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师之家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三个核心概念:人类需要、人类行为、社会环境
人生发展历程(生理、心理、社会)
第一节
人类行为
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一)人类需要的含义
人类的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
要求,它通常以愿望、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需要是人的基本特性,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
性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需要可以看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
AbrahamH
Maslow
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有
五种基本需要,依次构成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
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会减弱。马斯
洛看到了人与动物在需要方面的区别:低级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高级需要则是人类所
特有的。
.阿尔德弗尔的
ERG
ERG
理论是阿尔德弗尔(
Alderfer
1969
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
论密切相关但又不尽相同的理论。他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三类,即生存的需要、关系的需要和
成长的需要。
ERG
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它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
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
趋势。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另外该理论还认为,某种需要在得到
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
.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
莱恩·多亚尔(
LenDoyal
)和伊恩·高夫(
IanCough
)认为人类存在共同的、客观的需要,
他们把人类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
basicneeds
)和中介需要(
intermediateneeds
)基本需要
基本需要包括身体健康和自主(影响因素:文化、个体心理、客观环境)两个方面。
)中介需要
在所有文化中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人的自主的产品、服务、活动和关
系的特性(
种):有营养的食物和洁净的水、具有保护功能的住房、无害的工作环境、无害的自然环境、适当的保健、童年期的安全、重要的初级关系、环境上的安全、经济上的安全、适当的教育、安全的生育控制与分娩。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起源划分)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内容划分)
.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按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划分)
: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本考点历年均出过题,基本上
个单选题,
2017
年出题最多,
个单选题,
个多选题,共
分。从出题方法来看,主要考核的知识点是对马斯洛、阿尔德弗尔及莱恩和伊恩的三个理论的理解,既有直接考理论内容的,也有考理论比较的,还有考理论应用的。其中,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是考核频率最高的。
例题:(
2017
年单选题第
小明参加数学建模小组,认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小明十分开心,上述活动满足了小明的()。
尊重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需要
答案与分析
:本题考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小明参加小组,作为小组的一员,本身就是归属小组的表现。在小组中,组员志趣相投,十分开心,说明在小组中得到了爱。故选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
广义: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义:外显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派把人的行为看成是机械式的由刺激直接引起的,否认了人的心理因素。其
行为公式是
指外界刺激,
指反应行为。
新行为主义者考托尔曼提出“中介变因”的概念。其行为公式是
B=f
为行为变因,
是情境变因,
为前提变因(包括遗传、年龄和经验等)。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行为公
B=f
代表行为,
代表个体,
代表环境。这比较能说明人类行为的真实
含义。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个体主观体验、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和行为适应性标准)
例题:(
2016
年单选题第
王大爷身体一向很好,最近突发中风瘫痪在床后,脾气变得很暴躁,经常与家人吵架。根据上述隋况,社会工作者小李认为王大爷出现了行为问题,小李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统计学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
行为适应性标准
社会规范标准
答案与分析
:本题考查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标准。根据行为适应性标准,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当的,则被认为行为产生偏差。故选
(三)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
.多样性
.发展性
.可控性
.整合性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
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社会系统,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的特点
.多样性
.复杂性
.层次性
.稳定性
.变动性
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一)家庭
.家庭的含义
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家庭的类型
)核心家庭。一对夫妇
未婚子女
)主干家庭。父母
已婚的子女
)联合家庭。父母
多对已婚子女
)单亲家庭。父母一方
未婚子女
)丁克家庭。夫妇双方都有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类型
其它:单身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
.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家庭互动:横向(家庭成员间)纵向
家庭背景和家庭过往事件)
教养方式影响孩子成长
娇纵型(要什么给什么)
支配型(好心的包揽者)
专制型(给什么要什么)
放任型(不管你要什么)
冲突型
民主型:有利于家庭成员的正常发展。
(二)同辈群体
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三)学校
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专门对社会成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是培养人才的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约有
的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学校对个体,尤其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
(四)工作单位
正式社会组织。
(五)社区
地缘共同体
(六)文化
(七)大众传媒
旧传媒和新传媒
印刷传媒(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传媒(广播、电影、电视)被称为旧传媒;有线电视、
电脑报刊、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被称为新传媒。
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第一,
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信息,从而增强受众的固有观念和行为。
第二,
在争议不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重复传播内容直接改变受众的行为。
第三,
使受众不断改变其原有的立场。
第四,
可以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
第五,为受众提供行为规范,供他们选择。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本考点历年均出题,一般是
2-4
分,主要考核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这一社会环境的相关内容。一是以案例来考核题干中所涉及到的社会环境,二是考核家庭的结构,三是考核家庭的教养模式。
例题:(
2017
年单选题第
小苗父母在国外工作,他与妹妹住在亲戚家,爷爷、婶婶、堂妹。这样的家庭属于()。
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联合家庭
扩大家庭
答案与分析
:本题考查家庭的类型。爷爷、婶婶、堂妹三种身份的构成就是三个家庭的结合,三代人,同一代人中存在两对夫妻,符合多代多偶的特征,所以是联合家庭。故选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本考点历年考试出题较少,只有
年出过题,均是
道单选题。考生在这里重点把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是平衡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此外,区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标准也是考核重点。
例题:(
2015
年单选题第
为实现邻里互助和环境保护目标,社会工作者在某社区倡导开展了“骑车出游”的活动,活动开展半年后,小区居民都切身感受到邻里关系的融洽,互助精神蔚然成风,这反映出()。
生理因素影响人的成长
社会因素影响人的成长
人类行为影响社会环境
心理因素影响社会环境
答案与分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题干中通过活动(人类行为)促进了邻里关系建设,形成了互助的社区精神风貌(社会环境)。说明了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故选
第三节
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一、婴幼儿阶段(
婴幼儿阶段的主要发展特征
生理发展
大脑发育迅速,动作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此期间逐步掌握了独立行走以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
心理发展
认知发展:从随意性的天生反射活动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
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的能力。
情绪发展:母婴依恋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语言发展:重要时期,孩子学习、记忆、语言理解能力快速发展。到
岁左右口语词汇迅猛发展。
社会性发展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生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游戏伙伴阶段
第二阶段:退缩阶段
第三阶段:自我意识出现阶段
“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有利于更多探索行为,促进更好形成自我认识。
婴幼儿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哺乳问题
母爱剥夺
弃婴问题
二、学龄前阶段(
学龄前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智力发展迅速、儿童活动范围扩大
心理发展:语言发展——促进思维——语言发展(循环)
社会性发展
自我与人格——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区分自我与他人。
性别认同形成。
社会交往扩大——在与他人交往与分享的过程中自尊感、利他与帮助行为开始出现。家庭承担主要教化任务,影响儿童各项能力的正常发展。
学龄前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挑食偏食
攻击行为
岁第一高峰
岁第二高峰
电视依赖
自闭症
三、学龄阶段(
学龄期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
生理机能进一步发展,加上外界环境变化、学校教育,促进了儿童各方面技能的发展。动作方面,掌握了完整的动作,并且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协调程度日益提高。
、心理发展
语言发展:口头、书面、内部语言
不出声思考问题
注意力的稳定性增强
注意力范围逐渐扩大
注意力分配能力逐渐提高
注意力转移能力逐渐增强
、社会性发展
发展了更符合实际的自我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
以他人立场考虑问题
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
学校和朋友开始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领域和交往对象
学龄期的主要问题
儿童意外伤害——头号杀手
社工干预
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安全教育
针对学校开展工作
针对社区开展工作
校园欺负
针对学校的干预
针对受欺负者、欺负者和旁观者开展个体干预
针对家庭开展干预
儿童性伤害
推动法律制度完善,健全儿童保护体系
开展社会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对受侵儿童及家庭干预
青少年阶段(
青少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
体型迅速变化
身体内部机能迅速健全
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
性成熟
、心理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成熟,思维由经验型→理论型
情绪发展丰富而强烈——反抗情绪、青春期叛逆
性心理发展——性意识出现
自我意识和自我关注
、社会性发展
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任务:
自我意识、道德观、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亲子关系:正常的家庭应该尊重青少年的独立性,加强沟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宏观环境影响逐渐扩大,社会负面信息影响。
青少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网络成瘾
预防:营造良好环境,协助其融入家、学、社
治疗:人在环境中,优势视角理论应用
青少年犯罪:偶发性、团伙性、暴力性和低龄化
青少年性行为
开展性教育,正确认识性和性行为
教育男女之间正确交往
培养健康人格
青年阶段(
青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
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
生理发展上的“黄金时期”
、心理发展
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到成熟水平,进入最佳期
相对稳定的高水平
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
、社会性发展
人生观
友谊和爱情——亲密关系
心理适应——婚姻、职业、子女
青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婚恋问题——恋爱、择偶与成家
干预:
一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
二是为青年提供恋爱婚姻的咨询和辅导。
在婚前、初婚、孕期、育儿等各个阶段为青年提供帮助和指导,提供有关爱情和婚姻的科学知识,解答他们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的情感生活。
、性别歧视问题
性别歧视是指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特别是女性,她们在求职、工资、职业生涯上以及行业、职业等方面遭遇到性别歧视。
原因既有传统上“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也有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因素。
干预对策
一是在宏观方面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平等就业机制。二是要加强宣传。
三是在微观层面为女性开设一些自强小组,帮助女性认识到性别歧视的社会原因,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
、就业问题
干预措施:一是提高就业能力。
二是推动政府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
三是帮助在就业中受挫的青年宣泄其负面情绪,促使其作冷静、理智和创造性的思考,协助其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
六、中年阶段(
(一)中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
中年阶段是个体各种生理机能发生不断变化的时期。人进入
岁以后,胴体细胞数目开始逐渐减少,致使人的各种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女性在
岁左右经历更年期,男性的更年期则要晚一些。更年期导致情绪波动、性格改变、烦躁易怒、消沉抑郁等一系列行为问题。
.心理发展
中年阶段,个体的认知发展错综复杂。个体的固定智力继续上升,流动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巧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由于长期的学习、反思和积累,中年人能熟练
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解决问题更加充满智慧。
.社会性发展
第一,情感趋于深沉稳定,性格也完全定型,意志成熟坚毅,情感控制能力加强,道德感和理智感上升;第二,婚姻中责任感已经超越情感,婚姻更加务实;第三,处于事业成败的关键期。中年人在事业、地位和财富上基本达到人生的巅峰状态。
(二)中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早衰综合征
所谓早衰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中壮年人过早地出现生理上衰老、体质上衰退和
心理上衰弱的现象。
预防中年早衰社会工作者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一是在社区层面。动员社区的力
量,坚持为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身检查。二是运用小组工作方
法,为中年人组建各种运动小组,增强中年人坚持运动的兴趣。三是帮助中年人调节情绪,
保持良好心态。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人体由成熟走向衰老的过渡阶段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
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
对更年期综合征的预防和干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生理层面。社会工作者要普
及更年期健康知识,协调、整合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服务。二是在心理层面。社会工作者可
以运用个案工作或小组工作的方法与技术对更年期女性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消极情绪进行
时行疏导。三是社会层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整合社会力量帮助中年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
难题,为他们营造一个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婚外恋
婚外恋是指已婚者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恋情。中年期是婚外恋的高发期。
社会工作者对婚外恋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一是社会工作者
可以灵活运用多样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引导中年人重新审视婚姻,学会经营婚姻,处理好事业
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夫妻相处之道。二是对于那些已经卷入婚外恋的中年人,社会工作者要
以共情的态度,用个案工作的方法进行一对一的真诚帮助。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在共同生活中,家庭成员对另一成员直接或间接的暴力行为,它所造成的
伤害包括身体上的、精神上的,以及对当事人各类权利的限制与侵犯。
对于家庭暴力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介入:一是个别辅导。与家庭暴力受害
者和施暴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运用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各种科学知识与专业
技术,对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提供物质救助、精神支持以及其他服务,协助家庭解决家庭暴
力问题,调适家庭关系,并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能力,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二是小组
辅导。将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成员,如施暴者或受害者组成小组。施暴者组成治疗小组,受
害者组成支持小组,制定一个共同的小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小组成员相互作用、
互相学习,重新审视自己和家庭,找到制止家庭暴力的途径和方法。三是在社区层面。组织
和发动居民关注本社区的家庭暴力问题,提高居民的反家庭暴力的意识;提高社会成员对家
庭暴力的认知度和应对能力;建立家庭暴力庇护中心,为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提供庇护服
七、老年阶段
(一)老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
进入老年期后,个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都发生较大退化,各种老年疾病开始出现,身体逐渐依赖他人。
.心理发展
进入老年期后,人的认知既表现出成熟性和稳定性的一面,也表现出衰退性的一面。
.社会性发展
老年人会经历退休、儿女离家、丧偶、丧亲等重大人生事件,他们原来较为活跃的社会
角色逐渐消退,这种角色的变化会使老年人产生失落感,从而导致社会地位下降。
(二)老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失智和失能
由于老年人体内各器官的功能和结构出现了退行性的变化甚至直接产生病变,并且老年
人的免疫力大为减弱,负面情绪增多,感染各种疾病的概率增加。
.精神健康问题
孤独、抑郁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严重的称为抑郁症。
对于老年人孤独、抑郁和自杀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对于老年人抑郁问题,关键在于平时多给老年人关心和情感支持,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对老年人而言,主动参与社会交往,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调动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是对抗抑郁的好办法。除了必要的药物和医学模式的治疗外,还可以辅助以心理疏导方法。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缅怀往事疗法和人生回顾疗法比较有效。建立老年人自杀危险因素的评估体系和老年人自杀的危机干预机制。
对于那些遭受了生活重大变故和创伤,经历了亲人亡故、婚姻破裂、身患重病、子女虐
待等的老年人要及时进行危机干预,社会工作者要与有自杀想法的老年人进行交谈,使对方
把内心的情绪、自杀的想法和冲动都表达出来,必要时对导致自杀的外部因素予以干预。
.死亡问题
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终极问题,也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导致内心焦虑和恐惧
的根源。
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有:一是丧偶与哀伤辅导。指协助老年人在面临
悲伤事件时,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处理悲伤情绪,增进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二是帮助
老年人形成对死亡的理性认识,积极应对死亡。三是为老年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对生命临
终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的生活护理、心理安慰及社会服务等全方位的缓解性、支持性关怀照顾。
.老年歧视和被虐待
老年歧视和被虐待是指社会对老年群体毫无理由的偏见、刻板印象和差别待遇,因年老
而受到家人或其他人的虐待。
社会工作者在预防老年人被歧视和被虐待方面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一是改变当下流行的评判人的标准,倡导尊重老年人的特殊性和特殊
价值。二是要给予老年人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继续参与社会的权利,更多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和
精神需求。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关心老人、服务老人的风气,
给老年人创造身心愉悦的社会环境,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四是帮助老年人
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适时调整角色行为,积极适应各方面的变化。
:人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考点每年一般出
道单选题,但
2012
2014
2016
年分值保持在
分以上。本知识点涉及人的婴幼儿、学龄前、学龄、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个人生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特征,以及主要面临的问题。重点考核的是青少年、中年及老年阶段的特征和问题,常以案例形式来考核。
例题:(
2017
年单选题第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为小学生提供小组服务,针对煤气使用,交通出行,游泳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从学龄儿童的特点看,该小组的主要目的是()。
防范校园暴力问题
避免儿童性侵问题
减少儿童功利行为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答案与分析
:社工通过讲解和教育就是为了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故选
往期精彩:
【社工考务】社会工作师报考常见问题详解
【免费获取】2020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教学视频资料
【社工2020备考】社工55天备考分析、通关建议
【社工实务】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社工备考】2020初级社会工作师备考学习建议
【社工考讯】社工证必须先考初级?
【社工备考】2020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学习计划(仅供参考)
【重要通知】2020年全国社工师考试时间已公布!
【福利时间】社考历年真题福利大派送~~~~
在看点这里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