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王晓阳刘传合邵明军沙莉赵京
通信作者:
刘传合,Email:liuchcip@126.com
作者单位: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100020
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17):1316-1319.
引用本文:
王晓阳,刘传合,邵明军,等.儿童小麦过敏21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17):1316-1319.DOI:10.3760/cma.j.cn101070-20200409-00606.
对儿童小麦过敏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对儿童食物过敏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对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的疑似小麦过敏患儿进行病史收集、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及新鲜食物皮肤点刺试验。
共纳入患儿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1.5±12.8)个月。患儿分别在摄食小麦制品或接触小麦面粉后出现过敏症状。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20/21例,95.2%)最常见,其他依次为呼吸道症状(7/21例,33.3%)、消化道症状(6/21例,28.6%)及神经系统症状(1/21例,4.8%)。11例患儿曾出现严重过敏反应。21例患儿血清小麦特异性IgE检测水平为1.46~100.00kU/L,当特异性IgE水平在Ⅴ级及以上时,患儿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增加(P<0.05)。其中5例患儿行小麦皮肤点刺试验,均呈阳性。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04~0.12。患儿均有其他食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儿童小麦过敏发病早,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皮肤症状为主;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小麦过敏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高度致敏者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关键词
儿童;小麦过敏;临床特征
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不仅用途广泛,可做成各种食物,而且营养价值较高,既是主要的食物来源,也是重要的食物蛋白来源。但对于某些特应性体质的患者,摄食小麦类食物却可能引起过敏。小麦作为常见食物过敏原之一,在儿童及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1%(0.4%~4.0%)
[1]
。小麦过敏不仅会引起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症状,甚至会引起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fooddependentexerciseinducedanaphylaxis,FDEIA)、职业性哮喘及接触性荨麻疹等
[2]
。目前我国关于小麦过敏的文献报道较少,特别是关于儿童的更少。本研究对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小麦过敏患儿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了解儿童小麦过敏的临床特点,提高儿科医师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18年12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就诊的疑似小麦过敏患儿。根据患儿病史特征、过敏原检测结果,并结合排除性饮食试验确定小麦过敏的诊断
[3-4]
。本研究通过首都儿科研究所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SHERLL2020027),征得患儿监护人同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病史收集
包括患儿初次发作年龄、小麦的摄入量、诱发的症状、摄入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重复进食是否出现相同症状、既往史及家族史。
1.2.2皮肤点刺试验(SPT)
采用新鲜食物皮肤点刺法,操作方法如下:将小麦面粉溶于9g/L盐水,选择患儿前臂屈侧皮肤为受试部位,用无菌点刺针按标准操作要求进行点刺试验
[5]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局部或全身反应,20min后测量风团长径。阳性对照为磷酸组胺(5mg/mL),阴性对照为9g/L盐水,风团直径≥3mm为阳性,结果判断参见文献
[5]
。试验前停用抗组胺药物3d以上。
1.2.3血清过敏原检测
用ImmunoCAP检测系统(PhadiaCAP250,瑞典)检测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食物(小麦、牛奶、鸡蛋、花生)特异性IgE(sIgE)。正常水平为<0.35kU/L,Ⅰ级为(0.35~0.70)kU/L,Ⅱ级为(>0.7~3.5)kU/L,Ⅲ级为(>3.5~17.5)kU/L,Ⅳ级为(>17.5~50.0)kU/L、Ⅴ级为(>50~100)kU/L、Ⅵ级为>100kU/L。
1.2.4排除性饮食试验
对于病史明确、过敏原检测阳性的患儿,严格规避可疑食物(小麦及其制品)2~4周,期间家长记录患儿症状变化。如症状无明显改善为阴性,反之则为阳性。
1.2.5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严重过敏反应指南及共识的诊断标准
[6]
,即(1)急性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累计皮肤、黏膜组织或两者均累及和至少伴有气道阻塞或血压降低相关症状的其中一项;(2)患者接触或暴露于可疑过敏原后迅速出现皮肤黏膜症状、呼吸系统受累、血压下降相关症状、持续性胃肠道症状的2项或2项以上;(3)暴露于已知过敏原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出现低血压;儿童低血压定义为1个月~1岁儿童,收缩压<70mmHg(1mmHg=0.133kPa);1~10岁,收缩压<70mmHg+2×年龄;11~17岁,收缩压<90mmHg。符合上述3项中的任1项可诊断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按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其中重度指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及体征。
1.2.6随访
入组3个月后,对全部患儿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了解其过敏发生情况及缓解情况等。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频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检验及
Fisher′s
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食物变应原sIgE之间的关系采用
Pearson
线性相关分析。计算比值比(
值)用来评估小麦sIgE不同水平患儿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
2.1基本资料
共纳入小麦过敏患儿21例。其中男15例(71.4%),女6例(28.6%);就诊年龄5~54个月[(21.5±12.8)个月]。患儿初次发生小麦过敏的年龄为(7.43±3.5)个月,其中<6个月8例,6~12个月11例,>12月2例,且不同年龄段中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接触途径与发作时间
21例患儿中,19例(90.5%)首次进食小麦类制品(面包、面条、馒头)后出现典型的过敏症状,2例(9.5%)患儿在食用母乳后出现症状(母亲曾进食小麦类食物)。患儿发作时间为进食后5min~2h,中位时间为15min,其中10例患儿从进食到出现过敏症状的时间<10min。另有6例患儿在家中接触小麦面粉后也出现过敏症状。
2.3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方面,以皮肤症状为主,其他依次为呼吸道、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1例患儿仅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20例表现皮肤症状的患儿,10例为单纯皮肤症状,6例伴呼吸道症状,5例伴消化道症状,1例同时有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1例同时有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一半以上患儿表现为严重过敏反应(表1)。
2.4既往史及家族史
纳入病例中,有湿疹史患儿占100.0%(21/21例);有喘息史患儿占33.3%(7/21例);有过敏性鼻炎史患儿占42.9%(9/21例)。21例患儿中,19例(90.5%)有鸡蛋白过敏;13例(61.9%)有牛奶过敏;2例(9.5%)自诉有花生过敏;1例芒果(4.8%)过敏。21例患儿均有家族过敏性疾病史。
2.5血清过敏原检测
21例患儿均行血清总IgE及食物(小麦、鸡蛋、牛奶)sIgE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在86~5000kU/L。小麦sIgE水平在1.46~100.00kU/L,其中10例(47.6%)患儿小麦sIgE为Ⅵ级,4例(19.1%)小麦sIgEⅤ级,2例(9.5%)小麦sIgEⅣ级,3例(14.3%)小麦sIgEⅢ级,2例(9.5%)小麦Ⅱ级。小麦与牛奶s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0.423,P=0.132),与鸡蛋sIgE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06)。小麦sIgE不同等级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当小麦sIgE水平为Ⅴ级或以上时,患儿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较高(OR=15)(表2)。
2.6其他实验室检查
共5例患儿完成SPT,均为阳性。2例为“+”,3例为“++”。共15例患儿完成了外周血常规检测,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04~0.12。
2.7治疗和随访
19例患儿在过敏发生时曾服用抗组胺药物,2例患儿曾同时接受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此后均严格避免食用及接触小麦过敏原。3个月后电话或门诊随访,除1例失访外,其余均未报告再发生过敏反应。
小麦作为常见的谷类作物,在日常饮食中广泛使用,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同时,小麦也是引起儿童食物过敏常见的8种过敏原之一。在日本、德国、芬兰以及美国的学龄前儿童中,小麦是仅次于牛奶、鸡蛋,排名第三的过敏食物
[1]
。欧洲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14岁以下儿童中,通过食物激发证实为小麦过敏的患病率为0.2%~0.5%
[7]
。瑞典的调查显示,小麦诱发的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4%
[8]
。国内对儿童小麦过敏患病率和临床特征的研究仍较缺乏。据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在门诊因食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就诊的青少年患者中,由小麦诱发的占47.6%
[9]
小麦过敏多为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文献报道,小麦蛋白主要分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4种。前两者合称为可溶性蛋白,后2种为非水溶性蛋白。醇溶蛋白是小麦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中ω5-醇溶蛋白是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致敏蛋白
[10]
。研究显示,小麦ω5-醇溶蛋白的水平不仅是小麦持续过敏的危险因素,同时对小麦诱发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作用
[11-13]
本研究患儿发生的过敏反应均为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诊断建立在明确的病史基础上,即患儿既往临床症状与接触小麦及其制品存在时间相关性,规避小麦食物后无症状,再次食用后症状复发即可进行临床诊断,小麦sIgE升高或SPT阳性可辅助诊断。入组患儿首次发生过敏的年龄多在1岁以内,即首次添加小麦类辅食时。Linna
[14]
发现小麦过敏在患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中较常见。Czaja-Bulsa和Bulsa
[15]
也对50例小麦过敏患儿进行分析,观察到婴幼儿约占32%。本研究年龄分布特点与之一致。
本研究中有2例患儿在纯母乳喂养(母亲食用小麦)后出现皮肤过敏的症状。有资料表明,在纯母乳喂养过程中,母乳中相关成分可能会使婴幼儿对小麦致敏。有文献显示,多种食物蛋白可通过母乳传递使患儿产生过敏反应
[16]
。因此对于高敏感体质的婴幼儿,在注意其本身饮食情况外,也要高度警惕母亲在孕期及哺乳期的饮食情况。
临床症状方面,小麦过敏最常见的是皮肤症状;其次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较少。本研究中10例患儿表现为单系统(皮肤)过敏症状;而另11例表现涉及多系统,即严重过敏反应,且患儿过敏严重程度与其血清sIgE水平相关。Nilsson等
[17]
对63例患儿进行了小麦sIgE的检测,结果显示小麦sIgE与临床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本研究中患儿严重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sIgE达Ⅴ级及以上的患儿。关于儿童小麦过敏的预后,有证据表明,由IgE介导的小麦过敏在儿童中的预后较好,大多数在学龄期开始耐受,7岁儿童约50%可耐受
[2]
。Siripipattanamongkol等
[18]
指出小麦sIgE水平较高的患儿对小麦产生耐受的年龄晚,即小麦SPT阳性反应程度和sIgE水平是预测小麦过敏耐受年龄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发现纳入患儿均有湿疹史,部分有喘息史或鼻炎史,其中18例患儿有鸡蛋或牛奶过敏史,且血清sIgE均升高,鸡蛋sIgE与小麦水平呈正相关。除此之外,21例患儿均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包括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或食物过敏。Imai等
[19]
的研究显示,家族过敏史是儿童持续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Kotaniemi-Syrjnen等
[20]
发现,小麦过敏儿童多患有特应性皮炎或其他过敏性疾病,且往往存在牛奶和鸡蛋过敏,其过敏的严重程度对小麦过敏的转归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目前,避免接触过敏原仍是食物过敏管理的主要预防措施。对于小麦过敏患儿,主要以严格回避食用或接触小麦类食物为主。此外,在儿童过敏急性期时可给予抗过敏、解除支气管痉挛、止痒等对症治疗。对于严重过敏反应患儿需及时给予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01mg/kg,儿童最大剂量0.3mg)、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等治疗。儿童小麦过敏发病早,临床症状多样,应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干预,以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
参考文献略
(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点击“阅读全文”免费下载PDF全文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