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请保留作者及作者联系方式
基础物理知识
分压的计算
分压是指混合气体中某种特定成分所提供的压力。计算公式如下(
代表压力):
×特定成分的百分比
计算一个大气压下空气中的氮气分压
总压力(
1bar
个大气压),空气中氮气占
79%
,所以氮气的分压
计算如下
=1bar
79%=0.79bar
:要计算
米深海水中,
32%
高氧的氧气分压
海水每
米产生
1bar
压力,
米产生
2bar
,再加上水面上原有的
1bar
大气压,所以
米水深的总压力(
3bar.
此例中氧气的百分比为
32%
,所以氧气的分压
计算如下
=3bar
32%=0.96bar
气体的溶解
当气体与液体直接接触时,气体分子会进入液体分子的间隙中,这种现象称为溶解。当气体溶解进液体里时,我们是看不到气泡的。如下图:
混合气体与液体接触时,混合气体中某种特定成分溶解进液体的多少,由该特殊成分的分压来决定。
:一个大气压下,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一杯水,问水中能溶解多少氮气。
当刚刚把水放到一个大气压下的空气中时,水的表面接触空气。空气中氮分压为
0.79bar
,水中氮分压为
,水面上氮分压大于水中氮分压,氮气就会溶解进水里。经过足够长时间的溶解,水中的氮分压最终也会达到
0.79bar
。当水内外的氮分压相等时,水就不再吸收氮气。如下图:
:我们如果把例子
中长时间放置后的水,突然放到纯氧气中,会怎样
当刚刚把水放到纯氧中时,水的表面接触纯氧。纯氧中氮分压为
0bar
,水中氮分压为
0.79bar
,水面上氮分压小于水中氮分压,氮气从溶解状态释放出来。经过足够长时间,水中的氮分压最终也会达到
0bar
。如下图:
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指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自由扩散,扩散的速度由两侧物质的分压差决定,分压的差越大,渗透越快。分压差越小,渗透越慢。
:组织中的氮气小泡渗透进入血管
:血管内的氮气小泡渗透进入肺泡。
首先我们要了解肺的构造。主气管向左右胸腔延伸时会多次分叉,像树枝一样越分枝杈越多,越分越细,每一个枝杈的末端都有一个肺泡。我们的肺就是由数以亿计的肺泡组成的。每一个肺泡周围都由毛细血管缠绕,我们就是靠着肺泡和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来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下图为单个肺泡的放大图。
减压病原理
下潜时气体的吸收
当我们下潜时,随着深度的增加,我们周围环境的总压力(
)在不断地上升。根据公式:
×特定气体百分比
总压力(
)的上升会导致我们呼吸气体里各个成分的分压(
)上升,我们所呼吸的气体里主要有两种成分,氧气和氮气。总压力的上升会导致我们体外的氧分压和氮分压同时上升,体外的氧分压和氮分压将大于体内的。所以我们的身体就会开始吸收氧气和氮气,被吸收的氧气和氮气会以溶解状态存在于人体组织内。
上升时气体的排出
体内溶解的氧气,会被我们的细胞利用和消耗掉,所以不需要考虑氧气的排出。人体无法利用和消耗氮气。氮气从人体的排出分两步:
第一步:氮气从溶解状态析出
当我们上升时,随着深度的减小,我们周围环境的总压力(
)在不断地下降。根据公式:
×特定气体百分比
总压力(
)的下降会导致我们体外的氮分压下降,体外的氮分压会小于体内的氮分压。这时氮气就会从溶解状态释放出来。请注意,这里的释放出来(析出)指的是人体组织内的氮气从溶解状态变成氮气小气泡,人体组织和皮肤几乎不透气,所以形成的小气泡是无法直接透过组织和皮肤释放出来的,而是会稳定的存在于组织内,如下图:
这些小气泡的体积非常小,小到并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影响,对身体无害。我们称其为沉默的气泡(
Silentbubble
第二步:小气泡(
Silentbubble
)的循环外排
人体各个组织内都密布着血管网络。这些析出的氮气小气泡,会首先渗透进入血管,由血液循环将其运输到肺部。再由毛细血管渗透进入肺泡,后经呼吸排出体外。如下图:
得减压病的条件
第二步(小气泡的循环外排)主要依靠的是我们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循环,也就是人的心肺功能。而人的心肺功能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每个人体内小气泡的循环外排是有一定的速度上限的。
得减压病的条件如下:
第一步(氮气从溶解状态析出)速度
第二步(小气泡的循环外排)速度
以上条件会导致小气泡从组织析出过快,我们的循环系统外排速度跟不上。这样组织内的小气泡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密集的小气泡会汇聚合并成为更大的气泡,这些由小气泡合并成的大气泡就是减压病的罪魁祸首!它们会撑坏组织、造成血管阻塞等等严重的并发症。
避免减压病的条件
第二步(小气泡的循环外排)速度
第一步(氮气从溶解状态析出)速度
满足以上条件时,组织内析出的小气泡会及时的被循环系统排出体外,小气泡的数量和密度不会累计过高,也就不可能汇聚合并成为大气泡。没有了大气泡这个减压病的根源,自然不会得减压病了!
减压病的预防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要满足以下条件就能预防减压病:
第二步(小气泡的循环外排)速度
第一步(组织内氮气从溶解状态析出)速度
所以我们要尽量的提高第二步(小气泡的循环外排)速度,并且降低第一步(组织内氮气从溶解状态析出)的速度。
降低第一步(组织内氮气从溶解状态析出)速度
参考最前面基础物理知识里《气体的溶解》可知。只有在体外的氮气分压小于体内的氮气分压时,体内的氮气才会析出并产生小气泡。而组织内溶解的氮气析出的速度跟身体内外氮气分压的差值有关,差值越大,析出越快,差值越小,析出越慢。
根据公式:
×特定成分的百分比
人体外氮气的分压(
)和人体外环境的总压力(
)成正比,所以当体外环境压力(
)缓慢下降时,体外的氮气分压(
)也会缓慢下降。而潜水时人周围环境的压力(
)是由水深决定的,我们上升的越慢,周围环境压力(
)降低的就越慢。总结如下:
缓慢上升→体外环境总压力(
)缓慢下降→体外氮气分压(
)缓慢下降→身体内外氮气分压差小→氮气析出速度下降
所以降低氮气从溶解状态析出速度的方法为:缓慢上升
提高第二步(小气泡的循环外排)速度
小气泡的循环外排过程如下图:
要想提高循环外排速度,就得想办法提高
这四步的速度。
(小气泡由血管运输到肺)靠的是我们的血液循环,也就是我们的心脏功能。过程
(小气泡通过呼吸排出)靠的是我们的呼吸循环,也就是我们的肺功能。所以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即可提高
两个过程的效率。
是小气泡通过渗透作用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参考前面基础物理知识里《渗透作用》可知,要想提高过程
的速度,就得提高肺泡内外氮气分压的差值。呼吸氮气含量较低的混合气体,就可以降低肺泡内部的氮气分压,进而提高肺泡内外的分压差值。所以吸纯氧(无氮气)或高氧(氮气含量低)均可提高过程
的效率。过程
的效率提高了,毛细血管里的氮气更加快速的渗透进肺泡,由此血管内氮气就会减少,血管内氮气分压也会下降。血管内氮气分压的下降将提高组织内和血管内氮气的压力差,进而
过程效率也会增加。
所以提高小气泡的循环外排速度的方法为:保持好的心肺功能,呼吸氮气含量低的混合气
技术潜水预防减压病的方法
技术潜水员从深水上升时,必须在特定的深度做很多次减压停留,这样做就可以从整体上降低上升速度,让氮气小气泡析出的更慢。在做减压停留时,他们会换上氮气含量较低的气体来呼吸,来提高氮小气泡的循环外排速度。要想做到以上这些,就要求潜水员技术很好,必须能够在指定的深度停住。并且要操作复杂的技术潜水设备,在不同的气体之间切换。当然他们还要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因素,例如氧气暴露值等,这里不做讨论。
休闲潜水预防减压病的方法
首先要明白,休闲潜水员(尤其是初学者)技术不能保证都很好。我们不能要求休闲潜水员上升时必须在特定深度做停留,休闲潜水员尤其是初学者随时都可能失控上浮,也不能要求休闲潜水员带太复杂的潜水装备,这些对刚入门的人来说都太难完成了。那么对于这些随时有可能失控上浮的潜水员来说怎么办呐?答案是给他们体内的氮气量设置一个上限,这个上限很小,小到只要他们体内吸收的氮气没有超过这个上限,即使失控上浮飘回水面,氮气小气泡也不会析出太多。这样就不会得减压病了。我们称这种体内氮气少到可以不用减压停留,直接回水面的潜水为免减压潜水或免停留潜水。这个氮气的上限就叫免减压极限或免停留极限,在我们的电脑表上会以一个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免减压极限
免停留极限
有几个特点
、当你维持深度不变时,它会以分钟的形式倒计时,到达零时,就意味着体内氮气量到达上限。
、当你上升到较浅时,因为较浅的地方压力降低,身体吸收氮气变慢,它会变得更长。
、相反的,当你下潜到较深时,因为较深的地方压力增加,身体吸收氮气变快,它会变短。
我们只要潜水时不让免停留极限
免减压极限用完(指倒计时到
),就可以避免减压病。
别跟我说:我虽然是休闲潜水员但我技术很好呀!我可以让自己体内氮气超过这个上限,大不了我上升时做减压停留呗!
那你技术既然这么好了,就去学技潜。只要没学,就老老实实按照规则来。别让免减压时间用完。
休闲潜水还有另外一些规定是用来预防减压病的,例如:
、上升速度不能超过
18m
每分钟,或电脑表所指示的速度。
、建议结束潜水上升时,在
米附近,做
分钟停留。
以上这两条都是通过降低上升速度来进一步降低减压病风险。它们不是必须的,你不做应该也不会得减压病,但做了肯定会降低得减压病的概率。所以还是按规矩尽量的去做。
看完后如果有疑问或者建议,欢迎加我的微信咨询
微信号:yangjinglu
杨静鲁Andrew.yang
PADI教练编号:336444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4-24
04-24
04-24
04-24
04-24