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中医养胃
“老三样”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在室内的时间增多,坐着的时间也相应增长,加之不少人胃口大开而无所顾忌,导致胃病频频发作,胃痛、反酸、腹胀、腹泻、没胃口等让人苦不堪言。所以,有必要打一场冬季“保胃战”!
中医认为,患了胃病,要做到慢调理、细进补,从补气血、补津液、健脾胃、调阴阳等方面着手,具体可选用以下3种方法:
药物调养
中医药在治疗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采取“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方法,调节患者的体质,并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以理气、活血、和胃、止痛,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果总觉得肚子胀、隐隐作痛,吃完饭症状加重,且舌头边缘有齿痕,那多属于脾胃气虚型胃病,可选择香砂六君丸或补中益气丸。
很多脾胃气虚型老胃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就会发展成脾胃虚寒型老胃病,主要表现为劳累或受凉后胃胀胃痛、经常吐酸水、喜热不喜冷(喝热水或捂着肚子会觉得舒服些),就可以选择香砂养胃丸、温胃舒胶囊等具有温中和胃功效的中成药。
如果觉得胃里有烧灼感,饿得比别人快,吃得却不多,且口干舌红、大便干燥,说明胃里有虚火,属于胃阴不足型,可选择养胃舒胶囊。
如果总觉得肚子胀,舌苔黄而厚腻,口苦口臭,还时常恶心想吐,这是湿热作祟的表现,属于脾胃湿热型胃病,是实证,可选择胃热清胶囊。
如果胃病总是在生气、烦躁、郁闷等情绪变化时发作,那多是由肝胃气滞所致,可服用胃苏颗粒、元胡止痛片等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作用的中成药。
按摩推拿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养胃药”,就是一些可以调养脾胃的穴位。比如,
手部的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大陵穴(腕横纹掌侧的中点)、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
,皆是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经常按揉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
胸腹部的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天枢穴(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
,经常按摩可改善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的足三里穴
,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经常按摩可促进胃酸分泌,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特别适合胃酸过少的患者。
还可于每日饭后半小时进行摩腹:采用坐或卧式,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再起身散步片刻。
饮食注意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与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长期饮酒、生冷过度而损伤脾胃有关。
患者需要适当地调整饮食习惯,以下5类食物不宜吃:
酸性食物
慢性胃病主要为酸相关疾病,比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所以,如果日常饮食中吃酸性食物,就相当于增加了致病因素,同时减轻了药物治病效果。因此,胃病患者要少吃可引起胃酸增多的食物,如醋、桔子、西红柿、山楂、话梅、碳酸饮料等,胃食管反流等症状严重者最好不吃。
含糖量过高的食物进入胃部后,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胃病患者对甜食还是尽量浅尝辄止。
太黏、过硬的食物
如果吃进胃里的食物过黏或是过硬,就会加重胃的负担,这对于“老胃病”来说,无疑是在让胃“带病干重活”,肯定“吃不消”。
易产气的食物
豆类、番薯、芋头、南瓜等进入消化系统后,在被胃肠道“加工”的同时会发酵产生过多的气体,让人产生腹胀、腹痛、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辛辣食物
辣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刺激。胃受到辣刺激后,轻则隐隐作痛,严重时甚至痉挛起来。
END
来源|《快乐养生》
作者|康守联
编辑|成蓝盟
葛政军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