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軒
|STCACTUSKT毓柠
很多朋友想必听到法国,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出的关键词是“浪漫”、“举止优雅”、“红酒”、“香槟”、“奶酪”、“香水”、“豪华大餐”以及法国通俗小调“香颂”......
法国确实有对全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种种特产与文化古迹。不过如果单纯地相信法国文化就一定象征着举止优雅和文明,则有“文化不自信”之嫌,至少是值得商榷的。
(凡尔赛宫的空中鸟瞰图,摄于2013年。)
别信旅行社的广告或者地产商售楼中心的鼓吹,今天请大家跟笔者一起来观察一下有代表性的、繁华背后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风情”。
首先,请深呼吸,这是一位和“优雅”绝缘的路易十四,这是一座和“优雅”无关的凡尔赛。
(凡尔赛的部分外观。)
一:“啥都舍得大价钱,唯独没有洗手间”;
被人以“欧洲时尚风向标”看待的法国宫廷在那个时代来说也是令人不适、相当不舒服的。人们囿于成见,认为“卫生习惯”就应该是不讲卫生。身居九五的路易十四(LouisXIV或者人称路易大帝,全名LouisdeBourbon、路易·德·波旁;笔者注)在4岁半时即位,在他牙牙学语时就被灌输“君权神授”的思想;父亲路易十三和母亲奥地利的安妮(其实属于西班牙王族,出自欧洲最有权势王室之一--哈布斯堡家族;笔者注)婚后的第23年才等到这个王储,“好事成双”的是又来了次子菲利普大亲王,然后路易十三便匆匆病故了。
(路易十四之母,奥地利的安妮,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头衔为西班牙公主、奥地利女大公、法国王后与摄政太后。根据当时“全欧洲王室沾亲带故”的近亲通婚法则,贵不可言的安妮给波旁王族带来了巨大利益和很多遗传病因子。在路易十四出生前,安妮流产四次,所以全国对于太子视同于“弥赛亚”--救世主、小耶稣一样珍贵。)
(路易十三,儿子与其同名,均为路易·德·波旁。路易十三酷爱打猎、芭蕾,结婚很早;不得已成了“晚育”模范;有了一对儿子后,于41岁时英年早逝。)
【小路易十四和弟弟菲利普即小奥尔良公爵的画像(长大后的奥尔良公爵被尊称为“菲利普大亲王”或“大先生”)。画像作于在路易十四即位之前。】
1:“谁说朕矮跟谁急”
传说中路易十四“发明”高跟鞋;以掩饰他那不尽人意的海拔。不过这说法是“欺负人”,在彼此封闭的东西方文明体系里,平均身高更秀气的东方人早就发明了各种高跟的或者厚底的鞋;在早于路易十四百年左右的英国都铎王朝时代,伦敦人为了出门不踩到污物,已经普及了像踩高跷的木底鞋。路易十四对自己的身高耿耿于怀,在路易的引领下,有后跟的鞋被发扬光大。大家明白在世袭制的专制时代,君主的形象是国家的面子。做梦都惦记形象宣传的路易十四不允许别人提及他实际上只有1.54米高,“浓缩的都是精华”。
(路易十四的常见形象。1701年,他威胁画家把早已年老体衰的自己描绘成雄风不减的芭蕾男一号;以芭蕾舞“第四站位”最大程度展现双腿的修长健美。)
2:“朕是太阳朕是光,法国最帅没商量”
(路易十四刚登基的样子,年龄大致相当于“幼儿园大班”,由安妮太后摄政,马扎然主教辅佐。)
在路易十四的时代,一位君主登基,通常伴随的是其至亲长辈的离去。一般都是没了父亲、祖父等长辈才能轮得到王冠,作为很大程度上亲情缺失的儿童,路易十四是孤独的。
一边倒的溢美之词可能对于路易已经不稀罕。路易享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至高无上的待遇,也背负着那个时代别人没有的风险。
(路易十四的出生地,圣日耳曼宫。)
1638年9月5日,路易生于圣日耳曼宫。作为被寄予厚望的王太子,取名为LouisDieudonné,意思是“神赐的路易”。
五岁时,在马扎然主教帮助下,路易十四出席了他的第一次国务会议。路易虽不算怯场,不过他有点说不清楚那些对他来说太长的句子。
路易十四的母亲作为封建王后来说比较罕见,她亲自带孩子,而不是随便听听乳母的汇报而已。安妮偏爱长子,善于平息政治矛盾。安妮太后在次子菲利普十四岁之前,都把他打扮成女孩。有些学者以为,这造成了菲利普的同性恋倾向,其实性取向是天生的;不幸的菲利普大亲王迫于压力,长大后还是结了两次婚并留下了子女。很多人嘲笑王弟“娘娘腔”,但菲利普曾经替哥哥御驾亲征,冲在第一线、腿部两次中枪;在凯旋时,巴黎的市民高呼“大亲王万岁”;路易十四还很嫉妒了一阵儿。
不论王弟菲利普是否“娘娘腔”,若是路易十四在留下嫡亲子嗣之前驾崩,王位将传给弟弟。
路易十四在约10岁时,国内发生叛乱。
史称“福隆德运动”(Fronde);共有两次:第一次为1648--1649年,第二次为1650--1653年。这场叛乱主要针对掌权的安妮太后与马扎然主教(这两位都是外籍人士,招致法国本土力量不满;笔者注),又称为“投石党叛乱”。叛军们利用当时流行的投石机,打碎他们反对的贵族家门窗(当时的玻璃可贵了),逐渐发展成真正的暴乱。
(权臣、红衣主教马扎然/CardinalJulesRaymondMazarin,政客、外交官。由于遭到嫉妒,很多人说其与安妮太后“暧昧”。)
太后带孩子们避难、生活一度颠沛流离,更谈不上卫生保健。小国王在没得挑的时候睡过稻草堆和石头地,甚至和叛军面对面接触过。
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来自安妮太后的证词:叛军逼宫,要求“面圣”谈判,和一个小学生年纪的孩子能谈什么不好说;被逼无奈的安妮让叛军见到了入睡的小路易十四。
据说当时叛军头目见到脸蛋像奶油一样光洁的孩子熟睡着,他们心软了,便解除了武装。
安妮太后完全是为了面子胡扯的。全法国都知道,当时他们的路易陛下刚刚挺过一场天花,满脸的坑赶得上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发育不良、身高抱歉的路易十四的脸蛋不仅不像奶油一般细腻,还有着哈布斯堡王族的一半血统(特征明显的突出下颌)与低额头、鹰钩鼻;周围的人昧着良心说陛下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完全是阿谀奉承,其中只有“风流”可能是对的。
经过四年左右不懈的努力,乱党终于被肃清。路易觉得国内有资格歌舞升平,为了宣传他“朕即国家”的“主体意识”,路易亲自主演了一场芭蕾舞剧『夜芭蕾』。
生爱跳舞的路易十四在年轻时是“舞林高手”。他懂得扬长避短,扮演金光闪闪的阿波罗,穿戴着金色面具和盔甲,并革命性地在芭蕾表演中用了女性。当路易十四像“为自己代言”一般出现在高高的舞台上,很多受邀前来的旧贵族认可了年轻国王的力量,就像“清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过去的古典芭蕾都是由体格小的男演员来反串女性角色,因为女人在舞台上踢腿似乎“有伤风化”。自路易十四开始,芭蕾舞开始有了现代的样子。路易十四赞助艺术,开设了芭蕾学校,还关爱退伍伤残军人,建立了“荣军院”,此院现在还在运营。
(1660年制作之路易十四的青铜半身像,在西方称为胸像。只有地位崇高之人士才有资格制作这种像。现存于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路易十四的大理石雕像。他喜欢自诩“太阳王”,最爱打扮成太阳神阿波罗的样子。)
(被描绘成太阳神阿波罗的路易十四。)
(被精心美化的路易,模仿罗马天神朱庇特的造型。)
(镜厅,凡尔赛里最具特色的大厅。法国宫廷建筑师威尼斯“绑架来”的玻璃工匠贡献出当时的技术机密,这种商业间谍行为是高层默许的。)
(镜厅的天花板,有极尽精美的壁画。)
(凡尔赛内部的陈设。其中有以宫廷请来的“文化人”的真实样子当模特的诸神青铜群像。拉封丹、吕里、莫里哀等人都为路易十四服务过。)
路易十四27岁时,出于政治考虑,也因为童年经历叛乱的威胁,他决定在离原来王宫稍远一点的地方修建新的宫殿,把办公机构搬过来。
曾经的卢浮宫和圣日耳曼宫等不是不够好,路易十四想要一个如同“卫星城”一般的地点,既可以理政,又不能离人群太近,年幼时被叛军找到的记忆伴随了路易十四一辈子。路易十四经过考虑把宫殿选在凡尔赛,当时的这里只是乡村,泥地加沼泽与肆虐的蚊虫,可能比龙须沟还脏。这里有过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有路易十四人生最早的记忆,蚊子再多也得克服。他力排众议,最终修建了法国“人间罕见、只应天上有”的凡尔赛宫。
预算超过了今天的核潜艇,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路易十四采用了“信封”式的款式,整个宫殿群宏大、整齐,视野开阔。这里还有据信是最早的近代动物园,不像古罗马那样为了屠杀,而是观赏。
路易很开心,带着王族家眷以及宫廷情妇们迁居凡尔赛。
当时贵族们一边扩建一边入住,热闹非凡的凡尔赛是个喧闹的工地、富丽堂皇的舞台以及超大号的“皇家公共洗手间”。
凡尔赛后来修好时有700多间大小房间,没有一间洗手间。路易十四说,“那是浪费钱”。
贵族们一边抱怨,一边挤破了头往凡尔赛跑。在外省自己领地上有庄园的贵族们宁可自掏腰包行贿,到凡尔赛哪怕住偏房、每天听楼梯响、装修的声音;就为了离国王近一点。
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法国贵族之间的交往,就是“臭味相投”。很多法国人承认,发明香水的初衷是因为按照天主教的教义,法国人尤其不爱洗澡。
路易十四自己已经“招苍蝇”了,他在香水这一项的开支有时巨大到了需要“大会表决”才能通过。后来可能是“自暴自弃”,在贵族聚会时,路易索性开窗户,看着大臣们散发着混合型的味道,一边赶蚊子玩。
(1661年的路易十四,身穿铠甲,为了补正身上欠缺色彩,画家把他的脸色画得格外健康。这时路易已经离不开他最爱的假发了。)
(1673年的路易十四,如现今的明星一样,每个姿势都是精心摆出的,就为了从视觉上显得高一点、再高一点。)
如果路易说“这位我从未见过”,那就意味着失宠和心灰意冷。路易不对贵族们进行威逼利诱,只是客气地“邀请他们”来凡尔赛住,就像上班包住宿一样。
这一招很精明,贵族们抢着给国王献殷勤,每天国王起床、吃饭谁把手巾递给路易都是一种殊荣。
陪同国王用膳和日常生活,经常还有晚宴、舞会、宵夜和打牌;贵族们的年金怎么也得输给路易一些,或者给路易的左近一些意思意思。
用这种软刀子,路易控制住了原来蠢蠢欲动的贵族和军阀们,贵族们住进凡尔赛,如同今日到大城市打工的北漂,他们和老家有了距离,也没时间经常回家;与人质没两样的生活虽然沉闷,如果追求进步,就能得到多多的实惠。由于路易十四即位早,大家觉得他是好运气的君主,只要把路易伺候好了,可能法国会“长治久安”。
不过在那个时代医学不靠谱,健康基本靠运气,我们看到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厚厚的王室医疗记录里,路易十四的人生经常伴随病痛,生活质量一点也不高。
(1685年5月15日的路易十四与廷臣们。路易自称优雅,把芭蕾的姿势引入到他的日常生活里。图中可见白银打造的家具和王座,这些珍品多数被性格豪爽的路易在战争中拿去熔化、充作军费;剩下的在他百年之后新朝廷嫌样子过时也“折旧回收”了。)
二:“多灾多难老路易,艰难活到七十七”
根据很多医学史学家的研究,在17世纪有三种死亡方式:战争、瘟疫和被医生治死,其中第三种最高发。
(CharlesdeLorme,查尔斯·德·拉莫,三朝元老,活到高寿94岁,他告诉王室病人们,饮酒有益健康,可能医生自己很幸运,谁信了的自己就看着办吧。)
(曾经的伦敦大瘟疫时流行过的防止感染的医生面具与套服。德·拉莫得到了灵感。)
1:“早婚早育、伤筋动骨;吃点补药、变成秃瓢”
童年出天花大难不死的路易十四在加冕后(法国封建君主当时习惯在13岁后加冕),算是大人了,其实还是青少年;太后已经开始和马扎然等重臣在考虑王朝的未来。和现代很多家长讳莫如深不同,法国王室把成人的事情毫不避讳地展示给少年国王,并“选秀”一般找来贵族少女和路易一起“进行性教育”。在封建时期,君主的风流事是男子气概的表现,法国人尤其这么认为;以至于后来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因为没有养情妇还一度被人怜悯过。
古人早婚早育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预期寿命短。任何一点小病、感染也能要人命,作为君主尽早生育,以防不测,才是对国家负责。
17岁左右,路易出现了淋病的症状,御医们用了很多有腐蚀性的药剂,效果不明,当路易似乎有所好转时,他又开始高烧、上吐下泻;可能是伤寒,在大家都打算改口称菲利普为陛下时,有的医生给路易吃了一些含有金属锑的药剂,路易继续呕吐,之后居然奇迹般地缓解了。
普遍卫生意识欠缺的十七世纪,路易的医师们已经是最高水准。也就是说,他们推荐病人喝“补酒”、服用重金属和不卫生的草药、用水蛭吸血、切割放血和把发烧的病人捂在被子里......没有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等知识,医师和患者一样两眼一抹黑。如果活下来,他们感谢上帝,如果不幸死亡,那也只能是上帝的意思。
路易十四幸运地活到了成年,由于可怕的金属药剂,路易的头发基本都不见了。“太阳王”真的“发光了”。和东方人的玩笑不同,法国那时觉得头发多才是“男人能力强的表现”。路易开始定做各种极其夸张的假发,对于他们连自己都懒得清洗的时代,假发是各种微生物的大本营。头顶“小生态园”的路易和贵族们还是一边干洗头发和扑发粉一边严格遵医嘱“水太脏,我们不洗澡”。当时的欧洲的水源通常是和随意排污连在一起的。就连凡尔赛,金碧辉煌的外表下,是农场散养动物的气味。在等待觐见时,身穿华贵长裙的贵妇们会偷偷携带“女士之友”,也就是一种精致的用来小便的瓷器,有些关系好的女士们会彼此借用。至于下水道,在17--18世纪的宫廷里没有这一说。在庭院里散步的贵族们总是避开窗台和阳台等“有效射程区域”,并且那时的阳伞也不仅是遮阳用的。
大家可能看过很多介绍路易时期的影视剧,那时的贵族淑女们脸上经常擦着厚厚的铅汞超标的化妆品,并用丝绸剪成图案贴在脸上当作“美人痣”;戴着高耸入云的假发、手里拿着精致的小扇子。很“优雅”是吗?
由于传染病高发,很多人失去过兄弟姐妹,活到20岁的人只有50%比例;他们脸上可能有各种天花、水痘和梅毒等等痕迹。涂脂抹粉、贴美人痣只是为了遮丑,有时欲盖弥彰。口腔卫生也是大问题:对于如路易这样失去牙齿的人,想要一副假牙,除了有经济实力还得做好强大的心理准备。您嘴里的假牙可能来自木头、含铅的合金、河马的、囚犯嘴里强行拔下的、穷人被迫卖掉的、战场上的死人嘴里偷来的......有的假牙,戴上会感染,患者可能死于没牙、进食少的营养不良;也可能死于各种感染。风靡欧洲17--18世纪的折扇在贵族手里像是一种说话的辅助道具,人们用扇子来表示各种“哑语”,因为贵族们一张嘴能吓死人,他们不是用扇子捂住惨不忍睹的牙齿就是挡住彼此的口臭。很多人对于路易十四的状态从吹捧变成了心照不宣的同情。
2:“古风时尚不洗澡,全家一起喂虱子;无齿之徒悔当初,胡吃海塞不节制”
(当时放血的标配器具。没消毒手续,而且全身各处均可操作。)
路易十四的医疗记录里有数百次“灌肠治疗”和蒸汽水疗,另有数百次“放血记录”。
但是,“一生一世,洗澡三次”。
(这是超出国王的待遇啊!)
一生中,路易十四也没解决洗手间问题。侍从们总是抬着马桶随叫随到。据信公务繁忙的路易十四坐在马桶上会见过英国大使,对方被这种“亲密的殊荣”快感动哭了。
换句话说,在医疗手段并不发达时,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路易十四能活到高龄,身体素质底子算是很不错了。
年岁渐长,路易十四也不是铁打的,他的病历里出现了多次“头疼”、“龋齿”、“行走不便”、“排出绦虫”、“皮肤溃烂”、“坏疽”与“痔疮”......能推测出来,不节制的随时进食和甜食不限量供应(吃得起奶油与糖类是特权阶层的象征)给国王带来糖尿病以及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口腔问题不是因为甜点吃得太多了,而是没有良好的清洁习惯。
寄生虫感染与糖尿病造成了不正常的食欲,消化不良在那时只有催吐和灌肠这种“治疗”。还是未成年时,路易十四和贵族们就是“酒当成水喝”(当时饮用水很不卫生);酒精加剧了痛风等疾病发展。路易十四早早地用上了手杖,并且不得不忍受拔牙失败的严重后果。1685年,路易十四的上颚与牙床被医生不慎弄裂,拔牙时连着一片骨骼被揪掉,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一直感染的路易从鼻孔流脓,并且再也不会咀嚼,只能喝稀的。很伤自尊的路易要求医生治好他,他得到了当时最好的手段--一根烫烙铁,没有任何麻醉剂,连鸦片酒都不用(不讲卫生、医疗落后的下场还不止这些)。刚进入中年(真的中年,不是网络用语)的路易十四变成弯腰驼背和瘪着嘴没有牙的小老头儿,除了失去牙齿,医生们不规范的灌肠保健手段让路易患上严重痔疮和肛瘘--17世纪的感染不亚于绝症。
医生们开发了一种器械,在一些类似的患者身上进行了手术。然后路易十四接受了划时代的“痔疮手术”,全欧洲很多王室又佩服、又失望,老路易又一次挺过来了。据记载,任何麻醉措施都没有,但坚强的国王并没有惨叫,手术当晚,路易坐在软椅子上出席了国务会议(手术前,路易一沾椅子就喊疼)。人民和大臣们对于路易十四的精神感到欣慰和放心,这也是为何虽然当时英国政局改变而法国还能容忍国王的原因之一。
再复杂一点的疾病则用手术也难以挽救,因为没有各项技术支持,首先出血与感染这两项就是鬼门关。路易十四的母亲安妮太后晚年乳房出现“硬块状物”(很可能是癌症)、医生们决定做手术,路易和菲利普都到场观看手术。像鲁迅的文章写的那样,他们悲痛欲绝地祈祷痛苦能够尽早结束;尽管这么思考是违背教义的。在那时条件太有限,全部手术器械等同于一把没有消毒、类似于剃刀的刀具,以及取决于医生手的动作有多块。该手术肉眼看去似乎成功了,不过肿瘤可能早已扩散。安妮太后争取到了一点时间和亲人告别、进行宗教程序,之后离开了人世。
(1674年,路易十四在银币上的侧面像。甜点心与酒精饮料正在害得路易变成“双下巴”。)
(1709年,路易十四在金币上的侧面像。当时他早已没有牙齿,实际上还不如这个样子。)
(现存于凡尔赛的路易十四侧面蜡像,这是西方贵族在没有照相技术时通用的一种倒模技术,如3D打印一样呈现人立体的相貌。这是路易十四相对比较真实的样子。能看得出经过调制的颜色,比其本人应该略好一些。长期服用莫名其妙的补药,路易的老脸开始变得干瘪松弛、一堆褶子。)
3:“朕的坏腿爬不上天堂”
很多人对于“朕即国家”这句话理解为路易的专制,其实这是路易的国家主权意识觉醒。路易生在思想启蒙开始的时代,受过当时最好的教育,于1667年建造皇家天文台等科技设施,观察天象不再是“讲述命运”的占星术;开始进行地球经度的测量等研究。巴黎天文台现在还在使用。路易做了很多事情,对文化发展有自己的贡献。
路易十四在登基时,法国普通人还不具备国家观念,说起工作、劳动来只是“为国王效忠”;在路易离去时,法国群众有了国家意识,人们知道了要求权利、和为国家奋斗。
讽刺的是,路易的精神遗产最终导致法国君主制被推翻了。
路易十四晚年逐渐变得保守,和以前的情妇分道扬镳;路易与孩子的女家教曼特农女士(虔诚的寡妇)再婚,但因其不是王族出身,不能加冕为王后。
路易十四的统治时期(1643年--1715年)长达72年110天。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创下统治时间纪录的君主。
整整一代人,在他们的生命里面还没见过其他君主,太阳要西沉了。全欧洲都有点不习惯。
路易十四的晚年饱受疾病折磨,一条腿已经由于糖尿病完全溃烂致残。人们为了让老国王开心,专门制造了木制轮椅,垂暮的路易十四甚至可以自己操作。大家看着开心的路易,看得出曾经回旋自如的芭蕾男一号已经行将就木。
(著名的路易十四的轮椅,在当时可是“高大上”的奢侈品,就算变成“残障人士”,路易十四还是要求画像的时候要延长他的肢体线条,尽可能突出他是“焦点”的美感。)
1715年8月10日起,一直抱怨腿疼的路易说,“腿没了感觉”。检查发现,腿变成黑色,肿胀的程度有平时两倍。全身感染、高烧,公主说老路易就像一片干枯的木头一样憔悴。御医们给患者的“惊奇偏方”是驴奶,据说可以补足体内所缺失的某种“气”。路易十四这时喝什么都只剩一口气了。内科医师法贡坚持说只是坐骨神经疼,曼特农女士觉得不对,把外科医师马雷沙叫来了。马雷沙没再说什么。路易说,“朕想要截肢”。来不及了。大家委婉地告诉他,“这是您在人世最后的病痛。”(当时内科医师比外科医师级别高,有诊断权和决定权。笔者注。)路易作为天主教徒和国王不能要求提前解脱,就算生不如死,自杀是严重犯罪。由于路易十四的家人都先他故去,母亲、王后、弟弟、王太子和直系王孙先后离世,路易十四只好把王位传给五岁的曾孙小路易十五。“历史惊人地相似”的是,路易十五的寿命超过了儿子,于是王位落到了王孙路易十六头上。知道自己回天乏术,路易十四单独向每个近侍、廷臣致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虽然场面感人,还是有人作证说,房间里垂死的人已经开始提前腐烂。君主的死亡也像在政治舞台的谢幕,临终前十天左右,只爱芭蕾、不爱说话的路易十四说了几十年欠下的话。
在告诫小路易十五不要好战,要争取和平、热心民生之后,路易十四说,“朕将离去,但国家永存。”
1715年9月1日早上8点23分,当太阳高照的时候,路易十四的生命之火熄灭了。他还差4天满77周岁。
路易十四和他的祖先们一起葬在圣丹尼斯大教堂,这是简单的墓志铭。1793年10月14日,法国很多著名先王先后的遗骨在法国大革命的风暴中被“鞭尸”,人们摧毁了坟墓,将遗骸拖出来扔进土坑,撒上生石灰。王权的覆灭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看不到的。
(“路易大帝”的签名,不完全是个性飞扬,主要是因为痛风和其他老年病,让路易的字迹越来越“潇洒”。)
“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遗产之一:此为法国领土扩张示意图,橙色部分表示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取得的“丰功伟绩”。
法国在路易十四时期建立国王委员会议事、建立海军,边境更加安全、文艺蓬勃发展;国家也不再仅仅是一国之君的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经过了多年的经验总结,建立在国王病历上的教训让人们开始注意修建排污设施及公共卫生设施;对传染病的防治也有新的思考和进步。路易的例子也有力地证明了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科学思维,需要跟上时代,而不是躺在传统上吃祖宗的老本,那样的行医叫做草菅人命。
路易十四可以算是“脏死的”,但他没有白死。后来,“勤洗澡澡身体好”以及卫生防疫的概念终于深入人心。这是路易大帝没有想到的另一笔遗产。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