎病动颈子?那是最笨的办法,用两招搞定
91、
一门三代名医,为什么不准家人和孩子们吃冷饮丨中医肾病学宗师邹云翔家训
92、
国医大师邓铁涛毕生总结的62个经验方,以此悼念!
93、
吃什么钙片?我这个方法一分钱不花,膝盖问题全恢复I国医大师郭诚杰
94、
怀山药煮水,坚持喝了一个月,效果惊人
95、
中国有几千万人每天假装会养生,其实都是闹笑话
96、
骗子很像专家,而专家很像骗子
97、
千万别做"好女人",70%得癌的都是好女人!肿瘤专家的惊天发现~
98、
皇帝壮阳吃什么?
99、
这些导致肾衰竭的东西,很多中国人都在吃
100、
5兄弟4人得胃癌,竟都因为这一可怕的饮食,都是一级致癌物
101、
中医揭秘,疾病的根源(深度好文)
102、
这才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
103、
为什么厉害的中医名家都是“算命”高手?
104、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105、
这张方,所有人都适用
106、
中医解梦,比“周公”靠谱!
107、
81种中药造假内幕全揭秘!
108、
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掌握这五条秒懂!
109、
祛湿,别再迷恋红豆薏米了!何况你买的薏米还是假的!
110、
人体疾病的真相!(深度好文)
111、
最全面的颜面望诊(只需收藏这一份)
112、
郝万山:一个反中医的科学家居然意外论证了经络的存在
113、
艾叶灰千万别扔呀——艾叶灰的神奇功效
114、
道医讲“三魂七魄”,数数你的都还在吗?
115、
中医宝典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116、
中医毁于中药,中药死于贪婪!《中药病了》
117、
104岁国医大师邓铁涛:我对抗生素的思考
118、
中医与中医骗子的区别
119、
不应失传的中医绝招:失去的是宝贝,受苦的是百姓!
120、
太阳病
121、
其实最伤肺的不是悲伤,而是……
122、
为什么有人不出汗,有人大汗淋漓?原来出汗反映了健康大问题!
123、
很多怪病都是痰湿引发的,此文把痰湿说得一清二楚
124、
为什么中医在手腕上按一会儿就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9个动图让你秒懂脉象)
125、
知道了中药的行走方式,就明白了中药药效
126、
不生气就不会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名医亲历的真实医案
127、
是什么力量快速摧毁了中国孩子的体质?
128、
你不是懒,而是身体太虚了!
129、
你的习性,暴露了你潜在的疾病
130、
百病生于气,情深人不寿
131、
炮轰权健的丁香医生犯下一个天大的错误,欠中国人一声对不起
132、
不正确的减肥,正在悄悄毁掉中国女性!
133、
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134、
全球疯抢中医,除了中国?!
135、
【视频】《中药学》全集
136、
人体自带12种“药”,不用“吃”,却能去火、止咳、通便......不知道太可惜!
137、
流传1200多年的续命汤,真有续命之功
138、
一个动作,只要三分钟,气血传遍全身,颈椎腰椎都好了|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意
139、
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滋补有区别!
140、
中医博士告诉你六味地黄丸的真相,一种人千万别吃!
141、
皇帝壮阳吃什么?
142、
什么病看中医?什么病看西医?看过此文一目了然!
143、
5岁小孩用药不当,一生都听不见了!医生给你的孩子开这些药,请主动说不!(小儿用药八大注意)
144、
余秋雨:没有中医,中国人都是谁养大的?
145、
有些病能治好,有些病根本治不好丨六大顶尖医院院长道出健康真相
146、
最好的医院是厨房!聚齐这10种调料,你的厨房就是一所全科医院
147、
所谓的失眠,就是阳不入阴
148、
病多是堵出来的!最好的疏通法都在这里!很实用,请慢看!
149、
啤酒阴寒重,白酒伤阴血
150、
中医讲“三魂七魄”,你的都还在吗?
151、
战场针灸:美军用中医针灸戳痛了谁?
152、
一桶水毁了一家人,这样洗澡=生病+短命
153、
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154、
午睡是门“技术活”,80%的人都睡错了!
155、
6名院士集体发声:不要再打着“养生”的旗子谋财害命了!
156、
人民日报:病人为何越治越多?明天谁来当医生?
157、
孩子犯错为啥不能批评?中医给你解释“七不责”
158、
体检报告,一看就懂,不用再问医生了!(值得收藏)
159、
关于感冒的5个谣言,最后一个坑害中国人20年,至今还在坑害
160、
走近中医,才明白人这辈子到底该何去何从才是安好!
161、
红糖、白糖、冰糖,作用天差地别,千万别放错了!
162、
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值得收藏)
163、
望色诊病
164、
名老中医许公岩舌诊经验,条条受用
165、
咳嗽不停?别急吃药,这些止咳方,比消炎药好用多了!
166、
阴毒不除,阳气不足!人体内有8大阴毒,你排了吗?
167、
玩手机为什么会伤肾精?怎样才能补回来?
168、
春梦、噩梦、坠落梦...常做的梦可能是在暗示你这件事
169、
金银花
170、
中医忌口大盘点,你知道多少?
171、
吃中药注意六种“发物”要忌食
172、
一切疾病,皆起于这五点
173、
老中医告诉你:“内脏里缺啥,你脸上就长啥”!
174、
什么样的人会得癌症?请记住治疗癌症的灵丹妙药
175、
面诊、眼诊、鼻诊、耳诊、唇诊、舌诊、齿诊图...都收集齐了!
176、
集齐了!诈骗了半个中国的“四大神医”全部曝光……
177、
快放下你的“二郎腿”!
178、
吃葱一根,顶药十副!但96%的人都吃错了!不看不知道……
179、
【中医宝典】热文排行
180、
辟谣|喝粥、吃面条,到底是养胃还是伤胃?真相可能吓你一跳~
181、
每天都在假装养生,其实都是笑话!
182、
最全经络高清动图,所有穴位都在!【中医宝典收藏】
183、
万病损于阳气,如何驱寒补阳?
184、
从肝郁到肿瘤只需6步,千万不能气、急、累
185、
气血是生命之根本,四大耗费气血的事,你在做吗?
186、
立夏养生养什么?秘诀在这里!
187、
纵贯千年的华佗《五禽戏》(图解+视频)非常珍贵!
188、
过度体检、过度医疗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了人民币
189、
都说多出汗排毒好,但总是这个地方出汗可就危险了!
190、
流感来了!儿科爆棚!对付流感最好的方子在这!千万别去输液!
191、
望神诊病
192、
这些食物不是想吃就能吃!中医“发物”你知多少?
193、
养肝就等于养命!春天养好肝,健康一整年!
194、
水果到底能不能吃?中医有个大原则
195、
实用的手诊
196、
读懂十二时辰,你就懂了中国人的一天
197、
一秋三分寒,病根最难缠!秋季高发病,一杯就管用,人人必备
198、
手是健康的镜子,10种常见问题,从手上就能看出来!
199、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在线阅读
200、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201、
【视频】《中医基础理论》全集
202、
中医解梦让你心服口服,梦魇、梦呓、梦遗,快来对证出击!
203、
你是寒湿还是湿热体质?90%的人都搞错了
204、
对大米做一件事,,可以去掉大米的湿气,成了灵丹妙药
205、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6大症状及解决方法
206、
深度好文!当医生自己和亲人身患绝症时,他们却为何选择了最少的治疗!
207、
中医药如何治疗肥胖
208、
中医十大名方,每一个都救人无数
209、
你真的会用“小柴胡冲剂”吗?
210、
《黄帝内经》抗衰老的奥秘!
211、
没想到孙悟空竟然是个老中医!
212、
是否长寿?“脸”知道?!《黄帝内经》教您看面相!
213、
知道了中药的行走方式,就明白了中药药效!
214、
中医为什么要收诊金?
215、
“地黄丸”种类这么多,病人到底该吃那种?
216、
我为什么从不体检?一位医生如实说:值得每个中国人反思!
217、
七招看透一个中医的水平!
218、
吵架不能吵半截!7位名中医道出了养生大实话!
219、
补血是非常重要的,吃这些可以把失去的血补回来!
220、
这篇把补脾的知识全讲明白了,一定要收藏!
221、
“扎四缝”的妙用
222、
一位八十岁老中医送给病人的真心话(引人深思)
223、
医生最想揭穿的3大「养生骗局」,别再交这些“智商税”!
224、
读故事学中医!郝万山经方36首治病故事(一到九)
225、
肿瘤可以和人共存!
226、
长期不感冒不等于身体好!对于感冒的真相,99%的人都误解了~
227、
人民日报:别拿养病当养生!毁掉你健康的,正是这些“好习惯”
228、
670味中药功效汇总(表格版)【中医宝典收藏】
229、
晚饭少吃点,饿点防百病!原卫生部专家这个观点很正确,不看后悔
230、
世间疾病10%外感,20%伤于饮食、习惯,70%是因为它!
231、
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精气神?
232、
气血不正,五脏皆病!谁偷走了你的气血?
233、
周杰伦戒不掉,脾虚的罪魁,肾衰的祸首,可能抹杀身体最后一丝阳气
234、
天下第一补小米粥,你如果熬不出米油,说明你犯了一个错误!
235、
说说六味地黄丸
236、
中草药造假登峰造极
237、
从现在到三伏,每天喝一杯,全年病气都扫光!
238、
最全中药歌诀【中医宝典收藏】
239、
郝万山:不作死就不会死,不生气就会少生病
240、
肾虚纹,你有吗?
241、
眉毛是人体的“保寿官”,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注意!
242、
李可谈养生:阳虚寒湿者十之八九,阴虚热证者百不见一二
243、
手术刀下的中国女性:为什么切了肌瘤,我最终还是被摘掉子宫?
244、
怎样祛除体内湿气?最全的“湿气”科普在这里
245、
《黄帝内经》说尽人体疾病的根源
246、
千万不要吃压气饭!后果很严重!
247、
金世元教授:无药养生,健康一生
248、
跪坐一周,爽气一年!这个养生方法你一定得看!
249、
深度好文:《我不是药神》的诛心七问
250、
“火”在肺里,咳嗽;“火”在肝里,失眠;“火”在胃里,口臭!
251、
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你是否知道如何吃姜?
252、
化繁为简,一味药也能治病(65种单方大全)
253、
秋后吃梨好处多,梨子生吃熟吃功效竟大不同!
254、
中医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255、
这件事致癌还伤肝,有的人却做上了瘾!脸红的人尤其要小心
256、
黄芪当归汤,中医补气补血的第一良方
257、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258、
中医粪便入药是愚昧还是科学?
259、
脾阴虚、脾阳虚,还有脾气虚,脾虚有不同,调理也不同
260、
人体体表“青筋”凸起意味着什么?
261、
自学中医,你必须做好这4点……
262、
最伤肝的事,竟然不是吃药…很多人天天都在干!
263、
中医宝典App(日间/夜间模式)正式发布
264、
世上所有的病,都是免疫系统打了败仗......
265、
手淫后果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266、
四缝穴,扎一次见效,二次痊愈,真是绝了!
267、
最简便补气法
268、
阳气足百病消,这些方法让你远离寒湿,阳气十足
269、
270、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271、
生姜这样用,远离大病和癌症,血栓一辈子不上身,健健康康活到老!
272、
食醋的6大功效,用好了堪比神仙水!
273、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
274、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每天走6000步?这里给你讲得很透彻!
275、
中医忌口大盘点,你知道多少?
276、
许多癌症都是富营养化的结果,越乱补只会越差!北方人囤的白菜是竟然是——抗癌圣手!
277、
我国第一致死病竟是它…每21秒就有一人因它死去!预防方法在这
278、
他43岁学中医,却成为一代医学宗师!
279、
280、
什么病适合看中医,什么病适合看西医?看过此文一目了然!收藏~
281、
为什么台湾人偏爱中医,这位学者说出了背后原因
282、
中医毁于中药,中药死于贪婪!
283、
中医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大法
284、
恢复免疫力的方法:补气
285、
阳虚长斑,阴虚长痘,肾虚...
286、
靠墙倒卧式:不仅仅是瘦腿,你绝对想不到的几大好处
287、
脾胃伤则百病生
288、
脾虚的女人老得快,没有丑女人,只有脾虚女
289、
国医大师陆广莘:老了不要锻炼太多,吃药就是老三样
290、
健康必读!从汗、泪、涎、涕、唾、屁、屎、尿中来看你的健康
291、
欢迎关注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292、
中医名家李辛|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养生
293、
足太阳膀胱经之神堂|穴位常识
294、
张仲景六经辩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295、
针灸单穴治病47绝招
296、
中医的根在民间
297、
减肥不在于节食,在于补肾!
298、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
299、
亚健康这个说法,实在害人不浅!
300、
为什么现代中医出不了古代大医?
301、
小儿推拿专家教你这些手法,对孩子咳嗽发烧便秘都有好处
302、
一次性告诉你薏米有什么用、该怎么用?
303、
原穴(十二原穴)
304、
阴阳转换大法-中医千古不传之秘(续)
305、
万病从根治——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306、
神奇的健骨拉筋术:筋长一寸,寿长十年!
307、
春天不养肝,夏天徒伤悲!最好的养肝时节还有30多天,千万不能错过哦~
308、
【二十四节气养生】惊蛰|补肝血、护肾水、助脾气
309、
中医到底有多伟大?
310、
祛湿名方:四神汤,把湿气彻底去净!
311、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序言)
312、
【二十四节气养生】立春
313、
中药凉了,用微波炉加热行不行?
314、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第一部分】
315、
郝万山:健康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欲望杂念
316、
嘴唇出现这五种颜色,说明你的身体出问题了!赶快自查!
317、
怎样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318、
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及排除方法
319、
颈椎怕吹、肠胃怕凉,入夏身体最怕6件事
320、
张艺谋:得罪天下西医,我也要为中医说出这句大实话!我们靠中医成为人口最多的民族的!
321、
读故事学中医!郝万山经方36首治病故事(十到十八)
322、
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收藏】
323、
李可:中医和西医可以互补,但绝对不能结合!
324、
梳子是一味中药!每天梳这里,赶走疾病,益寿延年!
325、
油尽灯枯,你阴虚了吗?
326、
你是寒湿还是湿热体质?90%的人都搞错了
327、
20%的中国人死于吃错饭?这两种习惯你一定有!
328、
贫血如何食补?
329、
5分钟的感冒消退法
330、
送您一套从头练到脚的经络操,疏通经络,让全身运动起来
331、
权健你是老鼠屎,丁香你是岳不群
332、
在没有疫苗的古代,中医竟然是这样免疫的
333、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了
334、
人体的最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可惜现代人都颠倒了
335、
中医“五劳”会生病,您占了“几劳”?
336、
万病从根治——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337、
中医常说的“发物”,到底是什么?
338、
冬吃萝卜夏吃姜,姜的妙用最全总结
339、
望形体诊病
340、
面诊、鼻诊、眼诊等等中医诊断口诀,中医必备!脉诊竟如此神奇!!
341、
便秘——读这篇就够了
342、
不是中医没用,而是你没见过真正的中医!
343、
央视辟谣了:食物相克都是骗人的
344、
经常感觉嘴里苦?可不止是上火那么简单!
345、
夏天湿气大涨,不除后患无穷!一碗四神汤,快为家人做起来!
346、
老中医一辈子的经验总结,记住了你就是中医了!
347、
十二经筋【图文版】
348、
古人养生经典名句,句句经典!
349、
喝酒后千万别吃这些药物和食物,真的会要命!别怪我没提醒你
350、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姜(上)
351、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抵抗力这么差?
352、
祝总骧教授312经络锻炼法:经络通畅则百病不生
353、
乳房如今不是给婴儿准备的,而是给婴儿的爸爸留着的
354、
道破天机--糖尿病的古中医破解法
355、
“男补气、女补血”25岁后请收藏,受用一辈子!
356、
口苦=上火?中医有话说!
357、
夏天要“热”养生,千万别干这几件事
358、
千万不要等到了五级寒湿的时候再去调理!
359、
热性、温性、平性、凉性、寒性食物一览表,家家户户都必备!
360、
中医揭示疾病根源
361、
“多吃点”是最毒的爱:吃得多,死得快
362、
提醒:这七个症状是小中风,多数人都不在意,酿成大祸!
363、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
364、
痰湿体质的所有表现,都在这里了
365、
十二原穴功能【图文版】
366、
鲜为人知的补虚药
367、
不应失传的中医绝招:失去的是宝贝,受苦的是百姓!
368、
中医谈五脏之疾
369、
刘力红:为什么中医把脉可以诊病?
370、
每天举手加三宝,调脾胃,气色红润人不老!
371、
透过癌症看人生,别等大病之后才明白!
372、
知道了中药的行走方式,就明白了中药药效!
373、
药补不如食补~超实用的天然“补药”大集合来啦!
374、
80%的“腰突症”无需特殊治疗,记住“十字口诀”,腰痛十年不复发!
375、
元气和寿命的关系
376、
最佳艾灸顺序、时间,从年、月到日,彻底说个清楚!
377、
纯中医怎么看待糖尿病
378、
心梗、脑梗、寿命,竟和一顿饭有关!
379、
阴阳转换大法-中医千古不传之秘
380、
苦丁茶,是药不是茶
381、
为什么中国民间把人的寿命称为阳寿?中医角度看生死
382、
养生丨30不养,60遭殃,脾胃差的人难长寿!
383、
164首经典常用方剂歌诀,分享给中医粉
384、
中医必背:汤头歌诀完整版
385、
生病最重要的不是吃药,而是先回到正常的生活里!
386、
春天最容易得的10种病,第一种最常见,最后一种只有女人才有
387、
吃香椿会致癌?你必须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
388、
一杯黄芪水,没想到功效竟然这么强大!不看太亏了
389、
针灸入门一夜通
390、
什么样的病,自己会好?
39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392、
李辛:大病是吃出来的吗?未必!80%的疾病跟心理因素有关
393、
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视频全集
394、
孙思邈的益寿之方:揉腹不断,百病不犯!
395、
四大名医一辈子的抗癌心得,比天价抗癌药好多了,见者有福!
396、
简单有效:手心的温度就能治好多病(谈掌捂疗法)
397、
世界上有两种胖子,一种是懒,一种是湿
398、
夏天养生,中医为什么总让你少吃寒凉?
399、
神奇中医导引术,简单动作防病治病
400、
百病生于过用!“五劳”你占了“几劳”?
401、
癌症的三大原因——撑的、气的、累的!
402、
阳虚长斑,阴虚长痘,肾虚...
403、
罗大伦:你的孩子为什么只吃肉不吃菜?
404、
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是件重大的事!
405、
经络的定义
406、
身体好坏写在舌头上,五脏六腑哪里不好,伸伸舌头就知道!赶紧对照试试!
407、
双脚7个变化说明“人老了”,3个动作强健腿脚,抗衰老、驻青春
408、
“上火”与“败火”
409、
人体健康的第一杀手,答案出人意料!
410、
《中国药典》在线查询
411、
别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健康——现代育儿的几大误区
412、
蚕豆,健脾化湿、补中益气的宝
413、
要不要接种疫苗?——我对疫苗的理解
414、
逍遥丸,归脾丸,桂枝茯苓丸......这些最熟悉的中成药还有这些不为人知的新作用!
415、
80岁国医大师两次得癌,化解方法都离不开“它”!太简单了!
416、
吃什么钙片?我这个方法一分钱不花,膝盖问题全恢复I国医大师郭诚杰
417、
这7种病别急着去医院!戒掉你爱吃的,自己就会好
418、
晚饭吃多少,决定你生什么病、活多久!值得每个人看看!
419、
民间偏方验方50剂,专门解决小毛病,果断收藏!
420、
【药膳】早泄食疗方
421、
腊八节|养生很重要!
422、
宫寒?宫寒!来,正经的聊聊宫寒!
423、
血栓当天会向你发送6个暗号,收到1个就能救命!为家人看一眼
424、
学好中医,该如何读书?
425、
同样一天三顿饭,为何有人健康,有人吃出一身病?只因为这10个饮食习惯!
426、
中医泰斗也在练的养生法,床上八段锦(附视频演示)
427、
啤酒阴寒重,白酒伤阴血
428、
母亲是个中医
429、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黄
430、
奇经八脉再认识,学好经络不用愁
431、
医生都羡慕:有这8大身体状况的人,说明你特别健康!
432、
中药的药性
433、
16个中医看一个病人,诊断不一致?
434、
肚脐下冷是宫寒,肩上冷是什么你知道吗?
435、
防三高,少吃肉?错,这样反而老得快!上了年纪要这样吃肉!
436、
吃多了:到底该用保和丸还是大山楂丸?
437、
被罚7亿!这个养生骗局,上亿中国人还在信:你不是在养生,你是在作死
438、
几乎失传的手诊口诀:长寿密码,就在手上!
439、
奶茶,饮料,它们正在毁了中国年轻人
440、
现在女人摧残自己最常见的,不是减肥,是高跟鞋
441、
流传几百年的手诊歌诀,面诊歌诀,一看就会,果断收藏!(附视频)
442、
脉象分类与主病
443、
艾叶灰千万别扔呀——艾叶灰的神奇功效
444、
中医眼中的有效丰胸方法
445、
你不是懒,而是身体太虚了!
446、
人活一口气,气虚有招,补气摄血,月经不再提前
447、
「五谷为养」怎么养?常见的主食别吃错!
448、
缅怀!国医大师邓铁涛逝世,享年104岁
449、
中医解释孩子“七不责”
450、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451、
高原反应真面目
452、
“滚背法”,一招预防几十种病,在床上就可以练哦
453、
“七损八益保精气”,房事养生他好你也好
454、
人体经络的走向动画图,值得收藏
455、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姜(下)006
456、
【中医宝典】2017年7月文章汇总
457、
中国针灸将纳入美国“医保”?美国人高兴得不知所措
458、
其实中医也幽默
459、
“胃”以温通为补
460、
感觉自己全身都是病,咋办?
461、
他不是中医生,却发明了戒烟方
462、
名医为什么找别人看病?
463、
益母草
464、
恢复免疫力的方法:补气
465、
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教你快速鉴别常用中药
466、
流传1400多年,却因太好用而惨遭“封杀”的千古良方
467、
中医治病的实质
468、
几个最要命的“养生”方法,您中招了吗?
469、
神医扁鹊:病有六不治
470、
白发长在哪最危险?不同位置代表不同问题!
471、
警惕!这8种不健康的年货!
472、
“男补气、女补血”25岁后请收藏,受用一辈子!
473、
蒲地蓝被拉下“神坛”,神药很伤人!
474、
中药消除口味异常
475、
古代人过午不食?聊一聊被人误解了的过午不食
476、
井底泥与灶心土
477、
慢性口腔溃疡,中医如何辨治?
478、
不传之秘!手抄本医书的100种用药经验
479、
望小儿指纹
480、
怎样煎煮中药才能保证药效?
481、
人民日报:中国人把中医的“鞋”弄丢了
482、
96岁头发依然浓黑,几十年没生过病!国医大师的6句养生秘诀!
483、
朱砂治病=致命??事实真相是这样的
484、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苏
485、
凤凰卫视:回眸百年中医纪录片(惊心动魄,潸然泪下)
486、
要想长寿,一定要泻肝火,5大妙方能泻火疏肝!
487、
中医穴位基本常识,不看你就亏大了!
488、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振聋发聩,引人思考)
489、
车前草——对付痛风的宝
490、
真正读懂中医,一个实践者的思考
491、
中医真的将会毁于中药吗?
492、
钟南山: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你有多少坏情绪就有多少“病”~
493、
晨起2不急,饭后3不要,睡前4不宜!一点小改变,疾病少出现
494、
熊继柏:“执简驭繁、一通百通”学中医
495、
女人“宫寒”百病生,想做“暖宫娘娘”一定要这样!
496、
梳手心十分钟,就能预防脑中风!现在知道还不晚
497、
中药歌诀(永久珍藏版)
498、
生命即是一团阳气,养生与治病的关键就是养阳!
499、
千古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汤,传承千年,疗效确切!
500、
六味地黄丸的前世今生
501、
山萸肉
502、
正确认识“无毒”中药
503、
中医才是世界真正的医学
504、
人民日报提醒:这个儿童药不要再吃了,几个月前已被注销!很多地方还在卖
505、
人民日报:中药“毒”性不等于有毒
506、
脸要穷养,脚要富养
507、
谈谈什么是阴虚
508、
什么时候该刮痧?什么时候该拔罐?什么时候该按摩?(夏天收好!)
509、
流传1400多年,却因太好用而惨遭“封杀”的千古良方
510、
过目不忘学中药:图文并茂的实用中药讲解来啦!
511、
女娲补天——说说五行的奥秘
512、
让三七功效翻倍的方子,千万别丢了!
513、
余浩:如果连小病小痛都没有,你的身体就像战场上的炮灰
514、
我们都被“8小时睡眠论”给害了
515、
《东坡养生集》在线阅读
516、
万病不离寒气|排寒气的方法总结
517、
脾胃乃后天之本,三年调理最全经验总结,适合每个人!
518、
疾病要断根,关键是养心,如何养心?
519、
养生以不伤不损为本,过度养生致早亡
520、
十人九胃——人人应知的养胃秘方
521、
缓解口干口渴的技巧
522、
姑娘们,再冷也别冷脚踝,请把你们的裤腿放下来!
523、
洗澡时越爱洗这里,寿命越长久!80岁老中医用了一辈子~
524、
1420名百岁寿星大调查!只有一个共性,不是饮食,不是运动,而是…
525、
欲不可早,欲不可纵!中医说出了真相,可惜很多人知道的太晚!
526、
整体望诊
527、
中医治得好癌症,却治不了现代人的愚昧!
528、
黄芪常喝百病消,加这一味,功效翻倍!便宜又好用!
529、
必读丨《伤寒论》之脉学入门
530、
名师教你诊脉(建议收藏)
531、
什么是三焦?
532、
陈皮、青皮、橘红——同样是橘子,为何你们这么皮?
533、
走出中医基本概念的误区
534、
中药的「毒性」等于有毒吗?——关于中药之毒,我有话要说!
535、
惊蛰养生正当时,错过又要等一年
536、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失眠案例)
537、
加味逍遥丸:现代人解郁降火解酒毒的灵丹
538、
老中医总结:哪里有病一看就知道(通俗易懂,实用收藏)
539、
煎服中药的四大误区
540、
中医要衰亡,是因为它太优秀!
541、
国医大师方和谦:中医看病,立法用药不离这“六字诀”!
542、
浙江27岁二胎妈妈深夜猝死,不想熬夜,又不得不熬夜,怎么补救?
543、
半夜容易醒的人,是这里堵住了(最全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表)
544、
癌症为什么“年轻化”?
545、
“药补不如食补”,那到底什么是食补?
546、
中药抗生素:蒲公英
547、
十二经脉歌诀(十四经脉歌诀任脉-督脉)
548、
白岩松:中国人还是“饿”点好!
549、
常见咽喉病,就用这个方!
550、
郝万山老师40年从医感悟
551、
比吃药还管用的30个穴位
552、
刮手治痔疮的动画图
553、
神奇的中医特色疗法—贴敷疗法
554、
解酒醒酒中医方剂
555、
半夜容易醒的人,是这里堵住了!
556、
小儿推拿21种手法,轻松搞定几种常见病
557、
疾和"病"有什么不一样?
558、
小儿推拿21种手法,轻松搞定几种常见病
559、
李可老中医、林杰、刘力红、吴清忠谈癌症
560、
三伏养生知识全攻略!
561、
中医教你如何检查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
562、
十三不靠,你懂的
563、
人体的八大养生窝,不花钱,按一按就能身体健康!
564、
中药炮制知识
565、
谈谈什么是阴虚
566、
一遇到感冒发烧就西药治疗,再不反省,中国的下一代就要废了!
567、
从中医角度看女子如何养生
568、
为什么服药忌食辣椒?
569、
八把中医救命钥匙,人人都应掌握!
570、
年猪是一种年味,用对了,也是一味好药!
571、
口腔溃疡最好的办法,就是引火下行
572、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羌活
573、
冷、热、痛、麻、酸、肿——都是经络在传递身体隐患!
574、
道医和中医的修炼渊源与真实使命!(深度好文)
575、
暑湿致百病:湿是夏季养阳的最大敌人
576、
饭后“一不要”,睡前“二不要”,肝脏好得不得了
577、
【二十四节气养生】春分
578、
颈椎疼脖子僵?一招就能治,关键还能降血压
579、
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580、
致病的五大因素和治病的两大法宝!
581、
增强体质的第一张处方,几乎所有人都可用
582、
中医五行简介
583、
这些中医药常用字,你读错了多少年?
584、
一个橘子五味药
585、
改善手脚冰凉,中医有良方
586、
中医闻“五声”观五脏,听声音就知病情,用声音就能治病!
587、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
588、
百病皆因堵,你的全身经络都打通了吗,试下就知道!
589、
从中西医治鱼看中西医差别
590、
万万想不到,这样吃饭可以祛湿
591、
【二十四节气养生】清明
592、
彭鑫:损伤身体的五种直接表现|谈伤精与养精
593、
为什么你永远遇不到一个好中医?
594、
这么多病都是瘀血造成的,化解妙招送给你
595、
这个部位出汗,竟是中风前兆!(附最全出汗健康对照表,保存能救命)
596、
只有3味药的千古失眠良方,尤适宜阳虚体质
597、
鱼腥草是天然抗生素,,春天不吃太可惜了!
598、
黄梅天的保健提醒
599、
罗大伦:什么样舌象的人特别容易发脾气?
600、
天然补肾药、安眠药、降脂药、降糖药、止痛药,你都知道吗?
601、
从头到尾我不注重肿瘤在哪里──倪海厦先生论癌症
602、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细辛011
603、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视频
604、
刘力红:中医强调平衡,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扶阳?
605、
阳气一旦耗尽,命就没了,最全养肾指南,40岁后人手一份
606、
中医的起源
607、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葱白015
608、
不花一分钱,感冒一天就好的秘诀,就在于……
609、
102岁国医大师作息表曝光!原来健康的奥秘就在每一天
610、
小儿推拿穴位常用图集
611、
中医治疗感冒
612、
不传之秘!手抄本医书的100种用药经验
613、
从英语老师到中医大咖!中医不止是治病……
614、
最齐全的穴位拍打,治疗百病!【中医宝典收藏】
615、
有一种升阳法可以让你在瞬间强壮起来
616、
少阴多死症
617、
《黄帝内经》里的三句话,把所有疾病的原因都讲透了!
618、
春季养肝重“四调”
619、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620、
市场上最毒的4种蔬菜,一个比一个伤肝,你却经常端上桌!
621、
中医传统治法:祛湿法
622、
打屁屁养生法!女性尤其要看看!
623、
立秋后,抓住养肺黄金期,错过再等一年!
624、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竹叶
625、
中药的升降沉浮
626、
中医高手才知道的中药“行话”,你听得懂多少?
627、
肥胖气虚分四种中医教你辩证施治
628、
解读“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
629、
中医合自然造化之理的用药机巧
630、
中风多半都是“拖”出来的!身体四处发出信号,趁早就医!
631、
背俞穴
632、
伤肾的两种情绪
633、
脚后跟干裂,原因是什么?
634、
中医五行归类表
635、
肚脐到底能不能抠?困扰你多年的问题有答案了
636、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芷
637、
五输穴
638、
化繁为简,一味药也能治病(65种单方大全)
639、
病苦自知,中医四诊合参——说说那些仪器查不出的病
640、
中药补虚药
641、
鲁迅《父亲的病》:真的是庸医误人吗?从药引谈起
642、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防风
643、
经络简介
644、
百病皆因“痰”作祟,中医祛“痰”有妙招
645、
古书遗方:十二时辰无病法,据说长寿的人都在用!
646、
病因辨证:七情证候
647、
十二经脉简介
648、
失眠就是个与神有关的疾病!
649、
用这三味中药泡茶喝,精力充沛、延缓衰老
650、
转基因食品到底能吃吗?中医认为,它缺了一样东西······
651、
古人关于受孕和成男成女的说法
652、
聪明人用花椒“敷肚脐”,一个月后,3件好事可能悄悄“找上门”
653、
补血第一方,药仅2味,简单又实用
654、
夏天容易上火别吃这些食物啦!
655、
十二经络穴位即景诗
656、
补五脏的中草药大全,值得收藏!
657、
实用的手诊
658、
阳气足百病消,九个方法,让你阳气十足,远离寒湿
659、
最新!李咏被披露患喉癌去世,别以为癌症离你很远!
660、
阴阳辨证
661、
逍遥丸,归脾丸,桂枝茯苓丸......这些最熟悉的中成药还有这些不为人知的新作用!
662、
没事请别乱吃药,中药不是想吃就能吃的
663、
苓桂剂的的价值
664、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胡荽(香菜)
665、
它是一种野草,祛寒湿、补阳气、治腰痛,功效强大!现在吃正合适
666、
老北京城四大名医
667、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3个千古良方
668、
把大米炒一下,竟成了一味药!刮走肠道毒素垃圾,大肚子消失不见!
669、
孙思邈: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670、
专治颈椎病的中医特效方
671、
李可:我用一个经方治好了100多例抑郁症
672、
网站新增在线朗读功能
673、
现代女性身体普遍存在问题,体寒,淤血,肝郁......
674、
“瘦不下去”与“胖不起来”都是病,别互相羡慕,赶紧调理吧!
675、
肥胖的根源在于气虚,活血化瘀才是关键!
676、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了
677、
皮肤痒,竟然是体内阳气不达?
678、
“医不叩门”,不是摆架子
679、
癌症的真相
680、
肝受损,身体3处会“变黑”,2处会“变臭”,要提高警惕!
681、
中药情书:送给想要表白的你
682、
化瘀第一人开出4个方子,搞定你全身上下无处不在的瘀血,无痛一身轻!
683、
《黄帝内经》揭秘,女人为啥老得快?再不知道就晚了!
684、
冬令养阴佳品——黄精
685、
得癌症真的很不容易,你知道得费多大劲吗?
686、
徐文兵:食物本身有神、气、质的区别!
687、
春养生吃嫩芽
688、
盘点金庸武侠中的中医智慧
689、
阳气不足,原来是你的精气神从这五个地方漏掉了!
690、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姜(下)
69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姜(上)005
692、
怎样祛除体内湿气?最全的“湿气”科普在这里
693、
这篇把补脾的知识全讲明白了,一定要收藏!
694、
郝万山:你的体质是属阴还是属阳?
695、
讲一讲:肾
696、
望姿态诊病
697、
解决失眠的方法,终于找到了:入睡困难调肝!容易醒调脾!睡眠差调肾!
698、
《神农本草经》全册图文解析
699、
十三鬼穴知多少
700、
先天不足到底能不能补回来?
701、
湿气重吃它、长斑吃它、痤疮吃它,一用一个准!
702、
央视大剧《老中医》中提到的“中医废止案”竟是这...
703、
近300种常用中成药使用说明(内外妇儿都有)
704、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705、
气虚有招,补气摄血,月经不再提前
706、
敲胆经---敲掉垃圾、敲除白发、敲掉肥胖
707、
治疗便秘就这么简单
708、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葛根
709、
中医望诊之舌诊大全
710、
【过年健康锦囊】吃撑吃腻怎么破?
71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伸筋草、寻骨风
712、
揉腹不断,百病不犯
713、
3味药千古名方,治失眠、眩晕、头痛、关节痛…屡试不爽!
714、
生活处处有中医
715、
中医科学院教授:只要一杯茶,血压血脂血糖通通降!神了
716、
“老中医”高圆圆终于成功怀孕,这样备孕的她美极了!
717、
一款被誉为“血栓斑块清道夫”的蔬菜
718、
补肾壮阳挺痿废
719、
生命在于运动,究竟怎样运动才最好?
720、
五色水果养五脏
721、
“六味地黄丸”肝脾肾全补,主要补肾
722、
“三伏天”养生之道
723、
泡脚最补肾,时间有讲究。手脚凉的人必看!
724、
风水与中医:生命的外场衔接与信息治理
725、
古人留下的“睡眠十忌”,记住了你也能一觉到天亮!
726、
支床乌龟:从成语说龟的价值
727、
“上火”的根源是阳虚
728、
晨起一杯水的陋习要改
729、
什么病看中医,什么病看西医,让你一目了然
730、
倪海厦:糖尿病的成因与真相|高血糖是要不了你的命的!
731、
十月萝卜赛人参,但吃法有讲究!吃萝卜不加点它,等于白吃
732、
如何做一个专业又接地气的年轻中医?
733、
人人都应掌握的八把中医救命钥匙
734、
血癌的问题
735、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鹅不食草
736、
冬季养肾正当时,注意走出伤肾的“雷区”
737、
中医生必背:药性赋
738、
【二十四节气养生】小满
739、
近期的“流感”这样治才有效
740、
有这几种特征说明脾胃差,学古人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养护!
741、
中医:呼吸入腰,百病全消!
742、
藿香正气水新用途
743、
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744、
西方人的高鼻子里有养生的玄机
745、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746、
六经辨证论治
747、
这一物是补血之王,抗老消斑、美容健肤的“妇人面药”
748、
你们随手丢掉救命的药,再到医院买药吃?
749、
为了十年后不得癌症,这五件事务必马上做!
750、
中风放血救命法!
751、
把大米炒一下,竟成了一味药!刮走肠道毒素垃圾,大肚子消失不见!
752、
为什么体寒的人还经常上火?
753、
夏季,这些是最好的食物......
754、
脾虚、体湿和体寒的调理
755、
花生和它一起煮,胜吃无数补药!
756、
肾虚?5个补肾方补回来
757、
中医史
758、
中医鬼才倪海厦:中医对于健康有非常明确且详细的判断准则
759、
女性养颜全攻略
760、
春眠不觉晓,解困有四招
761、
三九不养生,来年养医生!错过最佳进补时间,就要再等一年
762、
763、
厥阴病
764、
中药的用药剂量《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765、
一二句话说不清楚的泥鳅、黄鳝
766、
颈椎病——可以随手而愈的病
767、
入睡困难吃它、容易醒吃它、睡眠差吃它,一吃一个准!
768、
阴阳简介
769、
养生密码—阴阳
770、
中医的历代称呼
771、
晨斋枸杞一杯羹|补肾明目约枸杞
772、
如何精通中医——提供一份学医的书单
773、
胡大一:不做心脏支架、心脏搭桥就只能等死?太荒谬了
774、
手是健康的镜子,10种常见病,从手上就能看出来!
775、
此文到手,买药不愁(100多种最常见的中成药)
776、
肺癌专药五朵云
777、
月经不调的原因和治疗
778、
揉腹不断,百病不犯
779、
每一次生气,对身体都是一次地震:气出这些病!看完再也不敢生气了!
780、
引经药的功用
781、
中医西医没有强弱,只有使用他们的人才有强弱
782、
颜德馨:中医“病了”,该好好治治了
783、
局部望诊
784、
阳虚长斑,阴虚长痘,肾虚...
785、
心脏不好,多吃“3红”,少碰“2黄”心脏就会慢慢好
786、
十病有九寒,你的体内有寒气吗?揉一揉驱出寒气!
787、
孙思邈曾说,此穴无所不治!3个动作拉开它,大病恶疾都远离!
788、
李可老中医32句大实话,句句抵得上一副千金妙方!
789、
气血不足有什么表现?
790、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到底是什么?
791、
寒热辨证
792、
伸筋拔骨操,三个动作通经络、拔病根(动图示范)
793、
老牛眼中的中医经典
794、
减肥,中医有哪些办法?
795、
九种体质养生各有道
796、
化学教授自学中医治愈绝症,直言西医只是一个医疗超市!
797、
一味药用的好,一张方子就灵了
798、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你明白了多少?
799、
足底养生神奇揭秘:足底特效反射区【中医宝典收藏】
800、
这些超简单的养生避忌,你多半不知道!
801、
体会千古中医智慧:天人相应与时间节律|郝万山
802、
女人,你不懂中医五行,擦什么化妆品都没用!
803、
鱼塘里的11条鱼,告诉你健康大道理: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804、
【深度好文】中医与西医:不同的时空维度
805、
手心画个圈,孩子的病就好了
806、
腰间盘突出,最简单不花钱的治疗方法
807、
中医辨证“辨症”
808、
手指麻木可能隐藏的疾病
809、
中医传统治法:解表法
810、
“三年之艾”,艾有什么价值?
811、
天天补肾,为啥有人越补越虚?原因竟然是……
812、
女人的血,一滴都不能少
813、
众人皆睡我独醒—伏天夜长,你睡的好吗?
814、
治病要找对医生,而不是找“专家”
815、
国宝级十大名方,能治病能滋补,祛湿寒、化血瘀,家家必备!
816、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蒲公英
817、
为什么天一冷就手脚凉?原因逃不出这四个
818、
春寒料峭,女人要美丽,更要懂防“宫寒”!
819、
为什么心脏不会得癌?人体免癌区?原来是这个秘密……
820、
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健脾胃的方子就能起死回生,救人一命
821、
学中医必修课:人体疾病的真相!
822、
两味药扑灭肝火!这才是华夏医学的经典
823、
补脾健脾食物大全
824、
一片橘皮堪比10味中药,这个东西家家都有,千万别扔了!
825、
督脉不通阳气衰!三个方法,帮您通督脉,助阳气!
826、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应有尽有,速来学习!
827、
交会穴
828、
“火”是新陈代谢的保证
829、
七问刮痧:刮出的「痧」究竟是什么?
830、
301医院教授:你吃那么多肉干什么啊!
831、
三伏到,最耗阳气的事别干!老中医支四招,守住你的身体根基~
832、
协和医生亲授的“手指健脑操”,赶紧学起来!
833、
论癌症
834、
鸡蛋用它冲一下,竟成了活血化瘀、驱寒除湿的圣品!
835、
低头踮脚,补肾气,治腰痛!这个小动作,就是这么神奇!!
836、
挖蒲公英吃的都看看吧!朋友圈都炸开锅了……
837、
己亥年的“运气”告诉你,如何安度2019?
838、
长期吃素(不会吃)导致的虚寒体质怎么办?
839、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002
840、
世人靠吃补品增长气血乃是迷途
841、
中医是如何治疗肿瘤的
842、
它是养肝第一饮!中医院长:每天一杯,清血养颜、肝毒全无~
843、
学中医必读!中医十大名方(附组成、用药、方解、应用)
844、
养生以不伤不损为本,过度养生致早亡
845、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荆芥
846、
这些乱来的儿童养生,正在摧毁孩子的健康和未来!
847、
祛湿不能喝红豆薏米粥,还会伤了脾!因为你们犯了这4个错误
848、
打通“眉心”,您可别小看这个动作,正好刺激了我们身上心脑问题的核心!
849、
决明子
850、
怎么样的才是一个正常的月经呢?
851、
彭奕竣:糖尿病,一个病人都治不好的医疗骗局!
852、
中国古代十大女医
853、
可母亲说:中医无“绝活”。她宁可把本事带进棺材,也不传给我
854、
阳明病
855、
医院下病危通知,7味中药让患者转危为安!
856、
五味子:一药具五味,五脏皆可养!
857、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黄芩
858、
中医可以任性的根本是因为疗效
859、
《伤寒论》经方十七篇研读
860、
孟河医派(视频)
861、
补血明目良蔬:苋菜(上)
862、
一切气病,先开四关
863、
问中医几度秋凉
864、
把它炒熟了,每天抓一把泡水喝,健脾祛湿,简单有奇效!
865、
一张比抗生素见效快、疗效好的退热良方
866、
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和排除方法
867、
体质养生–阳虚体质
868、
甘蔗:天生复脉汤
869、
养生三部曲丨早搓手、午晒背、晚泡脚!
870、
养生,先养脾胃,而不是急于补肾!
871、
大部分慢性病都可以用“推腹法”去解决
872、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苏003
873、
《本草纲目》在线阅读(免费下载)
874、
为何老中医总是提醒要少吃水果?
875、
何解中医之“虚”
876、
我们为什么成不了中医高手?
877、
原来长寿的人都有这8个特质,还是超级简单的养生法!
878、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879、
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和滑脉
880、
脾虚眼袋大,肾虚眼袋黑!
881、
长夏养生,重在养脾
882、
夏季日常养生
883、
现在人为什么多病?都是因为做多了这件事!
884、
用药传奇---水蛭善治男性萎
885、
正确认识“无毒”中药
886、
房事养生:肾气旺,人就旺
887、
万病不离寒气,如何排除寒气?
888、
《伤寒论》在线阅读
889、
肝、肾、脾虚不虚,看腿就知道
890、
会泡脚的人生病少!国医大师们都是这样泡脚的!
891、
《伤寒论》汤头歌诀大全
892、
“马兜铃酸致肝癌”引热议|中药有“毒”!?
893、
潘德孚:服用终身的药一定不是治病的药,而是治出新病来!
894、
中国地域医学流派录
895、
再没有比“鸡内金”更金贵的补品了
896、
《伤寒论》五泻心的区分与总结
897、
脸上有斑?内服外用有良方
898、
病多是"堵"出来的!春天是疏通最佳季节!
899、
脾气越暴的人,这根筋就越硬
900、
肝脏与睡眠
==================================
【中医宝典】热文推推荐>>>
【中医宝典】2019年6月前文章排行(一)
【中医宝典】2019年6月前文章排行(二)
【中医宝典】2019年6月前文章排行(三)
【中医宝典】2019年6月前文章排行(四)
【中医宝典】2019年6月文章排行
【中医宝典】2019年5月文章排行
【中医宝典】2019年4月文章排行
【中医宝典】2019年3月文章排行
【中医宝典】2019年2月文章排行
【中医宝典】2019年1月文章排行
【中医宝典】2018年12月文章排行
【中医宝典】2018年11月文章排行
【中医宝典】2018年10月文章排行
【中医宝典】2018年9月文章排行
【中医宝典】2018年8月文章排行
【中医宝典】2018年7月文章汇总
【中医宝典】2018年6月文章汇总
【中医宝典】2018年5月文章汇总
【中医宝典】2018年4月文章汇总
【中医宝典】2018年3月文章汇总
【中医宝典】2018年2月文章汇总
【中医宝典】2018年1月文章汇总
【中医宝典】2017年12月文章汇总
【中医宝典】2017年11月文章汇总
【中医宝典】2017年10月文章汇总
【中医宝典】2017年9月文章汇总
【中医宝典】2017年8月文章汇总
【中医宝典】2017年7月文章汇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03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