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下面几个场景相信爸妈们一定很熟悉:
场景一
周六晚上,淘淘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兔子跳棋。
淘淘代表的小黄兔还差四步就到终点,这时候轮到爸爸扔骰子,扔了个三,爸爸的小紫兔刚巧到了终点,爸爸高兴地鼓起掌,“哟吼,我赢啦!”
这时淘淘脸色一变,“不对,爸爸,您的紫兔跳三步之后应该回到起点才对。”
“哪来的这个规则?明明我的跳到终点,就结束了,我赢了。”
淘淘解释道“不是这样的,您的紫兔要重来”说完,淘淘把爸爸的紫兔摆回起点位置,“继续吧。”
爸爸只好无奈地继续,紧接着,妈妈的小红兔又刚巧到了终点,这时候淘淘“哇”地哭了,“我不玩了,我的黄兔子一直到不了!”
听见哭声的奶奶跑过来一看情形,立马说“是啊是啊,妈妈的这个也要回到起点。”
妈妈一脸无解,偷偷问了奶奶才知道,淘淘每次一“输”游戏就会发脾气,甚至打翻东西,爷爷奶奶不想看他伤心,于是不断更改游戏规则……
场景二
一次小学生绘画比赛展览过后,爸爸妈妈开心地把小乐的画带回家,准备裱起来。
这时,小乐走过来,把画撕得粉碎,爸爸妈妈很诧异,小乐冷冷地说“二等奖的画有什么好收藏的,等我拿到一等奖再说。”
场景三
期末考试过后,妈妈见小莹一直闷闷不乐。
夜里,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跟妈妈反映:“你们家小莹最近上课总是心不在焉的,你回家要多注意开导她哦!”
第二天一早,妈妈收拾小莹的卧室时,发现枕头底下藏着一本日记本。
妈妈怀着好奇打开一看,最近一篇日记中写着“考试前我也很认真复习了,但是因为算错了那道应用题,丢了五分,没想到就掉出全班前五名了。我真没用,好恨自己这么粗心!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爸爸妈妈,他们肯定对我很失望!怎么办?”日记中一些字被晕开,应该是小莹流的眼泪。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输不起”的案例还有很多,孩子身上的“输不起”究竟源于何处?
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1、孩子实现“去自我中心化”有一定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2岁左右开始,孩子开始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但是由于对外在事物和自身缺乏客观的认识,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日常交往中,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就会难以接受。
2、家长的心理暗示
孩子早期的“输赢观”都来源于家长。
①家长总在有意无意间给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暗示,甚至会拿“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刺激,让孩子误以为凡事只有做到第一才能受到家长的关注和表扬,让家长更爱自己。
②现如今提倡赏识教育,家长经常会举起大拇指对孩子说“真棒”“你太聪明了”,但过于泛滥和片面的夸赞对于孩子来说往往就像“糖衣炮弹”,孩子会沉浸在表扬声中,受不了批评,只能“赢”才能证明自己的“聪明”。
③有的家长会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输赢观”带到家庭话题中,孩子也会间接受到影响。
3、家长的包办代办
为了让孩子无忧地成长,家长往往会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这些付出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重压,他们既害怕辜负家长的苦心,又没有自己经历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机会。
“输不起”的不良影响
1、孩子因为“输不起”而出现反抗、耍赖等行为,如果得逞,之后很可能故技重施;如果不能得逞,则产生更多复杂情绪,会逃避、会愤恨等等。
2、孩子不能正视“输赢”,太过计较,有可能为了“赢”而不择手段;还有的被“失败”刺激,从此一蹶不振,无所追求!
3、来自父母方面的逼迫,学业方面的压力,对自我的不合理评估,都是孩子身上背负的沉重枷锁,害怕“输不起”极易引发一系列心理方面的疾病!
让孩子拥有“输得起”的精神
1、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失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学会聪明地陪玩,不要刻意总让孩子赢,一定要让孩子有机会体验“输”的滋味。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人不可能一直成功而不失败。另外,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情绪不能超越规则,规则面前无特权。
当孩子因为“输”而感到失望、郁闷之时,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安慰和鼓励,“一次失败并不能证明什么,只要尽力参与,吸取经验教训,以后就更有成功的把握!”
时常给孩子讲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引导孩子说出胜利及失败的感受,缓解他的不良情绪,让他了解即便失败也不代表自己无能,家长也不会因此不爱他,看不起他。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面对失败。
2、教孩子换位思考
有的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能吃亏,凡事都要争第一,最后成为“小霸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输得起”?
不妨试着教孩子换位思考,告诉孩子:“要是每次都是你赢,别的小朋友就不愿意再跟你玩了,那怎么办?”
“爸爸赢了比赛,你耍赖,爸爸觉得不公平,要是你赢了,爸爸也耍赖,你会怎么想?”
要想孩子输得起,首先就得培养孩子不斤斤计较,拥有豁达的心胸是“输得起”的关键。
3、家长要摆正“输赢观”,注意言行
所有家长对孩子都寄予很高的期望,而且总会急切地希望孩子早日成才。过程中难免会给孩子过度施压,言语上刺激,行动上逼迫,其实都是家长不适当的“输赢观”在作祟。连大人都不可能保证工作一直顺风顺水,家庭一直和睦无争,又怎么去要求孩子一直表现优秀呢?
所以,家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输赢观”,再给孩子做出表率。
表扬孩子时尽量具体,认可孩子的付出,指出进步和不足之处,积极地帮助孩子正确归因,再寻求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牢记:不打击、不挖苦、不嘲笑,教会孩子平常心对待,培养孩子正面的乐观感,孩子心境乐观,自然也就不会“输不起”。
来源自普林斯顿科学实验室
让每一名父母成长为家庭教育家
www.hisugarnews.com
微信ID:sugarnews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